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百家講壇》再播《絲路上的古城》引關注

2020-12-07 瀟湘晨報

5月21日,CCTV-10《百家講壇》欄目經過精編,再推出由程遂營教授主講的20集系列電視節目——《絲路上的古城》。記者今日從出版方了解到,其講座圖書《絲綢之路上的古城》《海上絲路古城》已由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引發觀眾、讀者關注。

1967年,加拿大傳播學家M.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一書中首次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隨著廣播、電視、網際網路和其他電子媒介的出現,以及現代交通方式的飛速發展,他所預言的地球村在今天已經變成了現實。

追根溯源,早在公元前114年,西漢中期,由中國人最早開闢了一條貫通東西的國際交流大通道,把中華文明與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西方文明等多個文明連在了一起,血脈相通,為今天全球化、地球村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這就是絲綢之路。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絲綢之路」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概念,備受世人關注。但無論是陸上絲綢之路還是海上絲綢之路,都是以一座座絲路古城為重要節點的。這些古城承載了厚重的絲路文化,留下了珍貴的絲路遺產。在新形勢下,這些絲路古城該如何重新搭上絲路快車,講好絲路故事,找準城市發展的著力點,實現城市的復興和持續發展,將是絲路古城人必須客觀面對的新課題、新挑戰。

河南大學出版社向記者介紹,取材程遂營教授在《百家講壇》的主講內容,並經過擴充與完善,《絲綢之路上的古城》以西安、寶雞、天水、蘭州、西寧、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哈密、吐魯番、烏魯木齊、伊寧、和田、喀什15座陸上絲路古城為載體,回顧它們在絲綢之路交流中所處的特殊地位,追憶它們在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的過程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從而展示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包容與和諧,揭秘中華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動力源泉。

書中勾勒了15座陸上絲路古城的成長史、發展史。其中不僅有許多有趣的歷史故事,更有意義的是,作者從小的切入點入手,進行深度的歷史思考,挖掘城市發展的細節,從而尋找出歷史變遷的印記以及重大的價值與意義。

此外,《海上絲路古城》則以我國的北海、湛江、廣州、漳州、泉州、福州、溫州、寧波、杭州、上海、南京、揚州、連雲港、青島、煙臺15座海上絲路古城為載體,回顧它們從一個個不起眼的小漁村蛻變成為繁華的港口都市,實現華麗轉身的過程,見證它們在與眾多海外國家的長期交往中培育和積澱的開放包容、豐富多彩,不同於內地城市的鮮明城市文化,從而展示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輝煌燦爛的海洋精神。

書中講述了15座海上絲路古城發展蛻變的傳奇故事,作者對各個城市的歷史瞭然於胸,上至朝廷的對內對外政策,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歷史中的人物、事件粉墨登場,栩栩如生地展現於我們眼前,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講述,了解這15座城市的變遷史,也啟迪我們思考。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海上絲路城市更應該有所作為:一方面,利用碧海藍天的天然優勢,保護好海上絲路遺產,傳承好珍貴的海上絲路文化,向中國遊客、向世界人民講好海上絲路故事;另一方面,增強自身的海洋意識,不斷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美好的海洋家園。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孫歡

