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火了,看西南聯大最後一位翻譯家給我們留下什麼?

2021-01-11 哲學園

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

而是從心底給出的

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

把自己交給繁忙

得到的是踏實

卻不是真實

無問西東,

只問自由,只問盛放,只問深情

只問初心,只問敢勇,無問西東。

願你在被打擊時

記起你的珍貴

抵抗惡意

願你在迷茫時

堅信你的珍貴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

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什麼是真實

做什麼和誰在一起

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

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何必執著

刻骨不過空歡喜

愛你所愛,無問西東

不要放棄對自己的思索

對自己的真實

如果你們提前了解了

你們要面對的人生

你們是否有勇氣前來

你別怕

我就是那個給你託底的人

我會跟你一起往下掉

不管掉得有多深

我都會在下面給你託著

我最怕的是

掉的時候你把我推開

不讓我給你託著

我在你們這個年紀

有段時間,遠離人群,獨自思索

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樣度過

某日,我偶然去圖書館

聽到泰戈爾的演講

而陪同在泰戈爾身邊的人

是當時最出名的學者

(梁思成、林徽因、梁啓超、梅貽琦、王國維、徐志摩)

這些人站在那裡

自信而篤定

那種從容讓我十分羨慕

而泰戈爾

正在講「對自己的真實」有多麼重要

那一刻

我從思索生命意義的羞恥感中

釋放出來

原來這些卓越的人物

也認為花時間思考這些

談論這些,是重要的

今天

我把泰戈爾的詩介紹給你們

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歲月裡

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

對自己的真實

西南聯大留給我們的

最後一位翻譯家

何兆武先生譯作

首次結集出版

囊括

《思想錄》

《社會契約論》

《西方哲學史》

《哲學問題》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德國的浩劫》

權威精校版思想經典

最接近原著的中文譯本

清華大學著名學者劉瑜:

「閱歷的豐富常常使很多人變得渾濁,卻能使另一些人變得更清澈。何兆武先生是後一種人。近一個世紀的動蕩經歷,在他身上留下的不是哀怨,而是孩童般的單純。或許頭腦越單純,思想才能越深邃,而唯有思想家才能真正勝任翻譯家。在何先生的譯著系列裡,我們能讀到這種單純中生長出來的深邃。」

何兆武,歷史學家,清華大學教授,也是西南聯大留給我們的最後一位翻譯家,他所翻譯的《思想錄》、《社會契約論》、《西方哲學史》、《法國革命論》、《歷史理性批判文集》等,皆為權威的西方學術著作,成為影響數代中國人的經典。

