佛家的禪是什麼意思

2021-01-15 九華山福慧雙修


 

 「禪」是從梵文的「禪那」這個詞音翻譯過來的,用今天的話來說,「禪」實際上是一個外來語,它的意思是「思維修」或「靜慮」,屬於菩薩行六度中的一度,指的是一種修行的方法。

  佛陀立教,把「戒、定、慧」立為基本三學,是每個佛教徒必須修持根本法門。我們這裡所說的「禪」是禪宗所傳的禪;與六度中的「禪定」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

  在印度,「禪定」可以說是最古老的一種修行的方式,早在佛教成立之前即已盛行.佛教傳入中國後,歷代祖師和各個宗派,無不以「禪定」或「禪觀」為其修行和立宗的根本。與「禪」相聯的有禪觀、禪定、禪心、禪意、禪味、禪法、禪風、禪機等由禪引伸出來的禪語,真是豐富多彩,韻味無窮。

  禪宗興起之後,它所提倡的「禪」與原來的「禪觀」或「禪定」雖有其相同的一面,更有其不同的一面,對於相同的一面就不去說它,那麼不同的是什麼呢?

  第一,禪宗的「禪」是一種認識。與其說它是六度中的「禪定度」,還不如說它是六度中的「智慧度」。

       第二,禪宗在方法上重視學人與其師的直接對話,以啟發學人的智慧。

       第三,禪宗的目的第一步是開悟,認為只有「悟後起修」,才能事半功倍。
  第四,禪宗的修行是將日常生活與人心的淨化緊密結合,認為「平常心是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以出世的隨神做入世的事業。

