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人畫」調查報告之一:水墨的再次革新

2020-12-21 江蘇頻道

「重啟」文人畫

其實,「新文人畫」這一稱謂並非出現在80年代末。上世紀40年代,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就提倡新文人畫,其後臺灣畫家也有過類似思潮。70年代末,又有畫家欲打出新文人畫的旗號,但未獲得回應;80年代末終於被正式承認,由邊平山等畫家倡導,於1987、1988年兩度舉辦「南北方畫展」,1989年在中國美術館正式推出了「中國新文人畫展」。

要談新文人畫,必須要回到80年代末的時代語境。「建國以來我們對文人畫以及傳統藝術了解很不夠。中青年所受影響多是寫實水墨畫,這一畫派的人物畫的發展,從徐悲鴻開始到蔣兆和已經基本完成,閉合期的代表是王子武,其中雖有寫意因素,但基本上是西方引進的造型規律。山水方面以李可染為代表,尚未到閉合期。」 劉驍純在1989年新水墨研討會上說。

「八五新潮時期,中國思想界處於一個集體反思的階段,它有兩個探索方向:一是借鑑西方現代主義進行先鋒藝術;另外是反向走向傳統。」 靳衛紅介紹說,後者並非主流,當時如果走向傳統則意味著主動被邊緣化。

「新文人畫」的名稱出自陳綬祥,這個命名當時招致不少非議,認為「新文人畫,既不新,也不文人,但由於獲得同仁的支持,這個名字還是被保留下來」。「對於新文人畫的特徵,大家普遍感到難以琢磨,不好明確加以界定,它是新的文人畫,還是新文人畫?是畫派、思潮、理想,還是一種體裁?」 殷雙喜曾在1989年的文章《新文人畫:眾說紛紜的文化現象》中寫道。

對參與的畫家而言,大多都有著各自獨立的文化認識及繪畫藝術追求,他們更在乎繪畫藝術自身的高下,至於是否認同這個名稱在他們眼中似乎並不那麼重要,故而在這面大旗下大家聚散自由,大多抱以了若即若離的態度。「不過這番遭遇對於參與者而言究竟令畫面增添了幾分古意還是讓自己有了幾分學養?或者只想在這個旗號下更從容更自由還是更恣意更放肆地表達對中國畫文化理念的不同理解,也許正是「新文人畫」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各得其所的歷史機遇。」王孟奇在2011年的文章《新文人畫現象回眸》中說。

「我曾經追求畫面的爆發力,這是指畫家受到社會、家庭、專業方面的制約,情緒壓抑,壓之愈大,反彈力越大。但這種爆發,不是簡單地在畫面上宣洩,有時你畫的張牙舞爪,但實際上沒勁。這裡面有個過程,即畫家內心的靈魂經過大的搏鬥之後,呈現在畫面上的一種痛苦地超越。我更追求含蓄、東方的藝術境界,不能盲目搬西方的東西,尋求刺激、發洩,而應從東方的角度、個人的角度經過內心的思考,「直探本心」。我沒有想到要搞什麼新文人畫,只是想畫的更純、更自然、更精到。莊子講意,磅礴渾然,我認為這就是整體感,構成感,把筆放入意中,成為一個局部,關鍵是心態,是對社會、自然、人生的感受。」田黎明在1989年的研討會上曾談到自己創作心態轉變。

1989年到1999年,「新文人畫展」共舉辦了11屆,自此作為一個流派或傾向,新文人畫便逐步銷聲匿跡了,參與其中的藝術家各奔東西。「近幾年新文人畫活動基本停止了,自己的創作依然還是延續個人的文化方向。自己是想擺脫時代的影響,追求寧靜從容的古意,但是想擺脫時代的烙印談何容易!」王孟奇說。

