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還原百年京張鐵路

2020-12-19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崔毅飛)有百年歷史的京張鐵路,很多站房、機車都已消失,沿線風景也發生了巨變。市民王嵬用三年完成了60張素描畫稿,用鉛筆還原了京張鐵路的原貌。

1990年出生的王嵬,從小生長在北京北站附近,畫火車、拍攝火車是他最大的愛好。近10餘年,他經常奔走於全國各地的鐵道線上,拍攝鐵路風光圖片數十萬張,其作品曾在多家媒體發表。2015年,《追火車》一書的出版,成為他十幾年來拍攝火車的親身旅行記錄。

作為家門口的鐵道線,王嵬有著深厚的京張鐵路情節。2013年,王嵬開始籌劃《我的京張鐵路》,現已形成2500張照片,25萬字的書稿,但在歷史還原上,還是讓他不能滿足。

一些照片中沒有的場景,就用繪畫來完成。用王嵬的話說,其繪畫水平還停留在幼兒園,但只要能讓讀者看明白那麼個意思,把問題說明白,他就達到目的了。

在王嵬家中,記者見到了60張鉛筆稿,看似輕薄的A4列印紙,每個畫面對於王嵬來說卻並不輕鬆。這都是經過他辛勤的踏勘,查找文獻和老照片之後,才最終落筆。

王嵬告訴《法制晚報》記者,為記錄下京張鐵路的古往今來,他願出一份力,讓大家了解身邊的鐵路文物以及它們曾經的輝煌。但畢竟百年間發生了很大變化,老照片上的場景有的已經不好辨認出來是何處,於是他根據老照片與老地圖、衛星地圖上的地點信息,去實地考證,採訪了大量的居民、鐵路職工等,終於還原了一頁頁歷史。有一些場景無人記錄,王嵬只好根據當地地形地貌、老人的形容等手繪復原。

