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自己學生評價不會寫詩,但這首詩卻寫得很有韻味

2020-12-06 愛詩書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他們分別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韓愈、柳宗元是唐代人,他們不僅文章好,詩也寫得不錯;歐陽修不僅是文學家,還是史學家,他的詞也稱得上不錯;三蘇更加不用說了;王安石詩文不錯,又倡導變法;唯獨曾鞏和他們相比顯得有些平庸,知名度很低。

曾鞏不僅在大眾中知名度低,而且還被自己學生吐槽。秦觀曾經跟隨曾鞏學習寫文章,但是毫無客氣地說曾鞏不會作詩;另一位學生陳師道也同樣認為自己的老師不會作詩。

從此,一場關於曾鞏到底會不會作詩的筆墨官司從宋朝一直持續到了清朝,最終還是認為曾鞏寫詩寫得好的人居多。

錢鍾書認為,曾鞏的詩比蘇洵和蘇轍的好,七言絕句有王安石的風格。

今天欣賞的就是曾鞏的一首詩,全詩如下: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這首詩的名字叫城南。

春雨迅猛,池塘水滿,遙望群山,高低不齊,分東西兩路奔流而去,山路崎嶇。熱熱鬧鬧地開了一陣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開過時了,只見眼前春草萋萋,碧綠一片。

人通過桃花、李花容易凋謝與小草青色長久相對比,暗示了這樣的一個哲理:桃花、李花雖然美麗,生命力卻弱小;青草雖然樸素無華,生命力卻很強大。

特別是「惟有青青草色齊」這一句,沁著水珠的草地鮮亮碧綠,表明雨後的大自然依然充滿生機,這是作者的神來之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格調超逸,清新雋永。

這首詩描寫了暮春時節大雨過後的山野景象,筆調流暢優美,讀來琅琅上口,令人賞心悅目。

最後來說一下,曾鞏到達能不能躋身於唐宋八大家的行列。

先看看一下同時期的人如何評價他。

王安石說:「曾子文章眾無有,水之江漢星之鬥。」

歐陽修說:「其大者固已魁壘,其於小者亦可以中尺度」。

蘇軾認為:「曾子獨超軼,孤芳陋群妍。」

南宋的朱熹也推崇他「予讀曾氏書,未嘗不掩卷廢書而嘆,何世之知公淺也。」

作為歐陽修的學生,曾鞏曾經寫了一篇文章醉心亭記,和醉翁亭記相比較,也不遜色。

由此可見,他是完全有資格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名氣為什麼小呢?因為教科書裡面基本沒有出現過啊!

