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人生最高的境界,便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

2020-12-13 貝誠南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楊絳

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她的才情經受了歲月的洗禮,她的愛情,勢均力敵、細水長流。她的家庭更是幸福美滿、家風優良。她的一生活成了別人羨慕的樣子。

她雖生在亂世,卻自始至終都保持著一份與世無爭的從容和淡定。她的故鄉在江蘇無錫,那個時候的楊氏家族皆因知識分子而顯赫於此,生在在如此的家庭,耳濡目染,讓楊絳從小就痴迷讀書,特別是文學方面的書籍。

她的外表看似溫柔,但骨子裡卻是堅定不移的,無所畏懼和從容。終此一生,不管發生了什麼,她都淡定、從容的面對。

這份從容和淡定,一直為人所羨慕。但能做到者,少之又少。現實中有多少人的人生不是在追求的路上呢?儘管每個人所追求的目標不盡相同。但無非就是房子,車子,存款還有名利有情。在很多人心中,有錢有權的人生才算完美。

欲望往往沒有止境,究竟要擁有多少錢,多少車子和名利才算得上人生的最高境界呢?要知道,錢也好,權也罷,都是沒有止境的,掙不完,也升不到頭,怕是我們的人生都被欲望吞噬,到了最後也達不到理想的狀態。

那麼,人生最高的境界究竟是什麼?詩漫文化作者,劉穎的《楊絳 淡定從容,便是優雅》中,她用自己的視角,回顧了楊絳的一生,用樸實的語言,通過講述楊絳的一生,給我們折射出生活背後的人生智慧。

淡定——我和誰都不爭

往往越偉大的靈魂,越是思想簡樸到極致。林語堂說:「不爭,乃大爭:不爭,則天下人與之不爭。」

很多時候,不爭,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讓一個人真正的做到看淡一切,與世無爭又談何容易。每個人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別是年輕人,他們年輕氣盛,閱歷和城府都不夠,當他們遇到事情的時候,便總喜歡爭出個高低之分。

那麼,人生該如何讓自己遇事淡定,波瀾不驚呢?

人生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 這一路好的壞的都是屬於你的風景,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從中慢慢長大,然後看淡世態炎涼,學會了什麼是淡定。

楊絳的一生,跟誰都不爭,她不喜歡名利,更不喜歡那些虛頭巴腦的標籤,她其實只是一個平凡的人,想要用擁有一段最平凡的人生,寫自己喜歡的文字,愛自己的家人,僅此而已。

可是,很多時候,你不願意爭,卻總有人想要把你推到很高的位置,這事發生在別人身上可能是一件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但對於楊絳來說,簡直就是災難,讓她很是惶恐。因為跟那些有頭有臉的大人物來往,是一種負擔。

所以,每一次的盛情邀請,她都只好委婉拒絕。

對於楊絳而言,不爭,活出真實的自己,才是活在這個世界上最舒服的方式。

楊絳在《隱身衣》中提到,她和錢鍾書最想要的一件「仙家法寶」便是「隱身衣」,有了這件大衣,他們便可大隱隱於市,無人關注,不被打擾,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安身立命。

淡定不僅是一種優雅,淡定更是一種智慧。

從容——和誰爭我都不屑

誰不想歲月靜好,人淡如菊?但事實上,在這個繁華又充滿誘惑的世界,安穩又何嘗不是一種奢望?所謂的寧靜,並非是歲月無恙,而是人們內心的平和安然。

真正的安寧來自於內心的從容淡定,只有當你的內心真正有了一種從容淡定,你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才能在波瀾中得以平靜,最終乘風破浪,開出絢麗的花朵。

而楊絳就是這樣一個內心從容的人。

在家國動蕩的十四年抗戰中,死亡似乎離每個人都那麼的近,倉促到讓人無力招架。也許就在明天,也許就是今夜,又或者是立刻馬上。

人心惶惶,誰都不知道下一個會不會是自己。在這樣的形勢下,所有人都過得小心翼翼,楊絳一家也是如此。

那一天,錢鍾書像往常一樣去學校上課,而楊絳和錢家人留在家裡,不久,家裡來了兩個日本兵,楊絳知道來者不善,但她不能亂,她依然努力保著鎮定從容。

在這種情況下,她依然可以從容的找個藉口溜出去把錢鍾書的一摞《談藝錄》手稿藏起來。將事情做好,又從容的跟人本兵進行周旋。

楊絳的沉穩平靜,讓家人很是放心,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所有的從容不迫、波瀾不驚,都是因為愛,愛錢鍾書,愛家裡的每一個人。

為了所有人,她不能表現出任何異樣,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最後,她用自己的沉穩、從容在危機中贏得了出路。從容是一種堅韌的指揮,讓人寵辱不驚、雲淡風輕,從容更是智慧的積澱,是成熟的盛放,也是臨危不亂、風雲在握的強大。

