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版「禮讓故事」全國聞名禮讓精神在濱城蔚然成風 涵養著城市...

2020-12-19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大連版「禮讓故事」全國聞名禮讓精神在濱城蔚然成風,涵養著城市文明氣質





  當你行走在大連的斑馬線上,是否會有這樣的感觸:主動禮讓行人的車輛越來越多。事實上,大連的文明精神兼具厚度和廣度,「禮讓行人」只是其中一項。2020年,屢有大連版的「禮讓故事」走向全國,大連人身上克己讓人、寬以待人的精神風骨,一次又一次吸引了全國網友的目光。從街頭巷尾到小區樓院,從旅遊景點到口岸碼頭,知禮儀、樂謙讓的文明舉動無處不在,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片之一。

  「謙讓停車」引發全網共鳴

  今年9月,本報關於「謙讓停車」的報導,引來了人民日報官方微信、央視官方微博的轉發,報導閱讀量逾千萬次。在中山區景山街一小區,業主李先生的車位靠近柱子,孫女士的車位靠近牆體。由於停車位較窄,兩名業主的車並排停放時,受空間限制,孫女士開關車門時不太方便。

  為此,業主李先生發明了「斜式停車法」,給相鄰車位留出更寬敞的空間。而後,李先生準備開車出門上班時,意外發現車的前擋風玻璃上貼著一張字條。字條上寫道:「衷心感謝鄰居每每為我讓出更寬敞的地方,原本擔心打不開車門而不敢換車,未想到鄰居如此周到,令我深深感動,謹以此信聊表謝意……」

  一件鄰裡間的「小事」,何以能引發全網共鳴?社會學者指出,當事人的教科書式操作,為構建和諧鄰裡關係、化解此類矛盾起到了榜樣作用,具有鑑意義。「謙讓停車」講出了人們對善意的期待,尤其是這種發生在身邊的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小事」,具有很強的貼近性。這種與人方便的行為模式,符合心理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預期,從而能夠讓大家在心靈深處產生共鳴和共振。

  「無聲的口令」震撼人心

  沒有口令,這群車主卻整齊劃一地向左、向右轉向,在道路中間讓出一條車道,以便救護車能快速通過。10月13日,市民李先生駕車沿著東北快速路入市方向行駛。當車輛進入椒金山隧道時,後方傳來了救護車急促的鳴響聲。從後視鏡一看,救護車閃著燈,顯然是在運送急需救治的傷患人員。

  李先生開始減速,並向右轉向避讓。此時,他看到,前方所有的車主都採取了避讓的動作。隧道裡原本是單向兩排車道,在左側行駛的車輛向左靠,在右側行駛的車輛向右靠,車主們齊刷刷的姿勢好似在進行隊列訓練。救護車所到之處,就好似一艘破冰船,在車流中「劈」開了一條道路。

  本報製作的視頻,引來海量網友轉發。這種「無聲的口令」震撼人心,自覺方便他人的文明意識已深深植根於大連人的心間。

  實際上,駕駛員避讓救護車等應急車輛的事情,在大連每天都在上演。國慶長假期間,在東聯路高架橋上,發生了交通擁堵。一輛執行救護任務的救護車堵在了車流裡,一時間難以通過。此時,大連的私家車司機們不約而同地採取了「45度讓路」的辦法,為救護車讓出了一條正能量滿滿的生命通道。這種義無反顧的責任感,還有市民們心有靈犀的默契,再次印證了大連的文明程度。

  禮讓行人已蔚然成風

  回望2020年,不少市民在過馬路時,直觀印象是「禮讓行人的車輛越來越多了」。對於此類新聞事件,本報多次予以報導。

  11月10日,在西崗區新起屯,一名開著私家車的小夥見老人要過馬路,便停車禮讓。老人拄著拐棍,行走緩慢。小夥擔心他的安危,乾脆下了車,一路護送他走到了馬路對面。而後,小夥折返回來,駕車離開了現場。為此,老人家屬特意致電本報,尋找這名小夥,想當面致謝。

