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朽木不雕

2021-01-15 騰訊網

朽 木 不 雕

意思是朽壞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上進,不可造就。也稱「朽木糞土」,比喻人已經敗壞到不可救藥的地步。

近義詞:無可救藥、朽棘(jí)不雕

反義詞:孺子可教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譯文:

先秦·孔子《論語·公冶長》:「腐爛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一樣的牆壁不能粉刷。」

故事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上千年來一直被教育工作者們視為聖賢。相傳孔子的學生有三千人,其中博學多才者就有七十二人。

但是,就在這七十二人當中,曾經有一個人,十分的不被孔子看好,甚至多次惹來孔老夫子的指責和破口大罵。這個人是誰呢?

這個人就是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春秋末魯國人。他說起話來頭頭是道、又很動聽。起初,孔子很喜歡這個弟子,以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予暴露出懶惰的毛病。

一天,孔子給弟子講課,發現宰予沒有來聽課,就問有沒有人知道宰予去哪兒了?結果學生們都說不知道,他便派弟子去找。

不一會兒,去找的弟子回來報告說,宰予在房裡睡大覺。孔子非常生氣,順口罵了一句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wū)也!於予與何誅?」,也就是說宰予像腐爛的木頭不堪雕刻,糞土的牆面不堪塗抹!對於他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好責備的呢?

孔子斥責完,還發出了關於認識一個人的感慨說:「起初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卻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是由於宰予而改變的。」

讀遍 《論語》,這是溫文爾雅的孔聖人最動肝火的一次震怒。從此「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中的「朽木不可雕也」,就成了此後數千年來,所有的師長前輩用來責備年輕人沒出息的慣用語。

同時,「朽木不可雕也」也成了一個六字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始終無法改造或品質敗壞到極點,無藥可救。另外又指事物和局面敗勢已定,無可挽回。亦作「朽木難雕」、「朽木不雕」、「朽木糞土」,比喻人已經敗壞到不可救藥的地步。

