蔦屋書店:始於「顏值」,忠於「品質」

2020-12-06 嗨兔說

蔦屋書店(DaikanyamaT-Site)是一家位於日本東京代官山的Tsutaya書店,以三棟建築組成,有書、DVD和CD出租,店內還有星巴克。書店部分以三棟建築組成,總計藏書十五萬冊,影音館的DVD和CD出租約有十三萬張,此外還並設溢滿大人味的咖啡館。書店之外,T-SITE尚有其它如寵物美容、照相機專門店與餐廳等設施,同時也不忘開發出公園綠地,為東京人營造出一處複合式的文化生活空間。

被譽為全球最美書店的——代官山蔦屋書店。從賣有形產品——書,到賣生活方式,賣你一天舒適的文化生活,賣精神世界。蔦屋書店已經成立了 30 年,「文化+生活方式」的文化 Mall 模式,對接 T-CARD 提供精準化服務,實現了多元化轉型,向生活文化空間轉型。

時間拉回到2011年,網絡書店逐漸侵蝕實體書店市場、全球各地的實體書店面臨關門停業的生存困境。而蔦屋書店的出現,塑造了逆勢崛起的神話。

蔦屋書店經營圖書,音像,文具周邊,裡面甚至還有星巴克臻選店。有充足的座位供大家休息看書發呆。

營業時間是每周七天早上7:00到凌晨2:00,像一家精神上的「深夜食堂」,以自己獨特的暖色氛圍,為無數心靈上的失眠者指引著回歸的方向和精神的慰藉。

外觀&視覺設計

蔦屋書店在外觀設計上,綜合全球73家設計公司的60個提案,最後由英國著名設計工作室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設計了類似美術館的外形,精緻低調:T字形的外牆白磚與書店LOGO互相呼應;VI(視覺識別)利用粒子化將LOGO處理為點陣的集合,由此創生出眾多風格各異的組合形式。

店內視覺設計由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MUJI藝術總監原研哉負責。蔦屋書店1號館的二樓是電影專區,2號館二樓是Anjin餐廳,3號館的二樓是音樂區。店內的整體氛圍採用「日式現代中產階級家庭」格調,照明都是暖色調的間接照明,家具等刻意不選擇高級品牌和設計品牌,儘量選擇有質感但讓人放鬆的物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蔦屋書店的所有書籍不分新刊舊刊、日文或者外文書籍,全部陳列在一起。以文學、藝術、建築、汽車、料理和旅行六大分類,在1-3號館一樓區域裡,每個領域的書籍經過精挑細選,經得起品位高、專業知識高的讀者檢閱。

忠於品質

蔦屋書店關鍵在於營造了一個文創生活空間,既能引導讀者購書消費又能減少其牴觸心理。 蔦屋書店打造的文創生活空間,並不是簡單的各相關行業組合,而是真正意義上將相關聯的個體排列滲透到書店的各個角落,將愛好讀書、音樂以及電影的人聚集起來,通過極致的配套服務和場地租賃活動來提升業績。

蔦屋書店利用 T-CARD 提供的用戶畫像和企劃體系的「選擇」與「推薦」等大數據,精準書店所提供的配套服務, 進而提高顧客的認知和滿意度,最終成為蔦屋書店的核心競爭力。

跨界書店

2015年,Book and Bed 在東京池袋開出了第一家店——設計成書店的主題旅館。設在一座高層建築的7層,設計由 Makoto Tanijiri 與Ai Yoshida 事務所完成。兩年多過去,他們不僅為自己迎來了標新立異的稱讚,勢力範圍也擴大了,淺草、京都、福岡,一家家店開下來,各方面也完善了許多。

