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者講述《倖存者——見證南京1937》

2020-12-09 中國軍網

第3個國家公祭日前夕,5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倖存者——見證南京1937》舉行首映儀式。該片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為拍攝對象的系列人物紀錄片,聚焦倖存者個體的慘痛遭遇和戰後生活,以及南京大屠殺對他們人生的改變,控訴那場罪惡的戰爭。12月15日出版的《中國國防報》聚焦此片幕後故事,為您講述「一部紀錄片與5名倖存者」。

12月13日是第3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2月11日,5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倖存者——見證南京1937》(第一輯)首映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該片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為拍攝對象的系列人物紀錄片,聚焦倖存者個體的慘痛遭遇和戰後生活,以及南京大屠殺對他們人生的改變,控訴那場罪惡的戰爭。這是繼《1937南京記憶》和《外國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之後,江蘇廣電總臺連續第三年推出的南京大屠殺題材紀錄片。


常志強(左)和夏淑琴(右)老人手持光碟

該片將鏡頭聚焦5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堅持作證30多年,曾作為倖存者代表在首次國家公祭儀式上與習近平總書記一起為公祭鼎揭幕;常志強,眼睜睜地看著全家8口人被殺,一夜間淪為孤兒;張秀紅,當時年僅12歲,被侵華日軍強暴留下了終身殘疾;蘇國寶,所在村莊整村遭日軍血洗;王瑞頤,曾在南京安全區參與難民救助的倖存者。在近一年的時間裡,創作團隊密切跟蹤拍攝這5名倖存者,與他們共同走進那段沉痛的歷史,用照片、視頻、檔案、採訪、紀事、版畫等多種藝術表現手段,還原了1937年那段夢魘般的歷史記憶,並展現了每位倖存者79年後的生活現狀。

「今年9月,我們接到一個噩耗,倖存者之一的蘇國寶老人去世了,當時紀錄片才拍到一半。」總編導戴波說,蘇國寶老人去世後,他的家人告訴創作團隊,老人為了讓後代能夠銘記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生前親筆寫了28份自述。倖存者堅持、勇敢的精神,鼓舞團隊以更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紀錄片製作中,後來,他們根據這些珍貴的自述和搜集到的資料完成了蘇國寶老人的紀錄片。

據悉,截至2016年11月27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共有108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表示,「越來越多的倖存者去世,僅這一個月內就有4位老人去世,所以本片的意義也變得彌足珍貴。」

倖存者代表常志強老人在活動現場動情地說:「我快90歲了,我那一大家子永遠定格在了1937年,屍體、刺刀、哭喊聲、飢餓、寒冷……直到現在我還是能清楚記得這些。希望通過我們這些倖存者的回憶,讓新一代的年輕人,甚至是外國的朋友們了解到關於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的真實內容,也希望歷史的悲劇永遠不會再演!」

