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乾隆琺瑯彩碗和不同地位的碗與壺

2021-01-09 神秘鑑賞人

#乾隆瓷器#打開乾隆瓷器的拍賣紀錄看,沒想到乾隆的瓷胎琺瑯彩碗獲得的追棒最高,說到最美的瓷器藝術品,瓷胎琺瑯彩的藝術品最美,都說最美的琺瑯彩都在臺北故宮,因為他們宣傳的多,專項展覽做得多,自然認為雍正、乾隆的琺瑯彩好像就是他們的最好。

雍正琺瑯彩瓷藍鵲竹石碗、雍正琺瑯彩瓷五色牡丹碗、雍正琺瑯彩瓷節節報喜把壺、雍正琺瑯彩瓷虎丘山水碗、雍正琺瑯彩瓷玉堂富貴盤、雍正琺瑯彩瓷孔雀圖碗、雍正琺瑯彩瓷五倫圖碗;

清乾隆磁胎洋彩紅地團花山水膳碗、清乾隆琺瑯彩芍藥菊花橄欖瓶、清乾隆 磁胎洋彩汝釉碧桃詩意雙陸瓶、清乾隆琺瑯彩紫地開光靈仙圖瓶。個個價值連城,個個都難得一見。認真地看他們,不如認真地看拍賣行的乾隆琺瑯彩的小碗。

佳士得拍了一個【清乾隆御製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盌】1.5億港元;

蘇富比拍了一個【清乾隆御製琺瑯彩虞美人題詩盌】1.69億港元,雍正的琺瑯彩小碗沒有過億元,可能最好的雍正琺瑯彩小碗還在臺北故宮。

清乾隆御製琺瑯彩虞美人題詩盌

拿出這麼多的價值連城的碗來比較就想說明一件事:

一、不同的地位,不同的碗

生活用瓷是皇宮用量最大的品種之一,小到牙籤盒,大到龍紋大缸,無一不精,無一不奇。

不同的地位,就有不同的配置,不但數量差距大,畫片也有統一規則!

清乾隆粉彩錦地開光花卉詩文牙籤筒

清代規定,裡外黃釉龍紋為皇帝所用。

皇帝、皇太后、皇后用裡外黃釉器;皇貴妃用外黃內白器;貴妃用黃地綠龍器;嬪妃用藍地黃龍器;貴人用綠地紫龍器;常在用綠地紅龍器;答應用各雜色瓷器,皇子、福晉用各色瓷器。

黃釉暗刻龍紋碗

皇子側福晉用各色瓷器不分等級,後宮人都可以用。在數量上,等級越高數量配額越多。

皇太后、皇后各擁有1000多件。皇貴妃佔有百餘件,妃、嬪、貴人不足百件,常在就更少了,30餘件。

乾隆藍地黃龍盤

乾隆藍地黃龍盤,對比一下就知道是誰用的,原來認為龍紋屬於皇帝專屬

,這麼看來妃子也可以使用,可見龍紋的使用器有多少?

《國朝宮史》(卷一七經費條)中曾有如下記載:

皇太后「黃瓷盤二百五十,各色瓷盤百;黃瓷碟四十五,各色瓷五十;黃瓷碗百,各色瓷碗五十。」

皇后「黃瓷盤二百二十,各色瓷盤八十;黃瓷碟四十,各色瓷碟五十;黃瓷碗百,各色瓷碗五十。」

皇貴妃「白裡黃瓷盤四,各色瓷盤四十;白裡黃瓷碟四十,各色瓷碟十五;白裡黃瓷碗四,各色瓷碗五十。」

貴妃「黃地綠龍瓷盤四,各色瓷盤三十;黃地綠龍瓷碟四,

各色瓷碟十;黃地綠龍瓷碗四,各色瓷碗五十。」

嬪「藍地黃龍瓷盤二,各色瓷盤十八;藍地黃龍瓷碟四,各色瓷碟六;藍地黃龍瓷碗四,各色瓷碗四十。」

貴人「綠地紫龍瓷盤二,各色瓷盤十;綠地紫龍瓷碟二,

各色瓷碟四;綠地紫龍瓷碗四,各色瓷碗十八。」

常在「綠地紅龍瓷盤二,

各色瓷盤八;五彩紅龍瓷碟二,各色瓷碟四,五彩紅龍瓷碗四,各色瓷碗十。」

這幾段文獻記載清楚地說明了清宮等級制度的嚴明,可以看出從釉色、紋飾、數量上都是按等級來分配的。

不同等級用不同的碗,讓我們盡情地欣賞那個時期畫在瓷器上的藝術!