相關焦點

  • 「成語故事」朽木難雕 |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聽故事學成語 | 積累語言文字( 點擊上方綠色音頻收聽梅子老師講故事 )【成語】朽木難雕同「朽木不可雕」。梅子老師想告訴同學們:即使有著超人的聰明才智,但如果不努力,也是朽木不可雕也。【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 論語經典成語故事之七 朽木不可雕
    朽木不可雕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此成語也稱為「朽木難雕」。出自《論語·公冶長篇》:「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孔子有個學生叫宰予,字「子我」,又稱「宰我」。宰予能說會道,言辭動聽,深得孔子賞識,被孔子讚許為「言語」科的高材生。
  • 朽木糞牆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朽木糞牆,朽壞的木頭,汙穢的土牆。比喻沒有培養前途的人。出自: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近義詞有:朽木糞土,朽木糞牆是貶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 成語朽木不雕源自什麼典故?朽木不雕的主人公是誰?
    我們現在使用的成語朽木不雕,用來形容沒有才能或者是其他方面有所欠缺的人,這種人終究喪失成功的關鍵因素,所以難成大器。世人皆知這個成語,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成語來自論語,這個詞彙,最開始是孔子用來形容他的一個弟子的。
  • 每日一笑:朽木不可雕也,朽木:我讓你雕了,真是有病!
    每日一笑小孩:這隻鵝我不敢放,我怕它咬我。你們都在哪看的盜版書啊……每日一笑和女神表白,結果她給我發了張圖片,這事什麼意思……朽木不可雕也,朽木:我讓你雕了,真是有病!
  • 「朽木不可雕」的健康養生之道 朽木不可雕,是苛求,還是寬容?
    朽木不可雕,是苛求,還是寬容?許多人對孔子「朽木不可雕」的理解是,孔子看到宰予白天睡覺,便慨嘆其不可救藥。然而,南懷瑾先生對這句話的理解與以往的儒學觀點相去甚遠,另有一番見解。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 朽木不朽 朽木可「雕」
    對於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孫炳明而言,他是單純地把這個老院落當作一件作品來完成的,目的很單純,從事材料藝術和給學生一個從事朽木文化研究的平臺,並不作商業用途。朽木齋的風格是基於孫炳明「讓生命延續,讓朽木可雕」這一個理念上建立的,即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什麼為朽,什麼為不朽。
  • 也談「朽木不可雕」
    是的,也許對於雕刻而言,朽木只有赤裸裸的坦誠和無奈———在這一領域,它是無能為力的。這就如同一個已經殘廢的人,要如何同常人一樣健全呢?這要求本來就是蠻橫無理的。然而我深信在這世上大凡存在的便是合理的。朽木,它的生活在別處罷了。
  • 「朽木不可雕」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朽木不可雕,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you can't make a silk purse out of a sow's ear劣材難成器;朽木不可雕sow 指的是「母豬」, 字面意思是「用母豬的耳朵做不出絲綢的錢包」,其實比喻成「人若資質差,再練習也不會成為精英」或「原材料質量差,再鍛造也不會成為精品」What do you want me to do with this tacky fabric?
  • 孔子說學生「朽木不可雕」,是真不可雕,還是「工匠」技術不行?
    「朽木不可雕也」這句話是孔子說的,當時他看到自己的學生宰予居然在白天睡覺,於是覺得這個學生完了,不可救藥了,就發表了如下言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王充距離孔子所在的年代已有幾百年,如果我們現在去理解宰予的那段歷史又會不一樣,如今誰不睡午覺呢?學校都提倡學生要睡午覺,這樣下午的學習效率才會更高!但在孔子那個時期,白天睡覺是不允許的。朽木真不可雕,還是工匠不行?
  • 「朽木不可雕」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朽木不可雕,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 you can't make
  • 宰予:曾被孔子罵「朽木不可雕」,後世卻被封做「先賢」
    宰予:曾被孔子罵「朽木不可雕」,後世卻被封做「先賢」作者:林夫人的貓宰予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孔子的弟子,根據歷史書上的記載,此人非常善於言辭。後世對宰予的評價也是越來越高,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春秋時代曾被孔子批評「朽木不可雕」,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宰予是如何朽木不可雕的。
  • 技精工巧,朽木可雕,育才有道,孺子可教
    常言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那麼,朽木真的不可雕,孺子真的不可教嗎?《論語·公冶長》記載: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孔子對宰予白天睡覺很不滿,認為這是懶惰散漫的表現,並且認定他難成大器。
  • 技精工巧,朽木可雕,育才有道,孺子可教
    常言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那麼,朽木真的不可雕,孺子真的不可教嗎?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孔子對宰予白天睡覺很不滿,認為這是懶惰散漫的表現,並且認定他難成大器。可是後來,我們知道,宰予被奉為「孔門十哲」、「孔門十三賢」,成了受人景仰的先賢。
  • 成語故事: 雕蟲小技
    【成語】:雕蟲小技 【拼音】:diāo chóng xiǎo jì 【解釋】:雕:雕刻;蟲:指鳥蟲書,古代漢字的一種字體。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 ​一邊罵著朽木不可雕也,一邊百雕不厭的老師們,節日快樂!
    把知識裝進別人的腦袋,是件比乾坤大挪移還難的事兒,他們總一邊罵著朽木不可雕也,一邊拿起刻刀不厭其煩地雕刻著一塊塊「朽木」。這一句千古流傳的批評「規範用語」出自萬世師表——孔夫子之口。   《論語·公冶長第五》: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白天睡大覺被老師罵的宰予是不是像極了上課打瞌睡的你?
  • 逐浪網作者朽木可雕參加魯迅文學院網絡文學作家培訓班
    連尚文學旗下逐浪網籤約作家朽木可雕等來自全國28家文學網站和單位推薦的40名學員進入該培訓班學習。吉狄馬加在講話中說,伴隨著我國網絡信息產業的發展,網絡文學異軍突起,逐漸成為網絡文藝的重要類型。數百萬網絡寫作者筆耕不輟,網絡文學作家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文學的一支特色隊伍。
  • 2019張泳筆記:朽木不可雕也,雕朽木者拙匠也
    古代有一個聰明的孩子,在課堂上調皮,不認真聽先生講課,先生嚴厲地對這個小孩說,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小男孩笑著對到,雕朽木者拙匠也,先生氣的無言以對。現實中,有人總會加入「雕朽木者」的隊伍中,成為「拙匠」。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就像知道非法集資不合法,但非要參與,總覺得自己不是倒黴的那個人。
  •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腐爛的木頭不堪雕刻,用垃圾築成的牆無法粉刷。一起欣賞盧雪老師的【論語】系列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真諦▼【公治長篇】「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對於一個人
  • 宰予「朽木不可雕」是個冤案
    「朽木糞土」,是個成語,比喻不堪造就的人。出自《論語·公冶長5·10》: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從哲學的「認識論」看,「朽木不可雕,糞土之牆不可杇」這個判斷反映的是本質決定論。本質決定了事物性質、價值以及其發生發展以至消亡的全過程。如,「青山易改,本性難移」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由此,啟示人們,看問題要看本質,不可為現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