相關焦點

  • 李白身上的狂氣讓他個性十足,杜甫這首詩寫得很傳神,句句經典
    李白是一個狂人,個性十足,有一些人他是不瞧在眼裡,這也使得他為人很張狂,不過有才華的人大多都是如此,後來杜甫寫過很多詩給李白,其中這首《贈李白》最經典,寫得也是生動有趣,短短的幾句,便是把李白身上獨特的個性,還有他身上的張狂描寫得活靈活現。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 範仲淹這首詩化用了白居易的名句,但是推陳出新,寫得更加有韻味
    看似寫得很普通,可是卻充滿了詩情畫意,讀來令人拍案叫絕;而這首詩也是被後世很多的詩人化用過,其中最為傳神的便是北宋文人範仲淹的《野色》,兩首詩可以說是同樣的風格,但是很顯然範仲淹的化用推陳出新,也是寫得很有韻味,所以這樣的作品也是不容忽略,值得我們一讀。非煙亦非霧,冪冪映樓臺。白鳥忽點破,殘陽還照開。
  • 郭沫若這首詩不少網友讀完表示:這也算詩?專家卻認為寫得太牛了
    1920年2月,郭老寫下了這篇現代詩,後來被收集在《女神》中,我們來看看全詩:對於這首詩,不少網友讀完都表示:這也算詩?他們認為,這首詩既沒有詩的意境之美,也沒有詩的韻律之美。放在現在,極像一位小學生寫的流水帳式作文。甚至有網友放話:如果這也算是詩,那我也可以做個詩人。
  • 曾鞏水平很高的一首詩,整首詩看似很普通,但是寫得很有韻味!
    那麼曾鞏除了散文寫得好之外,詩歌也是同樣寫得出色,特別是《詠柳》和《城南》這兩首,更是寫得極為巧妙,詩人以不同的角度來描寫風景,從而形成了獨特的風格,看似在詠物,但卻是充滿了一種諷刺意味,這也是曾鞏比較拿手的一種創作手法,儘管讀起來比較繞,讀來卻又是令人拍案叫絕。
  • 餘秀華說自己寫詩比海子好,她為海子寫的這首詩,的確驚豔極了
    在寫詩初期,她一直以海子鐵絲自居,將海子奉為精神偶像,可是,自從以帶顏色的詩一舉成名後,餘秀華似乎也將偶像的及格線大大提高了,這位曾經被自己瘋狂崇拜的已故詩人地位一落千丈,餘秀華上演了一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大戲。 餘秀華曾在一檔節目公開說:「海子走得太早了,他的詩在技術層面還有問題,甚至連語法都有問題,所以我寫得我是要比他寫得好一些。」
  • 曹丕的才情也很高,完全可以媲美曹植,這首《劍》寫得就很有韻味
    說到底人們對於這位歷史人物存在著偏見,他不僅胸懷大志,另外在文學上的成就,那也是可圈可點,除了前面提及到的《燕歌行》之外,還有很多經典的作品,譬如這首《劍》,寫得同樣氣勢磅礴,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曹丕也有曹操身上的氣質,儘管《三國演義》裡把他描寫得很糟糕,當然這只是一種藝術的創作,並不是真實的歷史,真正想要了解那段歷史,還是應該要去讀《三國志》。
  • 餘秀華說海子寫詩不如自己,為海子寫下的這首詩,卻啪啪打臉自己
    在寫詩初期,她一直以海子鐵絲自居,將海子奉為精神偶像,可是,自從以帶顏色的詩一舉成名後,餘秀華似乎也將偶像的及格線大大提高了,這位曾經被自己瘋狂崇拜的已故詩人地位一落千丈,餘秀華上演了一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大戲。餘秀華曾在一檔節目公開說:「海子走得太早了,他的詩在技術層面還有問題,甚至連語法都有問題,所以我寫得我是要比他寫得好一些。」
  • 梅花的君子品格是做人原則,張謂的這首《早梅》,寫得就很有韻味
    梅花是君子的象徵,寒梅傲雪,無論天氣多麼寒冷,只要一到了季節,它就自然會綻放,完全不會畏懼寒霜,這也正是梅身上最獨特的品格,而這樣的一種品格,也是每個人應當學習的榜樣;不管現實有多麼艱辛,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勇敢地活下去,而且靈魂一定要高尚;這種精神在梅花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所以當我們讀那些詠梅詩時
  • 我不會寫詩,只是與詩有緣
    詩是什麼?我不知道。不過,我愛詩。八十年代初,我寫過詩。偶爾會有個「豆腐塊」見諸小報小刊。那時,詩是美,是興奮,是激動夾雜些許浪漫。我沒有繼續,因為我的老師很關心我,他們告訴我,詩再好,終不能當飯吃,應該先把飯碗搞定。我感恩老師的殷切期望,不寫了,爭取了一個飯碗。九十年代前後,我曾尋夢,又寫過幾次。那時,詩於我,是夢,是尋覓,是苦悶,是苦悶裡的歇斯底裡,終究因責任和生存而放棄。
  • 寫詩的人與被寫的詩
    Mure是幾首值得反覆回聽的音樂之一。作者·木玉寫詩的人與被寫的詩,都值得聊一聊。首先從我個人談起,我實際上並不擅長寫詩,也沒有異於其他人的才能,在閱讀和思索之後,所形成的感悟付諸詩句,也往往都是一些流於形式的文字。除了詩歌以外的文章寫作也是不得要領,投稿也屢屢石沉大海。能包容自己詩句的,也只有自己的公眾號了。
  • 詩詞大會冠軍雷海為,成名後寫的兩首詩,讀完理解董卿對他的評價
    而其個人社交帳號上,發得最多的仍然是自己對古詩詞的見解,從《長恨歌》到《靜夜思》,他都能從格律平仄的角度,做出不一樣的詮釋,這種能力很多當代知名文人都沒有。而且成名後的他,不滿足於背詩,還嘗試寫了一些原創古體詩歌。
