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保羅關於婚姻教導與舊約聖經的矛盾之處

2020-12-04 今日基督徒

——李道南

保羅在他的書信中關於婚姻的論述表現出一種消極的觀念,這種觀念直接影響了中世紀的婚姻態度,中世紀對於婚姻和性的積極迴避,造成在婚姻之內的痛苦。保羅的婚姻論述與舊約相比較,也是獨特的和消極的,並顯出明顯的矛盾和衝突之處。

在《創世紀》中,我們知道上帝對婚姻的著名論斷: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耶和華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於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又把肉合起來。耶和華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並不羞恥。(創世記 2:18,21-25 和合本)

這既是上帝對婚姻的解釋,也是上帝對婚姻所立的命令。那就是對於婚姻中的雙方來說,要把婚姻看成獨立於大家庭之外的新單位,而不是繼續與父母家族生活在一起。另一方面,對於個人來說,結婚則是上帝的命令。因此猶太人對婚姻是十分重視的,並且成年之後必須結婚。男的要娶妻子,女的要嫁人。對於沒有娶妻和嫁人的年輕人,是會被人非議的。

婚姻是神所設立的,因此婚姻是神聖的,是神的命令,也是神的祝福。所以婚姻對猶太人來說既是責任也是義務。

這就不難理解,我們在《士師記》中看到的耶弗他為了女兒的哀哭。耶弗他因為向耶和華許願,如果與亞捫人交戰勝利,那就把第一個出來迎接他的那個家人獻給耶和華。結果第一個出來的是他的獨生女兒,這就意味著她的女兒要被獻給耶和華,終生不嫁。因此,耶弗他就極其痛苦:

耶弗他看見她,就撕裂衣服,說:「哀哉!我的女兒啊,你使我甚是愁苦,叫我作難了;因為我已經向耶和華開口許願,不能挽回。」他女兒回答說:「父啊,你既向耶和華開口,就當照你口中所說的向我行,因耶和華已經在仇敵亞捫人身上為你報仇」;又對父親說:「有一件事求你允準:容我去兩個月,與同伴在山上,好哀哭我終為處女。」耶弗他說:「你去吧!」就容她去兩個月。她便和同伴去了,在山上為她終為處女哀哭。兩月已滿,她回到父親那裡,父親就照所許的願向她行了。女兒終身沒有親近男子。此後以色列中有個規矩,每年以色列的女子去為基列人耶弗他的女兒哀哭四天。(士師記 11:35-40 和合本)

不論是為父親的耶弗他還是女兒,都為不能嫁人而深感痛苦和悲痛,女兒還專門到山上與同伴哀哭兩個月,可見這種不能嫁人對於家庭和個體來說都是不願經歷的。

在《以賽亞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先知以賽亞發出的預警:

你的男丁必倒在刀下;你的勇士必死在陣上。錫安(原文是她)的城門必悲傷、哀號;她必荒涼坐在地上。在那日,七個女人必拉住一個男人,說:「我們吃自己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但求你許我們歸你名下;求你除掉我們的羞恥。」(以賽亞書 4:1 和合本)

沒有男丁可嫁,這對於女人來說是蒙羞的,因此女人們才祈求除掉這種羞辱。

正是對婚姻的重視,我們可以在舊約中看到很多為子女選取婚配對象的詳細情節。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聖經中,有很多讚美婚姻的經文:「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神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份。(傳道書 9:9 和合本)」在猶太人的觀念中,婚姻是幸福的,也是必須的,是可以追求美好的,也是上帝所給的祝福。

但是,在保羅那裡能看到關於婚姻的論述卻完全相反。保羅一生沒有結婚,這與猶太人的傳統也是相左的。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說:「你若娶妻,並不是犯罪;處女若出嫁,也不是犯罪。然而這等人肉身必受苦難,我卻願意你們免這苦難。(哥林多前書 7:28 和合本)」娶妻和嫁人固然不是犯罪,但卻要遭受肉身的苦難,因此只有不結婚才能免於這種苦難。