清乾隆 黃地綠彩龍紋花口盤

這是誰用的碗?【清乾隆五彩龍鳳紋碗】

敞口,弧形深腹,圈足。內外壁皆施透明釉,其上以五彩描繪,碗心為趕珠龍紋,外壁主題紋飾為龍穿花卉紋,二龍之間以鳳紋相隔。外壁口沿飾輪、螺、傘、蓋、花、罐、魚、腸八吉祥紋飾,其間以如意紋間隔。五彩濃豔,藍色以釉下青花表現,龍紋主題以紅彩渲染,故此類裝飾有五彩紅龍之稱。

底落「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書款。此紋飾自康熙創燒以來,延續至晚清。

這又是誰用的碗?【清乾隆洋彩月白地錦上添花開光籃花圖茶碗】

洋彩月白地籃花圖茶碗,巧工精繪,華麗典雅,屬乾隆朝早期珍稀洋彩瓷。乾隆帝鍾愛洋彩瓷,多數珍藏陳列於紫禁城內廷乾清宮及圓明園的歐式宮殿中。

碗身開光卷草紋及籃花紋周圍,巧紗施以淡雅墨褐彩,增添立體感並顯暖金光澤。

其紋飾風格近似於乾隆六年至十年間燒造之洋彩瓷。

這又是誰用的碗?【清乾隆粉彩五子登科圖盌】

乾隆朝瓷器常飾嬰戲圖,此類題材寓意子孫昌盛,所飾器物尤宜慶典場合進獻天子。所飾童子或提燈籠,或抱盆卉,或持如意,或握筆硯,皆蘊文雅、祥瑞之氣。

自明代以來,嬰戲紋飾多作童子仿效大人舉止,反映書香門第之願,寄望子孫延續家門榮光。

各種各樣的不同畫片,用在不同的場合,有畫必有意,就是中華文化的張力。

【清乾隆藍地琺瑯彩雙龍蓮紋碗】

這一定是皇帝用的茶碗【清乾隆礬紅三清詩茶碗】

撇口,深腹,圈足。碗內壁以弦紋分為三層,中層留白施透明釉,上下兩層礬紅彩為地,留白出如意雲頭紋一圈。

碗心以礬紅彩繪製佛手、松樹、梅花,意指「三清」,與碗外壁《三清茶》詩相呼應,清麗優雅,相得益彰。碗外壁亦是上下兩層為礬紅彩做地,留白出一圈如意雲頭紋。外壁《三清茶》詩云:

「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潔,松實味芳腴,三品殊清絕。烹以折腳鐺,沃之承筐雪。火候辨魚蟹,鼎煙迭生滅。越甌潑仙乳,氈廬適禪悅。五蘊淨大半,可悟不可說。馥馥兜羅遞,活活雲漿澈。偓佺遺可餐,林逋賞時別。懶舉趙州案,頗笑玉川譎。寒宵聽行漏,古月看懸玦,軟飽趁幾餘,敲吟興無竭。乾隆丙寅小春御題」,尾落乾、隆印章。

二、多姿多彩的乾隆茶壺

乾隆一朝是清代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各類御用瓷器的製作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形成了最後一個繁榮階段,專供皇家的日常用瓷成為最大的一個品種,按照地位等級,數量、質量、畫片都有不同的配置,由於乾隆皇帝對茶事的熱衷以及宮中茶禮的繁多,景德鎮御窯廠生產出了大批精美的御用茶具,其風格絢爛濃豔,盡顯宮廷用器之奢華。

茶具在此一時期也進入了鼎盛時期,從收藏的乾隆茶具來看,大部分茶具皆來源於江西景德鎮御窯廠燒制的各種彩釉的瓷質茶器,此外還有一部分來自於江蘇宜興進呈的精美的紫器。

廣義上講,茶具可以包括採茶、制茶、貯茶、飲茶等多種茶事活動中的用具。狹義上的茶具則主要是指人們飲茶時的用具,其實就是茶壺、茶杯等。

乾隆茶具品種之多,做工之美,代表了當時的日用瓷的頂峰!

