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這首詩被錢鍾書盛讚,認為有王安石的風致,通篇寫得很唯美

2020-07-06 塵世曉書僮

曾鞏在唐宋八大家裡知名度最低,無法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人相比,甚至還不如蘇轍有名,但是很顯然他的成就是被低估了,他的文章也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另外他一些經典的詩歌,也是寫得很有趣,只不過他的作品入選課本比較少,讀者對他也就知之甚少。曾鞏的詩也是清新脫俗,有一些作品看似信手拈來的隨興之作,但是同樣寫得很美,每一句都描寫得活靈活現。

曾鞏這首詩被錢鍾書盛讚,認為有王安石的風致,通篇寫得很唯美

曾鞏,字子固,北宋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生於公元1019年(天禧三年),江西南豐人氏,所以也被後人稱為南豐先生。他的作品情感細膩,特別是後期的作品,更是膾炙人口,以這首《西樓》來說,那就是一首經典之作。連一向極為挑剔的錢鍾書,對於這首詩都稱讚不已,認為有王安石的風致,也是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準。

曾鞏這首詩被錢鍾書盛讚,認為有王安石的風致,通篇寫得很唯美

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這首詩寫於什麼時間在學術界沒有定論,但是普遍認為是他後期的作品,當時曾鞏回到故鄉南豐,開始致力於文學創作,所以這一時期創作了很多優秀的作品,這首《西樓》是一首詠雨名篇,當時詩人把眼前所見所聞,還有所思所想,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也就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每一句都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讀來也是朗朗上口。

曾鞏這首詩被錢鍾書盛讚,認為有王安石的風致,通篇寫得很唯美

曾鞏作為歐陽修的得意弟子,也是繼承了歐陽修的文風,無論是文章,還是詩歌,也都寫得很有韻味,在這首《西樓》一詩中,他用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寫出了暴風來臨時的情形,同時也把內心的感受寫進了作品中,正是這種細膩的描寫,從而讓這首詩顯得很有韻味,成為了他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曾鞏這首詩被錢鍾書盛讚,認為有王安石的風致,通篇寫得很唯美

開篇的兩句便是直接描寫了暴雨時的情形,也就使得這兩句顯得生動有趣,同時還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海上有著滔天巨浪,而且好像是雲彩一般高漲,但是這浪湧過來了之後,很快就快速地退去,不時還有強勁的風,那北風呼嘯地刮著,還夾雜著數聲雷聲,眼看暴風雨就要來臨了。這兩句主要是寫暴風雨前的情形,而且寫得生動有趣,讀來也是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曾鞏這首詩被錢鍾書盛讚,認為有王安石的風致,通篇寫得很唯美


最後兩句則是直接描寫暴風雨,這樣與前面的兩句,也就遙相呼應,從而讓這首詩更加立體,「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這兩句也是比較好理解,我此時站在西樓,把四周高高的帘子掛起,然後靜靜地躺下來,去欣賞那暴風雨,以及遠處層層疊疊的群山,雖然雨下得很大,但是此時的風景最為獨特,讓人看了之後讚嘆不已,而我就是喜歡一個人在西樓上聽雨,靜靜地看中雨中的美景。

曾鞏這首詩被錢鍾書盛讚,認為有王安石的風致,通篇寫得很唯美

曾鞏在北宋文壇能夠擁有超高的人氣,除了他過人的才華,還有獨特的才情之外,另外最重要是努力,要知道他在唐宋八大家裡起點是最低,另外的大文豪,那都是出生於富貴人家,只有曾鞏來自於底層,但是他憑藉自己的努力,最終成為了大文豪,寫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雖然當下可能很多的年輕人對於這位詩人不太熟悉,往往提到唐宋八大家,也只記住了前面幾位,其實曾鞏的文學成就很高,像這種《西樓》的作品,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相關焦點