相關焦點

  • 李世南革新了這個時代的文人畫,超越了世俗和銅臭
    在中國畫繼承與創新的過程中,在不改變傳統水墨及其品味的基礎上,極儘可能的探索水墨畫的表現性。作為新水墨語言的代表,他具有繼承過去和開創未來的價值意義。 李世南的人物畫創作,也正是通過「獨行者」內心世界的探索,實現了傳統文人畫審美精神的現代轉型。
  • 楚尋歡:文人畫還能走多遠?文人畫的生死蛻變
    花鳥畫因其更便於成為文人借物抒情的憑藉,故「花鳥」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遣興的最常見題材。明清之際的徐渭、八大山人更是將花鳥畫直抵中國水墨寫意之巔峰。然文人畫所追求的藝術境界自古便超越了中國「山水、花鳥、人物」的古老分科程式局限,在脫離封建體制同時受西方思潮衝擊的全球化語境下,文人畫形式面貌及繪畫語言的革新訴求也就變得越來越迫切。
  • 文人水墨 詩意表達|阮勇的新文人水墨符號
    這正吻合於中國畫「寫意」的精神所在,以書入畫謂之「寫」,而正是阮勇通過形來傳達。從藝術「意」的角度去審視這種「誇張與變形」的傳神寫照,顯現出他獨特的審美趣味,有別於現實而高於現實,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虛實動靜造意境,優美宏壯寫感情。阮勇的山水畫總是在和諧中表現優美,在對立中突出宏壯,充分利用新文人畫水墨的特點,在水色和諧的詩意裡敘說情感,在濃淡虛實的意境中詮釋生命。
  • 德風堂丨李世南革新了這個時代的文人畫,超越了世俗和銅臭
    在中國畫繼承與創新的過程中,在不改變傳統水墨及其品味的基礎上,極儘可能的探索水墨畫的表現性。作為新水墨語言的代表,他具有繼承過去和開創未來的價值意義。李世南的人物畫創作,也正是通過「獨行者」內心世界的探索,實現了傳統文人畫審美精神的現代轉型。
  • 楊佴旻新水墨畫展出 引入色彩有別傳統文人畫
    楊佴旻新水墨畫展出 引入色彩有別傳統文人畫     「他的史詩——楊佴旻新水墨畫中國巡迴展北京站中新社記者 李學仕 攝   中新網北京3月16日電(記者 張中江) 16日上午,「他的史詩——楊佴旻新水墨畫中國巡迴展北京站」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中色彩豐富的靜物、肖像,以水墨畫的形式呈現,令人耳目一新。  二十世紀以來,對於有別於傳統文人畫的「新水墨」,美術界一直討論不斷。
  • 華辰2014秋拍「新文人畫」與「學院新水墨」專場 研討會在京舉行
    新文人畫創作當中更多強調藝術家個性,個人存在的一種價值的體現,也體現這一代人對於中國傳統藝術發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由於文人畫已經停滯很多年,這樣一個創作思潮已經被很多新的東西所代替,可能在今天比如學院新水墨也是一種方式,在某種方面也繼承,更多是延棄。而學院新水墨更多是資本推動下產生的一個概念,那麼概念背後,新水墨「新」在哪裡?
  • 「新文人畫」:傳統的現代演繹 但少了文人的書卷氣
    從今年初,關於水墨的展覽和拍賣突然多了起來,《水墨新維度》、《再水墨》等。與此同時,多家拍賣行也在今年春拍不約而同紛紛推出「新水墨」或「當代水墨」專場,且頗有收穫。2013年儼然成為「水墨年」。人們用「新水墨」來概括不同於傳統的水墨作品,但沒人能弄清它清晰的定義和範圍,更多的人把他理解成實驗水墨、新文人畫、新工筆等的總稱。
  • 慄憲庭:文人精神與水墨的當代性
    而且,尊崇文人畫模式法度而丟失個人的自由,文人墮落成畫匠,筆墨程式的陳陳相因,也成為宋以後尤其清代畫壇的主要弊端。這是近代思想家基於國家危亡之時,起來反對文人畫的根本原因,所以,近代思想家力倡歐洲現實主義,重新召喚文人畫丟棄的憂患意識。此後,以徐悲鴻、蔣兆和為代表,把關懷現實作為藝術的目標,開創了人物畫的新體系,並汲取歐洲現實主義的造型觀念,重新創造出一種筆墨模式。
  • 孫志中:新文人畫是中國當代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中新網北京3月15日電(宋宇晟) 「水墨革新 文人情懷」新文人畫群展15日在北京開幕。談及新文人畫,正觀美術館館長孫志中表示,「新文人畫是中國當代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國當代美術史上已經留下了他們的印跡。  新文人畫是中國當代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新文人畫是中國當代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在正觀美術館館長孫志中看來,新文人畫不僅是中國當代美術史上的一種陣營或流派,它更代表了一種時代之下的狀態。
  • 張吉利:「後新文人畫」的個性語言和藝術價值
    後新文人畫的語言可辨性強,墨色沉靜而空靈,氣韻生動。一、「後新文人畫」與傳統水墨語言的比較後新文人畫的語言可辨性強,墨色沉靜而空靈,氣韻生動。其中,仿古畫派和新文人畫在繪畫語言上與古代水墨畫相比較,水墨語言不僅沒有突破和發展,更多是模仿;抽象水墨在技法和材料運用上比之古代繪畫有很大的突破,但形式上與西方抽象繪畫相仿;觀念繪畫的水墨語言不明確,注重觀念和符號。與以上四種流派的水墨語言相比較,後新文人畫的語言是抽象水墨對文人繪畫的介入,也稱為「後新文人」水墨。
  • 水墨畫要革新,版畫家李樺著眼於抗戰題材,讓水墨走向大眾