「我願你們無所掛慮。沒有娶妻的,是為主的事掛慮,想怎樣叫主喜悅。娶了妻的,是為世上的事掛慮,想怎樣叫妻子喜悅。婦人和處女也有分別。沒有出嫁的,是為主的事掛慮,要身體、靈魂都聖潔;已經出嫁的,是為世上的事掛慮,想怎樣叫丈夫喜悅。(哥林多前書 7:32-34 和合本)」

結了婚的,是為世上的事掛慮,沒有結婚的才是為主的事掛慮,在這裡保羅把結婚與否當成區分為主還是為世界的標記,那麼他的意思十分明確,那就是不結婚才是符合信仰的,才是符合主意的。

在另一處保羅書信中,保羅認為結婚的意義僅僅在於免於魔鬼的誘惑,免於罪的侵染:「夫妻不可彼此虧負,除非兩相情願,暫時分房,為要專心禱告方可;以後仍要同房,免得撒但趁著你們情不自禁,引誘你們。(哥林多前書 7:5 和合本)」

正是在保羅的這個觀念影響之下,中世紀對婚姻的極端要求就是,夫妻的性生活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因此夫妻同房時,房事只能通過妻子私處開一小孔來完成。夫妻之間更是不能追求愉悅,房事也是要避免快樂的。

在保羅這裡,與舊約的婚姻觀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結婚不再是上帝的祝福,反而是不結婚才是親近上帝。婚姻的目的不在於生育等世俗目的,而是為了免於犯罪的成聖目的。

這種矛盾當如何理解,我們必須考慮到保羅的時代以及保羅個人的思想,也就是說保羅的這段書信有他自身的時代背景,不是一種普遍的原則。

保羅生活的時代,影響最大的是但以理的七十個七預言,這個預言所預定的末日就是在保羅生活的時代,並且保羅以及其它使徒,乃至猶太人相信這個末日就在他們的有生之年就可以親歷。從這一種迫切的末日觀念,我們才能理解保羅書信中的內容。

末日很快就要來了,結婚這種世上的事也就沒有意義了,因此結了婚的也不要想著離婚,沒結婚就不要考慮結婚了。甚至那些為奴的也不要考慮自由了。總之,一切維持現狀,等待末日來臨。其他一切企圖改變的,在末日面前都沒有意義。

保羅的話有沒有道理,當然在他的末日預設中,是有道理的。但關鍵的問題是,在第一代使徒都去世之後,末日依然沒有來臨,世界還是如常。這時候,基督教遇到第一次信仰的危機,既然末日沒有來臨,那麼以後的日子怎麼度過,這成為那個時候棘手的問題。

在離開末日即將來臨的急迫環境之後,我們當以怎樣的心態看待婚姻和世界,這是我們思考的。

保羅的書信有著他的特定背景,一旦離開這個背景,在一種普遍的意義上談論,他就變成一個牢籠

耶穌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馬太福音 5:37 和合本)」追求真理,就要較真,就是要回到真實的歷史背景中。