  8月20日,在西崗區長春路上,兩名行人準備過馬路。此時,一輛404路公交車停在斑馬線前,公交司機示意兩人先行通過。行人走到馬路對面後,分別打手勢向公交司機表示感謝。公交司機則表示,下班後自己也是一名行人,經常領孩子出去玩,每當過人行橫道時,有車停下來禮讓,自己也會非常高興。

  禮讓行人的文明行為,已在大連蔚然成風。今年,為了進一步提升文明意識,市交警支隊、公交集團和各街道所轄社區在全市32處路段舉行了「文明行車,禮讓行人」的主題活動,再一次掀起了一場文明之風。

  除了禮讓行人,大連車主排隊禮讓梅花鹿的舉動,同樣引來了全國網友的點讚。11月25日,一頭梅花鹿沿著斑馬線穿越濱海西路。車主們發現後,怕驚嚇到這個可愛的小生靈,便紛紛停車禮讓。直到小鹿安全通過後,才發動車輛繼續前行。本報39度視頻發布此事後,現場車主和小鹿「圈粉」無數。

  禮讓精神遍布大連各個角落

  在大連,禮讓精神綻放的光芒,已點亮了城市的各個角落。禮讓精神不止存在於斑馬線前,而是深刻融入了大連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凡事先為他人著想,克己讓人、寬以待人的傳統美德,在城市中隨處可見。

  對此,外賣小哥張先生有著較深的感觸。11月6日,張先生在中山區人民路送餐時,由於商家出餐時間較晚,導致配送時間比較緊張。等他到了顧客所在的大廈時,就剩下幾分鐘的時間了,張先生的臉上難掩焦急的神情。此時,有一部電梯開了門,眾人依次進入電梯。等排到張先生時,電梯裡已擠滿了人。站在電梯內靠門位置的一名中年男子看到他,隨後走了出來,示意張先生先上。「大哥,那你咋辦?」「看你挺著急的,我鍛鍊身體,走樓梯。」剛說完,電梯門就關上了。這次送餐,時間剛剛好,沒有「晚點」。這名男子的善意舉動,讓張先生久久難忘。

  9月7日,在甘井子區松江路,26歲的姑娘小周因媽媽突發疾病被送醫院救治,她急著趕過去看望母親。小周站在路邊打車,由於非常擔心媽媽,眼淚止不住地流了出來。她一邊擦著臉頰,一邊在路邊等待。在她身邊,還有一名中年女子在打車。「姑娘,你咋哭了,遇到啥難處了?」女子關切地詢問她。小周說出了事情原委。此時,恰好有一輛出租車駛來。女子揮了揮手,「你先上車,趕緊去醫院吧,別耽誤了事!」聽到這番話,一股溫暖的氣流在小周的心裡升騰,讓她感激不已。等到了醫院,把一切都安頓好了,小周回憶起這位女士的仗義言行,感慨良多。她在微信朋友圈裡寫道:禮讓只是一瞬間的事,可這種精神卻是永恆的。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滿文飛本版圖片為本報資料片

  ■評論

  「禮讓三先」浸潤城市文明底色

  來過大連的人,總體的評價是這座城市的「顏值」比較高。細細品來,大連之美不止於山水相連海鷗翱翔,也不止於詩意浪漫春風十裡;很多人說,這座城市的涵養和氣質比較獨特,令人印象深刻。城市「顏值」的不斷提高,與全體市民的文明意識不斷提升密不可分。一座城市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文明進步的歷史。

  禮讓精神是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要素。大連人把文明烙印與個人榮辱寫在日記本的同一張紙上。謙恭禮讓、克己讓人的傳統美德,在智慧化、「網際網路++」的時代背景中,非但沒有湮沒在多樣、多元的思維變化中,反而以更具活力、更接地氣的方式,融入到大連人生活的各個細節裡。

