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鑑賞】 第三十四期 《春日憶李白》杜甫

2021-01-14 雞西市圖書館

《春日憶李白》唐代: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譯文》


李白的詩作無人能敵,他那高超的才思也遠遠地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詩作既有庾信詩作的清新之氣,也有鮑照作品那種俊逸之風。

如今,我在渭北獨對著春日的樹木,而你在江東遠望那日暮薄雲,天各一方,只能遙相思念。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同桌飲酒,再次仔細探討我們的詩作呢?


《賞析》


杜甫同李白的友誼,首先是從詩歌上結成的。這首懷念李白的五律,主要就是從這方面來落筆的。

開頭四句,一氣貫注,都是對李白詩的熱烈讚美。首句稱讚他的詩冠絕當代。第二句是對上句的說明,是說他之所以「詩無敵」,就在於他思想情趣,卓異不凡,因而寫出的詩,出塵拔俗,無人可比。接著讚美李白的詩像庾信那樣清新,像鮑照那樣俊逸。庾信、鮑照都是南北朝時的著名詩人。這四句,筆力峻拔,熱情洋溢,首聯的「也」、「然」兩個語助詞,既加強了讚美的語氣,又加重了「詩無敵」、「思不群」的分量。



對李白奇偉瑰麗的詩篇,杜甫在題贈或懷念李白的詩中,總是讚揚備至。從此詩坦蕩真率的贊語中,也可以見出杜甫對李白的詩作十分欽仰。這不僅表達了他對李白詩的無比喜愛,也體現了他們的誠摯友誼。這四句是因憶其人而憶及其詩,贊詩亦即憶人。但作者並不明說此意,而是通過第三聯寫離情,自然地加以補明。這樣處理,不但簡潔,還可避免平鋪直敘,而使詩意前後勾聯,曲折變化。

表面看來,第三聯兩句只是寫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江東」指李白正在漫遊的江浙一帶地方。「春天樹」和「日暮雲」都只是平實敘出,未作任何修飾描繪。分開來看,兩句都很一般,並沒什麼奇特之處。然而作者把它們組織在一聯之中,卻有了一種奇妙的緊密的聯繫。也就是說,當作者在渭北思念江東的李白之時,也正是李白在江東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時;而作者遙望南天,惟見天邊的雲彩,李白翹首北國,惟見遠處的樹色,又見出兩人的離別之恨,好像「春樹」、「暮雲」,也帶著深重的離情。兩句詩,牽連著雙方同樣的無限情思。回憶在一起時的種種美好時光,懸揣二人分別後的情形和此時的種種情狀,這當中有十分豐富的內容。這兩句,看似平淡,實則每個字都千錘百鍊;語言非常樸素,含蘊卻極豐富,是歷來傳頌的名句。《杜臆》引王慎中語譽為「淡中之工」,極為讚賞。



上面將離情寫得極深極濃,這就引出了末聯的熱切希望:「什麼時候才能再次歡聚,像過去那樣,把酒論詩啊!」把酒論詩,這是作者最難忘懷、最為嚮往的事,以此作結,正與詩的開頭呼應。說「重與」,是說過去曾經如此,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悵恨更為悠遠,加深了對友人的懷念。用「何時」作詰問語氣,把希望早日重聚的願望表達得更加強烈,使結尾餘意不盡,迴蕩著作者的無限思情。

清代浦起龍說:「此篇純於詩學結契上立意。」(《讀杜心解》)道出了這首詩在內容和結構上的特點。全詩以贊詩起,以「論文」結,由詩轉到人,由人又回到詩,轉折過接,極其自然,通篇始終貫穿著一個「憶」字,把對人和對詩的傾慕懷念,結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寫得深厚無比,情韻綿綿。