【來源:西安晚報資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央視再推《絲路上的古城》引關注
    央視再推《絲路上的古城》引關注 2020-06-11 15: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央視百家講壇聚焦古城寧波 講述絲路故事
    到了唐朝,寧波迎來了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站。除了忙碌的商品運輸與中轉,大量對唐朝傾慕已久的外國人來到唐朝,他們登陸的港口便是寧波港。其中 ,有一位來自日本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呂,他以非凡的學識和高尚的品德,得到了唐朝朝廷的器重和信任,也結交了一群良師益友。大詩人李白便是其中之一。
  • 程遂營教授《百家講壇》再開講
    1月1日,我校文化產業與旅遊管理學院程遂營教授主講的《絲路上的古城》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開播,這一系列節目共分為15集,向大家講述了一座座古城與絲綢之路的前世今生。絲路歷史源遠流長,絲路精神歷久彌新。
  • 一鍵開啟絲路熱 酷我音樂《百家講壇》完整收錄《絲路上的古城》
    以史為鑑文融東西,以講共話絲路之旅。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上線播出的《百家講壇》系列節目之《絲路上的古城》,最近再次精編重播,引發了一場歷史文化浪潮。截止本周,該系列節目共20集已被酷我音樂完整收錄全部上線,一鍵即可收聽駝鈴古道上的絲路傳奇。
  • 周汝昌重登講壇受關注 觀眾為《百家講壇》支招
    周汝昌重登講壇受關注 觀眾為《百家講壇》支招 2008年03月19日 15:26 來源:瀋陽晚報 》,因九旬高齡受到各方關注,《百家講壇》的忠實觀眾對老先生條理清晰、睿智幽默的講述更是倍加讚賞。
  • 央視《百家講壇》講述「深圳奇蹟」
    2020年12月31日起,央視《百家講壇》首個聚焦現代文明開講特別節目,連續5天午間黃金時段,登陸央視播出。新篇章開啟 央視《百家講壇》「守正創新」開講深圳隨著中華民族開啟偉大復興徵程,傳承與傳播優秀中國文化、提升中國文化國際話語權,成為當下中國各級城市政府的共同使命。
  • 《百家講壇》再講明清史
    南京日報報導近日記者獲悉,《百家講壇》將於9月1日起播出閻崇年主講的《明亡清興60年》系列講座。  據了解,《明亡清興60年》初步預算48講,目前已錄製過半,該節目通過袁崇煥這一人物作線索,把李自成、吳三桂、林丹汗等有關重要人物都拉到這個歷史舞臺上,展現明亡清興這60年歷史。
  • 周汝昌上「百家講壇」批《三國演義》
    周汝昌    紅學家周汝昌昨天亮相《百家講壇》,這次老先生將四大古典名著一網打盡,而不僅僅只局限於《紅樓夢》。但據記者了解,這檔講座是周汝昌2005年錄製的,一位周老先生的好友昨天向記者透露,周先生最近身體相當不好,「現在根本沒法再錄節目了。」  「我不喜歡《三國演義》」     周汝昌是古典文學研究家,也算得上是一個愛憎分明的老頭兒,在他眼裡,《紅樓夢》不可超越,而《三國演義》和《水滸》總有一些地方讓他瞧不上。
  • 百家講壇:今年主推易中天
    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製片人萬衛無論如何也不願承認那些因走上講壇而走紅的專家學者是明星,那些幾乎不為人所知的學者,因為這個節目而為人熟知,那些曾經很有名氣的學者、專家,也因為這個節目而更受人關注。2005年4月,「百家講壇」開了一個關於閻崇年的研討會,總結了閻崇年演講的成功經驗,基本上確定了幾個方向:以推人為主,歷史題材要繼續做下去,不能只講一兩次,要系列化、規模化、懸念化。所以,這時讓劉心武講《紅樓夢》就帶有一定的針對性了。萬衛說:「我來之前他們已經錄了一批節目,叫紅樓六家談,劉心武講了兩期秦可卿,收視率非常高,當時我覺得他完全可以再講,把他的研究充分展開。
  • 霸屏央視陝西學者再登《百家講壇》 講述陝西故事
    從2004年開始至今,央視《百家講壇》在螢屏上颳起了一股久盛不衰的學術旋風,引起觀眾的濃厚興趣,閻崇年、易中天、於丹、王立群、蒙曼等成了炙手可熱的「學術明星」。「老陝霸屏央視」一時傳為美談。  央視頻露臉「老陝」底氣足   2017年6月7日至11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馬永嬴在《百家講壇》開講,內容主要涉及漢景帝陽陵外藏坑發掘出土的武士俑、騎馬俑、宦者俑、粉彩俑等各種身份的著衣陶俑,目的是以文物講歷史,讓觀眾通過文物來感受西漢前期的歷史和文化;6月12日至14日,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楊瑾登上《百家講壇》,揭秘該館的國寶級文物
