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最悽美的相思、苦情詩詞,必須收藏!
晏殊,字同叔,是我國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也是「北宋倚聲家之初祖」和「宰相詞人」;他開創了北宋婉約派詞風,筆調極其典雅流麗。晏殊將理性思考與情感融於景中而寫,使得作品靈動有味,別具一格;以下的這幾首最經典的詩詞,就充分詮釋了最美的「晏殊」風格: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北宋 ·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聽曲喝酒,天氣還是和去年一樣,舊亭也是原來的樣子,那夕陽落下幾時再回呢?花兒落去讓人無可奈何,燕子如同相識,在花徑上獨自徘徊。
這是一首傷春詞,也是晏殊最有名的作品。上闕嘆昨下闕嘆今,以極其婉約的筆調將一種哀傷、惆悵之感飽滿抒發出來。「去年天氣舊亭臺」一句表現了作者對美好事物、往日時光的無限眷戀。光陰荏苒,年復一年,有些東西依然如故,而有些東西卻悄然隨之遠去,作者觸景生情,從眼前景象思及到整個人生,一種淡淡的哀傷油然而生,溢於言表,其中飽含著深刻的哲理意味,越品越有分量感。
詞的下闕由兩句工整的對仗句開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簡直是神來之筆,有景有情,將極其尋常的詞語組合,造出了極其不凡的意境,自然流暢,纏綿悱惻更有頗深的辯證義理,正是這獨具匠心的構思與雕琢,使得這二句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結尾一句回到實寫,同前面內容相互呼應,再次將詞人悵然若失的情緒渲染,意蘊更加飽滿豐盈。
清平樂·紅箋小字
宋代: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紅色的信箋,稠密的小字,皆默默訴說著我這一生對你的愛慕之情。鴻雁在雲中飛,魚兒在水中遊,惆悵的心情無處訴說;斜陽下獨倚西樓,看那遠山與窗上簾鉤正好相對。此時此刻,人已經不知去了何處,唯見這碧水依舊向那東方流去。
這是一首懷人寄情的詞作;上闕寫檢字抒情,其中鴻雁句引用典故,來烘託內心欲書不達的苦悶,深情盡顯。下闕借景運情,通過對斜陽、山、水等的添入描寫,將愁思更加深入地體現出來,動人心懷;這首詞經過一系列的物象勾勒而塑造了一個悽涼寂寞的氛圍,情感的纏綿與哀婉如波瀾起伏,將「晏殊」風格體現得淋漓盡致。
玉樓春·春恨
宋 · 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情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長亭古道上綠楊成蔭,芳草茂盛,他就那樣無情地棄人而去,鐘聲將夢驚醒,無限離愁就如三月雨一樣深綿細密;多情人的苦惱無情的人是不會懂的,一寸真可化成千絲萬縷,天涯地角也會有窮盡的時候,但是只有這相思卻永遠沒有期限。
這首詞是作者以思婦的身份抒發相思之苦、離別之怨的佳作;上闕以景為主,烘託了送別的氛圍,寫婦人傷情的同時,也寫出了男子的薄情;借鐘聲、花上雨將人物心理刻畫得細膩生動,引人共鳴。
下闕以無情與多情多對比,揭示了多情之苦,其中「有窮時」「無盡處」兩個反語更是將相思對人的折磨寫得真摯生動,催人淚下;此詞語言精煉,流暢自然,婉約多姿,達到了超高的藝術效果,每一句每一字都浸滿了淚水。
破陣子·燕子欲歸時節
宋代:晏殊
燕子欲歸時節,高樓昨夜西風。求得人間成小會,試把金尊傍菊叢。歌長粉面紅。
斜日更穿簾幕,微涼漸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盡,寫向蠻箋曲調中。此情千萬重。
燕子時,西風吹起,希望我們能再次相聚,舉杯醉飲在菊花叢中;對你的情話永遠說不盡,給你詞曲飽含了無限深意。
這也是一首惜別之作,同時也是作者家道中落後心情愁鬱的抒發;古往今來,愛情讓多少人嘗盡其中的百般滋味,有一種「苦」,只怕是親自嘗過後才知道它有多麼折磨人。
此詞借一個女子的身份去寫愛情、寫相思,從上闕的燕子、西風、菊花等到下闕的斜陽、梧桐、箋字,無不透露著女子對這份情感的留戀與執著。她獨自看著眼前的景物而思緒萬千,感受這種沒有期限的煎熬無法掙脫,其中的孤獨與無助令人同情,她對他就是這樣痴迷,縱然這愛情如火海一樣,也要奮不顧身地去靠近,愛情的魅力如此之大,可讓人「生死相許」!
作者以精煉圓潤的語言將一個處於愛情漩渦中的女子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來,有神有態更有情,完美體現了他詞作「雖作豔語,終有品格」的迥異風格。
以上幾首詞皆是晏殊最經典的代表作,歷來受人們追捧,也多被引用在愛情、相思、愁苦作品中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收藏或者背誦下來,足夠豐盈我們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