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額是中華民族
獨特的文化形式
匾額書法兼具
實用功能和審美價值
傳承著傳統文化內涵
然而,當下匾額書法的現狀
卻不容樂觀
或被電腦字體取代,或乾脆取消了事
沙孟海題「大雄寶殿」
如何讓匾額這一優秀傳統
在當代薪火相傳
是當前面臨的現實問題
現特約請相關專家、學者
對匾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點睛之筆
——王冬齡、周德聰談匾額書法
記者 印兆麒
書法報:讓您印象深刻的傳統匾額書法有哪些?請舉例談談。
王冬齡:記得20世紀60年代,我在南京讀書的時候,去沈子善老師家,他告訴我中山陵的「無梁殿」請他寫匾,他顯得有些無奈說:「勸人莫學書,學書為人役。」我當時印象最深刻的匾額是:在南京新街口有一個著名的餐館「六華春大酒店」,是當時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省書法研究會的胡小石題的。用的是北魏筆勢的《石門頌》風格隸書,渾厚奇肆。據說胡小石教授是六華春大酒店的常客,我雖然當時作為學生,始終沒有走進過六華春大酒店,但每次經過新街口,都要欣賞一下這塊匾額。到杭州讀書後,在靈隱寺見到沙孟海老師題的「大雄寶殿」匾額,也讓我印象深刻,其體勢開張,筆力圓厚,精神為之一振,極具震撼力。
王冬齡題「華藏世界」
周德聰:匾額本身是傳統文化與建築藝術孕育的結晶,它融書法、鐫刻、製作、裝飾於一體,既具有裝飾性,又具有審美性。如北京琉璃廠的「榮寶齋」,集書畫創作、收藏、研究、經營、交流為一體,百年來聲譽日隆。不僅成為著名老店,其匾額書法也廣為人知,成為效法的經典。
其實,匾額書法當代亦有可稱者,如沙孟海先生為靈隱寺題寫的「大雄寶殿」,沉雄中見瀟灑,是為大觀。
周德聰題「氣接巴蜀」
書法報:匾額書法在書體選擇上有哪些講究?您一般選擇哪種書體題匾?
王冬齡:一般來說,匾額書法的書體應選擇楷書、行楷、隸書等人民群眾能夠辨識的書體。當然名勝古蹟、書齋的匾額,也有篆書、草書所書寫的。公共場所的匾額,一般我是寫行書,有些也寫隸書、草書。
周德聰:匾額書法應根據懸掛的場所選擇書體,與環境地點相合。更兼實用與審美的約定俗成,以易識、厚重、典雅的隸書、楷書、行書為宜。篆書、草書由於缺乏大眾化的通識與審美,較少用於題寫匾額。本人一般採用隸書、行書題匾。
王冬齡題「鬥巖」
書法報:匾額書法在風格取向上有無特殊要求?
王冬齡:匾額實際上分三類:第一類是商場和公共建築,這樣的匾額是要求大眾易認識的書體,用筆以渾厚紮實為主,結構以典雅端莊為要。第二類,寺廟道觀,必須有一點虛靈靜謐的氣味。第三類,書齋、名勝古蹟,書體的選擇和風格的自由度比較大,甚至篆書、金文、草書都可以。比如「醉翁亭」用顏體楷書來寫就不合適,適合用草書或筆法飄逸跌宕的其他書體。
周德聰:匾額書法典雅中不失通俗,以沉雄、厚重、大氣、中正是為主流。
周德聰題「錢家店」
書法報:匾額書法在章法處理上應注意哪些問題?
王冬齡:傳統的章法是從右向左,現在來講也可以從左向右,符合現代人的視覺習慣,特別是字數超過五個字的匾額,一般我是從左向右寫的。匾額書法一般以三四個字的內容為主。四個字的匾額必須首尾呼應、空間協調、追求變化,以首尾字略大,而不宜中間的字大於首尾。假如寫「緣緣堂」,「緣緣」兩個字就必須有變化。四個字的匾額如果有重複的偏旁,要讓偏旁有所變化,或者把左右結構的字變成上下結構。款字也不可掉以輕心,要注意章法的協調與完整性。
周德聰:匾額書法協調統一是第一要務,在此基礎上要注意字的大小分布,字與字之間的空白不宜疏密懸殊。款識多少視需要而定,印章也不能隨意鈐蓋,以莊重穩妥為要。
王冬齡題「天目重光」
書法報:有一些匾額是將書家的作品放大後製作而成,這種方式是否合適?