去年12月,最美書店的「蔦屋書店」又有新動作,BOOK APARTMENT以「書店公寓」的名號正式開業,使閱讀與住宿又一次親密邂逅。

與其說是旅館,蔦屋書店在這裡打造出得更像是一個適合短暫停留的綜合休息空間,6h or 12h兩種方案供選擇,實際上卻是可以讓人們的停留一整天的地方。

我們為創造者和變革者而生,我們幫助企業制定用戶體驗策略,為用戶創造精彩的數字體驗,並通過品牌設計與用戶建立情感的連接,用設計驅動商業策略的成功。

相關焦點

  • 讓日本看到中國匠——CIGA Design璽佳進駐日本蔦屋書店
    2019年3月下旬,CIGA Design璽佳進駐世界最美書店——日本蔦屋書店代官山店,成為第一個進駐日本蔦屋書店的中國腕錶品牌。CIGA Design通過此次活動,意外收穫了進駐東京代官山蔦屋書店的機會。
  • 蔦屋書店要來中國了!靠設計月入上億,裡面到底藏了什麼好東西?
    蔦屋書店   全球最美書店之一;   賣的不是書,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書裡能看到的,在書店就能買到;   這就是書與物、虛與實的結合;   全球頂尖品牌都想入駐的聖地
  • 對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的十個印象
    但蔦屋並不只是依靠載體的力量,自身的品牌力確實很強,將載體方賦予的條件善加利用,真的是強強聯手的感覺。天目裡蔦屋雖然剛剛開業,已經可以算是成功了,這種成功依託於項目的品質和調性。蔦屋這種風格簡單的書店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讓人願意重複來的一處場所。
  • 對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的十個印象-虎嗅網
    但蔦屋並不只是依靠載體的力量,自身的品牌力確實很強,將載體方賦予的條件善加利用,真的是強強聯手的感覺。天目裡蔦屋雖然剛剛開業,已經可以算是成功了,這種成功依託於項目的品質和調性。蔦屋這種風格簡單的書店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讓人願意重複來的一處場所。
  • 實體店難做,轉學蔦屋書店,其實蔦屋書店早已不是一家書店
    就在我們快要懷疑人生時,日本蔦屋書店的新零售模式,映入眼帘,新零售典範蔦屋書店,1450家店,銷售額過79億,據說2020年要登陸上海。看看蔦屋書店的經營模式,我們發現,蔦屋其實不是一個書店。賣書不是賣書籍本身,而是賣書籍裡面的內容和它所表述的生活方式。傳統實體書店都把自己定位於賣場,每個人走進來,就是為了找書和買書的。
  • 「全球最美書店」——蔦屋書店將落戶成都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別琹婧、賈宜超):日前,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與日本蔦(niǎo)屋書店在疫情期間完成「雲籤約」,未來成都的蔦屋書店,不僅給成都再添一個「網紅」打卡地,也將是新的商業中心和生活中心。在成都地鐵沿線的綜合體大樓裡,有一間意識超前的綜合體書店,書店有大面的落地窗,寬敞而明亮。在這裡,你可以選擇買本書度過一個下午;也可以坐著喝咖啡;或者什麼都不做,聽聽歌看看雜誌……這樣一幅畫面,將隨著「全球最美書店」蔦屋書店落戶成都,而成為現實。
  • 日本蔦屋書店印象
    作者:未酉寅  日本蔦屋書店於1983年在大阪創立,至今已在全國有1500多家分店。現在,日本的實體書店85%面臨經營困境甚至倒閉危機,但蔦屋書店不僅存活下來,而且營業額連年攀升。蔦屋書店是日本最大連鎖書店和人氣最旺書店。
  • 蔦屋書店的模式是否可複製?
    整理:贏才商學院圖片/銀座蔦屋書店 來源/蔦屋書店官網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成立於1983年,在全球經營約1400家門店,其中日本有1300家,會員人數有7000萬人,是日本最大的書店連鎖品牌,旗下的「代官山·蔦屋書店」被譽為「全世界最美的二十家書店」之一。
  • 蔦屋書店的秘密-虎嗅網