  • 福建省拓福漆藝研究院潘天波研究員做客央視《百家講壇》
    近期,央視10套特邀江蘇師範大學潘天波教授,做客《百家講壇》, 傾情講述《好物有匠心》(第一部)系列節目(2020年8月28日-9月3日,每天12:00首播),和大家一道走近中華工匠,精彩盤點尚方蔡倫、墨匠李廷珪、塑工楊惠之、刻工畢昇、玉工陸子岡、瓷工童賓、木工蒯祥等鮮為人知的中華名匠,品讀流傳千古的工匠故事,品味歷久而彌新的工匠精神,分享燦爛輝煌的工匠文明。
  • 周文業:回憶未能上《百家講壇》的胡小偉
    我和胡小偉交往印象最深的是他去央視《百家講壇》試講。《百家講壇》自從播出易中天講三國後收視率很高。上《百家講壇》講演,要先去試講,試講地點在木樨地南面路東的國宏賓館地下一個演播室裡。試講在央視《百家講壇》網站有預告,誰都可以去旁聽,不收費。當年我曾去旁聽過好幾次。
  • 唐山清史專家走上央視百家講壇
    我市清史專家走上央視百家講壇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周宏武、毛賀方、麗雪)5月29日至6月11日,遵化著名清史專家、清東陵旅遊區管委會研究室主任李寅走上中央電視臺十套「百家講壇」,為全國觀眾解開「清東陵密碼」,這也是繼趙英健之後,遵化清史專家第二次走上「
  • 師生校友關注央視《百家講壇·我們的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專場節目
    西工大新聞網9月27日電(記者 田慶青)9月26日中午,央視《百家講壇·我們的大學》播出西北工業大學專場節目,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有機電子學與柔性電子學的主要奠基者、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聯袂中國科學院院士、殲-20總師楊偉,共同講述了學校豐厚的歷史氣息、精神底蘊和大學情懷。
  • 預告 ‖ 江蘇師範大學潘天波教授做客《百家講壇》
    2020年8月28日-9月3日,我校潘天波教授做客央視《百家講壇》,用獨特的文化視角和故事敘事,傾情奉獻系列節目《好物有匠心》(第一部)(央視十套科教頻道8月28日-9月3日每天12:00首播),精彩盤點尚方蔡倫
  • 馬鞍山的太白樓要上央視《百家講壇》啦!
    馬鞍山的太白樓 要上央視了! ▲攝影:藍色大門 央視《百家講壇》 開播《中華名樓》第二部 確定於
  • 單田芳將赴《百家講壇》開講 非學者主講引爭議
    他告訴記者,邀請他的是《百家講壇》所屬的央視科教中心。單老當說書人那會兒,說過《三國》、《隋唐》,也說過《明英烈》,唯獨沒有碰過清史。而這次,單老決定有所突破,他將開講的題目定為《單田芳眼裡的林則徐》。  據稱,最近一段日子,單老正在為把自己變成一個學者而努力。
  • 劉德華迷上《百家講壇》 想親「講」廣東話版
    劉德華也想「講史」IC圖  日前,劉德華在接受臺灣媒體專訪時透露,最近他瘋狂迷上了央視的品牌節目《百家講壇》,曾一口氣看40多個小時沒睡覺。他還表示打算親自「開講」廣東話版,做成DVD分送給香港各學校的圖書館。
  • 唐山清史專家李寅再次走上央視《百家講壇》
    遵化清史專家走上央視《百家講壇》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5月29日至6月11日,遵化著名清史專家、清東陵旅遊區管委會研究室主任李寅走上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央視十套)「百家講壇」,為全國觀眾解開「清東陵密碼」,這也是繼趙英健之後,遵化清史專家第二次走上《百家講壇
  • 當初大火的央視《百家講壇》為何漸漸銷聲匿跡?原來是因為這個
    《百家講壇》的誕生,其實是當時時代背景的產物,當時我們剛剛進入21世紀,在生活條件好了之後,對於知識的渴求也越發濃烈,誰都想自己能夠多了解一些知識,就算不能在生活實際中用的到,能夠在聊天的時候突然說上那麼幾句,那麼給朋友的印象也是一個好學而且博學的人,於是在當時網絡還沒有如今普及的時候,《百家講壇》誕生了,但是對於這次的爆發理解也只不過是一種膚淺的理解,對於剛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