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到了中年,已經知曉了很多事,也算是見過很多大風大浪了,但也正是在這時,我們容易在面對一些關乎人情的事時變得猶豫不決,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其中比較普遍的人情往來就是和親戚打交道。
有時候我們真誠地招待那些親戚,但對方卻未必把你放在心上,所以面對這種冰冷的人際關係,最好的方法就是敬而遠之。
《易經》曾提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這也就告訴我們,面對那些不速之客,儘管內心不情願,但還要以禮相待,恭敬但保持距離,這樣才能避免產生過多的損失,既不至於撕破臉面,也免得讓自己的利益受損。
那我們究竟該如何認清自己親戚的「真面目」,判斷哪些親戚可以交往呢?《易經》中給了我們提醒:遇上這兩類親戚應當小心為上,敬而遠之,避免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損失。
1.借錢有借無還的親戚
當今社會,沒錢寸步難行,但不管是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如果你遇到了那種借錢有借無還的親戚,那就快點遠離。我們通常礙於情面,遇到親戚上門借錢,於情於理,都不好意思拒絕。可若是借了錢,卻要不回來,那我們最好不要再與這種親戚來往了,因為他們過河拆橋,根本沒有將你看重的親情放在心裡。
而到了50歲的人,已是一家之主,凡事要以家庭為先,那些會損害家庭和諧、經濟穩定的人,應當直接拒絕來往。否則到頭來,吃虧的只會是自己。
2.瞧不起自己的親戚
有一句話說得好: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時至今日,攀附權貴和厭惡窮人的現象依舊存在,即使血濃於水的親人也不例外。
我們會遇到一些家庭條件不錯的親戚,但他們不說給你提供幫助,反倒是經常挖苦瞧不起不如他們的你。在他們心裡,這些窮親戚是不能給自己帶來利益幫助的,反倒會丟他們的臉,麻煩到自己頭上。
因此,人到中年,對於這種總愛嘲諷自己的親戚,應當保持理智,儘量不要來往。否則只會讓自己越來越自卑,真的成為他們所說的一事無成的失敗者。我們只有不卑不亢,靠自己的力量,慢慢積蓄力量發展起來,以後在那些親戚面前才會更有底氣。
總而言之,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數,明辨是非,拒絕來往。要知道,親人之間造成的傷害遠比其他傷害更加痛苦,隨意最好的辦法就是敬而遠之,不要與這兩種親戚聯繫過多。
如果你還想學習更多為人處世的智慧,想要解開心中困惑,就可以來看一看國學經典著作《易經》,從而獲得心靈上的力量和行動上的指南。
雖然以卦爻為工具和載體,但《易經》並不是一部關於卜筮的作品,而更像是古人關於世界、人生體悟的綜述,旨在引導人們重新認識自身所生活的這個世界,進而體悟它深蘊的哲學,獲得源源不斷的生活智慧和前進動力。
孔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愛因斯坦:「東方的易經作為中國科學的種子,卻是走在了西方的前面。」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有需要可以讀上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