心若從容,也就不屑和誰爭

結語:生活充滿了各種未知,你不知道下一秒等你的回事什麼樣的人生,即便你早已為自己規劃了一個完美的人生,但很多時候,生活不會按照你的規划去走,總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因為你所遇到的不同人,不同事,都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影響,帶來不同的感觸。

但無論你遇到了誰,又或者是發生了什麼,都會過去,只有當你面對一切都擁有淡定從容的心態,那說明你已經看破人世,看穿世事。

當你看破人世,看穿世事的時候,你會發現,所有的勝利,與徵服自己的勝利比起來,都是微不足道。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間,想要在心靈得到一片淨土,就該放平自己的心態,不去攀高,因為你不去攀高,就不怕會從神壇跌下來的疼。

慢慢地,我們也如楊絳先生一樣:「和誰都不爭,和誰爭都不屑」。

你會發現: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這也是楊絳先生,用一生的時間才悟出來的真諦。

相關焦點

  • 人生的最高境界:安靜、從容
    在如今紛繁複雜的時代裡,卻有這樣的一些人:對於本身浮躁的時代選擇安靜地度過,對於錯綜複雜迷亂的事物選擇從容的面對。這可能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當一個人真正能夠通透人世間的是是非非,探求到其內在的本質時,那種心境就是安靜與從容,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你曾經是否一個人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或者停留在人生的哪個分水嶺,心裡存滿了對命運的波瀾。
  • 人生最好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從容,但,「淡定從容」從哪裡來?
    人生最好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從容。很多人都喜歡這句話,「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多麼淡定,多麼從容,多麼瀟灑,真的是人生大境界。我曾經見識過一些似乎是這樣的人,他們豐衣足食,不用為生活而奔波忙碌,相比那些急急忙忙、朝夕焦慮的打工人,他們確實是顯得「淡定和從容」。但很多事都要放長遠去看,比如我認識一個女孩子,家境優渥,畢業後就進入一個工作很輕鬆的單位,然後就是結婚,平常也就是發發「歲月靜好」之類。
  • 楊絳-善待暮年的自己,享受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這段話來自楊絳先生103歲高齡時所撰寫的文章《善待暮年》,既是她對暮年的態度,也是她對生命的態度。她眼中最曼妙的風景正是對生活、對生命的精彩感悟,以及從感悟中沉澱而出的人生態度,所有的成因、結果、路途、感受都變成了她自己最獨一無二的老年風採。
  • 楊絳的百歲感言: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先生是一個長壽的人,她都活了105歲。曾聽見身邊很多都說,自己能活到八十歲就知足了。楊絳跟我們有什麼不同,她的長壽秘訣是什麼呢?她在一百歲的時候曾寫過這樣一篇短文,非常值得我們深思。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 《楊絳:淡定從容,便是優雅》:幸福的女人都知道自己要什麼
    想要在慌亂之中保持鎮定與從容,恐怕是件難以實現的事,但楊絳卻做到了。有人說,時代的塵埃落到一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時局動蕩意味著家庭動蕩,對楊絳來說也不例外。那段時間,她經歷親人、朋友離世,家人分隔兩地。
  • 楊絳:到頭來才明白人生美好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
    隨著日復一日,太陽東升西落,我們快走到了人生的終點,從出生到現在的滿頭白髮,時間在我們身上留下了深深地痕跡,喜怒哀樂和各種事物都已經變得不那麼新鮮。這最後一程我們能走多遠,由我們的體魄和心態決定。我們曾經希望人生能夠波瀾壯闊,充滿精彩,最終發現人生最美的風景竟然是內心的平靜與平靜。我們以前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可是最後才知道,自己的世界與他人無關,是我們自己的。
  • 楊絳:和誰都不爭,就這樣淡定從容,通透優雅的老去
    這也是楊絳最喜歡的一首詩,多次將它置於自己作品集的卷首。這首小詩表現的是一種通達從容、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寧靜淡泊、洗盡鉛華的人生境界。這和楊絳淡泊名利、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極為相似,而她能以105歲的高齡活一生,正是她這種通透樂觀的人生態度起了決定作用。
  • 楊絳百歲感言: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那又和誰爭,和誰論呢?其實,你我都心知肚明,不外乎有二:一是他人,二是命運。有些人,性格剛強,飛揚跋扈,恨不能比任何一個人都強,始終穩穩地居於萬人之上,傲視世間,睥睨一切。一旦看到或聽到有人比他強了,要超過他,這個人定會寢食難安、憂心忡忡,內心極不平衡,要麼趕緊頭懸梁、錐刺股,發奮努力,往前猛奔;要麼搞個陰謀詭計,拆別人的臺,不讓他人得逞。反正就認準了一點:你比我差可以,你要是比我強,那不行!