  這充分說明,在蓬勃發展的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大連人的答題卡上,已經填寫了以文明為筆的正確答案。禮讓體現了一個人的素養和風度,更是一種智慧和境界。「謙讓停車」構建了和諧鄰裡關係,「無聲口令」的背後是出於對生命的敬畏,而禮讓行人則把人文關懷放在了關鍵位置。從社會學的角度而言,人們的共同行為會形成一種新的秩序。當每個人都崇尚和踐行禮讓精神時,大連的城市精神就會加深厚度、拓寬廣度,進而推動整個社會道德底線的上移。

  禮讓精神豐富了大連這座城市的內涵,塑造了外部的形象。「禮讓三先」浸潤了城市文明底色,涵養了城市文明氣質。城市文明的高度如何,常常被濃縮在你我的一言一行中。其實,禮讓別人首先是尊重了自己。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頂牛」時主動謙讓做起,從負面的情緒中克制自己做起。正所謂一讓值千金,在不斷修養和歷練中,等待我們的必將是海闊天空。

(文章來源:半島晨報)

(責任編輯:DF513)

相關焦點

  • 相互禮讓也是厚重的城市底蘊
    即將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讓世界的目光聚焦杭州,這座美麗的城市已做好準備,以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現代化的城市建設迎接來自全球的重量級嘉賓和媒體。同時,藉由G20峰會的契機,浙江在全省大力推廣杭州「斑馬線前車讓人」的文明交通經驗,促進浙江精神文明建設再上臺階。
  • 禮讓行人重在「禮」
    原標題:禮讓行人重在「禮」自從機動車禮讓行人的規定實施以來,在很多城市,已成為文明新風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發生了不小的改變:部分行人走路硬是不看過往車輛,總覺得汽車在什麼時候都要禮讓行人,亂穿馬路、在斑馬線上緩慢通行,亂闖紅燈,過馬路玩手機,在馬路上散步……禮讓行人重在一個「禮」字,「禮者,理也」、「禮者,符合整體利益的行為準則,表示尊敬的態度和動作」……在社會生活中,禮讓就是禮貌地謙讓,不爭不搶。
  • 台州「屏」論丨全國文明城市「兩連創」系列評論之六:謙遜禮讓...
    過街時,行人向禮讓司機豎起大拇指,送上一個贊。禮讓斑馬線,文明好風氣。在停一停、點個讚的互動中,在你謙我讓的互敬互愛中,行人與司機構建起和諧關係,出行變得愜意舒心。在台州這座幸福城市,禮讓斑馬線已成為文明習慣,成為路上一道靚麗風景。在不起眼的一舉一動中,市民以謙遜禮讓之美德,涵養著日漸繁盛的交通文明。   交通文明,是顯露在外的城市氣質,是走在街上就能體察的形象標籤。
  • 禮讓行人到底該如何禮讓?
    有家庭的「讓」,孔融讓梨,成就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有鄰裡的「讓」,清代大學士張英「讓他三尺又何妨」,廣為傳誦;有陌生人之間的「讓」,近年來,邯鄲市道路上出現了很多諸如「機動車禮讓行人」之類的宣傳語,號召市民文明出行,相互禮讓。隨著私家車的普及,車輛禮讓行人看似小事情,卻能體現一個人、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
  • 文明禮讓 構建和諧
    王琴讓棗、孔融讓梨,這是家庭內兄弟相讓的故事,明朝有個「仁義胡同」的故事,講的是鄰裡相讓;趙國時,趙國上卿藺相如對良將廉頗,一讓再讓,終於讓出了「將相和」,古代下圍棋和下象棋時有擾先和讓先的傳統,這是文娛活動中的禮讓句話,「千裡家書卻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江西省南昌:一封表揚信背後的「禮讓」故事
