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檔新綜藝開播《心動的offer》開播。
八位知名法學畢業生,在全國頂級律所實習,用一個月爭奪2個轉正名額的律政職場真人秀。
暗中競賽,強大壓力,其緊張程度讓我想起了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的情節。
畢業面試,實習轉正,這幾乎是所有人都會面臨的幾道坎。
觀察組嘉賓papi醬分享了一段和他們相似的經歷:
畢業後我待業在家,朋友有天給我打電話說,幫她得到了一個全球四大公關之一的實習機會。我到了那,他就讓我整理一份全球十大石油公司的中英文資料給他。
然後她邊敲鍵盤邊想:我是個學導演的,為什麼要做這個?
Papi醬說:我只用了一上午,就確定了是否繼續下去。
我不知道我喜歡什麼,但我知道我不喜歡什麼。
你再優秀又怎樣?我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直來直去,從不藏著掖著是papi醬最大的特點,有啥說啥的性子也一直沒變過。
參演電影《妖妖鈴》,參加多部綜藝,如今的她越來越像個藝人。
但要問起她的作品,估計很多人還是會先想起那些短視頻。
2016年年初,幾條自編自演的短視頻,在網上被刷屏式傳播。
上億的觀看量,讓大家認識了這個用臺灣腔說東北話的女孩:papi醬。
當時在微博用戶量只有2億多,而她的微博轉發量都在20萬以上,點讚高達50W+。
用今天的話就是:絕對是個大紅人。
「網紅」也就成了她的第一個標籤,但同比之前的「鳳姐」「犀利哥」,papi醬似乎還是要高級一點的。
但她一度很不喜歡這個稱呼,也曾在網絡上反駁過:我討厭別人叫我『網紅』,我又沒開淘寶店!
介紹自己時,她更願意把自己稱為「一個短視頻創作者」。
為了擺脫這個標籤,名氣大增後的她開始創辦公司,拍攝廣告,挖掘自己身上更多的可能性。
但似乎「網紅」逃脫不了的規律,都在她身上悄然發生。
從爆紅時轉發高達50W,到現在的固定5W左右。
一夜成名後,緊接著是熱度急劇下滑,消失在公眾視野,這是網紅的宿命。
但有能力的除外。
廠長第一次知道papi醬,是她針對「父母催婚」所拍攝的短視頻。
夠真實,夠搞笑,但看看也就過了。
第二次真正認識她,是因為她的學歷: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碩士。
原來,這個風趣幽默的姑娘,是有真本事的。
2005年,一個上海姑娘瞞著家人,偷偷來到北京參加了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的考試。
當時她父母並不知道這回事,而且只要女兒提及就會強烈反對打擊。
他們只是上海的小門小戶,無家世無背景,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吃這碗飯。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身材還是顏值,女兒都是扔人堆裡就看不見的那個。
進軍導演系?別做夢了!
從小就有主心骨的papi醬並沒有就此放棄,直到三試結束很久後,才把這件事告訴了父母。
更巧的是,當天來自中戲的通知書就飛到他們手裡。
上了大學,不顧家人阻攔非得學導演的papi醬並沒有好好學習。
功課一般般,卻是個整天沉浸網絡的網癮少女。
這廠長就不明白了,上海是沒通網麼?需要千裡迢迢跑北京上?
據同學回憶,她每天花在網絡上的時間是大家的好幾倍,和朋友們聊起最近娛樂新聞及娛樂圈大事件,她更是如數家珍,說的頭頭是道。
在室友同學看來,papi醬是個沒什麼大追求,極愛吃瓜的女孩。
但正如那句話所言:垃圾,是放錯位置的寶貝。
恰恰是在大學期間培養的網絡意識,對新鮮事物的敏銳程度,造就了她後來能拍出抓人眼球的短視頻。
不過,這一後來,就是四年以後的事了。
和當年父母擔心的一樣:papi醬畢業即失業。
大學畢業後,她開始找工作,但常年沉迷網絡的papi醬明顯慢了一拍。
在接受《每日人物》的採訪中,她提起過參加試戲的自卑感:
當時跟你一塊試戲的,人家比你小,人家20(歲),你當時已經23、24(歲),然後你還矮,人家1米72的高個兒,就是條兒順、盤兒亮的那種,你長得也沒有人家好看。去了一下子就覺得,哦,我沒有自信。
參加面試,頻頻被刷,導致她越來越自卑。
到後來,更是在還沒排到她時,就直接嚇得落荒而逃。
好在她的同學兼老公「老胡」,一直養著她。
小夫妻的生活很拮据,平時沒錢叫外賣,papi醬不得不學著自己做飯。
就在這最困難的四年裡,同學給她介紹工作。
按說就為金錢折下腰唄,可她還是一上午就跑了。
老胡也是格外寵她,他知道papi醬的機會還沒來。
這時,離她的爆紅還有五年光景,你以為papi醬真的乾等五年麼?