隨著這套【乾隆的粉彩花卉瓜稜壺及茶具】入藏,我們細說乾隆的日用瓷有了底氣!如果我們把乾隆瓷器的評價分為十個等級,這就是最高的一級品。

品味高雅的【乾隆粉彩雨中烹茶圖茶壺】

斂口,圓腹,圈足。前置曲流,後設曲柄,覆狀蓋頂設有寶珠形鈕。壺身以赭紅彩為地飾粉彩皮球花紋,腹部有正背兩個開光。

正面開光內繪雨中烹茶圖,遠山近水,松蔭掩屋,庭院芭蕉洞石,庭廊中長者坐於長几旁,几上置有茶壺、茶杯、瓶花、書函。一侍童在爐旁伺火燒水,爐上置有水壺。

圖案繪製筆法清秀,意境清幽。圖中的長者,抑或是乾隆帝。背面開光內墨彩楷書乾隆御題七言詩《雨中烹茶泛臥遊書室有作》:

「溪煙山雨相空濛,生衣獨坐楊柳風。竹爐茗碗泛清瀨,米家書畫將無同。松風瀉處生魚眼,中泠三峽何須辨。清香仙露沁詩脾,座間不覺芳堤轉。」

下鈐紅彩「乾」、「隆」兩印。

足內施松石綠釉,上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據《高宗御製詩文集》記載,此詩作於大清乾隆七年,皇帝弘曆祭祀地壇後返回圓明園,途中遇雨,於是改乘「臥遊書室」船,賞西山雨景,並以竹爐烹茶品飲,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清乾隆 御製洋彩御題詩「雨前茶」瓜稜式茶壺】,一把壺就是1495萬人民幣。論藝術價值應該更高!

據《清宮造辦處活計檔》記載,乾隆皇帝常常依照自已的喜好,指導茶具的設計與生產,可以看出乾隆帝對茶具的生產極為關心。在他的倡導下,御窯廠不惜工本,不惜代價,集中了最好的材料與匠師燒制出大批精美的御用茶具,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乾隆皇帝的審美情趣。

乾隆時期所產瓷茶具主要有壺、蓋碗(盅)、罐、茶盞、茶盤、茶船等,其中以瓷茶壺最多。

瓷茶壺的壺體飽滿渾圓,器型較前朝增大,有提梁式、直流式、桃形倒流式、竹節式、石榴式、佛手式、菊瓣式、瓜式、梨式、蓮子式等。

瓷茶壺的釉色幾乎涵蓋了當時各類瓷器釉彩,有粉彩、青花、鬥彩、礬紅彩、琺瑯彩、霽藍等,其中以琺瑯彩茶壺尤顯珍貴。

乾隆瓷茶壺主要是以粉彩製品最為常見,在用色和施彩工藝上不僅承襲前朝特色,並且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首先,在傳統的白地粉彩以外,出現了各種不同色地的茶壺,大概有紅釉、黃釉、藍釉、青釉、烏金釉、窯變等近十種之多,大大超過前朝。

清乾隆 粉彩礬紅御製「三清茶」詩茶壺

其次,粉彩與其他彩料同繪於一器,粉彩器中有加繪青花、墨彩,或與五彩、鬥彩並施,充分反映出乾隆朝制瓷工藝的精湛。

其三,在色地粉彩器中常常借用琺瑯彩的「軋道」工藝,使乾隆粉彩茶壺的裝飾呈現出典型的綺麗之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軋道」工藝,清宮檔案中又將其稱為「錦上添花」,即在琺瑯彩色地上用一種像針一樣的工具劃出鳳尾狀紋飾,再在軋道地上加繪洋花圖案。

