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百代羹」?來螺江陳氏宗祠,真的長見識了!

2020-12-10 攝影旅行家

遺存在全國各地數不勝數的大大小小、建築風格迥異、歷史不同、朝代不同的宗祠,卻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祭祀先祖、宏揚優秀、傳承文化、光大本族。實際上這是以本族歷代沉澱卓越精髓為基礎,教育後代,忠孝、和善、向上、爭先、積極的追求美好生活,以達到光宗耀祖、激勵後人為目的。

過去有一句老話兒,叫:「一個家族要想出一代俊傑,那麼需要這個家族十二代人的努力。」可見,家族的教育和傳承對於後世子孫的發展有多重要。

我們這次來到的這個螺江陳氏宗祠,就是我國宗祠文化比較典型的一個例證。螺江陳氏宗祠位於福州市倉山區螺洲鎮店前村,始建於明嘉靖後期,早先是由陳氏家族六世祖創建的家廟,至清康熙十六年才擴建為家祠。在清道光和宣統年間,陳氏後人時任刑部尚書陳若霖和宣統皇帝的老師陳寶琛分別主持,對陳氏祠堂先後進行了兩次的全面重修。整個祠堂均是清代建築風格,大門上有許多『南元』、『館元』、『進士』橫匾,還有左宗棠李鴻章等名人題匾、題聯,可見陳氏家族曾經顯赫的家世。

導遊跟我們講,陳氏祠堂坐北朝南,依中軸線漸次排列有照璧、牌樓、天井、大殿、花園及大戲臺等建築,大殿前有迴廊,兩側有廂房。其整體結構保存較為完整,具有濃鬱的福州地方特色。螺江陳氏最早是陳廣在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從新寧(今長樂玉溪)遷來,「吾螺之分支於陳店而上溯玉溪」(陳寶琛語)。至於其遠祖世系,則無從稽考,便獨樹一幟,取居住地名而稱「螺江陳氏」。

走進祠堂的第一個院落,只見整個院落布局莊嚴嚴謹,由門樓、披榭、天井組成,院子多為長條形石輔就。門樓為牌樓式建築,穿鬥式木構架,懸山屋頂,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在院落的兩側披榭懸掛很多榮耀匾額,披榭內牆懸掛各個歷史時期,包括古代近代現代等本族名望之人畫像或照片,供人瞻仰。

走進祠堂的第二個院落,首先見到的是一面極具地方特色的門牆,中門門楣上方用隸書但夾帶著小篆味道的四個大字:百代羹牆,思考再三,不得其解。在這個宗祠嚴肅之地,上掛「百代羹牆」,究竟是有什麼意味呢?百代似乎好理解,單說這個「羹」字是什麼意思?羹,不是飲食中熬製出來的粥麼?在這裡有什麼講究麼?

後來聽導遊講,這個「羹」字,是教育的意思,嘿嘿!平生第一次聽到「羹」字還有教育的意思,真是長學問了。那麼如果此羹為教育之意,那「百代羹」,是不是就是寓意家族要代代以教育為本的意思呢?接下來聽了導遊跟我們的講述,還真是這個意思。導遊說,這個「羮」字的重點在於敎育,陳氏人才輩出源於敎育。清代以來,螺江出陳氏進士21人,翰林1人,舉人108人,可謂人才濟濟。

最引人注目的是清代後期陳承裘父子四進士,陳寶琛兄弟六科甲,真是佔盡風流。陳氏子孫中,最為著名的人物,清代的有陳若霖,清刑部尚書,精於律學,善於辦案;陳寶琛,清末著名教育學家,官至太子太傅,補正紅旗漢軍副都統和弼德顧問大臣,他的夫人王眉壽是當時世人譽為「閩嶠女宗」的福建省第一位女教育家。

陳寶琛之後的「螺江陳氏」族人,有的參加革命,成為革命先驅,有的研究學問,成為專家學者。其中就有著名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覺民之妻陳意映、陸軍中將陳長捷、海軍中將陳慶甲、交通建設學家陳體誠、經濟學泰鬥北大教授陳岱孫、科學院院士陳彪、物理學專家陳萀、福建師範大學教授陳矩孫等等,對於螺江這個老陳家,我只說兩個字:厲害!據粗略統計,陳氏家族僅現當代政界、軍事、經濟、科技、敎育、文藝等名家多達數百人,曾有人評價說,陳氏家族是簪纓世家,教育世家,軍事世家、科技世家,文藝世家和革命世家,可謂絕無僅有。

在祠堂正中央的神主龕,供奉著的是陳氏家族列祖列宗的牌位。廳前懸掛的五面「福」字匾分別為嘉慶帝和道光帝為表彰陳若霖政績御賜的,稱讚陳若霖享有「五福」,所謂「五福」一曰貴,二曰祿,三曰壽,四曰安逸,五曰子孫。兩任皇帝,分別嘉獎,這對一個家族來講,是何等的榮譽。