  • 流行歌曲如何寫得有古詩詞的韻味?聽聽這幾首老歌就明白了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有什麼歌的歌詞寫得像詩詞一樣嗎?我們知道宋詞那麼美,但它本質就是歌詞,可以唱出來的,現代有哪些歌的歌詞寫得像詩詞一樣呢?看看上面兩首歌就可以注意到,是古詩詞中常見的句式江山笑,煙雨遙。平平仄,平仄平。紛紛世上潮。平平仄仄平浮沉隨浪記今朝。平平平仄仄平平。歌中的七言、五言、三言、四言句式相互搭配,很有古體詩或者宋詞的韻味。
  • 高校食堂廚師寫詩走紅:寫詩就是對自己訴說自己
    近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食堂的打飯窗口畫風變了,價目表下貼出了幾首小詩,「一位流浪者把橋下/當做家/走近問他/家在哪/他說,一不問姓,二不問老家/我們可以談談天下」、「不錯過花開的美麗/屋簷躲一場雨/星星眨眼的秘密」……這些詩的作者就是食堂廚師宋成寶。9月19日,宋成寶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他已經寫了上千首詩,寫詩就像在訴說自己,發洩痛苦也分享快樂。
  • 乾隆一生寫詩4萬首,如何評價他的水平?網友:一言難盡
    乾隆帝愛寫詩這事,幾乎人盡皆知。當年看《還珠格格》時,其中就有個經典情節:乾隆要求小燕子背詩,小燕子背不出,紫薇急忙打圓場,當眾背了一首乾隆的「御詩」,乾隆驚喜不已,龍心大悅,然後放過了小燕子。那首御詩的名字,叫《煙雨樓用韓子祁詩韻》。「不殊圖畫倪黃境,真是樓臺煙雨中。」
  • 一生寫四萬多首詩的乾隆皇帝,到底水平如何,讀完這首詩全明白了
    然而,有些人儘管窮極一生之力不跟不輟,留下數量極多的詩作,卻沒有一首有文學價值的,更不會被世人所知曉。清朝第四代皇帝乾隆就是如此。乾隆是滿洲人,本名愛新覺羅弘曆。是清朝統治者中難得的明君,和他的祖父一同開創了清朝統治時期第一個盛世,即有名的「康乾盛世」。不過乾隆皇帝生性風流、喜歡賣弄,一生留下了四萬餘首詩,但卻沒有一首是有價值的。
  • 世人對諸葛亮多有評價,但都不及杜甫這首詩,短短四句一針見血
    諸葛亮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一位歷史人物,而且後世對於他有過很多不同的評價,但是總體上來說,大部分人的評價都不夠精準,只有杜甫的評價最到位,也最為精準。而諸葛亮是東漢末年的最偉大的一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思想家等等,而且他高尚的品格,也最為令人感動,而這一點與杜甫又是不謀而合,也正是這個原因,杜甫為諸葛亮寫過很多的詩,並且大部分的作品寫得都很是深刻,特別是他的這首《八陣圖》,更是讓我見識到了杜甫對於歷史人物入情入情,極為中肯的評價。
  •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2首唐詩,韻味在字裡行間,不妨細品
    只不過古代人寫詩太多,大家熟悉的也就是一些著名詩詞,有大量好詩詞被埋沒在書卷中,得不到人們的賞識。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愛詩詞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2首唐詩,韻味在字裡行間,不妨細品。第1首,《送楊少府貶郴州》: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愁看北渚三湘遠,惡說南風五兩輕。青草瘴時過夏口,白頭浪裡出湓城。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
  • 乾隆寫的詩到底有多差勁?4萬首僅1首被選入小學課本,你絕對背過
    看了這首詩,你是不是覺得自己也會寫詩了?這不是誰鬧著玩寫的段子,而是乾隆寫的詩。眾所周知,唐朝是唐詩的鼎盛時期,2873個詩人加起來有4萬8千多首,而乾隆一生寫了42613首,以一人之力單挑整個唐朝的詩人,以他88歲的高齡來算,平均一天就要作上1-2首。
  • 「寫詩狂魔」乾隆,為何我們很少讀過他的詩
    愛新覺羅·弘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乾隆皇帝(1711年-1799年)是中國歷史作詩產量最高的人 ,他的一生共寫了四萬三千多首詩。可以說非常多了,被稱為「寫詩狂魔」。可是他的產量雖高,我們所知道的、經典的詩,卻幾乎沒有。這是為什麼?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詩的質量不好、精品少。從古至今能夠留下的、為我們所學習的詩詞,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徵,詩文精美,含義深刻,韻味悠長。無論他們或豪放、或婉約……。而乾隆的詩,先讓我們欣賞算是萬首詩中,比較押韻的一首。「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 馬未都自稱3小時寫70多首詩,水平比郭沫若高,他寫得到底如何?
    千年文壇,誰寫詩最快?杜甫說李白「鬥酒詩百篇」肯定是假的,畢竟詩仙平生詩作加起來也才千首。曹植七步寫成「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確實是真的,但他大概也就牛了這一回,畢竟他一生的完整詩作也才80餘首。所以對於誰寫詩最快這件事,各位詩壇名家的鐵粉們,也都不敢隨便為自己的偶像誇下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