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派」畫風薪火相傳 傳承傳統文化精髓(圖)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唐派」畫風薪火相傳 傳承傳統文化精髓(圖)

  

  唐玉潤作品《花開富貴竹報平安》

  唐海畫風自由爽美

  祖孫三代共同創作。中為唐玉潤,左為唐海,右為唐小山。

  唐小山作品《吉祥富貴》

  時下,網際網路以滔滔洪水之勢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那流淌於我們血液裡的中國傳統文化如何薪火相傳而不被遺忘?我們如何尋找一把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鑰匙?有一種方式,或者說有一種現象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著名書畫家唐玉潤與他的二兒子唐海、孫子唐小山以近乎「家傳」的方式,俯身於筆墨紙硯的案頭、奔走於山川河流之間,不輟耕耘,形成獨具特色的「唐派」畫風。

  這種畫風承載著傳承中原文化的沉甸甸的責任——當我們走近唐玉潤先生的「唐牡丹」時,似乎「嗅」到了牡丹之香;當人們在北京榮寶齋欣賞唐海先生的「哺育」時,人們一定可以讀懂畫家心中的大愛:一隻狐狸媽媽深情地回望四個小幼崽;而唐小山的一幅「紫藤」作品,描畫出一個年輕生命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為何唐海先生、唐小山同時都走上了與唐玉潤老先生同一條藝術之路?適逢唐玉潤先生九十華誕紀念日,記者近日叩開唐家,試圖揭開其中的秘密。

  畫風如玉唐玉潤

  唐玉潤老先生德藝雙馨,八十多年丹青苦悟所得的藝術三昧也更真切些。只要稍加留意,我們今天依然能看到唐老寫遍中原乃至全國的書法匾額,這遍布於鄭州大街小巷的匾額,仿佛是他個人永不謝幕的「書法展覽會」。唐老的藝術,功力最深的是書法,書法恰恰是中國藝術的樞紐和靈魂,書畫同源,正所謂「書到圓融皆是畫,畫至靈心亦為書」,所以唐老的畫,氣韻滿紙縱橫,筆筆全是書法;唐老的字,華彩通篇煥章,道道皆為畫意。他的畫精力洞達,筋骨齊備,韻味生活,清逸而不浮薄、雄渾而不痛烈、高古而不刻板、縱橫而不粗俗……以唐老的「牡丹」為例,其畫面溫婉端莊,華貴富麗,宛如盛裝佳人,寧靜中暗涵動勢,莊重中更見大氣綽約的風姿!

  絢如焰火看唐海

  若說創造性,他的二兒子唐海當仁不讓。在求學的早年,唐海雖然家學乃父,卻每幅作品無不透露著強烈的個性,像不羈的野馬,絕不滿足於成法的苑囿,硬要闖出自己的新天地,及至他的藝術取得大成,面貌也絕不和父親一樣。如果說他父親的畫風如玉石一般,堅錚過鐵而又溫婉潤澤,他的畫風則如焰火,輝煌絢爛,把生命的壯美定格於一幅幅畫作中,觀其畫有種超脫形骸之外的自由爽美。唐海說,這得益於父親對他學業不加拘束,所以他什麼方法都敢嘗試,再不可思議的畫法都敢為之,年輕時他有些離經叛道,父親提醒他,他便會和父親爭得面紅耳赤,父親拗不過他,只好由他去。正因此,才造就了他獨特的畫風,從磅礴大氣的風格到精緻小巧的小資情調,從剛烈秋風的蒼茫到潤涵春雨的迷濛,他都可信手拈來。

  空靈剔透唐小山

  唐海的兒子小山的畫風,又不同於他的爺爺和父親,他的風格恰如琉璃,內外朗澈、空靈虛妙,濃厚處則沉凝氤氳、氣息縹緲。以其《吉祥富貴》作品為例:在四尺整紙上一隻祥和的白孔雀翩然而出,在碧藍的天空下自在的飛翔。據筆者所知,歷來畫孔雀極少有人畫飛翔的孔雀的,飛行的瞬間姿態繁複,造型難度很大,最難的不是翅羽,而是御風。而小山完美地畫出了凌空振翅的鼓蕩和流風梳羽的閒適,雖是白色,卻色彩感豐富,畫形似乎還沒有脫出他爺爺的畫風,可仔細看時,才發現他更強調立體感和層次,連用筆的方法都有改變之處。當筆者問及為什麼不全部採取爺爺的畫法時,小山說,他爺爺八十多年的功力太深厚,他或許將來可以在氣勢上和爺爺一樣的雄渾,但韻味上短期內無法做到,也不必做到和爺爺相同的味道,藝術之路是個逐漸累積的過程,一如武術中內家拳勁,靠長年的苦修才能鍛鍊出來;他希望未來自己能達到爺爺和父親的藝術水準,並努力超越他們……

