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廟鎮黨委 供圖
海寧是觀錢江潮之勝地。聞名中外的百裡錢塘,擁有著杭州灣大灣區最長的生態岸線,這裡也同樣是嘉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之一。近年來,在全域旅遊的大背景下,海寧搶抓機遇,靠前布局,推進村莊景區化建設,讓美麗風景生出美麗經濟,進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創新實踐。
「要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好錢塘江沿岸的旅遊資源,就必須打造出既留得住『鄉愁』,又富得了『口袋』,還叫得響品牌的鄉村旅遊模式。」周王廟鎮黨委副書記範浩毅說,該鎮緊挨錢塘江的胡鬥村、雲龍村、荊山村三村圍繞「大全域+小全域」旅遊概念,依託自然稟賦,增創特色優勢,以中國公路活化石「翁金線」為紐帶,以胡云路為軸線,創新打造「差異競爭、優勢互補、一體發展」的鄉村旅遊綜合體,大膽探索出鄉村振興的發展新路子。
就地「微景共享」
一戶一景還原鄉愁記憶
驅車行駛在翁金線上,打開窗戶,滿目的綠意和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一路一彎又一彎的百轉千回讓駕駛的樂趣陡然倍增。路邊,村裡人家房前屋後時不時透出雅致小景,相映成趣。公路上一根根樹幹從車窗子裡閃過,把鄉間的景色劃成一格一格的,看上去就像在放映一部膠片電影,主題是鄉愁和記憶。
走進胡鬥村,幾戶人家屋子前有一片菜地,淅淅瀝瀝的雨水把菜葉上的綠色洗刷得格外鮮亮,四周矮籬笆把菜地圍出了各種幾何形狀,像極了兒時老家的前院。
在胡鬥村一個叫胡家兜的地方,這裡也是「錢塘記憶」鄉村旅遊綜合體的核心區。只見,家家戶戶門前是一片敞開的菜地,村路從中間穿過,每家每戶門前都有著不同的景致,木頭做的長廊、陶罐做的噴泉、葡萄藤織成的屏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錯落有致,造型新穎,別樣的風景不亞於城市公園。
胡鬥村黨總支書記莊雪鑫說,原來這條路邊上是一片荒地,不少村民還在屋前搭起了雞鴨棚,房前堆滿了雜物,還有隨意搭建的車棚。
就在今年,周王廟鎮黨委、政府全面實施「錢塘記憶」旅遊風情小鎮的規劃設計,舉全鎮之力在胡鬥村、雲龍村、荊山村打造品質型的鄉村旅居休閒目的地,胡鬥村最緊迫的工作就是村民房前屋後的整治,而短時間內開展拆違改造必然會遭到村民的牴觸,這讓莊雪鑫倍感壓力。
「村裡承諾,拆出的地方仍舊是還給村民,由村裡投資進行整體設計,讓村民自己選擇打造景觀樣式,這樣村民的興趣會更大。」周王廟鎮黨委副書記範浩毅說,把村民集體搬遷看似是最簡單的辦法,但這樣做無異於「本末倒置」,喪失了村子原汁原味的生氣。位於翁金公路沿線的胡鬥村、荊山村就按照這個思路,順著「不搬走一戶」的目標,靠著一戶一景的「共享式景觀」,在翁金線上「拼」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深化「文旅融合」
「我中有你」也要「你中有我」
迎著晨曦,從房間的陽臺望出去就是遼闊的錢塘江景,讓人不免心曠神怡。如若煙雨朦朧,又是另一番景象,江上霧氣升騰,隔江相望,對面岸上高樓掩映,若隱若現。昨日喧囂中的煩惱與此刻的寧靜,迅速切換。
在這間名叫「錢塘8號」的民宿裡,最吸引人的就是靠江岸一頭的幾間房間,除了臥房內裝點得十分雅致以外,那無遮攔的全景大陽臺足夠讓人發呆一整天,所以即便是在非觀潮時節,住客依然絡繹不絕。
「8月到10月觀潮高峰提前半個月都很難訂,平時像固定節假日也要提前預約,現在開通了網上預訂服務,來的人越來越多。」「錢塘8號」的老闆沈文妹說,她在不遠處還經營了一家民宿,有不少文學創作青年和攝影愛好者非常喜歡那裡簡約明亮的環境,常常一住就是好多天,給平日裡增添了許多人氣。