    近日,一則「日本蔦屋書店2020年落戶中國杭州」的消息引起關注。蔦屋書店不僅是日本知名的連鎖書店,也是亞洲最著名和最有影響力的書店之一。蔦屋書店成立於1983年,在傳統書店經營整體衰退和網際網路電商的強大衝擊中順利突圍並逆勢增長,已經擁有超過1450多家書店,銷售額超過1300億日元,與日本其他品牌書店營業額的總和相當。在過去數年間,蔦屋書店作為「新零售」的典型樣本,被國人爭相學習和借鑑。
  • 「編輯」生活的蔦屋書店!
    《蔦屋經營哲學》這本書讀起來非常有趣,首先它是博客中挑選出來的,所以像是在讀一個人寫的日記,不覺得枯燥還很願意繼續往下翻;其次,也因為是博客,所以是作者同時也是蔦屋書店企劃人增田宗昭平日對構建書店、打理書店的反思和總結,不像某些為了出版一本很有「理論性」的戰略書那樣內容全是端著的。
  • 日本著名的蔦屋書店落戶上海將跨界
    文創領域中,書店與咖啡店的合作已成常態,日本著名的蔦屋書店落戶上海不知將和哪個咖啡品牌合作?而蔦屋臺灣第五家店選擇的是臺灣本土第一咖啡品牌路易莎。在臺灣,路易莎異軍突起,短短十年就展店超過五百家,超越了星巴克在臺灣二十年時間的努力。
  • 蔦屋書店即將落戶上海,就在上生·新所!
    蔦屋不只有高顏值,更有美好的生活方式 關於蔦屋書店那座被美國娛樂網站Flavorwire評為全球最美的20家書店之一的代官山蔦屋書店,就此誕生。
  • 日本蔦屋書店:全球最火書店的秘密
    蔦屋書店的標籤有很多:森林圖書館、北野武最愛的書店、日均人流量破萬……30多年間,蔦屋書店在全世界開了1400多家店,霸佔了日本90%的圖書營業額,每月盈利上億日元,其母公司CCC旗下的「T-Card」積分卡活躍用戶更是佔到了日本人口總數的50%以上。
  • 蔦屋書店,到底為什麼那麼火?
    1983年3月24日,首家蔦屋書店正式開門營業,32歲的增田也從這裡,開啟了他的偉大航道。「讓對生活有品質追求的人更容易找到對味的書籍、音樂或電影」,這是蔦屋書店最初,也是最核心的經營理念。在此之下,這間小書店,很快獲得了年輕人的青睞——它整合了書籍、雜誌、CD、DVD,將互有關聯的內容擺放在一起銷售,關鍵,還經營到晚上11點。
  • 蔦屋書店是如何逃出第二家必敗的魔咒?
    隨著第一家蔦屋書店的異常火爆,沒過多久增田宗昭就打上了開第二家蔦屋書店的主意。畢竟賺到錢,賺錢的事誰不愛做呢?可第二家的收益卻打破增田宗昭坐著就能收錢的美夢,他想只要延續了第一家成功的原因,第二家肯定也沒問題。
  • 我在蔦屋書店的消費體驗
    杭州天目裡和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都已開門營業,作為書業觀察者我寫了相關文章,今天我站在消費者角度談談在這兩個書店的消費體驗。純個人感受,說對說錯,大家看看就好。1為什麼要去蔦屋書店撇開書業研究的角度,我也一定會去蔦屋書店。
  • 全球「最美書店」—蔦屋書店,憑什麼如此出名?
    但是在日本有一家被評為「世界最美書店之一」的蔦屋書店,每天店裡的人絡繹不絕,每月盈利上億日元。蔦屋書店看似是環境非常舒適、選品精良的書店,實質是大數據驅動的新型跨業商業形態。蔦屋書店發行的T卡,會員人數已達到6000萬,月活躍超5000萬,持卡人數超過50%,年輕人中80%持有T卡,會員構成從0歲到90歲。
  • 益弘學院排行:蔦屋不僅是一家書店
    2020 年,日本蔦屋書店正式進入中國。最初的兩家店鋪依次選在杭州、上海,中國消費者甘願源源不斷地湧入其中,因為它具備一間網紅店鋪該有的各種特質:塑造個人性格的標籤感、顏值,以及可在社交網絡交流與炫耀的話題。然而,蔦屋書店進入中國並不是為了賣書。
  • 蔦屋書店的經營哲學,你學不會
    被譽為「全世界最美書店」的蔦屋書店,從建築設計,到室內的複合功能,都已是實體書店推崇的樣板,而由表及裡,蔦屋和背後的 CCC 公司,真正想倡導的,是一種全新的文化與商業的融合。在蔦屋書店之前,我們也許都不會想到書店和唱片店可以是一回事,兩者之間還有交集。
  • 從蔦屋書店,看日本新零售
    代官山.蔦屋書店蔦屋書店的創始人增田宗昭認為,蔦屋書店是出售書中所表現的生活提案,而非書籍本身。蔦屋書店所做的就是讓書店成為一個通過書籍進行提案的場所,書店成為了一個編輯的空間,為此,蔦屋書店做了很多顛覆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