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駐嘉興首席記者 張世新
2002年,海寧開始全面實施接軌杭州戰略。
融入杭州工作,海寧人用將近10年的努力,走出了獨特的「海寧模式」。
特別是2003年,海寧市政府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籤訂合作協議,將接壤杭州的3000畝土地,規劃用於下沙高教園區的配套建設,在全國率先開闢了一條跨區域合作開發新途徑。
藉助一紙協議,海寧的土地、交通、能源和勞動力等要素市場得以順利接軌杭州。在海寧連杭新區,誕生了第一條跨行政區劃的通往下沙公交線路,當地居民還可以用上杭州的自來水、天然氣,甚至用上了區號0571的電話、看上了杭州的數位電視……
10年前,海寧人將「筷子」伸向杭州都市圈經濟宴席,站在即將開啟的融杭新10年的起點上,海寧融杭工作又將何去何從?
不久前召開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如何推動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海寧人先勝一籌。
11月7日,在省人民大會堂,海寧市政府與華策影視正式發布了兩者關於海寧中國武俠(影視)文化產業基地的合作協議。海寧計劃用5年時間,將武俠影視基地打造成知名的影視拍攝及旅遊基地,年吸引不少於20個劇組入駐拍攝,引進影視文化企業(工作室)不少於200家。
在杭州籤下華策影視,讓海寧人在文化產業上大幹一場的信心倍增。 5天之後,海寧市又順利與中國絲綢博物館籤下合作建設的「中國蠶桑絲織文化遺產生態園」項目。
根據中絲生態園的概念性規劃,在這裡,將要打造一個基地: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傳承基地——保護、傳承、弘揚、振興,讓中國蠶桑絲綢文化走向世界;搭建一個平臺:中國蠶桑絲綢文化產業平臺——傳承非遺文化與發展非遺產業相結合,形成文化與產業的循環性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一個景區:中國蠶桑絲綢文化旅遊目的地——優秀文化與旅遊產業相結合,形成國際經典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旅遊景區。
到底還有多少來自杭州的文化產業與海寧對接,我們不知道!
那麼,海寧又是否做好迎接杭州文化產業的延伸對接呢?
海寧錢塘江岸線東起黃灣、尖山,西至老鹽倉,全長48公裡,素有「百裡長廊」之稱。擁有尖山錢江源頭潮、大缺口碰頭潮、鹽官一線潮和老鹽倉回頭潮四大錢江湧潮景觀,是國際著名的觀潮勝地。
據了解,面向錢塘江生活了千年的潮鄉海寧人已經大手筆編制一個大夢想:以獨特的江景資源,構築起一條黃金水岸,打造一個依託百裡錢塘海岸線的集文化、休閒、旅遊於一體的規劃方略。
現在,夢想正在起飛……
武俠影視基地、中國蠶桑絲織文化遺產生態園也均在規劃範圍內。
這一方略正是「百裡錢塘文化休閒長廊」。
這一帶不僅歷史悠久,人文積澱豐厚,而且環境優美,田園風光宜人,鄉村風情濃鬱,沿途湖、海、灘、潮、田、林等各種自然資源形成了一幅幅美麗的風景圖畫。
因此,「百裡錢塘」定位為集觀潮旅遊、養生休閒、會議度假、商務商貿創意創新、文化展示、生態體驗、國際人居為一體的「世界潮都覽勝地、精彩休閒新天堂」。
據了解,整個規劃方略以水岸、金灣、綠帶、明珠四種元素為設計思路。
沿江百裡長廊的規劃將充分考慮沿江景觀和視覺效果,保護現有景觀,圍繞「江潮」、「國學」等自然資源和特色文化,尊重現狀、尊重歷史,創造良好生態休閒環境,依託於歷史悠久的鹽官古城與氣勢磅礴的海寧潮,人文資源豐富,將構築一個以「潮」為主題,以觀潮旅遊、休閒度假、主題公園為主要內容的長廊式景區。
規劃將重點突現「一廊三城連四園,五星閃耀映錢江」的空間發展結構:以老滬杭公路風景綠廊為鏈,將「三城」(杭州灣現代城、鹽官古城、中國武俠文化城「),「四園」(碰頭潮智樂園、一線潮文化園、回頭潮御景園、九裡桑園)和「五星」(漁歌牧港、水域天堂、風雅錢塘、魚米之鄉、詩雅江南)串聯起來。結合「潮景帶」、「01省道風景帶」、「江堤帶」、「新塘河風光帶」、「田園風光帶」,沿江百裡長廊將成為集觀潮體驗、運動養生、文化休閒、生態宜居於一體的旅遊經濟綜合體。
相信,海寧的錢塘江時代,即將實現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