乾隆粉彩茶壺裝飾圖案將粉彩與琺瑯彩軋道工藝相結合,開創了乾隆瓷茶壺裝飾的新風格。

【清乾隆 御製粉彩百花不落地茶壺】

短頸,溜肩,卵圓腹,曲流,弓形把,拱形蓋頂置寶珠鈕,形似一枚蓮子,整器通體施彩,細緻描繪月季、牡丹、菊花、紫薇花、蘭花、牽牛花、大波斯菊、秋海棠、百合、矢車菊、梅花、荷花、荷葉、虞美人等各式花朵,滿布器身,竟達數十種之多,中外品種聚於一處,相配相伴恰是巧妙。

千姿百態的花朵,競相鬥豔,盡顯嬌媚本色,圃簇繁麗,上下相映,各盡其妍,使人仿佛置身百花叢中,目不暇接。映襯的輔紋也精緻非凡,讓畫面覆蓋全器,器不露地,寓意百花呈瑞,盛世昇平。

其設計獨具匠心,紋樣繁複,色彩絢爛,畫面雖繁密卻不亂,花葉分布各有主次,婉轉舒展,頗見柔美之姿。其筆意精美絕倫,彩料妍亮瑰麗,色彩搭配與轉換之妙處處可見,彰顯出乾隆彩瓷無與倫比的華麗與尊貴。

底施松石綠釉,上以礬紅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方章款。

百花紋樣稱為「百花不露地」,又稱「百花圖」、「萬花錦」、「萬花堆」、「萬花獻瑞圖」等,即將粉彩與金彩結合,各色花朵將整個畫面填滿,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幹。

百花如同天女散花,各盡其致,繁密之極,浮於空中,故稱「百花不落地」。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述:「瓷器滿畫花朵種種,色色形狀不一者謂之萬花,以黑地者為最貴,即白地者亦可珍。花之形狀大小偏反,各盡其致。」

其四,乾隆粉彩瓷壺另一特點是利用粉彩多變的色彩來摹仿各類工藝品的質感和色調,其效果惟妙惟肖。如仿木器、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屬器、仿玉石器、仿織錦紋及摹仿各種動、植物的象生瓷等,其形態、色澤相同,質地真切,甚至有時憑肉眼都無法分辨。

乾隆瓷茶壺的裝飾主要以幾何圖案為主,如勾蓮紋、瓜蝶紋、螭龍紋以及在開光內繪花卉、山石、人物等題材,圖案寓意喜慶祥瑞,形成了乾隆時期「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景德鎮御窯廠為了迎合宮廷所需,燒制出大量的成套茶具,器身大多題有乾隆御製詩文。

詩云:「才酌中泠第一泉,惠山聊復事烹煎。品題頓置休漸昔,歌詠羶薌亦賴前。開士幽居如虎跑,舍人文筆擬龍眠。裝池更喜商邱犖,法寶僧庵慎弆全。」

此詩為乾隆十六年(1751)所作,因詩文較長,瓷茶壺一般只節選了詩的前半部。此兩首詩被廣泛應用在乾隆時期不同造型、不同材質的御用茶具上,這些茶具已成為宮廷茶具的標準器之一。

同時,瓷茶壺多配有烹茶圖,圖文並茂,集詩、書、畫於一體,形成了乾隆時期瓷茶壺的主要裝飾特色。

乾隆瓷茶壺的款識:有用青花、紅彩、藍料彩等書寫的「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和「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款兩種,青花款居多,且不加邊框。

青花篆書款筆畫平直,橫豎粗細一致,轉角熟練,不留停落痕跡。青花篆字呈色早期有暈散現象,中期為純正藍色,晚期則藍中含灰。

清乾隆粉青釉菊瓣壺連蓋

茶壺本是民間百姓日常生活用器,但到清朝乾隆時期,因為宮中茶宴、茶禮的盛行和皇帝的喜愛,大批瓷質的茶壺進入了宮廷,成為皇室御用器物。御用茶壺的製作先要由宮廷造辦處出樣,然後經過乾隆皇帝的品評選擇後,方可燒制和使用,其風格受到乾隆皇帝的個人品位的影響,且多有御製詩文的「加持」。