相關焦點

  • 電影《無問西東》沒有講完的西南聯大
    最近你的朋友圈是否被《無問西東》刷屏了這部被雪藏六年的國產電影講述了四個年代的故事但是哪一位教授是南開的,我記不起來了,清華的教授和北大的教授有什麼不同,我實在看不出來。聯大的系主任是輪流做莊。朱自清先生當過一段系主任。擔任系主任時間較長的,是羅常培先生。學生背後都叫他「羅長官」。羅先生赴美講學,聞一多先生代理過一個時期。在他們「當政」期間,中文系還是那個老樣子,他們都沒有一套「施政綱領」。事實上當時的系主任「為官清簡」,近於無為而治。
  • 《無問西東》裡西南聯大的「長沙歲月」
    長沙晚報記者 寧莎鷗   電影《無問西東》正在熱映,影片以四段不同時空的經歷、多位清華學子的人生展示了清華大學的百年歷史。抗日戰爭時期,清華與北大、南開三所大學南遷入昆明,建立了西南聯大,影片用大量篇幅描述了這段經歷。其實,西南聯大與長沙頗有淵源,其前身便是成立於長沙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 《無問西東》沒有告訴你的西南聯大——世上再無這樣的中文系
    被雪藏六年的國產電影《無問西東》近期熱映,電影本身爭議頗大,但其中關於西南聯大的段落,尤其是結尾的彩蛋涉及部分著名知識分子,讓不少人再次懷念起那個大師雲集的特殊時代。但也許不少朋友對西南聯大的了解仍停留在「大師雲集」這一印象,而它是怎麼形成的,後來的命運怎樣,或許了解不多。今天,讓我們跟著汪曾祺先生,一起回到崢嶸歲月中西南聯大的中文系。
  • 聞一多與西南聯大的有什麼故事
    去年一部由章子怡、黃小明、陳楚生、王力宏等主演,祖峰、吳剛、米雪等客串的影片《無問西東》讓西南聯大的歷史走進人們的視線。百度上介紹:鍋裡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內遷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大學。1937年7月7日。
  • 《無問西東》:永遠的西南聯大,永遠的校長梅貽琦
    電影《無問西東》上映後,有一篇文章很火——《看了<無問西東>我才明白,高曉松為什麼要罵清華學生》。  文章說,有一季《奇葩說》,來了一個清華的博士生,他叫梁值。  他問三位評委:我該找一個什麼樣的工作?  這句話,令高曉松怒了。
  • 西南聯大的國文課,就是西南聯大的精神遺產
    錢老的這兩個感慨,也是我們心裡一直以來的疑惑。這也促使人們頻頻回顧、屢屢望向坐落於昆明的那所傳奇名校——「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西南聯大。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西南聯大辦學極其不易,要向內地逃難、要躲避空襲、還要保護人才,可謂是顛簸流離。
  • 《無問西東》——被嚴重低估的佳作,時間會證明一切
    作為紀念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電影,《無問西東》早在2012年就宣布殺青,時隔5年之後才與我們見面。《無問西東》是李芳芳的第二部電影長片,比起她的第一部電影《80後》,《無問西東》雖然也是在講青春,但更醇厚深沉,也更餘味悠長。《無問西東》主要講述了三個時空的故事:當下北京、上世紀60年代的北京、西南聯大時期。
  • 有關西南聯大的傳奇,可以看看這份書單
    向坤你的朋友圈裡,誰看《無問西東》看哭了?四代人,四個故事,《無問西東》穿越了一個世紀,交相呼應。從清華學堂、到西南聯合大學、再到清華大學,高等學府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時代之光、希望之光。1924年,泰戈爾在訪問清華時的演講中說道:「你們有什麼是可以從自己的民族裡拿出來,送給這個世紀的禮物,你必須要回答這個問題,你知道自己的內心,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你們史冊裡最永久的是什麼。因此我竭我的志誠懇求你們,不要走錯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記你們的真心和真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無問西東》與其說是一部清華校慶宣傳片,不如說是在講大學精神的傳承。
  • 無問西東 | 西南聯大,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被雪藏六年的國產電影《無問西東》近期熱映,電影本身爭議頗大,但其中關於西南聯大的段落,尤其是結尾的彩蛋所涉部分著名知識分子,讓不少人再次懷念起那個大師雲集的特殊時代。參閱周發勤等:《西南聯合大學的歷史貢獻》,《科學與研究》第8卷第2期,第22頁,北京,1990年6月19日,黃志洵:《西南聯大與中國自然科學家》,《百科知識》1986年第7期)。西南聯大不僅培養了楊振寧、李政道等大批自然科學家,而且也培養了何炳棣、鄒讜、王浩等人文科學家,還養育了像殷海光這樣具有思想家氣質的學者。
  • 許淵衝——西南聯大文學翻譯家,九十四歲高齡獲得國際翻譯最高獎