  細細品味祖孫三代的畫藝,發現其實不論心若美玉、生如焰火,或體似琉璃,面目雖然不同,內涵都是一樣的,都在無聲地傳承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正如小山所言:「我認真研究了爺爺和父親的藝術軌跡,發現不論文化還是藝術,其實是個尋根的過程。中國藝術所表達的,是文化的精髓,山水畫更利於表達道家對自然天人合一的體察;花鳥畫更利於表達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勃勃生機;人物畫則最注重洞察人性的瞬息萬變。而中國藝術家由於受儒家入世思想的影響,始終沒有忘懷自己的使命,故之,中國的藝術將來一定會大放異彩,屹立於世界藝術之巔!」

  好個屹立於世界藝術之巔!擲地有聲的語言源於其祖孫三代對中國文化的自豪和清醒的文化自覺。筆者深深感到,在唐門的推動下,聚攏了一大批有著相同藝術理想和對中國文化透徹理解的藝術家,他們默默耕耘,苦練內功,將和諸多同道一起為厚重的中原文化添上絢爛的一筆,最終將撐起中原畫派的大旗,對華夏藝壇產生久遠的影響。

相關焦點

  • 薪火相傳:丹巴繞旦師生唐卡作品展在拉薩展出
    圖為丹巴繞旦師生唐卡作品展開幕式現場中國西藏網訊 10月23日,西藏著名唐卡繪畫大師丹巴繞旦及其弟子作品展在西藏介觀藝術中心展出。作品傳承創新,特色鮮明,是丹巴繞旦教授多年來教學成果的一個縮影,每一幅作品盡顯學生們對傳統繪畫的熱愛和不懈追求。
  • 讓非物質文化薪火相傳
    讓非物質文化薪火相傳 2020-06-14 03: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名校模擬高考作文:在傳承中堅守傳統文化精髓
    【參考立意】  認真學習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前提;創新改良,永葆優秀傳統文化活力;尋找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的結合點,立足當代中國現實,接地氣聚人氣;藉助新的傳播方式,讓傳統文化重新煥發生機……  【佳作賞析】:在傳承中堅守傳統文化精髓  甲骨文手機表情包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彰顯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成為鬥圖圈的「新寵」;而四川樂山一組雕塑中
  • 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核心閱讀戲曲藝術薪火相傳,既要十分重視經典劇目的傳承傳播、戲曲表現技法的代際傳承,還必須致力於符合戲曲藝術規律的新劇目創作經典劇目具有藝術完整性,通過它們的不斷演繹、傳承,可以整體地傳遞這門藝術的美學精義現實題材從來不是戲曲化的障礙,只要堅持守正創新,就能攻克「既是現代戲,又是戲曲」這一難題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廣泛的世界影響
  • 湖南八大傳統戲劇集中展演 師徒同臺薪火相傳(圖)
    湖湘文化遺產月之「薪火之傳——傳統戲劇傳承展演」在省花大舞臺開幕。湖南傳統戲劇展演好戲連臺,受到戲迷們的關注。  紅網長沙6月12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湯紅輝 通訊員 廖曉菲)今晚,湖湘文化遺產月之「薪火之傳——傳統戲劇傳承展演」在省花大舞臺開幕,來自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湖南省崑劇團的4對師徒同臺演出,展示湖南傳統戲劇的薪火相傳。湖南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暉出席。
  • 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夢幻西遊獲人民網點讚
    自《人民日報》在8月初發文點評新文創對傳統文化產業復興所起到的積極推動以來,社會大眾對新文創領域的了解正在不斷深入,相關報導也開始逐漸增多。日前在人民網發表的文章報導中,點讚了夢幻西遊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交融所作出的一系列成果,讓國民遊戲品牌夢幻西遊和新文創再度進入大眾的視野。
  • 【傳承】「教育興村、薪火相傳」,浬浦鎮上周塢村把這項傳統持續了...
    【傳承】「教育興村、薪火相傳」,浬浦鎮上周塢村把這項傳統持續了三年!澎湃號·政務 8月24日下午,浬浦鎮上周塢村文化禮堂內卻呈現出一派非常喜慶的景象
  •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核心閱讀戲曲藝術薪火相傳,既要十分重視經典劇目的傳承傳播、戲曲表現技法的代際傳承,還必須致力於符合戲曲藝術規律的新劇目創作經典劇目具有藝術完整性,通過它們的不斷演繹、傳承,可以整體地傳遞這門藝術的美學精義現實題材從來不是戲曲化的障礙,只要堅持守正創新,就能攻克「既是現代戲,又是戲曲」這一難題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廣泛的世界影響
  • 禮樂文化,薪火相傳!棗莊薛城三所孔子學院授牌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9日訊 禮樂文化,薪火相傳。8月28日,棗莊市薛城區孔子學堂授牌儀式暨陶莊鎮國學禮儀之「入泮禮」展示活動在陶莊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行。
  • 中醫藥文化如何薪火相傳?上海「名中醫工作室傳承模式」見實效