可以說,宮中御用瓷茶壺的製作在工藝、裝飾、審美等方面都代表了清乾隆時期茶具製作的最高水平。

三、宗教用瓷和賞賜瓷

清朝皇帝尊崇藏傳佛教,優待達賴喇嘛,主要是出於政治上的需要。清帝不惜巨資在全國修建了眾多喇嘛寺廟供大活佛居住,以此表示朝廷對藏傳佛教的崇奉,提高清帝在藏傳佛教領袖中的威望。

清宮佛堂內收藏了大量藏傳佛教藝術品,都是藏傳佛教供奉的聖物。清帝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命宮廷造辦處製造佛教物品。不僅如此,清帝還命景德鎮御窯廠仿製了大量佛堂供器。

1、皇家供器

乾隆皇帝熱心參與禮佛瓷器製作,多次下旨燒造禮佛用瓷,如乾隆二十四年閏六月十八日,傳旨照銅掐絲琺瑯五供、掐絲琺瑯八供、銀塔、銅賁巴壺、銀寶瓶、金鑲松石甘露瓶、銅鍍金輪等佛堂供器畫樣,同時對五供養、七供、七珍、八寶亦畫樣呈覽,準時交舒善做木樣帶往江西燒造瓷器。

【清乾隆粉彩盂蘭盆供器】中國嘉德拍品

另乾隆二十四年,琺瑯作三月十六日,傳旨:『著照含經堂西樓中間供的照樣做掐絲琺瑯果託八件…』奉旨:『得時送往含經堂供。欽此。』

相關焦點

  • 乾隆年制的琺瑯彩碗,哪一種最值錢
    說起乾隆年制的琺瑯彩碗在民間和市場應用領域,卻面臨著真假問題。因為乾隆時期製作的瓷碗,出土後散落在民間,一般沒有第一遺址的資料,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真假混雜的現象。這就需要對古董企業多年積累的知識、經驗和視力進行甄別。中國彩瓷的燒制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晉的褐青瓷。
  • 李成仁藏品琺瑯彩花卉紋碗賞析
    李成仁先生有幸收藏到許多「清三代」琺瑯彩瓷器,其中就有這件康熙粉地開窗琺瑯彩花卉紋碗。此碗高70毫米,上口150毫米,底足55毫米。器型規整,端莊穩重、色彩清新,典雅華貴。胎體潔白細膩,輕薄適中。碗壁弧形,上敞口下收腹。碗內及圈足底部均為素白釉,圈足中間用粉彩楷書「康熙御製」兩行四字方形款。
  • 李成仁藏品琺瑯彩花卉紋碗賞析
    李成仁先生有幸收藏到許多「清三代」琺瑯彩瓷器,其中就有這件康熙粉地開窗琺瑯彩花卉紋碗。此碗高70毫米,上口150毫米,底足55毫米。器型規整,端莊穩重、色彩清新,典雅華貴。胎體潔白細膩,輕薄適中。碗壁弧形,上敞口下收腹。碗內及圈足底部均為素白釉,圈足中間用粉彩楷書「康熙御製」兩行四字方形款。
  • 大哥帶琺瑯彩碗鑑寶,曾拍出1.5億,可惜這個碗並非真品
    也就是在一次鑑寶中,一位大哥帶來了一件乾隆時期的琺瑯彩瓷器碗,請求專家鑑寶,並且還當場說出了杏林春燕這四個字,要知道杏林春燕出現在碗上,還是琺瑯彩,此前在香港佳士得拍賣現場,就出現過這樣一個琺瑯彩的瓷器碗,最終成交價為1.5億,而且這件瓷器本身還屬於圓明園的真品,因此它的價值非常高。
  • 乾隆琺瑯彩高足碗
    圈足內「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筆力剛勁,符合乾隆本朝款識特徵。其色料開片特徵,微觀老化痕跡均與乾隆琺瑯彩特徵吻合。因色料來源進口,非常精貴,所以只有盤、碗、碟、杯等小件居多。雍正時期已經研製成功了國產的琺瑯彩料,雍乾時期琺瑯彩不再局限於小件和畫琺瑯了,由於西洋畫家郎世寧等進入宮庭,中西文化交觸碰撞,官窯器上出現了不少的油畫形式的透視寫實畫,將中國工筆重彩與西畫有機結合,創造出許多琺瑯彩、琺瑯與粉彩摻繪的栩栩如生的瓷上畫面!
  • 乾隆年琺瑯彩壽字紋碗
    乾隆以後就銷聲匿跡了,從開始到衰落,琺瑯彩都僅供皇家使用,足以見其貴重精美。  該琺瑯彩碗瓷質輕薄,造型美觀別致,雍容華貴。釉色處理得鮮明適當,外觀呈現統一的吉祥色,碗內明麗清亮的藍色令人賞心悅目。碗身精緻小巧,明麗美觀,使整個碗看起來精美華貴,也體現出精湛美好的藝術手法和製作過程。