據了解,《我的京張鐵路》一書計劃在今年年底出版。屆時,王嵬手繪的全部60張京張鐵路圖將與讀者見面。

相關焦點

  • 百年京張鐵路,見證民族復興徵程
    從時速35km到350km,百年京張鐵路不僅記載了中國鐵路的變遷史,更是演繹出一部近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史。 百年京張,變的是建設工藝,不變的是必勝決心。修建京張鐵路時,面對距離長、巖層厚的八達嶺隧道,詹天佑採用了先從山頂往下打兩口豎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的中部鑿井法;而如今,我們不僅研發出「長城號」全液壓可調式超大斷面襯砌臺車等大型設備,還掌握了品字形開挖、精準微損傷控制爆破等獨特的施工方法,建設出最大埋深102米的八達嶺長城站,為世人矚目。 百年京張,變的是旅客體驗,不變的是智慧創新。
  • 京張鐵路,兩條鋼軌演繹百年民族精神
    京 張 鐵 路 遙想百年前,京張鐵路作為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幹線,當時的兩條鋼軌飽受心酸屈辱
  • 相隔百年、一字之差:從京張鐵路到京張高鐵,背後有多少故事
    相隔百年、一字之差:從京張鐵路到京張高鐵,背後有多少故事 2020-10-09 0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京張鐵路再現蘇州碼子裡程碑
    &nbsp&nbsp&nbsp&nbsp(記者王薇)110多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張鐵路,首次將中國的商業數字「蘇州碼子」應用於裡程碑,它也成為百年京張的歷史見證。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青龍橋火車站獲悉,站長楊存信日前在居庸關隧道的山坡上發現了一塊「蘇州碼子」裡程碑,並將其運回了車站。
  • 從百年京張中感受「中國力量」
    張俊據央廣網9月18日報導,自2019年底正式開通,京張高鐵已經順利運行九個多月,累計服務旅客數以百萬計,從時速35km到350km,從建設工藝屢獲突破到國家實力不斷攀升,百年京張鐵路不僅是「中國鐵路」百年的品牌發展史,更是中華民族迎難奮進、
  • 中青漫評:築夢百年京張,重塑五彩華章
    京張鐵路作為我國自主設計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在中國鐵路發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它不僅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這次,百年京張線即將以「鐵路遺址公園」的全新形象面世,它將變身為喚醒歷史文化的記憶長廊。百年京張,文化厚重。
  • 百年京張,篆刻歷史與時代的印記
    百年跨越,兩條京張線,見證了中國人從自己設計建設第一條「爭氣路」,到成為開啟智能高鐵「先行者」的歷程。(12月31日國際在線)   100年前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打開了中國自主設計鐵路的新篇章,拉開了工業興國的序幕。100年後京張高鐵開啟了世界智能高鐵的先河,成為中國智能高鐵的典範之作。
  • 京張鐵路擬整體申報文保 沿線擬建原生態博物館
    在京張鐵路百年之際,作為重要的工業遺址,京張鐵路將以整體形象申報文物保護單位。未來,奧運會前已開行的S2線(主打旅遊觀光),將成為京張鐵路八達嶺段的主要「使命」。  京張今後主開行S2觀光線  據青龍橋站站長楊存信介紹,現在京張鐵路八達嶺段,除了一天數對S2線列車外,只有兩對呼和浩特至通遼、滿洲裡方向的慢車。
  • 京張鐵路邊現「神秘符號牌」
    近日,鐵路文化學者王嵬聽朋友張華說,在京張鐵路西八裡附近發現一塊神秘的水泥牌,經鑑定為蘇州碼裡志牌。發現 神秘符號牌現身鐵道邊此次發現的蘇州碼子牌,位於京張鐵路西八裡附近。
  • 京張鐵路新發現神秘符號牌:系罕見鐵路工業遺產
    在京張鐵路上,最初的裡程牌、坡道牌、橋梁牌,全部使用蘇州碼,但隨著時代變遷多已廢棄、遺存不多。近日,鐵路文化學者王嵬在京張鐵路沿線新發現三塊蘇州碼牌,並建議對這些鐵路工業遺產加強保護。   探訪  蘇州碼子裡程牌 藏在鐵道邊   新書《我的京張鐵路》今年出版發行後,90後鐵路文化學者王嵬,並未停止踏勘的腳步,任何與京張鐵路相關的歷史遺存、都在他的記錄範圍之內。近日,有朋友向王嵬提供線索,京張鐵路沿線新發現了兩塊水泥牌,疑為蘇州碼子牌,這讓王嵬頗為驚喜。
  • 中國通號裝備製造企業員工寄語百年京張「升級路」!
    原創 中國通號 中國通號央視10套創新進行時百年京張「升級路」(第五集)央視10套創新進行時百年京張「升級路」(第六集)隨著央視科教頻道十集紀錄片《百年京張遙想在我初中時候,曾學過的一篇課文《詹天佑》,概述了中國最早的鐵路設計與建設工程師——詹天佑,在那個飽受戰亂的年代,也是在相同的地方——京張線路上,他毅然帶領著第一代「中國鐵路人」,實現了中華民族的「自主鐵路夢」,百年京張後的今天,我們中國通號人,沒有忘記先輩們的誓言,通過幾代人的不懈追夢,終於在京張鐵路這條民族道路、民族脊梁上又一次實現了偉大壯舉。
  • 京張高鐵引領鐵路新潮流 我國第一條首次採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百年京張,見證了中國的滄桑巨變。得知京張高鐵沿線車站即將竣工的消息,記者日前來到其中規模最大的清河站,實地探訪京張高鐵在智能建造、智能裝備、智能運營等方面的創新亮點。百年老站變身智慧車站京張高鐵清河站是在老京張鐵路清河站原址復建的,位於北京市北五環外。
  • 懷來站:隨處可見老京張鐵路元素 銅浮雕展現城市名片
    古城牆香檳色的外幕牆使用陶土板裝飾,正面10根Y形立柱,倒過來看像是百年京張的「人」字形鐵路,還是全國首例雙柱多曲面不對稱懸挑式飾面級清水混凝土雨棚柱。行走在懷來站內,隨處都能看到「老京張鐵路」的元素。設計人員在候車大廳用五個「人」字紋,拼成了一朵海棠花,圍繞在候車大廳四周。低頭向下看,懷來站地面拼花創造性地將葡萄葉、葡萄粒、雪花、奧運五環等元素結合在一起,形成地面拼花。
  • 【全景新聞】穿越百年京張 這樣的景致別處看不到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8日訊(記者 李焱)發現最美鐵路,穿越百年京張。日前,記者走訪了京張線上的幾處重要節點,探尋這條融匯傳統與現代的鐵路線上不一樣的景致。青龍橋站見證中國鐵路百年前智慧
  • 【跟著記者看京張】唯一奧運中轉站致敬百年京張!
    兩條軌道一條通往張家口方向,一條通往崇禮太子城方向,在這兒形成了「人字形」岔路,既是為了給冬奧會提供重要的交通保障,也是向百年前京張鐵路的「人字形」設計致敬!
  • 京張鐵路遺址公園貫通概念方案優勝名單出爐
    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記者羅鑫)記者從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了解到,經過專家委員會與10萬多名線上大眾評審的投票、點評,京張鐵路遺址公園貫通概念方案優勝名單日前出爐。據介紹,去年10月,京張鐵路遺址公園貫通概念方案啟動徵集。
  • 【新春走基層】跨越歷史的「握手」:小站見證中國鐵路百年變遷
    新老京張鐵路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中國鐵路百餘年實現前從無到有、百餘年後再度創造奇蹟的歷程。位於八達嶺長城腳下的百年老站青龍橋火車站則是這一輝煌歷程的見證者。已於2019年12月30日正式通車的京張高鐵在青龍橋站地下中心位置4米處穿越而過,與老京張鐵路的「人」字形線路組合成一個「大」字,新老兩條京張鐵路在青龍橋站實現了跨越百年的「握手」。
  • 京張高鐵 老鳳再傳新雛聲
    近日媒體報導:京張高鐵智能運營驚喜可期:媒體車廂可完成奧運賽事直播。報導稱,6月12日上午,在北京北站外的京張高鐵清華園隧道進口,隨著最後一組500米長鋼軌精準落位,京張高鐵歷時7個月緊張鋪設,完成了全線鋪軌,初露崢嶸。
  • 京張高鐵北京北站、崇禮鐵路太子城站亮相
    新京報快訊(記者 裴劍飛)今年年底京張高鐵就將通車。
  • 風景園林月 | 陳巍 :反者道之動——京張鐵路遺址公園『視頻回顧』
    風景園林月 | 陳巍 :反者道之動——京張鐵路遺址公園『視頻回顧』 2020-08-07 14: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