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南
保羅在他的書信中關於婚姻的論述表現出一種消極的觀念,這種觀念直接影響了中世紀的婚姻態度,中世紀對於婚姻和性的積極迴避,造成在婚姻之內的痛苦。保羅的婚姻論述與舊約相比較,也是獨特的和消極的,並顯出明顯的矛盾和衝突之處。
在《創世紀》中,我們知道上帝對婚姻的著名論斷: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耶和華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於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又把肉合起來。耶和華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並不羞恥。(創世記 2:18,21-25 和合本)
這既是上帝對婚姻的解釋,也是上帝對婚姻所立的命令。那就是對於婚姻中的雙方來說,要把婚姻看成獨立於大家庭之外的新單位,而不是繼續與父母家族生活在一起。另一方面,對於個人來說,結婚則是上帝的命令。因此猶太人對婚姻是十分重視的,並且成年之後必須結婚。男的要娶妻子,女的要嫁人。對於沒有娶妻和嫁人的年輕人,是會被人非議的。
婚姻是神所設立的,因此婚姻是神聖的,是神的命令,也是神的祝福。所以婚姻對猶太人來說既是責任也是義務。
這就不難理解,我們在《士師記》中看到的耶弗他為了女兒的哀哭。耶弗他因為向耶和華許願,如果與亞捫人交戰勝利,那就把第一個出來迎接他的那個家人獻給耶和華。結果第一個出來的是他的獨生女兒,這就意味著她的女兒要被獻給耶和華,終生不嫁。因此,耶弗他就極其痛苦:
耶弗他看見她,就撕裂衣服,說:「哀哉!我的女兒啊,你使我甚是愁苦,叫我作難了;因為我已經向耶和華開口許願,不能挽回。」他女兒回答說:「父啊,你既向耶和華開口,就當照你口中所說的向我行,因耶和華已經在仇敵亞捫人身上為你報仇」;又對父親說:「有一件事求你允準:容我去兩個月,與同伴在山上,好哀哭我終為處女。」耶弗他說:「你去吧!」就容她去兩個月。她便和同伴去了,在山上為她終為處女哀哭。兩月已滿,她回到父親那裡,父親就照所許的願向她行了。女兒終身沒有親近男子。此後以色列中有個規矩,每年以色列的女子去為基列人耶弗他的女兒哀哭四天。(士師記 11:35-40 和合本)
不論是為父親的耶弗他還是女兒,都為不能嫁人而深感痛苦和悲痛,女兒還專門到山上與同伴哀哭兩個月,可見這種不能嫁人對於家庭和個體來說都是不願經歷的。
在《以賽亞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先知以賽亞發出的預警:
你的男丁必倒在刀下;你的勇士必死在陣上。錫安(原文是她)的城門必悲傷、哀號;她必荒涼坐在地上。在那日,七個女人必拉住一個男人,說:「我們吃自己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但求你許我們歸你名下;求你除掉我們的羞恥。」(以賽亞書 4:1 和合本)
沒有男丁可嫁,這對於女人來說是蒙羞的,因此女人們才祈求除掉這種羞辱。
正是對婚姻的重視,我們可以在舊約中看到很多為子女選取婚配對象的詳細情節。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聖經中,有很多讚美婚姻的經文:「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神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份。(傳道書 9:9 和合本)」在猶太人的觀念中,婚姻是幸福的,也是必須的,是可以追求美好的,也是上帝所給的祝福。
但是,在保羅那裡能看到關於婚姻的論述卻完全相反。保羅一生沒有結婚,這與猶太人的傳統也是相左的。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說:「你若娶妻,並不是犯罪;處女若出嫁,也不是犯罪。然而這等人肉身必受苦難,我卻願意你們免這苦難。(哥林多前書 7:28 和合本)」娶妻和嫁人固然不是犯罪,但卻要遭受肉身的苦難,因此只有不結婚才能免於這種苦難。
「我願你們無所掛慮。沒有娶妻的,是為主的事掛慮,想怎樣叫主喜悅。娶了妻的,是為世上的事掛慮,想怎樣叫妻子喜悅。婦人和處女也有分別。沒有出嫁的,是為主的事掛慮,要身體、靈魂都聖潔;已經出嫁的,是為世上的事掛慮,想怎樣叫丈夫喜悅。(哥林多前書 7:32-34 和合本)」
結了婚的,是為世上的事掛慮,沒有結婚的才是為主的事掛慮,在這裡保羅把結婚與否當成區分為主還是為世界的標記,那麼他的意思十分明確,那就是不結婚才是符合信仰的,才是符合主意的。
在另一處保羅書信中,保羅認為結婚的意義僅僅在於免於魔鬼的誘惑,免於罪的侵染:「夫妻不可彼此虧負,除非兩相情願,暫時分房,為要專心禱告方可;以後仍要同房,免得撒但趁著你們情不自禁,引誘你們。(哥林多前書 7:5 和合本)」
正是在保羅的這個觀念影響之下,中世紀對婚姻的極端要求就是,夫妻的性生活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因此夫妻同房時,房事只能通過妻子私處開一小孔來完成。夫妻之間更是不能追求愉悅,房事也是要避免快樂的。
在保羅這裡,與舊約的婚姻觀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結婚不再是上帝的祝福,反而是不結婚才是親近上帝。婚姻的目的不在於生育等世俗目的,而是為了免於犯罪的成聖目的。
這種矛盾當如何理解,我們必須考慮到保羅的時代以及保羅個人的思想,也就是說保羅的這段書信有他自身的時代背景,不是一種普遍的原則。
保羅生活的時代,影響最大的是但以理的七十個七預言,這個預言所預定的末日就是在保羅生活的時代,並且保羅以及其它使徒,乃至猶太人相信這個末日就在他們的有生之年就可以親歷。從這一種迫切的末日觀念,我們才能理解保羅書信中的內容。
末日很快就要來了,結婚這種世上的事也就沒有意義了,因此結了婚的也不要想著離婚,沒結婚就不要考慮結婚了。甚至那些為奴的也不要考慮自由了。總之,一切維持現狀,等待末日來臨。其他一切企圖改變的,在末日面前都沒有意義。
保羅的話有沒有道理,當然在他的末日預設中,是有道理的。但關鍵的問題是,在第一代使徒都去世之後,末日依然沒有來臨,世界還是如常。這時候,基督教遇到第一次信仰的危機,既然末日沒有來臨,那麼以後的日子怎麼度過,這成為那個時候棘手的問題。
在離開末日即將來臨的急迫環境之後,我們當以怎樣的心態看待婚姻和世界,這是我們思考的。
保羅的書信有著他的特定背景,一旦離開這個背景,在一種普遍的意義上談論,他就變成一個牢籠。
耶穌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馬太福音 5:37 和合本)」追求真理,就要較真,就是要回到真實的歷史背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