長按二維碼

關注 隆瑛法師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禪?禪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參禪?
    古人說禪,一般喜歡標榜禪的超乎邏輯,超乎理性,這使得禪有一種神秘性,甚至變成了是沒有道理可講,有的變成沉默大師,有的就胡說八道。什麼是禪?從嚴格的語言意義上來講,所謂禪,就是禪那的簡稱,是從梵語引譯而來的,是靜中思慮的意思,一般叫做禪定,一種精神的集中,一種有層次的冥想,他是佛教很重要的也很基本的修行方法。
  • 佛教「禪」又分世間禪和出世間禪,那麼什麼是如來禪和祖師禪呢?
    中國佛家的思想越來備受國人的關注,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那麼宗教的信仰觀念也備受關注。就如中國的禪宗思想,除了有修身養性的學識,也有很多學佛者把佛家的文化融入到企業管理當中去。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學佛修行的人,常常提到「禪」,本文大茶經通過近代大德高僧生活禪的創導者淨慧長老所作《雙峰禪語》裡記載,在四祖第二屆禪七法會的講座中,分享佛學「禪」的知識,讓「禪」在我們生活中得以受用。
  • 禪的原意是什麼?
    所以,禪的音譯就是靜慮,叫「思維修」,叫「攝念」,攝念是什麼,把妄念給它收回來,萬念歸於一念,一念歸於無,你就入定了,你就進入禪的境界。也就是冥想的意思,是指通過禪坐訓練,將意念集中在一處,思考人生真理,從而使大腦裡的雜質沉澱下來,使思維如水一樣清澈、透明。
  • 七夕節 | 愛情有如佛家的禪
    這便是禪的境界。三毛同樣說過愛情如佛家的禪,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是錯。就如十七歲那年的心事,如何向沒經歷過青春的人述說其中的滋味,酸也是甜,苦也是甜,就如愛情偶有的孤獨與乏味也是被甜蜜包圍。愛情如果能用語言描述,它便無可厚非淪為簡單而淺薄的東西,始終是錯。
  • 修禪「禪」是什麼?平常心即是禪
    好多人認為空是什麼都沒有。其實佛家講的空不是沒有,還是大有,無盡的虛空,容納無盡的星球在運作,空是無量無邊、無止境、無界限、是絕對,我們不能誤會。如果你把空認為沒有,那就錯誤!枯木禪,如果不知道什麼叫做觀心?每天就是打坐。坐在那邊活像一根枯木,毫無生氣,這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枯木禪。禪不一定是坐,坐並不一定是禪,為什麼?悟道在心。
  • 佛家中的「皈依三寶」是什麼意思?
    佛家有「皈依三寶」的說法,三寶指的是:佛、法、僧,這三個。皈依的「皈」是歸向的意思,「依」是依靠的意思。這有點學生入學要進行註冊登記,獲得學號和學籍的意思。有一種說法主張皈依要做到「三寶具足」,就是說一個條件都不能少,也就是佛教徒常說的「三皈依」。從宗教的角度講,「佛」被認為是教主,而「法」是教材,「僧」是導師,缺一不可。如果你只是信佛,而不信法和僧,那麼就等於是一種盲目的崇拜。如果只信法,而不信佛,那麼就跟書呆子一樣,只是理論研究,得不到證悟。
  • 「好詩推薦」佛家《石橋禪》
    《石橋禪》沒有結尾,但很多人已經懂了。再次提到「愛情"這個詞語,似乎這是第一次體會到這個詞的深邃。愛情,再也不是長相廝守,天長地久的粗淺定義,愛情,是不在乎彼此擁有,它離人那麼近,卻很少有人能夠得到 。
  • 佛學智慧,佛家講的「深心」是什麼意思?
    佛家說「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這一段經典文字摘自《維摩經》佛國品當中。佛教文化中,有直心、深心、菩提心,每一種都心都有不同的含義。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學智慧,佛家講的「深心」是什麼意思?
  • 佛學智慧,佛家講的「深心」是什麼意思
    佛家說「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這一段經典文字摘自《維摩經》佛國品當中。佛教文化中,有直心、深心、菩提心,每一種都心都有不同的含義。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學智慧,佛家講的「深心」是什麼意思?它不僅在佛家看來重要,在我們生活中一樣的重要,為何說懂得落實在生活中,受益匪淺!
  • 大乘六度的第五度,是禪,還是禪定
    波羅就是彼岸,蜜多是到的意思,波羅蜜多就是到彼岸。這個第五度禪定(波羅蜜多),是不是以「禪(波羅蜜多)」理解更為恰當些呢?禪——靜慮,本身包含了定禪,從佛學的角度看,應是禪那的音譯,是個巴利語。這個學事第五的靜慮,相當於禪那,這個經是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翻譯的,如果再考察,玄奘翻譯的經論裡,除了《解深密經》之外,像六百卷的《大般若經》以及一百卷的《瑜伽師地論》,也都是以靜慮來稱菩薩六度波羅蜜中的第五度,也就是禪波羅蜜多。靜慮什麼意思呢?
  • 如來禪、祖師禪、生活禪有何不同?
