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忠告:人到了50歲,這2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儘量敬而遠之

2020-12-10 重慶衛視凡人有喜

人一旦到了中年,已經知曉了很多事,也算是見過很多大風大浪了,但也正是在這時,我們容易在面對一些關乎人情的事時變得猶豫不決,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其中比較普遍的人情往來就是和親戚打交道。

有時候我們真誠地招待那些親戚,但對方卻未必把你放在心上,所以面對這種冰冷的人際關係,最好的方法就是敬而遠之。

《易經》曾提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這也就告訴我們,面對那些不速之客,儘管內心不情願,但還要以禮相待,恭敬但保持距離,這樣才能避免產生過多的損失,既不至於撕破臉面,也免得讓自己的利益受損。

那我們究竟該如何認清自己親戚的「真面目」,判斷哪些親戚可以交往呢?《易經》中給了我們提醒:遇上這兩類親戚應當小心為上,敬而遠之,避免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損失。

1.借錢有借無還的親戚

當今社會,沒錢寸步難行,但不管是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如果你遇到了那種借錢有借無還的親戚,那就快點遠離。我們通常礙於情面,遇到親戚上門借錢,於情於理,都不好意思拒絕。可若是借了錢,卻要不回來,那我們最好不要再與這種親戚來往了,因為他們過河拆橋,根本沒有將你看重的親情放在心裡。

而到了50歲的人,已是一家之主,凡事要以家庭為先,那些會損害家庭和諧、經濟穩定的人,應當直接拒絕來往。否則到頭來,吃虧的只會是自己。

2.瞧不起自己的親戚

有一句話說得好: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時至今日,攀附權貴和厭惡窮人的現象依舊存在,即使血濃於水的親人也不例外。

我們會遇到一些家庭條件不錯的親戚,但他們不說給你提供幫助,反倒是經常挖苦瞧不起不如他們的你。在他們心裡,這些窮親戚是不能給自己帶來利益幫助的,反倒會丟他們的臉,麻煩到自己頭上。

因此,人到中年,對於這種總愛嘲諷自己的親戚,應當保持理智,儘量不要來往。否則只會讓自己越來越自卑,真的成為他們所說的一事無成的失敗者。我們只有不卑不亢,靠自己的力量,慢慢積蓄力量發展起來,以後在那些親戚面前才會更有底氣。

總而言之,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數,明辨是非,拒絕來往。要知道,親人之間造成的傷害遠比其他傷害更加痛苦,隨意最好的辦法就是敬而遠之,不要與這兩種親戚聯繫過多。

如果你還想學習更多為人處世的智慧,想要解開心中困惑,就可以來看一看國學經典著作《易經》,從而獲得心靈上的力量和行動上的指南。

雖然以卦爻為工具和載體,但《易經》並不是一部關於卜筮的作品,而更像是古人關於世界、人生體悟的綜述,旨在引導人們重新認識自身所生活的這個世界,進而體悟它深蘊的哲學,獲得源源不斷的生活智慧和前進動力。

孔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愛因斯坦:「東方的易經作為中國科學的種子,卻是走在了西方的前面。」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有需要可以讀上一讀。

