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姨還記得高考前我對數學的態度,那就是「數學虐我千百遍,我待數學如初戀」。但高考過後,我就現了原形,想都沒想就報了中文系,就是因為不想學數學。記得當時自己還特別豪邁地講了一句:「有生之年,我與數學恩斷義絕,從此井水不犯河水」!
學不好數學的人,相信一定能理解瑩姨內心的恐懼,無論是幾何還是函數,都是能絆倒我的一座座大山。因為不喜歡所以我一直帶著有色眼鏡看數學,認為數學學到小學,會算帳已經足夠了,真不明白為什麼還要吃函數、幾何的苦!但直到最近幾年我才發現自己有多麼淺薄,於是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在孩子的數學教育中。
為什麼我要讓我的孩子學好數學?
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宇宙最不可理解之處,就是它居然是可以被理解的」。
這句話說實在我一直不太理解,一直認為可能愛因斯坦是個哲學家吧!直到我讀過一本《萬物皆數》這套書,我才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這本書中,提到很多數學與自然界規律完美契合的例子。比如「斐波那契數列」就是兔子的繁殖規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查。不僅如此,松塔的螺旋數也是斐波那契數列。
這也是為什麼畢達哥拉斯說「數學支配著宇宙」!數學不僅能解釋這宇宙暗藏的規律,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小到你看到的鐘表,購買物品時算帳,再到測量土地、道路、橋梁,大到宇宙、行星的觀測,都是以數學為基礎。今天你能靠著導航,在陌生的地域自由行走,依靠的就是數學的勾股定理。由此可見數學的重要性!
當然數學的重要性,可不僅僅是因為我看了一本書它就重要了。現在中小學所強調的STEM理念,也側面證明了數學的重要性。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的縮寫。
這種理念下教育出來的孩子更適應未來的世界。讓孩子科學認識世界解釋自然規律,以技術和工程作為改造世界的基礎,但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前提下,而數學則是技術和工程的基礎工具。尤其是現在逐漸普及的編程課,也需要數學作為基礎,所以想要孩子更適應未來,數學學好很重要!
數學成績好的孩子,小時候就「有跡可循」,主要看這3個特徵
一、小時候喜歡鑽床底下、箱子裡
父母如果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有些孩子特別喜歡鑽入狹小的空間,比如床底下、箱子裡、衣櫃中。很多家長認為這些孩子真是淘氣,於是選擇阻止。但這種孩子日後的數學能力可能更高,這是因為數學學得好,主要源自於2點,1是數感,2是空間數學能力。
空間數學能力好的孩子,將來方向感強,對於幾何學起來更信手拈來。而孩子的空間數學能力之所以有差距,就在於是不是喜歡鑽狹小空間。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時,是培養這種能力的最佳時機,孩子用身體可以感知空間的概念,更容易理解上下左右,更有空間感。所以如果家裡有個喜歡鑽床底、鑽箱子的孩子該高興!
二、有數感
前文中提到除了數學能力,另一個就是數感。很多數學界的天才,小時候就表現出對數字的敏感度。所謂數感指的並不是孩子能查數多少個。數學家基斯.德夫林給數感的定義是,比較物體多少和記住連續呈現物體數量的能力。
簡單地說,孩子要知道數和量之間的關係,孩子能將數字2與2臺車對應在一起,要知道1臺車比兩臺車少,1臺黑色車和2臺紅色車是3輛車,有這種能力才算有數感。很多數學天才,小時候就能明顯看出超強的數感,智商146的高雍涵,2歲半開口就會查數、計算,所以8歲的高雍涵就設計了一道連成年人都看不懂得奧數公式。
數學天才這種數感和數學思維,則會更早體現出來!拿德國數學家高斯舉例,他3歲就能糾正他父親的借債帳目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對於他來說這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但對於普通人,則可以通過訓練來提升自己的數感和數學思維。
孩子需要訓練的就是歸納演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運算能力、分類歸納能力。而數學啟蒙遊戲就是對孩子來說非常適合的方法。《德國好奇狗陪你學 數學啟蒙遊戲》這套書是德國孩子的數學啟蒙書,已經暢銷歐洲30年,是啟蒙孩子數學思維的好幫手。
全書一共有13冊,包含500道數學遊戲,孩子喜歡玩。並且整套書的插圖精美且豐富,有400張,能夠輕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裡面還附贈了200張貼紙,每天孩子做完習題,家長可以將貼紙給孩子獎勵,這樣孩子更喜歡玩。
三、從小愛玩數獨遊戲
「數獨」這個詞源於日本,所以很多人認為是日本人發明的。其實並非如此,數獨的發明者其實是一名數學家,他是「數獨之父」歐拉,這是18世紀最優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歐拉發明的拉丁方塊概念,就是數獨的雛形。
在玩的過程中,可以鍛鍊邏輯思維能力、推理判斷能力和觀察力。所以數獨遊戲被稱為「聰明人的遊戲」!澳門賭王的兒子何猷君是公認的學霸,就是數獨愛好者。12歲參加《最強大腦》的胡宇軒,上高中的時候就被清華錄取。他更是認為,玩數獨可以享受思考的樂趣並且體驗成就感。
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上三種特徵,那麼恭喜你,你家很可能出一個數學「小天才」,父母要好好培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