    這是西南聯大的校歌,也是當時顛沛流離的聯大師生最強大的精神動力!而我國著名的翻譯家許淵衝先生也是這奮發圖強中「個人理想與國家意志相一致」的學生之一。2014年8月,許淵衝先生以93歲高齡獲得了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北極光獎,這是中國文化的無上榮光之一,也是亞洲翻譯家首次斬獲如此殊榮。許淵衝也被譽為當代中國「歲月困不住的翻譯大師」。但凡能稱得上大師的民國知識分子,大都來自文風厚鬱的書香家族。
  • 許淵衝先生與西南聯大
    許淵衝先生從事文學翻譯60餘年,出版過100多本譯作,涵蓋從先秦到明清的歷代經典。2010年,他獲得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4年,獲得國際文學翻譯領域最高獎項「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而《朗讀者》節目,則提升了他在公眾層面的知名度。本文要講述的,卻是這位98歲的大翻譯家和西南聯大的緣分。
  • 《無問西東》裡的西南聯大是一所什麼學校?
    雨聲、叮噹聲太大了,大家扯著嗓子互相問著,老師剛才講的什麼。老師也站在講臺上扯著嗓子使勁地講著……。仿佛一切都不為外在所動!這就是電影《無問西東》裡的場景,其事實的確也是如此。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大在戰火紛飛的艱苦歲月裡頑強地生存著,不但是老師,還是學生,都以極大的熱忱克服一切困難求知解惑。
  • 《無問西東》拍完六年後才在國內院線上映,看完就懂為啥要這麼久
    《無問西東》終於在國內院線上映,對於期待這部電影的朋友來說,真是一個漫長的等待,看到網上貼吧裡有一條關於《無問西東》的帖子,有點意思,跟大夥講講,帖子的標題大致是《無問西東》已經剪輯好了,但是遇到一些事情。
  • 西南聯大80年③|為什麼是西南聯大:三校八年何以合作無間
    然而,無論是與西南聯大同期設立的國立西北聯合大學(主要由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三所國立大學組成),還是遲至抗戰全面爆發5年後的1942年合組的國立東南聯合大學,都存在幾校間意見不合的情況,維持時間短則半年,長則不到兩年,均告分立。這也給中國教育史留下了一個謎題:為什麼只有西南聯大走到了最後?不僅如此,還人才輩出,弦誦不絕?
  • 西南聯大的老教授和段子手
    電影《無問西東》的成功讓西南聯大再度進入普羅大眾視角,成為日常津津樂道的談資,這一結果是影片發起方清華大學的初衷,也是令人深覺喜聞樂見的必要之舉。西南聯大雖僅存短短八年,卻有「中國教育史上之珠穆朗瑪峰」之美譽。
  • 西南聯大的國文課本為何讓人念念不忘?
    西南聯大的國文課本為何讓人念念不忘?三聯中讀大象公會說起中國教育,總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即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電影《無問西東》裡正在建設的聯大校舍朱自清在西南聯大授課的那一段時間裡,體重一直往下掉,瘦到了38.8公斤,他的兒子心疼地回憶,「他不是精神上的老,而是生活條件實在太差了。」
  • 從西南聯大看大學的「自由」—新聞—科學網
    因此,周昌新在提案中建議:重建西南聯大,打造中國大學航母。這讓我想起了最近從圖書館借到的一本汪曾祺的散文集。 汪曾祺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他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中文系,跟從楊振聲、聞一多、朱自清諸位先生學習,是沈從文的入室弟子。 汪曾祺曾經有一本書回憶他在西南聯大讀書時的點點滴滴。
  • 西南聯大國文課講什麼?
    [摘要]聯大教授講課從來無人幹涉,想講什麼就講什麼,想怎麼講就怎麼講。《西南聯大國文課》就是根據國家圖書館所藏《西南聯合大學國文選》予以校訂整理出版的,書中附有朱自清、浦江清、沈從文、汪曾祺等人對西南聯大「大一國文」的回憶及解讀文章。書摘西南聯大中文系和「大一國文」西南聯大中文系的教授有清華的,有北大的,應該也有南開的,但是哪一位教授是南開的,我記不起來了。
  • 這名西南聯大肄業生,卻用文字還原了聯大傳奇往事
    作為沈從文的得意門生,汪曾祺被認為是西南聯大培養的最有才華的作家之一。看電影《無問西東》時,當劇情發展到西南聯大,也很難不讓人想起汪曾祺。《無問西東》中屢次出現的「跑警報」,正是汪曾祺筆下的聯大日常。他在散文《跑警報》中寫過:歷史系一位教授,每回上課都要先問學生「我上次講到哪裡了」。
  • 西南聯大的茶館文化
    於是,學校附近兩條街上的十來家大小茶館,從早到晚坐滿了聯大的學生,看書、寫作、聊天、玩橋牌,各得其所。   汪曾祺1984年在《泡茶館》一文中回憶道:   大學二年級那一年,我和兩個外文系的同學經常一早坐到這家茶館靠窗的一張桌邊,各自看自己的書,有時整整坐一上午彼此不交語。我這時才開始寫作,我的最初幾篇小說,即是在這家茶館裡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