相關焦點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倖存者:見證南京1937》觀感②
    在第三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紀錄片創作中心推出了又一部力作,五集電視紀錄片《倖存者——見證南京1937》(第一輯)。但之後,他卻又相繼參與完成了《1937南京記憶》、《外國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以及剛剛完成播出的《倖存者——見證南京1937》等震撼人心的紀錄片。
  • 歷史不容遺忘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含淚講述親身經歷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來臨前夕,6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石秀英、謝桂英、蔣樹珍、高如琴、熊淑蘭、路洪才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講述他們的苦難回憶,共同發出和平之願。
  • 送別,又一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逝世
    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消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朱秀英老人於4月22日11:30去世享年92歲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登記在冊在世倖存者只剩74人生前證言1937年12月13日,朱秀英九歲。至此今年已有17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去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姚秀英老人於2020年4月12日去世享年89歲
  • 見證1937:回望歷史 守護和平
    見證1937:回望歷史 守護和平 06:02見證1937:回望歷史 守護和平06:02來自新華社客戶端1937年冬,戰爭的烽火籠罩了整座南京城已有97歲高齡的謝桂英也是一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她的父親與兩個舅舅都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不幸遇難。每當講述起當年的經歷,她都會傷心不已。12月13日,許多南京市民前往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分會場悼念遇難同胞。這是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中山碼頭遇難同胞紀念碑前悼念的南京市民。
  • 倖存者代表講述歷史 祈願和平
    石秀英往日生活照(張笛攝)海峽之聲廣播電臺上海11月16日消息(記者 張笛)每到冬季,位於長江邊的南京城就異常寒冷,那些經歷過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們更是心情複雜
  • 「我經歷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影像記憶素描
    1937年,侵華日軍佔領南京後,熊淑蘭的大媽被日本人輪姦,第二年,大伯也被殺害。她曾親眼看到,江東門的橋被炸毀後,日軍用中國百姓的死屍堆成一座又高又長的橋。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此後,30萬以上的中國人在侵華日軍長達六個星期慘絕人寰的屠殺中遇難。劫後餘生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是那段歷史的「活證」,歷史給他們留下終身難以撫平的傷痛和苦難記憶。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陳玉蘭離世 她曾在難民區僥倖活下來
    荔枝新聞訊 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發布的消息: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陳玉蘭老人於昨天中午永遠離開了我們。1937年冬天,陳玉蘭18歲,結婚11個月,剛生下女兒40多天。,登記在冊者1756人;  1997年,大屠殺倖存者登記在冊1200餘人;  2006年,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急劇減少到400多名;  2015年底,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降至133人。
  • 今年來4人離世 登記在冊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僅90餘人
    短短1個月,又有4位倖存者離世     目前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只剩90餘人    揚子晚報訊(通訊員 潘琳娜 記者 於英傑)2月1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下稱紀念館)官方微信通報,進入2018年後的短短1個月內,又有4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相繼離世。
  • 「梅花慘案」倖存者及後人講述「最黑暗的日子」
    聽「慘案」倖存者及後人講述「最黑暗的日子」——銘記,為了不能忘卻的記憶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1周年紀念日,也是第五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雖然歲月塵封了當年的血腥,但血跡和記憶並未抹去,例例鐵證仍向後人講述那段悲慘歷史,講述梅花鎮歷史上最黑暗的幾日:鹼水坑、血井、三十六口墳……一處處遺址慘不忍睹;一幅幅充滿血淚的圖片,一件件沾滿血跡的實物,令人觸目驚心;一個個倖存者的證言筆錄資料,每一個人的血淚講述,無不刺痛著人們的心……
  • 2019,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影像冊
    2019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2周年。1937年12月侵華日軍製造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使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慘遭殺害,給劫後餘生的倖存者留下難以撫平的傷痛和苦難記憶。新華社記者從2014年開始整體性關注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這一特殊群體,六年來持續不間斷尋訪記錄,已累計採訪百餘名年逾八旬的老人。
  • 南京大屠殺耄耋倖存者苦等日本政府道歉
    記者陳旻攝  大公網4月4日訊(記者陳旻 南京報導)「今天是清明節。親人受害80年了,也是我們痛苦懷念的80年。」今年90歲的葛道榮老人,手捧花束,艱難站立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名單牆」前,難抑哀傷。十一位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和家屬以及遇難者遺屬代表,與其共同在此進行清明家祭。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陳玉蘭去世 享年98歲
    新京報快訊(記者王煜)今日(1月27日),新京報記者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了解到,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陳玉蘭於26日中午去世,享年98歲。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稱,1937年冬,時年18歲的陳玉蘭,結婚剛剛11個月,生下女兒40多天。陳玉蘭的丈夫周漢臣,原先在家做裱畫手工業,時年24歲。一家人住在南京市區大中橋湖北巷9號。日軍進城後,陳玉蘭一家到上海路難民區避難。在難民區裡,周漢臣被日軍抓走,押至下關江邊殺害。陳玉蘭在難民區僥倖生存。
  • 南京舉行大屠殺死難者家祭活動 在世倖存者僅剩73人
    11月25日,南京正式啟動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據統計,今年又有4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去世,目前在世倖存者僅剩73人。去年以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啟動了倖存者二代普查工作,並吸納他們參與志願服務。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艾義英的兒子黃興華表示,作為倖存者後代,參加家祭既是為了悼念親人和同胞,傳承祖輩受害的歷史記憶,更是為了喚起人們對和平的嚮往與堅守。
  • |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對於這個特殊的日子每一位中國人該銘記的是民族的悲愴更是落後必亡的訓誡《每個人的「12·13」》1937年12月13日倭寇侵華,古城淪喪南京經歷了煉獄般的6周在這侵華日軍士兵相冊中發現的南京大屠殺照片馬吉•默片:南京大屠殺留下的唯一動態影像也許有人會問都過去82年了為何要再提這血淋淋的記憶為何反覆揭開「傷疤」,不殘忍嗎我們想說的是「忘記」比「記得」更殘忍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九旬老人陳玉蘭逝世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九旬老人陳玉蘭逝世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2018-01-27 16:16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圖書《述說與訴訟》: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立傳...
    多年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以一本《南京大屠殺》向世人講述了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種種劫難,被翻譯成十餘種語言出版後,在國際社會引起轟動。多年來,南京一直致力於相關主題出版,從宏觀及微觀等各角度深挖並收集大量史料與檔案,向世界真切反映南京大屠殺這一無法撼動的歷史事實。
  • 12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口述檔案通過中英文全球公開
    「隨著時間的推移,倖存者越來越少,不到200位的倖存者已經成為見證這段歷史的『活化石』。」昨天,揚州大學原副校長、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周新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揚大現在正通過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合作,系統、規範地以國際口述檔案標準錄製一些口述影像資料的整理和研究,而夏淑琴老人的口述證言,就是通過這一合作項目整理出來的。
  • 侵華戰爭日本親歷者後代來南京向大屠殺倖存者道歉
    原標題:侵華戰爭親歷者後代來寧 向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鞠躬道歉 侵華戰爭親歷者後代來寧 向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鞠躬道歉 第F3版:核心報導 首屆南京青少年國際科學博覽會來啦
  • 南京大屠殺最年長倖存者與世長辭 享年97歲
    吳秀蘭點擊查看更多軍事圖片最年長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97歲的吳秀蘭,去了吳秀蘭,這位南京大屠殺最年長的倖存者,在2011年2月10日距離自己就南京大屠殺而言,30萬遇難者,其數量之巨堪稱觸目驚心!據了解,1987年,南京初次統計大屠殺倖存者數量,當時認定的倖存者達到1756人。
  • 又一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離世 九旬老人陳玉蘭逝世
    又一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離世 九旬老人陳玉蘭逝世  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微博消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陳玉蘭老人於26日中午離世。  1937年冬天,陳玉蘭18歲,結婚11個月,剛生下女兒40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