    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教中國化的革新思想,修持佛家三種禪,如來禪、祖師禪、生活禪,三種禪法有何不同?第一種:如來禪如來禪,在佛教文化中,它主要是按照佛教的經論所提出的修持方式,主要以發菩提心作為基礎,以息道觀作為功夫。它是佛陀所說的修習禪定的法門,也就是佛教經論中所教導的修習禪定的方法。
  • 佛家的「空」是什麼意思?
    佛家的「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的?這個題目太大了,即使是有道的前輩高僧大德,恐怕一時半會之間想要將這個問題講清楚,也不大容易,更何況我輩才疏學淺,難識廬山真面目。但是既然有網友提出來了這個問題,那麼我也就不辭鄙陋,試著為大家講講,若有不當之處,還請大家包涵則個。
  • 佛家雙手合十是什麼意思?
    佛家弟子拜佛時候都雙手合十,虔誠膜拜,不過雙手合十代表什麼意思呢?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四》:「明公恕齋 ,嘗為 獻縣令,良吏也。官太平府 時,有疑獄,易服自察訪之,偶憇小菴,僧年八十餘矣,見公合十肅立。」合十,亦稱"合掌"。其形狀是兩手當胸、十指相合。
  • 佛教:禪是什麼意思?最易入門的禪是什麼?
    禪也是印度話,翻譯成中文叫止觀,也稱作靜慮。靜是心定來,定下來不是沒有境界,有境界。定中有境界,定中你能看到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看到宇宙的源始。佛菩薩的咒語都是來自禪定之中。因為在定中,時間、空間沒有了,無量劫以前的事物都現前,無量劫後也現前,再遠的距離都現前。
  • 佛家見面第一句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讓人肅然起敬
    導語:佛家見面第一句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讓人肅然起敬唐朝高僧六組法師慧能,曾經靠著一句「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接過了五祖的位置,這句詩也被廣泛的流傳了開來。電視劇中我們常看到和尚們見面第一句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說出來讓人肅然起敬。這一句話可以拆分開來理解,「南無」是宗教用語,在印度語中看來是讚美、讚頌的意思,具體的意思就是發自內心真誠的讚美。阿彌陀佛其實是一個人的名字,阿彌陀佛因為功德無量成佛,是佛教中三大佛之一,即如來佛、藥師佛、阿彌陀佛。
  • 想要明心見性,就要懂得佛教中的不二之法是什麼意思?
    也或者說每個人領會的可能也有不同,就比如我們常見一些大德講的不二法門,佛家經典中提到的不二之法,有些人就不理解,所以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教中的不二之法到底是什麼意思?想要明心見性,就要懂得不二之法。在佛家文化中,經典中提到的不二之法就是說的佛法。在了解不二之法前,我們應該簡單的了解什麼佛法呢?
  • 為何說禪在當下,禪在一念之間,生活禪者用《心經》為你解密
    為何說禪在當下,禪在一念之間,生活禪者用《心經》為你解密佛家經常講「禪」,這是佛教禪宗所提倡的,多年來「禪」字總在修行者邊提起,當然也有修身養性的人以修行打坐目的,來談到「禪」。修行有分道家和佛家修行,不同的方式修行。但對於我們來說,修行除了提高自身素養外,修身養性也是重要之一。禪宗的修行,如果按哲學觀來講,主要佛法注重為「心學」。所以心性為目的的養生之道,也是「禪」的體現之一,所謂心起動念,就是「禪」的每一念之間。
  • 禪.悟(第五篇:我心中的禪~人間佛法)
    而佛家「不殺生」和「不飲酒」同樣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為什麼不能殺生?很簡單,因為佛家慈悲心腸,慈悲就是有惻隱之心,不忍心去傷害一切眾生。大家應該都知道,參佛的人是不沾葷腥的,因為佛說的眾生不單是指人,還包括四生九有的一切生命。但是,葷和腥是不一樣的,葷是什麼?是有異味的蔬菜,比如蔥、蒜、韭菜、洋蔥、香菜之類的。
  • 佛教名詞:佛教中講的「禪思」是什麼意思
    佛教名詞:佛教中講的「禪思」是什麼意思禪思在佛教中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心智的集中開發,我們也可以說是專注於一種修行上。其主要是借著經典上的修行的方法,引導上升至最高的神秘的境界。雖然說他不是純粹的佛教的詞語,但是禪思也不是被佛教所排除的。雖然禪思不是證得涅槃所必要的過程。佛陀在證得佛果之前,曾跟著禪師學習瑜伽禪,並且達到了最高的神秘境界,但是這並不能夠使其獲得滿足,因為瑜伽禪只能夠讓你獲得當下的安樂,並不能夠給未能夠悟道佛陀帶來完全的解脫,因為瑜伽禪並不具備證入最終實相的內明,這並不是佛陀要修行所獲得的最後的準則。
  • 我本求心不求佛,一花一木皆是禪
    這段的意思是說:獨自坐在禪房中,清爽而無事,煮一壺茶,燃一炷香,欣賞達摩面壁圖。將眼睛閉上一會兒,不知不覺中,心變得十分平靜,神智也十分清楚,氣息柔和而穩定。這種感覺,仿佛回到了最初的混沌境界,就像拜見達摩祖師,和他一同乘著木筏渡水,見到了麻姑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