  • 《我們仨》人生最好的風景,就是內心淡定從容!
    楊絳先生將深重的大慟化成平和的文字,給讀的人以溫暖和安靜。人生最好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當走至暮年之期,最該注重的是理解子女生活的艱辛,同時善待自己,學會養生,開拓身心。在人生的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今天,我們生活的國度裡,銀髮浪潮席捲而來,老年人的比例越來越高,年輕人的負擔越來越重。
  • 內心淡定,是人生最高的修行
    面對變幻莫測的人生,生活不相信眼淚,而唯一能拯救我們的,只有自己內心的淡定。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有什麼樣的境界。既然改變不了生活,那就試著改變自己的內心。心若靜,風又奈何? 只有內心淡定的人,才不會迷失,只有看淡得失的人,才能少走彎路。 只不過,不同的人,因境遇不同,教育不同,結局也會有所不同。
  • 人生的瀟灑是能夠活得淡定從容
    從容淡定,是人生成熟的一種程度,是人生修養的一種狀態,是人生達到的一種層次,是人生實現的一種境界。因為從容淡定,所以才會洗去身上的浮華,成熟為沉積的睿智;因為淡定,所以才會剔除心中的浮躁,成就為心靈的安寧。所以說,人生的真正成熟是活得從容淡定。這也是我們應該追尋的境界。
  • 心若淡定,便是從容
    心若淡定,便是從容。浮生若夢,生命裡,曾有過多少錯失遺憾的傷感;有過多少孤獨流淚的華年;有過多少希翼期盼的美好;又有過多少,我們對旖旎風景的留戀。當幸福的花兒,散盡綺麗多姿、光彩奪目的鮮豔,細數著繁華褪盡的落寞與憂傷。
  • 淡定從容,心靜如水
    淡定從容,心靜如水,是經過大風大浪之後,難得的一種內心的從容和淡定。淡定從容,心靜如水,是人生的一種理性感悟,是達到成功的階梯,是決定一個人的的品質和氣度的決定性因素,是心胸開朗見解通達的生活態度,是人生的一種至高境界,一種超然世外的意識,是塵世中的一種釋懷和灑脫,一句話,這是人生一種至高的境界。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這種心態,這種素質,這種境界,只有如此,我們才會在生活中,為人襟懷坦白,遇事處之泰然,寵辱不驚,微笑而行。
  • 楊絳:一生從容,一生優雅
    我特別喜歡楊絳先生的這句話。在劉穎所著的《楊絳:淡定從容,便是優雅》中,我們看到這位活過了一個多世紀的老人,用她自身的經歷,向我們詮釋了如何與己相處,活出從容、活出優雅。在楊絳先生身上,我們能感受到一種溫柔又強烈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不張揚,低調、從容,但卻十分有力量,這就是楊絳先生的優雅。
  • 楊絳:人生總有斷舍離,活出獨有的生命情懷是一種境界
    然而,真正能活出一種獨特生命情懷者,我比較佩服才女楊絳。說起楊絳,大家都比較熟悉。作為錢鍾書先生的妻子,可以說既是一個好妻子,又是一個有著超脫氣質的女人。1997年,她的女兒錢媛因病去世。這白髮送黑髮人的事實,讓這個幸福的家庭第一次走向了沉悶。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第二年,也就是1998年,她的人生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黑色地帶。
  • 人生的最高境界:獨處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獨處。人這一生,不需要太多朋友,學會獨處,才是最重要的修行。 1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三國時,魏國的管寧和華歆是同窗好友,但性格卻不同:管寧對富貴榮華看得很淡泊,一心鑽研學問;華歆卻羨慕權勢,不願讀書。
  • 生命的最高境界
    很贊同一句話:「境界,是一個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也是一種自我修持的能力,體現了一個人的修為與素養。」以下這些境界,你都達到了嗎?人生或許跌宕起伏,但心中若是安定,便可從容度過。02快樂的最高境界心中有風景眼裡有光芒楊絳先生說:「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 楊絳:我用從容和沉穩贏得了出路
    只有冷靜下來,從容應對,才能撥雲見日,尋到希望。楊絳自認沒有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沉著淡定,可她知道,這一刻她不能慌。囑咐了弟弟,讓他去找錢鍾書,告訴錢鍾書千萬別回家,之後她便急匆匆地往家走。路上,楊絳還特意買了一籃子雞蛋。這就是她的辦法。
  • 認真地年輕 優雅地老去:淡定從容地《走到人生邊上》
    7月18日,省圖書館「相約鄉讀·閱讀療愈」之淡定從容地《走到人生邊上》活動線上開播,武漢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優秀志願者、閱讀推廣人賴丹虹通過楊絳先生對命運、人生、生與死、靈與肉等根本問題的思考,探討人生的價值和靈魂的去向,在平和的文字中感悟先生令人欽佩的勇敢和敏銳。
  • 楊絳的一百歲感言和人生哲學
    僅憑這一個舉動就能看出,她是個什麼樣的人,她為人的境界和作為文人的風骨也可見一斑。我們作為後人,需要從她那裡學習的地方太多了,比如她慷慨的捐贈,她對世間人情的看透與體諒,她內心的淡定與從容,對生命大我與小我的自在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