圖文來源:百度圖片 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古詩詞賞析|《春日憶李白》杜甫|唐詩三百首
    《春日憶李白》 唐·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長安(今陝西西安)一帶,當時杜甫在此地。江東:指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帶,當時李白在此地。論文:即論詩。六朝以來,通稱詩為文。細論文:一作「話斯文」。 品鑑鑑賞: 杜甫同李白的友誼,首先是從詩歌上結成的。
  • 詩歌翻譯 | 杜甫-《春日憶李白》
    可可英語】加關注【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春日憶李白》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抒發了作者對李白的讚譽和懷念之情。全詩感情真摯,文筆直率,懷念之情傾杯而出,詩人在抒發懷念之情的同時,高度評價了李白詩歌的重要地位和突出風格,因而這篇懷友之作,從某種程度上說更是一首詩歌鑑賞之作。其中「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是流傳千古的名句。《春日憶李白》 杜甫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 杜甫詩詞鑑賞之【春日憶李白】
    春日憶李白 作者:杜甫 朝代:唐 體裁:五言律詩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長安一帶,當時杜甫在此地。 4. 江東:指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帶,當時李白在此地。 5. 論文:即論詩。六朝以來,通稱詩為文。  【前言】   杜甫同李白的友誼,首先是從詩歌上結成的。
  • B04 杜甫五律《春日憶李白》讀記
    《春日憶李白》讀記(小河西)春日憶李白上一年的冬天,杜甫寫了一首《冬日有懷李白》。現在到了春天,杜甫又寫詩思念李白。時李白正漫遊江東。《懷舊》(唐-杜甫):「自從失詞伯,不復更論文。」《賓至》(唐-杜甫):「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幹。」《戲為六絕句其一》(唐-杜甫):「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意。
  • 葉嘉瑩講《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
    《春日憶李白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唐代詩人。 杜甫有許多非常好的、有名的、有分量的詩。 杜甫雖然比李白小十一歲,但他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而且, 兩個人曾經同時去遊歷了很多地方。杜甫曾經寫過一首詩,說他跟李白「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兩個人喝醉了酒,蓋一床被睡,白天的時候就攜手去遊歷。
  • 春日憶李白
    春日憶李白唐代:杜甫
  • 杜甫《春日憶李白》中「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是何許人也?
    眾所周知,杜甫是李白的忠實粉絲小迷弟,他寫下過不少有關李白的作品,其中這首《春日憶李白》極為出眾。《春日憶李白》唐 · 杜 甫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這首詩中杜甫對李白的文才大加讚賞,稱他清新俊逸的詩風兼有鮑參軍和庾開府的風採。那麼這庾開府跟鮑參軍究竟是何許人也,能讓詩聖杜甫無比推崇並拿來盛讚詩仙李白?杜甫所說的庾開府指的是就是南北朝著名詩人庾信。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庾信一生可以分為兩個時期。
  • 【文學】杜甫《春日憶李白》賞析
    公元744年(天寶三年),李白和杜甫在洛陽相遇之後他們一起到宋州,在單父(今山東單縣南)以北的汶水上,和詩人高適相逢。後來又一起到大梁城。分手後李白趕往江東,杜甫奔赴長安。「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第一聯是說,李白的詩作無人能敵,他那高超的才思也遠遠的超出一般人。第二句是對上句的說明,是說他之所以「詩無敵」,就在於它的思想情趣,卓異不凡,因而寫出的詩,出塵拔俗,無人可比。
  • 杜甫不但寫有《春日憶李白》,還有一首秋日版的,傳誦了千年
    這些詩篇充分驗明了杜甫對李白的前途憂心忡忡。唐玄宗天寶五年杜甫在長安寫有一首五律叫做《春日憶李白》,其詩曰: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春日憶李白》寫的是詩聖對詩仙李白卓犖文才與飄逸性情的敬重與欽佩。而唐肅宗至德二載秋天在秦州的杜甫同樣寫了一首五律《天末懷李白》,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杜甫的這首《天末懷李白》。
  • 品讀唐詩《春日憶李白》