    原標題:一封表揚信背後的「禮讓」故事   今年9月25日,名為「zhaoliu1941」的江西省南昌市網友通過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留言稱,自己當天乘坐公交車,車上司機開車非常認真,每次行駛經過斑馬線都會停車等候行人通過才起步。   隨後,記者輾轉聯繫到了這位網友。
  • 駐馬店:公交禮讓斑馬線 塑造城市新名片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釗 通訊員 張婷公交車,不僅是城市流動的風景線,也體現著城市文明。為營造整潔暢通、文明和諧的城市環境,駐馬店市公交二分公司根據總公司的統一安排,司屬11條公交線路的200餘輛營運車輛在途經市區斑馬線時,按照操作規程要求,一律主動停車讓行,公交車長們在「禮讓斑馬線」活動中起示範和引領作用,讓出安全,讓出秩序,讓出文明,讓出和諧。
  • 呂梁公安交警溫馨提示:禮讓斑馬線,按下「文明鍵」!
    呂梁公安交警溫馨提示:禮讓斑馬線,按下「文明鍵」!禮讓斑馬線、避讓行人,反映的不僅是駕駛人的素質,折射的更是城市文明和汽車文明,機動車禮讓斑馬線是禮,也是法。
  • 禮讓是淨化現代社會競爭戾氣的一面鏡子
    我國歷來有崇尚「以禮為先,以讓為賢,以和為貴」的傳統美德,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禮讓是一朵瑰麗的奇葩。經典故事《孔融讓梨》,至今仍然婦孺皆知、有口皆碑。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競爭這個詞彙見諸各大媒體,各種成功學、競爭學書籍大興「狼性」競爭理念,很多人驚呼:當今社會,弱肉強食,競爭才是最高法則,禮讓早已過時了。今天的你我該怎麼看待禮讓美德和競爭趨勢呢?
  • 排隊日:文明從排隊禮讓開始
    石景山區委副書記田利躍,石景山區委常委、統戰部長姚茂文來到站臺與身邊榜樣賈樹慶、王曉慶、鍾青林、李偉潔和星級公共文明引導員劉金萍、姚建敏以及公共文明引導員代表共同宣傳自覺排隊,文明禮讓。    2019年是石景山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至關重要的一年。通過此次活動讓文明從自覺排隊開始,在排隊中長德,在禮讓中向善。引導人們說文明話,做文明事,形成排隊禮讓的好習慣。
  • 禮讓行人的「結果」
    因斑馬線上有人正在過馬路便停下車來禮讓行人沒想到,一位學生繞過行人向停車禮讓的司機深深地鞠了個躬圖片來源」的經歷:@Mr_阿建先生:有次在路上看到小貓咪過馬路,後面幾輛大貨車停下讓行,好暖的一幕[good]@紫丁香19757:我每次遇到行人斑馬線過馬路,也會禮讓,哪怕後面車喇叭按翻了天。
  • 案例剖析告訴你何為「禮讓」
    執勤交警及時叫停該車進行交通安全教育禮讓斑馬線 就是禮讓生命作為交通參與者,既是道路權利的分享者,也是安全義務的承擔者,駕車人和行人都要懂得換位思考,禮讓斑馬線,是禮也是法!作為對禮讓車輛的尊重,女子也準備快速通過。當她跑到中間車道時,王某駕駛魯AJ6***號牌小型汽車不僅沒有減速停車,還右打方向從女子前方通過。當日上午,交警支隊緝查鐵騎隊對車輛駕駛人王某進行了約談,對其作出罰款50元、駕駛證記3分的處罰。自開展「禮讓斑馬線·我為你點讚」行動以來,廣大市民積極支持和參與,在日照市區道路上,「禮讓斑馬線」已蔚然成風。
  • 謙恭禮讓六尺巷
    清代著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即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成長起來,並將「文以載道」的宗旨傳播到全國,桐城也因此贏得「文都」的美譽。在這樣的一座城市裡,隨處可見歷史文化古蹟,其中有一條巷子更是聞名遐邇,它就是著名的六尺巷。說到六尺巷,不得不提桐城「父子雙宰相」的張家。張英曾任禮部侍郎、兵部侍郎、工部尚書等職,位高權重,桐城人稱之為「老宰相」。