相關焦點

  • 新、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首先就是聖經本身,其次是對於經文所屬的文化背景有所認識。新約思想最重要的古代背景,就是舊約聖經。因此,我們需要並讀新舊約注釋。 今日的世界和聖經時代的希臘、羅馬與猶太世界差異很大。學者們為了要更明白聖經和其所屬的文化,窮畢生之力研究語言、考古學和歷史,但他們的心血常常只能在大學圖書館裡看到。這套注釋首開創舉把學者們的研究成果,用便於查找的按經文逐節編排方式彙整成冊,並涵蓋整本聖經。
  • 百基拉和亞居拉的婚姻:關於婚姻與事奉的六個教導
    但是,許多人錯過了埋藏在使徒保羅書信中一段引人注目的美好婚姻,保羅可能比其他任何人都了解(和敬重)這段婚姻。這段婚姻在早期教會中也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和欽佩。 美好卻易被忽視的婚姻 保羅雖沒有娶妻,但我們在他的各書信中了解到許多關於婚姻的教導,至少是關於基督徒婚姻的教導(弗5:22-33;西3:18-19)。那麼,使徒保羅為何對婚姻有如此深刻的見解呢?首先,他對婚姻的教導是出於「神的默示」 (提後3:16),因此並不是基於個人經驗。
  • 舊約聖經無用,舊約聖經不適合我們的時代,這是真的嗎?揭露謊言
    很多基督徒,在與他的言論中是不能提及舊約聖經的。因為一提舊約聖經就跟律法主義,就跟守舊約的相關信息聯繫在一起。這樣的想法是否正確呢?我們不去談及舊約聖經的十條誡命,不去談及舊約中的飲食文化,不去談及預表耶穌的儀文,就說說舊約聖經對於今天的我們還需要不需要,還有沒有用?
  • 如何更好地維持婚姻關係?聖經經文給與全備的教導
    在婚姻裡,有這樣一句話廣為流傳:「即使最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50次掐死對方的衝動……」在婚姻裡,無論有多愛,一旦發生矛盾、爭吵時,難免也會受傷,甚至覺得和對方無法再繼續維持婚姻。
  • 如何正確的看待保羅書信:以耶穌的話語為信仰核心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保羅作為使徒,他的書信成為聖經正典,那麼他的書信就是神的話語,具備神的權威,因此他的書信和耶穌的話語具有同等的權威。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保羅書信的權威超過了耶穌的話語,我們要從保羅書信來理解耶穌,而不是反過來,從耶穌來理解保羅。
  • 舊約在新約中顯現,新約在舊約中隱藏
    筆者昨晚靈修時還仔細查考了新約聖經對舊約聖經《創世記》這卷書的每一處引用,發現新約聖經對《創世記》的那些引用幾乎全部是後來改革宗(Reformed)神學家構建聖約神學(Covenant theology
  • 正版《新舊約聖經背景注釋》全網最低價6.5折並買一送一
    客觀性:闡明以色列的文化和世界觀,使我們避免將自身的文化及固有的視角和世界觀讀入經文,而造成錯誤的結論。   便利性:異於其他工具書僅提供背景「概論」,本書採「逐節」背景批註,且匯整於單冊的篇幅(新舊約各一冊),方便您逐節研經時查考。   連貫性:為了幫助讀者明白某些一再出現的用語,書末附加了詞彙淺釋。內文中附加了星號(*)的用語,都可以在詞彙淺釋中找到。
  • 從聖經的婚姻觀看中國離婚率逐年攀升的現象
    夫妻之愛是親密的愛,夫妻之愛是欣賞、是體諒、是榮辱與共,需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多一些體貼和溝通,這樣才能幸福的相伴一生!二、舊約和新約中的婚姻觀1. 創世中所要求的(創 1:26-28) 聖經首先告訴我們,世上的每個人都是上帝創造的,都有神的形像和樣式。
  • 從保羅的觀點談女權
    男女地位的問題,也是聖經的一個大問題,最大的分歧在於對保羅的不同理解。一女人對男人的依附一直是猶太教所教導的。雖然我們看到舊約很多例子是明顯反對這種觀點的。反派有耶洗別,正派有底波拉。新約中,男女平等的觀念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 古希伯來文學 《聖經·舊約》
    所羅門去世後,以色列和猶太間的深刻矛盾激化,統一王國於公元前922年重新分裂而為兄弟鬩牆的以色列王國和猶太王國。後 以色列王國為亞述帝國攻滅,猶太王國為新巴比倫帝國摧毀,5萬多猶太人被擄掠到巴比倫做苦役,史稱「巴比倫之囚」事件。
  • 蕭三匝對話王文鋒:《聖經》是如何煉成經的?