祠堂正廳上方懸掛道光皇帝在陳若霖七十壽辰時御賜的「福壽」大字匾牌,可謂皇恩浩蕩,隆寵有加。官至翰林院侍講,充日講起居注官、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又是末代帝師的陳寶琛,常把人生比作一盤棋,所以經他倡建的大廳地面棋盤石讓子孫好走,寓意後代子孫各人應走好各自的人生路。

祠堂大廳中高掛燈籠的燈杆放置於「紫微鑾駕」主梁下之外側,這有別於其它屋宇的駕構,寓意子孫後代應該向外發展,才更有前途。並祈求在外子孫事業有成,因此陳氏子孫十有八九在外謀生,這顯露出建祠祖先的遠見卓識。兩側是宣統皇帝溥儀贈予其師傅陳寶琛的壽聯「召爽稽謀尊壽篆,甘盤舊學重師資」,為中國書法大師愛新覺羅·啟功所書。

陳氏宗祠,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牌匾聯對特別多,這裡的匾聯多達一百餘幅,且許多楷、行、隸、篆祠聯基本上都出自名人名家的手筆。如張之洞題寫的「世系昌鳴鳳,仙居相約螺」,程序的題聯「堂宇輝煌重光故裡,官箴正直仰慕先賢」,以及當代書法家丁仃和陳曦的篆、楷楹聯。四周高懸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監察御史」、「進士」、「院士」、「博士」、「兄弟廳長」等幾十面陳氏古今族賢的金字牌匾,都十分引人入勝。無論是「弘揚祖德」、「溯本思源」、「恢宏祖武」還是「百世其昌」、「乃吾旌光」、「宗德行仁」,每一個字都透出對先人的尊崇和驕傲。也正是這些名人大家的題詞,才使得陳氏祠堂更加尊貴。

國著名經濟學家陳岱孫在95壽辰慶祝會上自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他70年如一日矢志於教育事業,培養大批優秀人才。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親筆寫信祝賀說:「先生年高德勳,學貫中西,授業育人,六十八年如一日,一代宗師,堪稱桃李滿天下。我於一九四七年入清華,吳非入門弟子,而先生之風範文章,素所最仰。清華經濟管理學院成立之後,始得求教於先生之機緣,得益良多。」足見陳氏宗祠在教育成果上的影響力,真可謂相當之大。

螺江陳氏之所以歷百年而不衰,都源於宗祠裡的「百代羹」,實為」教育」二字。」陳立鷗,陳寶琛第六子,美國舊金山大學教授著名教授,在福建師範大學和螺江陳氏宗祠都創辦了陳寶琛教育基金會,獎助學子。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無異給我們現代家族發展樹立的良好的典範。

相信陳氏子孫在這樣宗祠文化底蘊的薰陶下,整個家族取得非凡業績。這也從一個方面,印證了螺洲人永不湮滅的輝煌,乃在於為學窮盡賾隱,為官恪守高潔的高貴品格,留給不止是陳氏後人乃至於現代家庭無盡的學習和效仿空間。

【作者簡介】

王剛——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攝影達人、旅行達人、專欄作家、旅遊博主、新浪頭條作者、秒拍籤約旅行達人、途牛大玩家、《旅遊縱覽》雜誌籤約攝影師。入駐今日頭條、搜狐、一點資訊、新浪看點、百家號、網易號、企鵝號、鳳凰號、百度旅遊、QQ公眾平臺等自媒體。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秦皇島市攝影家協會常務理事。企業經營管理實際操作性講師、ISO9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內審員。秦皇島某礦業公司總經理、董事。