  • 曾鞏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很顯然被低估,通篇寫得很有韻味
    曾鞏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詞人;同時還是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儘管在這八位大文豪中如果論名氣的話,曾鞏最沒有存在感,甚至有人認為他就是來湊數,其實只要讀過他的文章和詩歌,相信對於他會有全新的認識。曾鞏這首詩可以說是膾炙人口,相信只要喜愛詩詞的朋友,對於這首詩一定是不會陌生,面貌這首詩也是很好理解;不過筆者今天不是重點要介紹這首詩,而是要推薦他比較冷門的《西樓》,這首詩儘管很冷門,但也不失為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寫得很有趣,所以看似很普通,但是很顯然被低估了,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 曾鞏一首抒情小詩,被無數的名家盛讚,連一向挑剔的錢鍾書都服氣
    很多人認為曾鞏在唐宋八大家裡屬於是湊數。這話我是不同意,不要認為他名氣不如蘇軾和王安石等人,便理所當然地認為,他是拿來湊數。,而他的詩歌也是盡得唐詩真傳,其中這首《西樓》寫得就很有趣,不僅寫出了新意,也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
  • 王安石這首詩第一句就令人驚豔,通篇更是意境唯美,只可惜被忽略
    例如這首《北陂杏花》,那就是一首難得的經典之作,整首詩也是意境唯美,不過很顯然這首詩是被低估了,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一流的佳作,即使是把這首詩放在唐朝,那同樣也是經典之作。《北陂杏花》宋代:王安石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 曾鞏登上甘露寺可謂是感慨萬千,寫下一首傷感的詩,值得我們一讀
    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曾鞏中年時期的一首作品,也就是這首《甘露寺多景樓》,這首詩儘管名氣不大,但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寫得極為傷感;當時曾鞏離開故鄉一個人獨自在異地他鄉漂泊,於是他登上了今天江蘇北固山上的甘露寺,內心可謂是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麼一首傷感的詩作。
  • 王安石這首詩也是不容忽略,通篇寫得很美,另外表現手法很高明
    》,可能很多人對於這首詩不太熟悉,其實這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也是寫出了新意,每一句都別具一格,表現手法也是很高明,從而使得這首詩有著一種獨特的意境,讀來也是讓人拍案叫絕。這首詩用了多種表現手法,全詩也是跌宕有致
  • 曾鞏這首詩看似寫得很一般,其實句句有深意,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茅坤選擇了唐朝的韓愈和柳元,以及宋朝的歐陽修、蘇軾、王安石、蘇洵、蘇轍、曾鞏;在這八位大文豪,前面的五位可以說是名滿天下,後面的三位顯然名氣要稍小一些,尤其是曾鞏在其中最沒有存在感,很多人還認為是用來湊數,那麼這樣的說法到底對不對呢?
  • 楊萬裡這首詠梅詩無一生僻字,也沒有引用典故,但是通篇寫得很美
    楊萬裡的詩很豐富,流傳下來的作品大概有四千多首,裡面有很多都是精品,也被譽為一代詩宗;他的詩通俗易懂,語言淺近明白,沒有任何高超的技巧,人們也把他的詩體稱為「誠齋體」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早年間的楊萬裡其實也是深受「江西詩派」的影響,不過後來他擺脫了這一詩派,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誠齋體」。
  • 曾鞏令人驚豔的一首詩,連歐陽修讀了都為之傾倒,成為千古名篇!
    無論是韓愈,還是柳宗元,以及宋朝的蘇軾、歐陽修、王安石等人,那都是有很多的作品入選課本,為此對於這幾位文學大師自然也就比較了解。可是唯獨只有曾鞏在這八位文學大師中地位看似比較低,應當說他的文學成就並不遜色於另外七位,無論是他的散文,還是詩歌,以及詞作,也都是別具一格。
  • 唐宋八大家最沒有存在感的曾鞏,水平到底如何?讀這首詩就知道了
    茅坤選擇了唐朝的韓愈和柳元,以及宋朝的歐陽修、蘇軾、王安石、蘇洵、蘇轍、曾鞏;在這八位大文豪,前面的五位可以說是名滿天下,後面的三位顯然名氣要稍小一些,尤其是曾鞏在其中最沒有存在感,很多人還認為是用來湊數,那麼這樣的說法到底對不對呢?
  • 王維很唯美的一首詩,通篇只有短短的20個字,怎一個美字了得!
    王維的詩有一種獨特的韻味,特別是他晚年的作品,由於一個人隱居在終南山,這一時期創作出來的作品,每一首都與眾不同寫得極為唯美,例如《山居秋暝》、《鹿柴》、《山中》、《鳥鳴澗》等等,那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晚年的王維選擇在終南山隱居,我個人認為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要是他一直留在長安城裡,可能寫不出後來那些令人驚豔的作品;那麼除了前面所提到那幾首詩之外,還有這首一首《辛夷塢》,同樣也是難得的經典之作,通篇寫得也是很唯美,這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通篇淡淡著筆,寫得很是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每一句都很唯美,猶如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這樣的作品怎是一個美字了得。
