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生活的關係是什麼呢?大概最普遍的回答就是:「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但對於一些人來說不要說藝術,生活的溫飽尚不能解決又怎麼去追求藝術。中國美院教授王冬齡先生,一場竹子書法,用掉5畝山林770根竹子,被批「浪費」。有人高聲疾呼為了藝術這些竹子算什麼。
人類5000多年的歷史裡,在這個資源有限大的地球上,依然劃分著三六九等,這5畝山林770根竹子對於王冬齡先生來說可能只是一場展覽的投資不值一提,但對於一個山村裡的農戶可能是一年的收入。
人的情感不能共通,也不能脫離一切直接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指責別人浪費。無論對於藝術造成的資源損失還是生存造成的資源損失,我們都應該秉承著物盡其用,不輕視不浪費的觀點。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在你眼裡不值一提的東西對於整個社會有著多大的作用。
藝術可以給我們帶來更高層次的體驗,但藝術也可以以一種病態的方式操控我們的思想,我們崇尚的藝術就像那種懂事故卻不圓滑永遠堅定自己內心的人。藝術沒有形態,但藝術展現出來的那些陰暗面終不應該成為社會的主流。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部分地區的經濟水平大幅度提升,人們在滿足物質文化的同時越來越注重精神上的富足。學特長,看電影,讀書等等藝術創造的興趣都很大的滿足了人們的精神世界。而在人們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滿足時卻在肆意的浪費社會資源。
前不久中國美院的王冬齡教授為了一場竹子書法用掉了770根竹子到底屬不屬於資源浪費引起了熱議。什麼屬於藝術浪費資源,這種沒有具體標準答案的問題又怎麼衡量。
在我看來,最直觀的衡量方法就是這個藝術到底是為了追求藝術還是為了博人眼球,甚至為了自己的知名度關注度而造成的浪費。
不是說精神文化沒有物質文化重要,而是在追求精神文化的同時沒有人有資格可以隨意糟蹋社會資源,社會資源是有限的,更何況我們同為中國人,又怎麼能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間接給他人的生活造成困擾。
反觀王冬齡先生近幾年的所作所為,在美女背上寫書法,創造毫無章法脫離書法本質的書法派體,三天一小炒作,五天一大炒作。
而此次更是為了自己的書法展用到了5畝地的竹子,是怎樣大幅的作品需要用到770根竹子?這770根竹子是真的為藝術獻身還是成為了追名逐利之人的棋子,達到目的後便隨手扔掉的廢品,我們每個人心中自有評說。
2001年7月13日,我國申奧成功,為了建國以來第一次舉辦的奧運會,我國各路設計師各顯神通,為了建造出一個既能展現我們大國風範又融合了中國特色的建築大費周章。最終建造了能容納80000人造價31億的鳥巢。
面對31億的造價,很多人表示不滿,說鳥巢是一個面子工程,還有那多的百姓沒有脫貧,國家卻有錢建造這樣的一個天價建築。
但鳥巢的建造無疑是成功的,2008年的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向全世界的人展現了什麼是中國製造什麼是中國精神的同時,更是大大的提升了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讓更多的人願意來中國投資,了解到中國是一個製造強國文明之國。
在奧運會結束後,鳥巢也成為了北京著名景點,為大型晚會足球比賽等娛樂活動提供場地的娛樂設施。
如今已經2020年,距2008年的奧運會已經過去了12年,中國並沒有因為31億造鳥巢而經濟滯後,而是實現了現在的全國脫貧,全民奔小康的更是指日可待的盛況。藝術與生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藝術可以促進生活更加美好,但也可以為生活帶來更多的陰霾。
有時同一棵樹上生長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果子。在藝術之間百舸爭流的河流之中,難免會有渾水摸魚的人。或者為了金錢,或者為了心裡的惡念。
隨著全民閱讀的互動開啟,全民閱讀成為熱潮,在2019年的全民閱讀量統計表上表示,有百分之五十的讀者年閱讀量超10本,在這一年中讀書三本以上的讀者更是佔到了百分之九十四。可反觀中國的圖書市場卻在一步一步被無營養無病呻吟的圖書突破重圍,佔據更大的版面。
青春文學被三觀敗壞的抄襲作品佔據,生活人物傳記被明星自說自話毫無內涵的生活流水帳攻破。青春文學與人物傳記一直都是十三四歲的孩子們的興趣所在,可現在這類書籍裡面又有多少是為了賺快錢而出版。
一個國家的興衰在於青年,一個青年三觀建立除了靠生活的經歷就來源於書籍。在圖書的黑色地帶,更有大量的黃色暴力小說充斥在網際網路上。
人們對於未知的事物總是好奇的,可通過這種方式去了解什麼是性,什麼是犯罪行為對於孩子的成長無異於是一顆毒瘤。創新不在於叛逆,創新在於新思想。
就像央美教授王冬齡為了博眼球可以砍伐浪費掉770根竹子弄出冠冕堂皇的竹子書法來作秀,謊稱自己是清華美院教授的王陳波潑墨用針管寫書法,吸毒卻長得帥不顧無數緝毒警察用命維護國家安全的柯震東。在鏡頭前流幾滴眼淚就想回歸娛樂圈等。
這麼多另類的為了謀利的行為卻可以被稱為藝術稱為特立獨行,倘若涉世未深的孩子真的接受了這種說法,那中國青少年的前路又該何去何從。
有的藝術就是來自生活的苦難,可那種陰暗那種苦難不是貪賭懶淫。王冬齡的5畝地竹子書法是對藝術的糟蹋,是對資源的浪費與輕視,是毫無道理的自我陶醉。真正的藝術從來都是源於生活中的發現。
因為被綻放的生命力感動所以才有梵谷畫裡永遠向著太陽的向日葵;因為對家鄉的濃烈的愛才有莫言的高密之書;因為對世界有著美好的憧憬才有孩子的面朝大海。既然藝術來源生活,又怎麼能因為追逐到了藝術而捨棄這紅塵滾滾的世俗。
就像既然從未入世又何談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