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手何海霞,作品中的金碧輝煌無人可及!

2021-02-26 翼圖

何海霞(1908.9—1998.8)原名何瀛,滿族,北京人。1934年拜張大千為師,隨同入川作畫。1936年曾與齊白石、于非闇、張大千舉辦四人作品聯展。1956年後歷任西北美術家協會畫師、陝西省國畫院副院長,中國國家畫院專業畫家。

『作品欣賞』

何海霞 / 幽谷

何海霞 / 陝北小景

他能窮追荊關李範(荊浩、關仝、李成、範寬)之精嚴,也可以比八大、石濤之放逸;他既能臨摹古蹟,落筆亂真,也善於自出機杼,旁若無人;他既能冶南北宗於一爐,也能融匯中西於一體。他能從傳統中走出來,去面對自然,賦予傳統以內在的新生命,又能在面向現代時,以深厚的傳統底蘊,展現當代人的審美觀念,是位思接千載,追隨時代的巨匠。在「長安畫派」 創派過程中他與石魯、趙望雲成為三足立鼎,缺一不可的強大支柱。

——周韶華

節選自《百年何海霞》

何海霞 / 聽松圖

面對著他的作品,我無法談論某一方面的見解,談出都失水準,行話全淪為小技,露出我一副村相了。我只想到項羽,力舉千鼎,氣蓋山河。它使我從病痛中振作,怯弱生勇,改造我的性格。這個時代有太多的萎瑣,也有太多的浮躁,如此大的氣勢和境界,實在少之甚少,是一個奇蹟。打開他的畫冊。我曾經獨坐一個晌午又一個晌午,任在那創造的大自然裡靜定神遊,作一回莊子,化一回蝴蝶。但是,當我第一次看到他的近照,枯老贏瘦,垂垂暮年,我感到了一個寂寞的靈魂。啊,正是精神寂寞,他才有大的藝術。

——賈平凹

節選自《我讀何海霞》

何海霞 / 坐看雲起

何海霞的山水畫不僅有著紮實的傳統根據,同時又具備深切的生活關照。筆墨與章法上決不失傳統規範,同時又有現代性靈活運用。在視覺感受上絕不丟棄傳統三遠法,同時又有現代人觀物的角度和視線。順應傳統但不順從傳統,使自己的山水畫在傳統格局中升騰出嶄新的時代面貌。何海霞的山水畫探索,在民族性,時代性,個性追求中,始終抓住中國畫筆墨本體和藝術特徵不放,並使其發揚光大,這一點值得我們當代中國畫家進行深入的思考。

——龍瑞

節選自《金碧輝煌 正大氣象》

 何海霞 九寨溝  193.7 cm×178.7cm 

何海霞的山水畫成熟於20世紀50年代,他在水墨、青綠、界畫等諸多領域均有所建樹,面貌多樣,既有尺幅巨大的作品,也有精緻的小幅作品。西北地區的自然景觀給了他不少靈感,其作品個性鮮明,立意雄奇,骨體堅凝,筆力雄健,墨色渾厚華滋,蔚為大觀。

20世紀90年代,何海霞作品進入其個人繪畫生涯的高度成熟時期,尤其是金碧青綠山水畫達到了當時無人企及的境界,至今尚無來者可追,可謂「『金碧』輝煌」。

何海霞 / 雲山霧靄

當代名家黃永玉先生稱其為「鬼手何海霞」、著名畫家周韶華稱何氏是「世紀藝術大匠何海霞」以及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認為「真正的中國山水畫,何海霞可能是最後的一個大畫家」。

在長安畫派中,他與石魯、趙望雲成為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的領軍人物。」何紀爭、曹湘琴,更高度評介何氏的繪畫是「世紀末的豐碑」。

何海霞 / 清江一曲抱村流

 