相關焦點

  • 易經忠告:人過了50歲,這2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謹記敬而遠之
    因此,人在這個年齡段,應該擦亮眼睛,認清自己親戚的"真面目",減少給自己添堵的機會。這兩類親戚應當小心為上,避免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損失。易經忠告:人過了50歲,這2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謹記敬而遠之「當你得勢的時候對你熱情相迎,失勢的時候對你冷漠相待的勢利眼親戚」親戚這個詞,本不應局限於金錢與社會地位之間的情感關係,但事實並非如此。
  • 易經建議:人到了50歲,就不要和2種親戚來往了,儘量避而遠之
    在古代,50歲已經被稱為老人,但在現代人類預期壽命總體較長的情況下,50歲應該是中年的尾巴。當人們到了50歲時,他們應該更加開明。他們不應該為了所謂的面子而把所有的委屈都吞在肚子裡,這對他們不好。在《周易》中,有一條忠告給了50歲的老人: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 易經建議:人到了50歲,就不要和2種親戚來往了,謹記避而遠之
    人到了50歲以後,應該看開一些,不要為了所謂的面子,把所有的委屈都咽在肚子裡,對自己沒好處,在《易經》中給50歲的人一個忠告: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強調了人如果到了50歲的話,那麼這2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儘量遠離。
  • 易經忠告:人到了50歲,這2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也沒必要交心
    當一個人到了50歲,就像是已經成熟的櫻桃,味道甘甜,顏色漂亮。但是此時依舊不能掉以輕心,堅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方向,始終保持人清醒的頭腦,不要被外界人以及事務所影響。《易經》曾提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 易經忠告:人到了50歲,這2種親戚儘量少來往了,謹記避而遠之
    一個人到了50歲,就像成熟的櫻桃一樣,味道清甜,色澤紅潤。 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堅守住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始終保持冷靜的頭腦,不受外界和事物的影響。《易經》曾提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 易經:人到了50歲,這2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牢記要避而遠之
    易經:人到了50歲,這2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牢記要避而遠之《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同時也是一部凝結著遠古先民睿智卓識的哲學著作。提起《易經》,很多人稱其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
  • 易經大道理:人到了50歲,儘量遠離這3種「親戚」,謹記敬而遠之
    因此人到了五十歲,就儘量不要跟這三種親戚來往了,只會讓自己寒心。一、欠債不還的親人人要想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必定要用到錢,沒有錢是寸步難行。生活中,不少人總會遇到親戚上門借錢的情況,於情於理,難以拒絕。但是這筆錢一旦借出去,基本上就沒有了還錢的可能。
  • 《易經》:人到了50歲,有3種親戚不要深交,「敬而遠之」是上策
    50歲是一條風水嶺,不錯,人到了50歲,身體、精力都不如從前,此時的你應是人間萬千景象都看遍,大喜大悲滄海桑田都經歷過,或許此時的你在精力上比不過年輕的小夥子,但是論心智和閱歷,卻是無與倫比。《論語》:「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易經忠告:人到了五十歲,或許這3種親戚要避而遠之
    當一個人到了五十歲的時候心智和生活方面已經非常成熟了,但是以後的生活還是不能夠掉以輕心的,要堅定的選擇自己的目標,保持理智努力的奮鬥,不要被外界的一切事務所影響。人到中年的時候已經明白了自己要和什麼要的交往,和親戚打交道在我們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親戚都值得來往。
  • 易經:人到五十,這兩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儘量避而遠之
    人到了五十歲之後,就像一杯醇厚的老酒一般,香甜又有點上頭。這個階段的人要學會把握住生活的美好,堅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不要再去管那些紛紛擾擾的瑣事。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沒見過的親戚或者幾十年沒有聯繫的親人突然造訪,其實他們都是帶著自己的需求來的。
  • 易經提醒你:人到了50歲,這2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也沒必要交心
    人生一世,能夠活到一百歲的,都是非常長壽的人。如果按照人生百年的說法,五十歲之後,就真正是下半場開始了。人在這個年齡段,應該擦亮眼睛,認清自己親戚的"真面目",減少給自己添堵的機會。這兩類親戚應當小心為上,避免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損失。
  • 《易經》:人到40,要學會對2種親戚敬而遠之,可以守住你的福氣
    這句話實說,對於一些客人的到來,我們雖然是不情願的,但只要我們保持熱情友好的態度,最終不會給我們帶來太大的損失。人到了40歲,隨著社會閱歷的增長,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知道哪一類的人不值得深交。所以,人到了這個年齡段,要擦亮雙眼,看清親戚的真面目,減少自己受委屈的機會。所以對於這2種親戚,就不要再來往了。
  • 易經提醒:人到老年,碰到這3種親戚,要敬而遠之
    我們生活在世界上有好的親戚但是也有壞的親戚。在我們的認知裡親戚是有血緣關係的,要比朋友可靠的多,但是有的壞親戚還不如朋友,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遠親不如近鄰。易經提醒:人到老年,碰到這3種親戚,要敬而遠之!1.
  • 易經勸告:人到五十,這三種「親戚」建議避而遠之,最好不要來往
    因此人到了五十歲,就儘量不要跟這三種親戚來往了,只會讓自己寒心。一、借錢不還的親戚,只會損害自己的利益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在平常的衣食住行中,樣樣都是需要用到錢的。但是有些人,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就會先去跟自己的親戚借錢。但是錢可能是借到,但是還錢的日子就遙遙無期了。在這個殘酷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是不容易,擁有的錢財也都不是大風颳來的。都是通過自己的雙手,辛苦的付出勞動換來的。人到了中年,就要少一些糾紛,多一些清靜。要是生活中,有這種借錢不還的親戚,就不要再來往了。
  • 周易忠告:人到50,這2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越來往越倒黴!
    中國人有個特點,年紀越大越重視親情,而50歲是個知天命的年齡,他們就更加重視感情,尤其是親戚關係。但是在國學經典《周易》中提到:如果遇到這兩種親戚,即便是天命之年也不要來往,否則只會越來越倒黴!以前瞧不起,現在巴結,只能說明對方是一個非常看重價值的人,當他覺得你可以為他帶來價值時,他才會對你好,同樣的道理,當你落魄的時候,他也絕不會伸出援手。所以,人到五十歲,對於這種親戚,就不要再來往了,你需要的是真實的感情而不是利益的驅使,與這樣的人往來,不過是給自己徒添煩惱而已。
  • 《易經》建議:這2種親戚最好少來往,可以少吃虧,收藏學習了
    俗話說,40不惑,50知天命。人過了40歲,已經趨近於成熟,但這個時候卻不能夠掉以輕心,在這個年齡階段,人應該堅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標,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被外界的事物所幹擾。對於過了40歲的人,《易經》中曾告誡: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 易經忠告:人到了30歲,這兩種親戚不要來往了,謹記避而遠之
    但是此時更要規劃好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外界的人和事物所影響。《易經》曾提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已經經歷了不少事情,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更知道自己想交的是哪一種朋友。
  • 易經忠告:人到了50歲,這2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謹記避而遠之
    當一個人到了50歲,就像是現已老練的櫻桃,滋味甜美,色彩美麗。可是此時仍舊不能漫不經心,堅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方向,始終堅持人清醒的腦筋,不要被外界人以及事物所影響。《易經》曾說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妥位,未大失也。
  • 易經忠告:人到了五十歲,或許這2種親戚要避而遠之
    當一個人到了五十歲,就好比已然成熟的櫻桃,味兒甘甜,色澤美麗。但此刻還是不可掉以輕心,堅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方向,始終保持人清醒的頭腦,千萬別被外界人與事物所影響。《易經》曾提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 《易經》忠告:當我們老了,這3種人就儘量少見了,建議敬而遠之
    人到中年,吃盡了人生的苦,忍受著生活的不易,就該明白,來這世上走一遭是為了什麼。《易經》曾寫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不永所事,小又言,終吉。這也提醒著我們到了中年,人生就步入了下半場,前半生在為人處世方面,糾纏荒廢的時間也好,糾結浪費的時間也罷,下半生都要儘量補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