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實踐表明,組織開展中央、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推動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平臺,是推動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關鍵抓手,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是推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
近年來,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決扛起中央、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的政治責任,聚焦重點難點問題,層層傳導壓力,壓緊壓實責任,建立完善協作配合、系統推進的長效工作機制,有效解決了一大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督察整改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人民群眾的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顯增強,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堅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為集中展示各地組織督察整改的顯著成果,加強學習交流,山東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收集整理了一批「以督促改見成效」示範案例,現予刊發,敬請關注。
青島:從「惡臭難聞」到「水清岸綠」
2018年8月,山東省對青島市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期間,有不少群眾對膠州市雲溪河、護城河兩條過城河道異味擾民問題進行投訴舉報。群眾的訴求,就是「集結號」,為此,膠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現場辦公,帶領多部門研究破解過城河道的汙染問題。
1
提標改造,16年「老廠」華麗轉身
膠州市城區汙水處理廠始建於2004年,設計規模5萬噸/天。近年來隨著膠州市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城區人口不斷增加,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汙水處理廠規模雖然提升到10萬噸/天,但是汙水處理能力依然明顯不足。為此,膠州市將城區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及三期擴建工程擺上重要議程,多部門協同聯動,加快推進汙水收集和配套管網建設,提高汙水處理能力,確保應收盡收、有效處理,切實改善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環境。汙水處理廠三期工程總投資2.8億元,已於2020年10月正式通水,全廠汙水處理能力達到15萬噸/天,實現出水水質提升到準四類標準,可滿足全市汙水處理需求。
整改前的過城河舊貌
2
生態補水,為過城河道注入「新活力」
2015年,膠州市曾投資7400萬元建設補給水淨化廠,在青島市率先實現利用中水實施河道生態補水,但存在運行不暢、補水能力不足等問題。為進一步提高汙水處理能力,2018年,又投資3300餘萬元完成補給水淨化廠升級改造工程,新建曝氣生物濾池、磁混凝沉澱池等設施,對尾水進行深度處理,出水進入城區河道,不僅實現了水資源的再生利用,更是推動了城區水系「活」起來,切實改善河道水質。目前,補給水淨化廠設備已全部投入運行,日處理能力5萬噸/天,每年可向城區河道補充景觀用水1000多萬噸。
生態補水源頭一角
3
加強巡查,實現河道常態化管理
膠州市生態環境、城鄉建設部門建立了聯合會商機制和定期巡查機制,對發現的問題集中分析研判,確保過城河道水質穩定達標。安排專門施工隊伍定期巡查、維護,確保管網引排通暢。成立專門的河道保潔隊伍,定人、定崗、定責,常態化、持續化開展保潔模式,實現「水清岸綠景美」。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破解過城河道的水汙染問題,既是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信訪件整改的重要任務,也是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環境訴求的民生工程。為此,膠州市交出了一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生態環保答卷。
整改後的過城河美景
編輯:孫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