  • 王安石這首描寫夏天的詩,雖然只有短短幾句,但寫得很唯美!
    王安石無論是詩歌,還是詞作,以及他的散文作品,那都是別具一格,特別是他的詩歌,同樣非常的經典,完全可以媲美於唐詩,例如他的這首《初夏即事》,看似一首極為普通的作品,但是詩人以一種非常的簡練的表現方式,把這首詩描寫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唯美,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非常值得一讀。
  • 王安石夜裡出門散步,看到夜色中的美景,即興寫下一首唯美的詩!
    王安石是一位比較含蓄的人,儘管做事情雷厲風行,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沉默寡言,所以晚年他時常是一個人出門遊玩,每到一個地方,還要題寫一詩;這個時期在文學上迎來了爆發期,接連寫下了無數經典的名篇佳作,以這首《鐘山晚步》來說,那就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雖然這首詩不如那首《梅花》有名,但也是寫得生動有趣,寥寥數語之間便是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美。
  • 王安石、曾鞏的文學思想與古文創作
    王安石首先,曾鞏反對辭章之士只知「嗜文辭,抒情思」的傾向,認為「道之大歸非他,欲其得諸心,充諸身,擴而被之國家天下而已,非汲汲乎辭也」。把道德事業作為人生的首要任務。其次,曾鞏嚴守聖人之道,他特別強調「學之有統,道之有歸」。從這一觀點出發,曾鞏認為一切文章都必須折衷於聖人,作者非一而理不應有。「古之治天下者一道德,同風俗。蓋九州之廣,萬民之眾,千歲之遠,其教已明,其習已成之後,所守者一道,所傳者一說而已。」他批評漢以後「其文能馳騁上下,偉麗可喜者甚眾,然是非取捨不當於聖人之意者,亦已多矣」。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通篇無一生僻字,寫出了新意,也很唯美
    江西臨川被稱為才子之鄉,這個地方誕生了很多大咖,其中最為大家熟知有改革家王安石;還有詞壇大家晏殊和晏幾道父子;著名的文學家曾鞏,以及「東方的莎士比亞」湯顯祖;等等,這些都是名垂青史的文學大師,在文學史上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 曾鞏水平很高的一首詩,整首詩看似很普通,但是寫得很有韻味!
    後世公認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唐宋八大家,這個文學史上最重量級的組合,讓我們明白文章也是有靈性,它能夠帶給我們最直觀的感受,而說起這個文學組合,大家最為熟悉的還要數唐朝的韓愈和柳宗元,以及北宋時期的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等人,後面的三位蘇轍、蘇洵、曾鞏名氣顯然就要小一些。
  • 曾鞏為何能位列唐宋八大家?他都有哪些經典詩文?
    後居臨川,和王安石一起成為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骨幹。曾鞏文章的特色在幾個不同的方面。首先是論事之文寫得紆餘委備,委婉曲折。其次,曾鞏文章雖質樸少文,然亦時有搖曳之姿,縱橫開合。贈序之文,尤有特點。
  • 《全唐詩》裡有唯美的一首詩,通篇一個生僻的字,卻是美得令人心醉!
    筆者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全唐詩》裡最唯美的一首詩,也就是盛唐詩人賀知章的《詠柳》,相信很多人對於這首詩一定是不會陌生,它寫得極為抒情,也很是唯美,通篇只是那麼寥寥數語,卻是描繪的如詩如畫;另外高超的表現手法,也是令人驚嘆,詩人用擬人化的創作手法,寫出了一首別具一格的經典之作。
  • 曾鞏飽含哲理的一首詩,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曾鞏可能是唐宋八大家裡,存在感最低的一位,同時他人也是比較低調,另外他的人生經歷,自然是不如韓愈和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等人,這也使得他的知名度不如這幾位;另外他的文學成就,也的確比前面的幾位要遜色一些,但是也不得不說,他的一些作品,也還是值得一讀,例如他的這首《城南》,那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 宋朝詩人張栻這首《立春偶成》,也是難得的佳作,通篇寫得很唯美
    那麼在古代的文學作品裡,也有很多描寫立春的作品,其中大部分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不過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一首比較冷門的作品,那便是宋朝詩人張栻的這首《立春偶成》;儘管這首詩比較冷門,同樣也是寫得很唯美。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 他被自己學生評價不會寫詩,但這首詩卻寫得很有韻味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他們分別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韓愈、柳宗元是唐代人,他們不僅文章好,詩也寫得不錯;歐陽修不僅是文學家,還是史學家,他的詞也稱得上不錯;三蘇更加不用說了;王安石詩文不錯,又倡導變法;唯獨曾鞏和他們相比顯得有些平庸,知名度很低。曾鞏不僅在大眾中知名度低,而且還被自己學生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