相關焦點

  • 陳氏宗祠,末代皇帝帝師的家族榮耀
    宗祠,是一個家族文化傳承最好的存在方式。從古至今,在我國許多地方都有各式各樣的宗祠被傳承和保留下來。尤其在長江以南的許多地方,宗祠也代表了一個家族的地位和榮耀。宗祠,也是維繫家族情感最重要的地方。福州螺州的陳氏祠堂應該是一個比較有歷史有特色的一個祠堂,是清代刑部尚書陳若霖出資倡建。祠堂內牌樓、天井、大殿、花園及大戲臺等建築,大殿前有迴廊,兩側有廂房。其整體結構保存較為完整,具有濃鬱的福州地方特色。螺州陳家自清道光年間任刑部尚書的陳若霖始,世代簪纓,有兄弟父子叔侄同榜進士之榮華,清末代皇帝溥儀之師陳寶琛兄弟6人,三進士,三舉人,人稱「兄弟六科甲」。
  • 陳氏宗祠大觀 祠堂文化 源遠流長
    24/陳胡公子孫知多少26/潁川始祖陳寔公31/永城市太丘城34/長葛古太丘祠36/許昌西湖37/許昌德星亭38/「潁川三長」平陽縣蕭江楊梅莊陳氏宗祠92/平陽縣順溪陳氏宗祠94/平陽縣雁山陳氏宗祠96/蒼南縣坊下陳氏宗祠97/蒼南縣陳家堡陳氏宗祠99/蒼南縣仙居陳氏宗祠100/蒼南縣繁枝陳氏宗祠
  • 北流獨竹陳氏大宗祠
    這座宗祠裡承載著什麼宗族秘密?陳氏手中握著怎樣的江山?如此規模的仿古建築真正的風貌如何?如此美妙絕倫的建築設計裡是怎樣的匠心?讓我們帶著一連串的問號,來掀起陳祠神秘的頭紗。我們來到北流市塘岸鎮獨竹村,初到此地,宛如身在江南。陳家大宗祠儼然一派江南蘇州園林的風格。它借鑑了寒山寺、拙政園的蘇州建築風格。陳家祠背有山丘玄武,兩旁為鐘鳴鼎食之家,門前一池碧水。
  • 臺灣陳氏大宗祠
    臺灣陳氏大宗祠2008-06-02 14:54     來源:陳氏宗親網     編輯:賀晨曦臺灣陳氏大宗祠德星堂創建年代,清鹹豐十年(公元一八六○年)祠堂地址,臺北市建成區寧夏路二十七號,由臺北後火車站步入大圓環,再順寧夏路方向走去,在蓬萊國小前右轉進到平陽街,左首即為陳氏大宗祠
  • 永春陳氏宗祠楹聯選
    永春陳氏宗祠楹聯選2008-09-05 08:42     來源:閩臺宗祠網     編輯:賀晨曦>永春仙夾林柄陳氏宗祠永春小岵南山陳氏宗祠舜帝傳芳,巨族世裔興海宇;潁川衍派,小岵宗枝遍神州 永春桃城榜頭陳氏宗祠由固始而踞桃源,枝榮葉茂,孝孫有慶;
  • 廣東五華陳氏宗祠別致的風水景觀
    廣東五華陳氏宗祠別致的風水景觀天柱山下陳氏宗祠別致的風水景觀廣東之行我們先考察了陳氏宗祠。陳氏宗祠之所以引起我們的深厚興趣,一是陳氏宗族遍布全縣16個鎮,據2011年8月統計,全縣有21個支系,12萬8千多人,佔全縣總人口9.7%。二是陳氏宗祠所處的位置有風水的講究。它處於一封閉長形小盆地中,所倚之龍脈就是棉洋最有名的天柱山。天柱山是棉洋的象徵;是五華縣的名山,主峰海拔590多米,巍峨險峻。
  • 全國各地陳氏宗祠大觀,幾百座宗祠看看有你家族的嗎?
    為了更好的弘揚陳氏文化,展現各地陳氏家族的精神面貌,從2018年10月1日以來,我們收集了三百多座陳氏宗祠並整理成專輯,向全球陳氏宗親展示各地陳氏宗祠的風採。雲浮市雲安區都楊鎮村頭(書山裡)陳氏宗祠 浙江省溫州永嘉縣梨村陳氏宗祠
  • 聞名遐邇的貢川陳氏大宗祠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陳氏大宗祠位於福建省永安市貢川鎮城南的巫峽頭,是陳氏入閩始祖唐中丞陳雍的紀念祠,是福建陳氏聞名遐邇的大宗祠之一。
  • 羅木匠修復雲嶺陳氏宗祠
    徐曉毛微信版第417期新四軍軍部大會堂舊址,原為雲嶺陳氏祠堂。作為陳氏宗祠,是昔日陳家宗族聚會、議事、開祠堂祭家法及祭祖的地方。1938年8月新四軍進駐雲嶺後,開明的陳氏族人,將祠堂成為新四軍大禮堂,從此陳氏宗祠為抗戰作出了貢獻,為中國革命的書寫留下了光輝的一筆,如今這裡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因此參觀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軍部大會堂是必須要去瞻仰的革命紀念場所。陳氏宗祠建於清康熙年間,祠堂規模宏大、壯觀,建築面積佔地2221平方米。
  • 全國兩大國寶級的「陳氏宗祠」一座在廣州,一座在這裡!
    但鮮為人知的是,在離廣州幾千公裡外的雲南省石屏縣,也有一個國寶級別的「陳氏宗祠」。這就是號稱雲南第一村的石屏鄭營「陳氏宗祠」。石屏陳氏宗祠▲雲南石屏陳氏宗祠位於石屏縣城西約十公裡的寶秀鎮鄭營,為清末進士、主持修建中國歷史上第一條民營鐵路「個碧石鐵路」的雲南實業家陳鈞