    品讀唐詩《春日憶李白》杜甫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李白不僅詩作驚人,其人品更令君子之輩欽佩,他傲岸不屈,從不諂事權貴,不怕得罪權貴,不平則鳴,詩人是很欣賞他這一性格的。首聯開篇點題,極力稱讚李白的文才與高風亮節,反映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深思念。"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 《春日憶李白》:杜甫懷念李白的作品,第2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這首詩的文章是從標題就開始做的,這裡一個「憶」字似乎只是告知你詩人對李白的思念,但是讀過全詩,「憶」的韻味和分量才真正掂得出來。開篇杜甫給了李白一個評價:詩無敵。這個評價不僅當時貼切,直到今天也沒有人能夠顛覆。
  • 適合中學生的古詩詞鑑賞技巧
    鑑賞古詩詞的步驟有哪些?首先要區分兩點前提:(1)個人的興趣閱讀為前提。(2)有目的的閱讀,例如初高中語文試卷中的古詩文閱讀。由於前提不同,所以鑑賞的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因此筆者將從兩個方面作答。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杜甫《哀江頭》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昭陽殿裡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少陵:杜甫祖籍長安杜陵。少陵是漢宣帝許皇后的陵墓,在杜陵附近。杜甫曾在少陵附近居住過,故自稱「少陵野老」。吞聲哭:哭時不敢出聲。潛行:因在叛軍管轄之下,只好偷偷地走到這裡。曲江曲:曲江的隱曲角落之處。為誰綠:意思是國家破亡,連草木都失去了故主。霓旌:雲霓般的彩旗,指天子之旗。生顏色:萬物生輝。昭陽殿:漢代宮殿名。
  • 杜甫寫「春日懷李白」,李白卻說:吾愛孟夫子...
    中國的詩人中,李白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一位偉大詩人,被後世稱之為「詩仙」。「詩聖」杜甫的詩作總有厚重的家國情懷,但自從 他 與大十一歲的李白相識,就對李白的仰慕之情卻如滔滔江水一發不可收拾,在許多作品懷念李白。
  • 鑑賞古詩詞難以入手?先學會「三看」
    鑑賞古詩詞的步驟有哪些?首先要區分兩點前提:(1)個人的興趣閱讀為前提。(2)有目的的閱讀,例如初高中語文試卷中的古詩文閱讀。由於前提不同,所以鑑賞的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因此筆者將從兩個方面作答。那如何來鑑賞古詩詞呢?這種以個人興趣為前提的鑑賞主觀性比較強,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正是這個道理。有人喜歡李白的浪漫飄逸,有人喜歡杜甫的沉鬱頓挫,有人喜歡蘇軾的豪放曠達。
  • 好物分享|李白的忠實迷弟:杜甫,給李白寫過15首詩,最後一首概括李白一生
    提起&34;杜甫你會想到什麼?他的字,他的詩,他的樣貌。沒別的了?提起杜甫我能想到的是李白。杜甫和李白合稱為&34;。他總也見不到李白,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給他寫詩。這一寫就剎不住車了,有什麼《夢李白二首》、《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等等前前後後加起來一共15首。
  • 杜甫與李白不得不說的感情
    )《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不見》 (李白還是有寫給杜甫的詩的,就是比較少。一共三首,分別是《戲贈杜甫》《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人要問了,為什麼杜甫寫給李白的這麼多?李白寫給杜甫的卻這麼少?難道李白是看不起杜甫麼?非也非也。
  • 史料記載:杜甫是李白的粉絲?李白和杜甫之間不得不說的奇聞軼事
    第三次相遇與訣別。公元745年的秋天,李白與杜甫第三次相遇了,這次相遇的地點在東魯。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李白和杜甫相約兩次,會見三次,兩人的情誼不斷加深。他們一起去遊山玩水,拜訪隱士、名家。詩的大致意思是:李白寫出的這麼多瑰麗詩句,就如同陰鏗一般。我也算是東魯隱士,跟李白情同弟兄。我們常常喝醉後同蓋被子睡覺,白天結伴一起遊山玩水。同時,想到我和李白那個期約,我們就一同去尋訪城北的郭先生。進門後,我們都非常高興,年幼的小童也讓人覺得如此清俊。
  • 李白,杜甫相遇在濟寧
    二人見面時,李白44歲,在詩壇上享有極高的名氣,而杜甫還只是33歲的年輕人,在詩壇上也只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聲譽。天寶四年(公元744年)秋,李白和杜甫在任城第三次相見。李白比杜甫自然多了,就拿杜甫這位小老弟的身材說事:「飯顆莊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李白說的意思就是:老弟啊,你看你瘦的這熊樣,做事別太辛苦了啊,保住身體!這也是他們身為知己,互相開開玩笑而已。
  • 杜甫給李白寫了很多詩,李白都沒有回應,原來詩仙「愛」的是他
    很多的知乎網友紛紛評論說,這大概就是杜甫對李白的感覺吧。李白出生於公元前701年,而杜甫出生於公元前712年。李白比杜甫大了11歲。李白被後人譽為「詩仙」,杜甫則被後人譽為「詩聖」,他們兩個都是唐朝的。有人可能就好奇啦。這詩詞界的「兩大巨頭」碰面,究竟會迸射出什麼樣的火花呢?聞一多先生曾是這樣形容的,「青天裡太陽和月亮碰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