    李樺 怒吼吧,中國!木刻紙本 1935年作儘管從民國到新中國以後,藝術界一直強調對中國畫,尤其是晚清以來以『四王』為代表的文人畫的反叛和革新。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更演變為全國範圍內關於改造中國畫的討論。但與版畫相比,水墨畫仍然相對而言處於面向範圍較窄的實際情況中,而更多帶有畫者的主觀意願和情感表達。
  • 李濟民:從文人畫到現代水墨
    ——— 田黎明(著名畫家,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研究生院院長)  李濟民教授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又先後在中國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兩大美術院校深造,他的人物畫既有深厚的中國傳統筆墨功力,又有紮實的造型基礎,值得一提的是,他近年來專注於中國畫的色彩和材料的研究,對傳統文人畫向現代水墨畫的轉變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濟南時報:你對學院派中國畫是如何理解的?
  • 意象與表現:解讀宿利群新水墨畫的藝術特質
    「新水墨」不僅僅是對傳統水墨表現形式的革新,而是對其的一種圖像轉向,其內核貼合當代的文化價值與審美趨向。新水墨畫的價值體現與精神訴求的追尋,不僅需要對筆墨的傳承,更需要創作者的內省自覺和文化憂患意識。當下,時代的變化使得傳統水墨脫離了現實語境,而新水墨中最有價值的恰恰在於當下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深層關係的構建。
  • 意象與表現:解讀宿利群新水墨畫的藝術特質
    「新水墨」不僅僅是對傳統水墨表現形式的革新,而是對其的一種圖像轉向,其內核貼合當代的文化價值與審美趨向。新水墨畫的價值體現與精神訴求的追尋,不僅需要對筆墨的傳承,更需要創作者的內省自覺和文化憂患意識。當下,時代的變化使得傳統水墨脫離了現實語境,而新水墨中最有價值的恰恰在於當下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深層關係的構建。
  • 臺灣《藝術家》:楊佴旻·堅守中國中心主義人文思想——中國彩色水墨畫的新生與崛起為國際藝術市場帶來美學革新
    他在最近發表的一篇創作宣言中闡述了自己對中國水墨和彩色新文人畫創新的思考,明確顯示出中國畫界前輩對他的深遠影響。他以張大千為榜樣,後者在國際藝術市場的交易價已遠遠超過了畢卡索。而接下來我們將總結一下中國水墨畫的崛起包含的幾個關鍵因素。
  • 專訪臺灣水墨畫大師劉國松:建中國繪畫新傳統
    創新「水墨」技法:建立中國繪畫新傳統  劉國松的夫人說:「劉國松就是個傳教士,他的宗教就是現代水墨畫。」  劉國松自己則說:「我把現代水墨當成了自己的第一生命。」為了承載起水墨這一厚重的媒材,他創新技法,拓墨漬墨、裱貼、噴刷、背染、滴流,無所不能;他發明了「劉國松紙」,由此出現「撕紙筋」和「抽筋剝皮皴」。  他極力引進20世紀中葉的抽象表現主義,最終以「中西合璧」的宋人山水圖式與抽象符號融合的改革方案,填補了水墨畫革新的一項空白,成為超出地域而具有國際意義的代表性畫家。
  • 鮑玉珩(美國)論新水墨畫: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楊佴旻作品論新水墨畫: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鮑玉珩(美國)由著名藝術評論家陶詠白女士策劃的《楊佴旻新水墨畫展》在馬奈草地美術館揭開了序幕。展覽的主題是「走向未來」。新水墨畫是近代中國畫研究的一個重大的課題,深究新水墨畫肇始之初,正是中國繪畫發展徘徊在復古與西化的十字路口。
  • 新文人畫"攪局" 傳統文人畫市場主力地位難撼
    傳統文人畫領跑市場  2014年春拍,國內行業巨頭中國保利的一項舉動引來八方關注:這家目前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上體量最大的拍賣公司,在業內高調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徵集新文人畫作品。什麼是新文人畫家?
  • 生命的關照與筆墨的逸趣——關於翁志承的水墨畫與新瓷畫
    生命的關照與筆墨的意趣——關於翁志承的水墨畫與新瓷畫文/楊衛翁志承是近幾年嶄露頭角的現代水墨畫家,與老一代水墨畫家不同的是,翁志承這一代水墨畫家的知識更加全面,視野更加開闊,其藝術的關注點也更為現實所謂「都市水墨」,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水墨畫領域的一次革新,它摒棄了傳統水墨畫的清逸幽遠,而是將當代城市生活的內容吸收到畫面中,投以審美的關照。翁志承清楚地知道,自己作為一個當代人,不可能迴避當代生活。因此,他將都市題材作為自己進入水墨畫創作的「投名狀」,一開始就具有了某種當代意識。
  • 左古山:新文人畫一樣需要傳統繪畫精神
    本刊訊 9月26日下午2點,在北京大都藝術館舉辦「時代風華——新文人畫精神開拓者左古山書畫學術展」開幕式。該活動採取線上線下同步進行以學術對話的形式展開,由大都藝術館館長胡瑋女士採訪畫家左古山先生,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現場到會近五十人,線上參加開幕式的藝術愛好者近千人,線上討論氛圍尤為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