  • 南安水頭埕邊村陳氏宗祠
    埕邊村陳氏宗祠宗祠屋簷下的精美構件  泉州南安水頭鎮埕邊村陳氏肇基始祖陳拾使,源自福州府,明嘉靖年間,由省左三府特授泉州府為參軍,乃卜居南邑三十九都埕邊鄉(鄉號為瀛仙,郡望潁川),蕃衍生息,至今已傳二十二世,歷460多年。
  • 下石陳氏宗祠完美重建(原創)
    始建於公元1741年的下石陳氏宗祠,座北向南,是一棟三進二井的設計。到了清道光初年(約1825年前後),下石族人組織第一次重修,把原有的三進改為二進。清光緒17年(1891年),下石族人陳世濤高中武進士,族內為了發揚世濤公的豐功偉績,族內尊長組織第二次祠堂重修。
  • 陳氏宗祠:流落同千古,風騷共一源
    在陽穀城北陳集村,有一座古老的祠堂——陳氏宗祠,它是陽穀城北僅存的一座保存完整的家族祠堂,但也不免荒草叢生,人跡寥寥。相傳明嘉靖年間,陳氏祖先由河北河間遷居此地,披荊斬棘幾百年來,陳氏族人人丁繁茂,形成了附近九個村落。子孫多有在外為官作宦、奔波經商者,為追思祖上創家守業之艱難,處理紛擾的家族事務,建立了這座祠堂。
  • 遇見 · 遵義|陳氏宗祠,一座老宅的百年守望
    陳氏宗祠坐落在務川自治縣涪洋鎮前進村陳家灣組,建築面積約150餘平方米,佔地約500平方米。作為務川自治縣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它的周邊保留著足夠的空地,顯得十分空曠。宗祠建築為瓦木結構,整座木樓建在一米多高的石砌臺基之上,顯得大氣端莊,古樸美觀。
  • 海南省澄邁縣加樂鎮陳氏合族宗祠簡介
    陳氏天下一家親 澄邁縣加樂鎮陳氏合族宗祠,始建於1928年,1984年第一次重建,2017年第二次重建,位於海南省澄邁縣南邊,屯昌縣北邊,定安縣西邊的三 地帶——加樂德潤中下村的北面,加樂中心小學西側,坐向:艮山兼寅(從東北向西南),東至老師宿舍樓,南至居民住房,西至德潤村路,北至中心學校圍牆
  • 臺灣臺北陳氏大宗祠——德星堂
    做有價值的陳氏文化傳播者 陳氏在線與您一路同行 臺北陳氏大宗祠陳德星堂位於臺北市建成區寧夏路廿七號。始建於清鹹豐十年(公元一八六年)。
  •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陳氏委員會授予南院陳氏宗祠先進集體
    ,副會長兼秘書長 常委陳鼎凌,副會長 常委陳氏委員會書畫院院長陳小丁,副會長 常委陳國豪,副會長辦公室副主任陳建欽,副會長陳常青,副會長陳生華,副會長陳天樵,副秘書長兼省陳寶琛文化研究院秘書長陳建斌等赴青口東臺南院陳氏宗祠調研受副會長東臺南院會長陳德貴等各位理事會成員熱情接待,大家為發揚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 陳氏宗祠:古樓追遠堂、東洋大宗祖樓
    陳氏子孫現已繁衍達24代,外遷四川等地後裔達3萬多人。2011年按原基重新修建,為磚混結構,宗祠建有上下大廳、四方天井、兩側廂房、大門石獅。內懸掛有古樓陳氏源流表、家訓家法等展示牌。宗祠為琉璃瓦屋面,建築面積約205平方米,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
  • 金門碧山後山陳氏
    存仁公有三位太孺人黃氏、翁氏、柳氏,生有五子:西間派長房、東間派二房、中央派三房、門口派四房、下溪派五房,以後各自繁衍。明清兩代至民國初年,又陸續分支同安內頭小公山、金門湖山、前墩、東溪、臺灣澎湖、菲律賓、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地,人丁興盛。」
  • 海南(文昌)陳氏大宗祠隆重舉行245年慶典活動
    2018年10月13日,海南(文昌)陳氏大宗祠隆重舉行245年慶典活動。在這金風送爽,碩果飄香的日子裡,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紀念文昌市陳氏大宗祠建祠245周年慶典大會。這表明我們陳氏子裔尊宗敬祖的情懷,也體現了吾族興旺發達,文明昌盛的景象。我們這次慶典大會,既是文昌陳氏的盛會,也是海南陳氏的盛會。值此之際,讓我代表文昌市陳氏理事會向前來參加這次大會的全體嘉賓和宗親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