  • 四年級作文:禮讓斑馬線
    老師經常說:「斑馬線就是生命線,你們的爸爸媽媽開車時一定要禮讓行人啊。」可是,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有些駕駛員不以為然,遇到斑馬線卻不禮讓行人,就為了快那麼幾分鐘時間,最終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價。難道大家就差這麼幾分鐘時間嗎?
  • 文明出行 禮送鮮花 「禮讓斑馬線」成城市風景線
    8月28日,記者再次上路為主動禮讓斑馬線的司機朋友,送上了代表著文明的「禮儀之花」。斑馬線一頭連著安全,一頭連著文明。記者跟隨任城交警大隊進行了實地走訪,發現機動車在斑馬線前均能禮讓行人。斑馬線前,只要有行人經過,機動車都會不約而同地停止在斑馬線前,靜靜等待行人通過。
  •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禮讓」杭州
    倍受「禮遇」的錢潔感慨:儘管這座城市的建築、道路是陌生的,但心裡卻有一種歸屬感——因為這裡到處充斥著暖意。   快節奏的城市裡,杭州願為你慢下來   細心的遊客會發現:其它城市的紅綠燈在空中,而杭州的紅綠燈卻矗立在大地上——和人等高,「平視」著提醒你過馬路時,何時通過,何時佇足。   這個細節,反映了這座城市對每個個體的尊重與關愛。
  • 南寧公布禮讓斑馬線執法情況 違規被記3分罰150元
    對於「禮讓斑馬線」這一情節,作者稱還是上世紀90年代末去香港和澳門時,對當地遵守交通的文明行為頗有感觸。儘管當時南寧還沒有形成這一風氣,但是「天行健」已經開始了禮讓行人的行為,並認為「讓路,也能找到幸福感」。2007年,因為自己讓路的這一細小舉動,被同車的投資港商看在眼裡,最終將項目交給了他們,就因為他「守規矩、守信用」。如今南寧「禮讓斑馬線」已經蔚然成風,也讓其他城市羨慕。
  • 中國最禮貌的文明城市|浙江杭州|正在影響全國|乃至世界
    一個城市的文明,體現在馬路上、中國最有禮貌的文明城市,就是「杭州」、通過高度發達的網際網路正在傳播全世界,杭州是一座讓人感到謙讓、有溫度、有包容、高素質的城市。在杭州斑馬線車讓人,已經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杭州斑馬線的文明舉動、最早是從2007年開始嘗試,因2009年發生了震驚全國的,【私家車】斑馬線超速「70」交通事故、杭州政府痛定思痛,推進交通改革,杭州公交集團出臺硬性強制規定,明確公交司機必須減速禮讓,這一條例直接列入出勤考核指標
  • 論語經典成語故事之三十七:禮讓為國
    禮讓為國以禮所提倡的謙讓原則治理國家。為:治理。出自《論語·裡仁篇》:「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孔子說:「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這有什麼難呢?不能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這又怎麼能實行禮儀安邦呢?」 孔子為什麼說以禮讓治國就不難了呢?朱熹的解釋是:「讓者,禮之實也。言有禮之實以為國,則何難之有?」 為什麼「讓就是禮之實」呢?朱子進一步解釋:「讓者禮之實,所以為恭敬辭遜之心是也。所謂『一家讓、一國興讓』,則為國何難之有!」
  • 76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注釋】①禮讓:禮節和謙讓。②何有:何難之有,不難的意思。【翻譯】孔子說:「能用禮讓的原則來治理國家嗎?難道這有什麼困難嗎?如果不能用禮讓的原則來治理國家,又怎麼能實行禮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