  • 大清雍正琺瑯彩花卉紋撇口碗一對亮相深圳藝海國際
    琺瑯彩是彩瓷品種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乾隆時期,宮中收藏的琺瑯彩瓷器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據檔案記載有400多件。按照清代宮廷檔案記載和琺瑯彩瓷器原盛匣之標識,琺瑯彩瓷器之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瑯」。
  • 乾隆琺瑯彩碗,5.5億同款洋彩玲瓏尊!
    即將來臨的秋拍,香港蘇富比可謂卯足了勁兒頻發大招,繼爆出要上拍5.5億的同款乾隆洋彩玲瓏尊之後,又宣布另一件領銜本季拍賣的重器,即如下這件琺瑯彩虞美人題詩盌。一隻巴掌大的碗,何以身價高達兩億有餘?香港蘇富比中國藝術品部專家李佳女士在談及時說道:「這隻碗碗身小巧玲瓏,琺瑯彩畫虞美人,花朵盛開,石半掩,蝶縈繞,圖案精緻;並題有明代進士徐桂的詩句:「迎風似逐歌聲起,宿雨那經舞袖垂」,詠虞美人隨風起舞的妍姿雅貌。同時,乾隆年間琺瑯彩瓷器的數量較少,虞美人圖案更是稀有,所以這件瓷器非常難得。
  • 雍正「琺瑯彩粉彩」碗,到底是琺瑯彩還是粉彩?
    可是琺瑯彩卻不同,先由宮廷畫師草繪樣稿,選用景德鎮精製的白瓷素胎,運至京城,在宮內繪圖、填彩、燒造。當時所 用的琺瑯彩料,悉數由外國進口,燒成後有透明的玻璃質感。由於繪畫的色地上堆料厚,又有色彩眾多且深淺不同的顏料巧妙配合,故畫面有層次分明的實感。
  • 瓷器工藝2:從現場繪製琺瑯彩說起
    上面這個圖明顯看出來,康熙時期屬於瓷胎琺瑯的試生產階段,琺瑯彩的瓷器都是碗類的器型;雍正時期屬於突破階段,雖然也有琺瑯彩的碗,但也開始嘗試其他器型的琺瑯彩瓷器,總的來講,琺瑯彩瓷器都比較小;發展到乾隆時期,一個追求創新異變的時代,瓷胎琺瑯已經不再局限於「碗」了,器型可以做到非常複雜,而且胎體比以前大了很多。
  • 琺瑯彩的瘋狂?瓷器琺瑯彩為何能屢創天價?
    琺瑯彩,彩瓷品種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按照清代宮廷檔案記載和琺瑯彩瓷器原盛匣之標誌,琺瑯彩瓷器之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瑯」。
  • 準備收藏琺瑯彩碗,錢都夠了卻棋差一招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日常的喜好也是和從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拿收藏來說,越來越多的人湧入了古玩市場,希望挑選到一件稱心如意的寶貝,既可以有著一定的升值空間,又能夠提升高雅情操。在古玩市場之中,「琺瑯彩碗」就是很受歡迎的一種寶貝,也是值得讓人花費重金購買的寶貝。
  • 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拍賣8720萬港幣,琺瑯彩是何物,為何這麼貴
    11月27日,佳士得香港單獨為「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一件拍品舉行拍賣專場,取名叫「圓夢」。在拍賣中,這個碗最終以8720萬港幣成交。接近上億的價格,我們不得不為這件藏品感到驚奇,琺瑯彩究竟是何物,為何會拍出8720萬港幣的天價。琺瑯彩是清代皇室所用瓷器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種,琺瑯彩繪採用的畫法製作工藝起源於15世紀中葉歐洲,大約在清康熙年間進入中國。
  • 乾隆漢白玉碗