何海霞作品


何海霞 黃河禹門口 中國美術館藏



何海霞作品


何海霞作品



何海霞作品



何海霞作品


何海霞作品

何海霞作品



何海霞作品



何海霞作品



何海霞作品



何海霞作品

翼圖

微信公眾號:yitu6118

傳播:書畫收藏 | 文玩鑑賞 | 藝術投資 | 茶禪養生 | 美文雜談

長按二維碼關注翼圖

相關焦點

  • 鬼手何海霞山水畫精品欣賞!
    何海霞 九寨溝 193.7 cm×178.7cm 作品風格 何海霞的山水畫成熟於20世紀50年代,他在水墨、青綠、界畫等諸多領域均有所建樹,面貌多樣,既有尺幅巨大的作品,也有精緻的小幅作品。
  • 「金碧輝煌」——長安畫派何海霞先生的山水作品賞析
    何海霞(1908~1998),原中國畫研究院(國家畫院前身)的專業畫家,50年代末~60年代初,何海霞與石魯、趙望雲一同進行山水畫創新,從西北山水獲得創作契機,共創「長安畫派」,為長安畫派的重要畫家。他的作品骨體堅凝,意象雄奇,具有獨特風貌;出版《何海霞畫集》《何海霞書畫集》;1988年入英國《世界名人錄》。
  • 「津門網」何海霞的藝術特色及精品山水畫欣賞
    15歲在琉璃廠拜韓儀典為師,得韓氏嚴謹筆法,遍臨宋元明清諸大師作品。至16歲左右,何海霞即以出色的繪畫才能而譽滿京城。作品多次展出。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中國畫學研究會第九次展覽中,其創作的《餉鳥圖》以清新淡雅的畫面,平實簡遠而又趣味橫生,深得大眾的好評。這引起了當時畫壇巨匠張大千的注意。1935年大千在北京開畫展時,於佩文齋裱畫店裡看到何海霞的畫作,非常讚賞。
  • 何海霞山水畫,大氣凜然,氣勢磅礴
    何海霞出生在北京,是張大千的入室弟子,很受器重。他出生於一個滿族的書香世家,從小受父母的薰陶喜愛書畫。1935年投師大風堂,拜師張大千學習繪畫。,中南海紫光閣,北京飯店等重要場所都有懸掛何海霞的作品。著名書畫家黃永玉先生稱其為「鬼手何海霞
  • 「金碧輝煌」——長安畫派何海霞先生的山水作品賞析(圖)
    何海霞(1908~1998),原中國畫研究院(國家畫院前身)的專業畫家,50年代末~60年代初,何海霞與石魯、趙望雲一同進行山水畫創新,從西北山水獲得創作契機,共創「長安畫派」,為長安畫派的重要畫家他的作品骨體堅凝,意象雄奇,具有獨特風貌;出版《何海霞畫集》《何海霞書畫集》;1988年入英國《世界名人錄》。何海霞的作品中,小青綠、大青綠、金碧、潑彩、潑墨和水墨淺絳,早已高度嫻熟地融為一體,水乳交融,天衣無縫,而且相得益彰,形成強烈的對比與和諧的統一。這是何海霞用60餘年的時間,對傳統潛心研究,對自然和生活深入體察,通過千錘百鍊的藝術實踐,最後達到前無古人的突破和貢獻。
  • 長安生活使何海霞山水作品完成了師造化的實踐探索,走向成熟
    儘管在畫壇早有聲名,但何海霞作品進入成熟時期,在中國美術界奠定宗師地位,則要到1951年他遷居西安之後,與西北畫壇的兩位闖將趙望雲、石魯結為藝術上的知音,共同開創「長安畫派」。在陝西這片土地上,何海霞深入自然、深入生活中,用藝術歌頌真善美,增強了他繪畫的感染力,賦予了山水畫新的時代氣息並且提升了人民的審美理念。他在繼承師法的基礎上注入了新時代的元素,在自然中抒發自己的情。為中國藝術在陝西的發展注入一份力量,對當今中國山水畫歷史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 德風堂丨何海霞作品價格 何海霞作品市場行情
    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國畫作品欣賞何海霞的作品中,大小青綠、金碧、潑彩、潑墨和水墨、淺絳的畫法早已高度嫻熟地融為一體,因此,作為近現代畫壇重要人物的何海霞作品在拍賣市場上的價值也一直被看好,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收藏何喜愛。
  • 德風堂丨何海霞的青綠金碧山水走進了藝術內在生命的自由王國
    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國畫作品欣賞在長安畫派中,他與當代名家黃永玉先生稱其為「鬼手何海霞」、著名畫家周韶華稱何氏是「世紀藝術大匠何海霞」以及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認為「真正的中國山水畫,何海霞可能是最後的一個大畫家」等
  • 何海霞丨為中國美術乃至世界美術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山水畫是中國畫藝術中代表性的畫種之一何海霞隨張大千習畫期間,飽覽了中國古代名畫並大量臨摹了宋、元、明、清時期的繪畫真跡;1936年,他與齊白石、張大千、于非闇在長春、大連等地舉辦作品聯展。1951年春,由重慶遷居西安。1956年在中國美術家協會陝西分會任專業畫家。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與石魯、趙望雲等一起切磋山水畫創新,受到美術界的廣泛關注並成為長安畫派的重要畫家。
  • 山水畫大師何海霞突破藩籬、完成自我的繪畫心路
    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山水作品欣賞 何海霞長於山水,功底紮實,技法全面,舉凡界畫、青綠、水墨、 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山水作品欣賞 一般山水畫家只能在有限的文人畫範圍內翻筆墨跟頭,而何海霞不是