「觀潮節以及正在加快建設中的鹽官旅遊合作開發項目,後者將比肩烏鎮和北京古北水鎮,這讓我們看到了巨大的商機。」事實上,荊山村民宿產業的展開正是為了提前布局、主動承接這種商業溢出效應,但不同的是,雖然「錢塘記憶」三村旅遊綜合體的發展藉助了人無我有的海寧潮和錢塘江區位優勢,但這種結合卻並不依賴短期的旅遊旺潮。荊山村、胡鬥村、雲龍村分別圍繞「水文化」、「漁文化」、「蠶桑文化」,給本村的民宿添加了不同的元素。「荊山村的民宿地理位置優越,視野開闊,從每一扇窗子望出去都能欣賞到一線潮的壯觀,住在胡鬥村的民宿裡,用的是海鹽做的牙膏和浴鹽,而到了雲龍村裡,房間的牆上掛著蠶框和用蠶繭製成的工藝品……很多民宿的特色元素體現在這些細節裡。」範浩毅說,從荊山村、胡鬥村,再到雲龍村,10多家民宿各具特色,主打精品,軟硬體方面的後發優勢明顯,而把錢塘江作為旅遊元素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充分挖掘錢塘江沿岸的旅遊資源,又盤活了三個村鄉村旅遊市場,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大格局。
強化黨建引領
科學統籌布局一體發展
在荊山村沿江的堤岸上,除了幾位釣客外,幾位正在拍照的阿姨無疑是江天一線中最惹人注目的景色。她們身著色彩鮮豔的旗袍,手撐一把油紙傘,從遠處望去,在這淡灰色的背景中,猶如璀璨寶石一樣顯眼。
「剛從不遠的雲龍村絲綢店裡租的,沒想到他們還有這麼多新潮的款式可選,我們心血來潮就想到來這裡拍照了,和錢塘江背景搭配對比度很高,拍出來的相片效果很好呢!」家住江對岸蕭山區的秦麗10月份在觀潮公園欣賞了海寧潮,回家途中無意間發現了正在開發建設中的「錢塘記憶」鄉村景區,發現這裡正是一處安靜休閒的好去處。「趁著淡季人少,約了幾位姐妹到這裡來玩,沒想到體驗了一下還很有味道,一大塊區域玩的、看的、吃的東西還真不少,大家住了幾天都捨不得走。」
說起「全域旅遊」這個概念已經不陌生了,這種模式的特徵就是要挖掘每個村獨有的特色,通過鄉村旅遊區塊的差異化、互補式打造,把原本獨立的資源納入到統一的旅遊體系當中。但在這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怎樣把分散、獨立的旅遊資源構架得更為緊密。
為此,周王廟鎮黨委專門成立了「錢塘記憶」鄉村旅遊綜合體項目臨時黨委,由鎮黨委分管副書記、涉及三個村的聯繫鎮領導和黨組織書記、鎮相關部門負責人和有關專家等組成團隊,以項目化的形式統一規劃、統一實施,集中力量在三個村翁金公路沿線,連片整塊打造產業特色鮮明、田園風光秀美、配套功能完善的鄉村旅居休閒目的地。
「小全域打造的思路極大避免了過度的同質化旅遊資源開發,同時也遏制了不必要的同類競爭,三村各展所長,互通有無,創造出了更大的旅遊體量,這是原本單獨一個村根本做不到的。」三位村書記迅速統一思想。
在胡家兜中心池塘邊,有家名叫「大塊頭農莊」的餐館,臨近中午飯點,餐館一側的包廂裡已經坐上了好幾桌客人。「不用到雙休日,每天晚上都是客滿,餐館裡用的蔬菜、江鮮的『新鮮』可是看得見的。」餐館的老闆姚建亮一指不遠處的江堤上,記者才發現有不少遊客扶在護欄上,張望遠處正在撈網的小船。只見漁船剛靠岸,遊客們就紛紛上前向漁民問起了價格。姚建亮十多年前就曾在附近開了一家餐館,幾年下來憑藉主打江鮮特色菜有了不小的名氣。隨著「錢塘記憶」鄉村旅遊綜合體建設的推進,精明的姚建亮一眼就相中了這片區位優勢好、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塊。「餐館選在風景好的地方可以增色不少,有不少客人來自杭州、上海、蘇州等附近城市,最喜歡來這裡嘗一口野生的鱸魚,鮮菜附近農家遍地都是,如今大家條件都好了,自家開個車來這裡吃個飯,沿江走一走就回去了,別提有多愜意了。」
【記者手記】
在休閒旅遊時代,鄉村旅遊不再局限於「旅遊」的概念,而要積極往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上靠。就旅遊元素的開發來說,鄉村恰好是全域旅遊最好的「試驗田」,因為鄉村的全要素統籌開發是具有天然的後發優勢的。鄉村旅遊的健康發展需要依靠小而精的項目,如果大家都去做大而全的項目,勢必會讓這個行業陷入惡性循環,盲目投資造成重複投資,帶來不必要的行業競爭以及對鄉村環境的破壞。
海寧「錢塘記憶」鄉村旅遊綜合體用活「微景共享」「小全域」等概念,探索創新鄉村旅遊發展的新路子。通過建立整齊劃一的旅遊區塊行政規劃管理體系,憑藉處於錢塘江觀潮節點的區位優勢,統一設計,集中實施,深入挖掘每個村子的獨有文化,用「因地制宜、就地提升」思路避開大拆大建。整個區塊利用百裡錢塘和翁金線這樣得天獨厚的景觀帶「串點成線」,將三個村的旅遊市場關係牢固地建立起來,以「產業互補」、「農旅融合」的形式避免投資的重複浪費,稱得上是一種「進退自如」的鄉村旅遊運營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