    乾隆皇帝是我國古代最愛玉的帝王,歷史上再沒有哪位帝王,像乾隆皇帝那樣,對玉器的認識和研究投入如此大的精力。他愛玉、藏玉、甚至在玉器製作上親力親為。他在位期間是清宮收藏古玉最多的時期,據說乾隆皇帝詠玉的詩文就有800首之多。
  • 清代時期琺瑯彩!
    琺瑯彩瓷的裝飾工藝,即琺瑯彩,也稱為瓷胎畫琺瑯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其高超的燒造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琺瑯彩瓷創燒於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清代後期仍有少量燒制,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初期琺瑯彩是在胎體未上釉處先作地色,後畫花卉。
  • 不同朝代的皇帝分別喜歡用什麼碗?
    不同朝代皇家偏愛的碗也不一樣,共同點就是,都是當時最好的工匠做出的最名貴稀有的珍品。也成為代表每一個朝代流行文化和工藝水平的典型器物。玉璧形底碗的品種主要是白瓷和青瓷。>甜白釉碗有大中小不同規格,小型碗一般口徑在10釐米左右。
  • 博物館珍藏了雍正時期的一個碗,材質特殊,碗上的竹墨畫是亮點
    說到清朝,有人喜愛、有人厭惡,喜愛的是乾隆皇帝之前它的繁華昌盛,憎惡的是晚清時期的衰敗、慈禧賣國求榮的不知行為以及醜惡嘴臉。雍正時期,除了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軍事強大之外,這一時期人們的創新能力也很強,因此為後世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文物。
  • 這隻大紅的琺瑯彩碗,6年後賣了8720萬港元!居然只打了個平手?
    清乾隆御製琺瑯彩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清乾隆御製琺瑯彩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和極高的工藝要求琺瑯彩的正式名稱為瓷胎畫琺瑯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盛產於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它的瓷胎是景德鎮御窯廠特製的再運到北京,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也有少部分琺瑯彩
  • 乾隆80歲大壽的碗,專家看的眼都直了:你可知道這個有多貴
    您還別說,真就有保存下來的真品,在一場鑑寶節目中,就有一位女士帶著乾隆80歲大壽的碗上臺鑑寶了,這碗十分豪華富麗,專家看的眼都直了,甚至直言:你可知道這個有多貴?它周身塗著淺藍色的底胎,胎上有著極為繁複的花紋和絕妙的裝飾,周邊用隸書字體寫著「萬壽無疆」四個大字。這隻碗雖然裝飾很繁複,紋理也很清晰,但是整體看來並沒有混亂的觀感,反而極為精緻淡雅,顯得品味不俗。專家一看到這個碗,就愛不釋手地把玩起來,就連眼睛都直了。鑑定完畢之後,專家抬起頭,問持寶人,你知道這是什麼年代的嗎。
  • 清雍正琺瑯彩梅花牡丹紋碗賞析
    雍正一朝的琺瑯彩上承其父康熙一朝的製作,又開創了琺瑯彩的詩書畫印之先河!而詩書畫印又是受到了元代大家趙孟頫的影響。從審美上來說,雍正一朝的琺瑯彩之所以能夠取得空前的成就,原因還是多方面的,既有雍正皇帝自己的審美,又有十三爺率領一眾工匠的研發,再加上宮廷畫師和工匠們的共同努力!這些方面我們都可以從史料當中找到相關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