  • 德風堂丨何海霞:思接千載、追隨時代的山水畫巨匠
    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山水作品欣賞筆墨當隨時代,何海霞從傳統中走,來去面對自然,賦予傳統與內在的新生命又能在面向現代時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山水作品欣賞何海霞的繪畫風格也經歷了幾次大的變革,上世紀60年代前擁抱黃土高坡時期作品寫實風格
  • 國畫巨匠何海霞弟子衣惠春八十壽誕書畫作品特展集錦
    衣惠春1961年畢業於師範藝術專科,1987年考入中國國家畫院,師從何海霞研修山水畫,被譽為「大山水畫派的傳人」、「全景山水畫名家」,眾多評論家譽其「畫史闕如,當存其範」。在六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畫家求藝不止。先後十上黃山,十登泰山,足跡遍及大江南北。作品融雄渾博大與清秀典雅為一體。許多鴻篇巨製或金碧輝煌或潑墨潑彩或線墨交錯,以磅礴氣勢和幽遠意境而名重畫壇。
  • 中國當代最著名國畫大師,何海霞山水畫作品欣賞!
    何海霞大師作品而陝師大書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山水畫家徐步也一直在研究長安畫派,他反倒有另外見解,認為何海霞在長安畫派時期的作品成就最高:「他長安畫派時期的作品,在傳統筆墨語彙的貢獻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傳統筆墨語彙的革新也有貢獻,好像告訴大家學傳統,不是,何海霞概括性的表現方法是一種大筆墨,非常簡潔流暢、深厚大氣的一種筆法。
  • 何海霞山水丨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涉獵深邃廣博,漸有所成,進而樹立了自家畫風,成為大風堂弟子中成就卓著的名家。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山水作品欣賞何海霞的作品一向以立意雄奇,骨體堅凝,筆力雄健,墨色渾厚而引人注目能成就與此,源於他對傳統的潛心研究,與對大自然和生活極度熱愛,從他的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何海霞先生對生活的深入體會,他筆下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刻畫的絲絲入扣,十分生動。
  • 德風堂丨何海霞:在我的繪畫中,我是老傳統的「叛徒」
    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國畫作品欣賞山水畫革新首先要賦予山水畫筆墨,當隨時代的藝術思想,用藝術的手法表現現實生活,自然山水,何海霞致力於傳統中國畫的創新,並解決了傳統中國畫向現代轉型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國畫作品欣賞何海霞將金碧、潑墨、潑彩、大青綠色、小青綠等中國傳統繪畫手法與西方的水粉油畫等技法運用到自己青綠山水畫的創作中
  • 鬼手神醫王妃請上位完整版-鬼手神醫王妃請上位txt下載
    18183首頁 仙俠 鬼手神醫王妃請上位完整版-鬼手神醫王妃請上位txt下載 鬼手神醫王妃請上位完整版-鬼手神醫王妃請上位txt下載
  • 他,長安畫派創始人,張大千入室弟子,作品作為國禮贈送日本首相
    在「長安畫派」中,有一位藝術大家,家學淵源深厚,青年時期成為張大千入室弟子,其後更是與張大千、齊白石、于非闇等大師在長春等地舉辦作品聯展。早年在他跟隨張大千南下四川寫生時,由於張大千多仿臨古畫,一部分便由他起稿。期間,他也為張大千代筆畫山水畫,二人曾多次合作人物、山水巨幅。如今不少作品被英國、荷蘭、比利時、日本等國家博物館收藏。
  • 「長安畫派」時期何海霞的山水畫藝術
    他曾自言:「在我一生中,先是畫古人,後是畫老師,再後是畫生活,最後才是畫自己。」[2]何海霞自幼受家庭環境薰陶開始隨父親習字,1924年隨韓公典為師,此間系統地摹習了「明四家」的山水作品及袁江、袁耀的樓臺界畫。
  • 何海霞筆下的人文風光
    1917年,年僅10歲的何海霞被父親何子元送入琉璃廠的「悅古齋」,拜掌柜韓懿軒為師,開始了其學徒生涯。打雜幫工之餘,何海霞耳濡目染,學習了不少古代書畫鑑定、摹仿的知識,同時,他也在師父的嚴格要求下,由《芥子園畫譜》入手臨摹,進而臨摹唐寅、仇英等人的作品,後以清代袁江、袁耀為師,主攻界畫樓閣。
  • 長安畫派三巨匠:何海霞與石魯、趙望雲
    1908年9月生於北京,其父母酷愛文藝,對少年時代的何海霞影響頗深。何海霞幼時即喜愛書畫,青年時期曾參加中國畫學研究會,1924年拜韓公典為師,1934年拜張大千為師,隨其遊歷山東、四川。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山水作品欣賞何海霞隨張大千習畫期間,飽覽了中國古代名畫並大量臨摹了宋、元、明、清時期的繪畫真跡;1936年,他與齊白石、張大千、于非闇在長春、大連等地舉辦作品聯展。1950年春,何海霞從四川返回北京時滯留西安,經應聘到市衛生局衛生宣教館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