機會永遠只留給有準備的人,表面上papi醬大大咧咧,是個重度網癮患者。
實際上,她一直在積蓄力量。
早在上大學時,除了整天上網,她還演過戲,做過主持人,導演助理,編導、配音。
可以說一部戲中所需要的所有角色,她都體驗過。
所以當後來有人質疑「papi醬背後是團隊運作」時,她可以很有底氣的回懟:這種程度的視頻需要一個以上的人來完成麼?
對我來說,不!需!要!
而且,認為papi醬是2016年才火的,也都是孤陋寡聞。
早在她讀大三時,她就註冊了豆瓣,曬照曬貓,分享時尚穿搭,購物經驗。
現在,她的兩隻貓的粉絲量都超過兩百萬。
深諳網絡的她,一度成為「豆瓣紅人」,入選「豆瓣紅人裡的貌美姑娘」。
在待業的四年中,papi醬並沒有閒著。
只要是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她都試過。
只是天性自由,實在難以接受朝九晚五的工作,嘗試也都已失敗告終。
無奈,她選擇考研,重回中戲導演。
在她準備向現實低頭,開始幻想將來繼續讀博,將來當個有寒暑假的老師時——
2015年,「短視頻爆發年」來到了。
曾擔任過演員編導配音等職務的豐富經歷,擁有多年對於網絡熱點事件的敏銳嗅覺,以及一大群導演系的同學資源。
Papi醬自然不能放過!
她與閨蜜霍泥芳組成「TCgirls」,合拍吐槽短視頻,由好友楊銘掌鏡。
特別是「上海話+英語」第一彈,一夜間瀏覽量達170萬,那是爆火的開始。
閨蜜轉幕後,畫面只剩下神態誇張,語速超快,一人多角的「神經病女子」。
Papi醬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接著,「春節家裡的親戚」「性別歧視」「雙十一」他們精準地抓住每一個關鍵點順風而起。
微博粉絲數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猛增長——
不到半年,突破千萬。
說起papi醬的走紅,有人說是「運氣而已」。
廠長很想問一句:說這種話的人,你是沒經歷2015年,還是沒活過2016年?
改革開放,下海經商,網際網路革命,人工智慧……
怎麼次次好運都把你拉下來了呢?
輕易抹殺別人努力的人,才是最壞的。
在廠長看來,papi醬不但聰明,而且很努力。
努力到讓「看清形勢的眼光」變成一種聰明,其實這都是努力。
很多人做出輝煌的成績,旁人會羨慕讚嘆,給他戴一些「天才」「天賦」「就是這塊料」的高帽子。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究竟付出了什麼,可這些別人看不見。
所以,你紅的多快,黑的就有多快。
在爆火後,網絡的雜音折磨得她夜夜難眠,每天都得給自己做800遍心理建設,才有勇氣打開微博。
不敢接受採訪,很怵很慌,所有事物都交給楊銘打理。
所有人都知道她是個咋咋呼呼,表現欲極強的娛樂博主。
卻鮮少有人知道她把自己第一條廣告的錢款,默默捐給了母校。
之後,papi醬系列視頻被勒令整改,唱衰papi醬的文章不斷湧現。
這一封,反而救了她。
成立視頻生產機構,籤約60多位視頻博主,涵蓋生活方方面面,正式轉型幕後老闆。
過硬的才華,還沒有完全消散的人氣,助她轉型——
其實,從來沒有離開過娛樂圈,多年的中戲生活給她積累了大量好友。
指導過周冬雨論文,和焦俊豔是約飯必須到的閨蜜,和任素汐是同學……
在不再大量生產短視頻的現在,她頻頻在多部綜藝現身。
除了搞笑外,在廠長看來,這更是她身上的真實坦率的一種延伸。
比如在「人生排序」的問題上,她的排序就引起網友的指責。
1 自己,2.伴侶,3.孩子,4.父母。
看似有違常理,但實際想想卻更加正確,只不過跳脫了傳統觀念。
Papi醬在真實坦率之下,她活得十分通透明亮。
我papi醬之所以會火,除了她的努力外,她的視頻也迎合了眾網友的心聲。
她說出了我的心裡話。
而她之所以轉型成功,還因為她活出了很多人理想中的樣子。
真實坦率,不被傳統世俗綁架,勇敢透亮。
我想這樣的人,就算不被眾人所知,也是朋友中間的那團火。
惹人喜愛,讓人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