    圖說:龍華醫院浦東分院的效果圖 來源/院方供圖(下同)不久前召開的全國中醫藥大會上,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名義發布了首個中醫藥文件《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龍華醫院院長肖臻介紹,新中國成立後,中醫高等教育成為中醫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但因中醫學的特殊性,院校教育難以滿足,因此有學者倡導院校教育模式與師徒傳承模式應有效結合、取長補短。龍華醫院在總結和借鑑以往數十年「師徒結對」傳承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於2001年在全國首創「名中醫工作室傳承模式」,全面實施中醫藥的繼承、發展、創新工作,推進醫院內涵建設的發展戰略。
  • 淄博:讓有生命力的「根文化」薪火相傳
    今年6月14日,是中國第九個文化遺產日。作為淄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瑰寶,五音戲迎來薪火相傳的又一個輝煌時刻,五音戲傳承人霍俊萍榮獲「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這也是我省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文藝類非遺項目傳承人。與此同時,在14日舉行的山東省2013年非遺保護十大模範傳承人頒獎典禮上,霍俊萍再獲殊榮。昨日,記者專訪了這位人稱「五音皇后」的五音戲表演藝術家。
  • 讀書傳統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重要載體
    讀書傳統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重要載體 2020年08月12日 11:40 來源:中華讀書報 作者:蘇南坡 字號 內容摘要:中華文明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
  • 努力實現中醫藥精髓薪火傳承
    要尊師育才,尊重中醫藥人才的成長特點和規律,謀劃好、推動好老中醫、老專家的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加強我省中醫學術流派、中醫古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的挖掘和保護,大力發展中醫藥高等教育,充分依託京津人才資源,有針對性地開展合作,努力實現中醫藥精髓薪火傳承。要與時俱進,積極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更加注重科研創新、臨床創新、管理創新和產業創新。
  • 55秒|禮樂文化,薪火相傳!棗莊薛城三所孔子學堂授牌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9日訊 禮樂文化,薪火相傳。8月28日,棗莊市薛城區孔子學堂授牌儀式暨陶莊鎮國學禮儀之「入泮禮」展示活動在陶莊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行。活動還舉行了「入泮禮」等傳統文化展示,讓即將入學的小朋友親身體驗古禮魅力。儀式後,還邀請了棗莊學院李吉東教授為大家帶來了題為《早學早受益,真學真收益,感受與珍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國學專題講座。薛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翁增光在致辭中說,薛城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擁有豐富的聖賢文化、紅色文化、非遺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資源。
  • 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如何薪火相傳
    在日前舉辦的第四屆海峽兩岸應用技術類大學校長論壇上,福建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唐文忠提出,「文化藝術職業院校在『非遺』傳承保護工作中,應該主動作為,形成辦學特色,自覺踐行文化自信的責任擔當」。唐文忠的觀點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針對職業院校如何開展「非遺」活態傳承、培養民族文化藝術人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問題,記者近日採訪了唐文忠。
  • 五四精神 薪火相傳
    五四精神 薪火相傳 2020-05-05 2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廣泛的世界影響。戲曲藝術的薪火相傳,靠的是一代代戲曲藝術工作者的長期共同努力,靠的是戲曲優良傳統的接續傳承,靠的是守正創新,靠的是從弘揚中華文化戰略高度推動戲曲藝術健康發展的使命和責任。
  • 習近平時間|戲曲國寶薪火相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圍繞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提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
  • 薪火相傳 內蒙非遺文化綻放古老蒼韻
    中新社內蒙古鄂爾多斯7月23日電 題:薪火相傳 內蒙非遺文化綻放古老蒼韻  作者 馬秀秀  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而獨特。近日,中新社記者走訪了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西北部小城杭錦旗。這座小城中,諸多非遺傳承人通過堅守納新,讓古老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關注。
  • 尊師重道,薪火相傳丨徐書學術傳承活動在瀋陽舉行
    尊師重道,薪火相傳丨徐書學術傳承活動在瀋陽舉行 2020-12-03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