王冬齡:應該說是非常合適的。今人和古人寫匾額,有太大的變異。古人必須原大,非常辛苦,據《世說新語·巧藝》記載:「韋仲將能書。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將登梯題之。既下,頭鬢皓然,因敕子孫無復學書。」沙孟海先生當年寫「大雄寶殿」,據說是將幾支筆扎在一起寫的。今天很多匾額都不是原大書寫,而是放大而成的,最關鍵的問題在於這個書寫者的字能否經得起放大。優秀的書家,寫成拳頭大的字,放得再大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當然古人關於小字和大字的結構是有講究的,這一點也要注意。
周德聰:一般來說是可以的,因為有些匾額特別大,書法家不可能按現場的尺寸大小來寫。如果是書齋匾額,尺幅大小在四尺、六尺對開之內,當然是原大最好。
周德聰題「智者樂水」
書法報:商業門店的招牌作為匾額的重要形式之一,當下被千篇一律、整齊劃一的電腦字體所代替。請從文化和審美的角度談談看法。
王冬齡:蔡元培先生當年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創立國立藝專,選址在西子湖畔。對於中國的城鎮來說,如果沒有名人、書家的匾額,就影響到城鎮的文化品位。記得1979年,我接受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採訪,在一個有關中國的專題片中,我當時說紐約的高樓大廈非常壯觀,如果能配上中國書法的匾額,就更有意思了。應該說,匾額書法藝術對一個城鎮、建築有點睛的作用。這不僅是中國的一個優秀的文化傳統,也應是現代城市規劃與建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千篇一律、整齊劃一的電腦字體匾額,是一種缺乏藝術審美的表現。
王冬齡題「蘭亭書法社」
周德聰:在一定意義上,電腦字代替手寫商業門店的招牌,也是時代使然。無論是電腦的手寫體還是印刷體,都給這個時代的文字應用帶來了便利。加上現代城市管理所謂的標準化、規範化、整齊感,電腦字作為招牌也就成了這個時代的常態。
但從審美角度看,由於錄入電腦的手寫體缺乏應有的門檻,加上商家又無較高的審美眼界,只覺得有粗有細、有大有小,甚至龍飛鳳舞,也就隨便取用了。市場應用的跟風也就使得某一類電腦字體泛濫成災。如此,不僅對大眾審美產生誤導,也給傳統的匾額書法藝術帶來極大的衝擊。
周德聰題「粥堂裡」
書法報:有的地方對原有大家熟悉的匾額以不易識讀等原因提議更換。對此,您怎麼看?
王冬齡:匾額的更換是正常的,但是不能以不易識讀,或者以書家寫的別體字,或某些字增加或減少了個別筆畫為由替換。其實真正有修養的書家,他們的寫法還是有出處的。
周德聰:最典型的要數「山東博物館」的匾額遭遇了。郭沫若曾為山東博物館寫過一件書法作品,落款有「山東博物館惠存」幾個字。博物館建成之後,便易來使用了。從規範上講,這種使用也是有缺陷的,不僅有侵權嫌疑,也對郭沫若先生的藝術品格造成一定影響(可能是負面的)。倘若是郭沫若專門題寫的匾額,其辨識度與書法品格一定比其作品落款的效果要好得多。如郭沫若題寫的「故宮博物院」,不僅清楚易識,且書風勁健雄渾,與故宮龐大的建築群相得益彰。
周德聰題「隱廬」
「山東博物館」的確出自郭沫若先生之手,也使用了很長時間。但自媒體發達之後,有好事者(段子手)胡亂釋讀多個版本,褻瀆了郭先生的書法藝術,但無法從根本上動搖郭先生書法的本質,大可不必因無聊之輩的褻玩而去更換。
書法報:當代匾額書法發展面臨哪些困境?振興當代匾額書法,您有哪些建議?
王冬齡:由於現代社會的審美多元,以及現代建築的特殊性,提升當代匾額書法的關鍵是要讓優秀的書法家在匾額的創作與研究上再下點功夫,而重要的匾額必須讓善於作榜書的書法大家來書寫。書法大家也不要過分清高,雅俗共賞的匾額書法是群眾所喜聞樂見的,何樂而不為?例如沙孟海先生寫的「華聯商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王冬齡題「 壺天之春 」
周德聰:時代進步了,匾額書法也要與時俱進。一刀切的電腦字固不可取,統統用書家的字也非良策。關鍵要看匾額用在何處,因時、因地制宜可乎!
王冬齡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現代書法研究中心主任
蘭亭書法社社長
杭州市書協主席
周德聰
三峽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中國書協書法教育委員會委員
湖北省書協副主席
宜昌市書協主席
供稿:2020《書法報》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