    先看《舊約》,即猶太教的《希伯來聖經》。必須要說明的是,要確定基督教如何或何時正式接受《希伯來聖經》為正典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問題,其複雜性不僅體現為基督教各派對《希伯來聖經》書目的不同取捨,同時也涉及到猶太教《聖經》(即《希伯來聖經》)自身正典化的複雜過程。 《希伯來聖經》(舊約)的正典化大體經歷了「聖約-聖殿-聖經」三步。
  • 《聖經》新約舊約的矛盾
    我們來圍觀一下老耶小耶是如何互抽嘴巴子的,看一遍笑一遍。………………………………………………………………………………………舊約說: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舊約說:萬軍之耶和華對你們說:兒子尊敬父親,僕人敬畏主人;(瑪1;6)打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出21;15)咒罵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
  • 聆聽:《婚姻的意義》引言 2
    儘管這本書是基於我自己的婚姻體驗和工作經歷,但它更是基於舊約和新約的教導。差不多四十年前,凱西和我身為神學生,我們學習了聖經裡關於性愛、性別和婚姻的教導。接下來十五年,我們一同把這些教導貫徹在婚姻生活中。然後,在過去的二十五年裡,我們用自己從聖經和生活經驗中所學的教訓,來引導、鼓勵、輔導和教導城市年輕人,幫助他們正確對待性和婚姻。本書將這三個階段的果實一一呈獻給您。
  • 基督教刊|聖經舊約中的聖靈
    聖靈是如何工作的?)。雖然聖靈的大能直到主耶穌開始事奉(參)和五旬節(參徒2章)以後才向神子民完全彰顯出來,但是舊約聖經早已提到聖靈及其工作。本文旨在探討舊約中有關聖靈的教導。 有關聖靈的不同用語 「聖靈」的希伯來文中是ruah,有時也可譯為「風」和「氣息」。
  • 誰是聖經真正的作者?
    但使徒保羅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是上帝的作品。如何看待神秘的「默示」?人們的理解存在哪些誤區呢?「默示」(inspiration)一詞,來自《提摩太後書》3:16 theopneustos,意為上帝呼出的氣。 在舊約中,上帝的「氣」或「靈」表示上帝能力的主動運行。
  • 聖經人物~新約的約瑟與舊約約瑟相似之處是什麼
    在聖經中重名字的人有許多。諸如猶大,雅各,馬利亞等。還有約瑟。前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舊約創世記中的約瑟。在聖經中有三個約瑟。一位是舊約創世記中的約瑟。另外兩位是在新約。一位是耶穌的養父約瑟,另外一個是埋葬耶穌的亞力馬太人約瑟。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耶穌的養父約瑟。
  • 基督教刊|聖經舊約中的酒是發酵的嗎?
    「酒」的希伯來詞語有以下兩個: 1.第一個,也是最常用的一個詞語yayin,是舊約中各種發酵或未經發酵之酒的總稱,在舊約中一共出現過141次(參尼5:18,提到「各樣的酒(yayin)」)。舊約聖經多處提到這種發酵的酒可能產生的悲劇性後果,其中尤以箴言23:29-35的描述最為發人深省(參下一部分)。 (2)另一方面,yayin既可指未經發酵的甜葡萄汁,也可指直接從葡萄中壓榨而得的新鮮汁液。
  • 第四條 論聖經正典與保存
    這是因為在德布利那個時代,他面對著幾個問題:羅馬教會宣稱次經也是聖經正典的一部分,應當被添加到舊約和新約書卷中;重洗派則認為舊約的神是大發烈怒的神,並且被新約那位慈愛的神取代了,因而他們要丟棄舊約。除此之外,改教家馬丁·路德雖宣稱舊約和新約都是神的話,但他認為雅各書的教導與聖經的「因信稱義」的教導不符,故而稱雅各書為「草木禾秸的書信」。
  • 聖經舊約故事梗概
    聖經是神自己的故事,其中也記載了他如何尋找我們。這個故事分為四個部分:神的創造、人類的墮落、神的救贖和最終的結局。聖經中的每卷書都是這個故事的一部分。我們也期待你自問,在這個故事中你自己置身何處。《利未記》是神的故事的一部分,在這個故事中,以色列人得到指示,知道了如何保持聖潔,如何蒙神悅納,如何保持相互之間美好的關係——若沒有神特別的預備,他們是不可能做到的。
  • 2020年第二季度學課講解:5《單靠聖經─惟獨聖經》
    聖經作者們認為聖經是不可分割,在新約著作中有51次「聖經」這個專用詞彙,但都用來指舊約著作。新約的著作和舊約的著作同被稱為聖經,啟示是來自同一位聖靈。「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林前14:32)。作家海勒(James C. Hefley)說:「這六十六本書是一個完備的整體、一樁預設的啟示,以及一項漸進的證明,證明聖經實乃超乎任何人類朽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