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記者 王遠徵 攝
張又旭的各類收藏品,包括腕錶機芯。
張又旭的各類收藏品,包括象牙雕。
張又旭的各類收藏品,包括哈雷機車。
★OPPO N1熱門人物★
張又旭
中國鐘錶收藏第一人,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老一輩新酷玩家。
只因好奇心重
下午三點,位於京郊裝修並不豪華的家中,張又旭步子輕盈地從樓上跑下來,以同樣小跑的動作在家中穿梭著拿東西招呼我們。似乎每次報導,大家都不忘強調他已年過六旬,大概是他的活力永遠讓人感覺與年齡的剝離,這種剝離所帶來的驚訝並不亞於他在收藏方面的建樹。
研究珠寶、收藏鐘錶、家有千壺千硯、畫油畫、騎哈雷、玩賽車,開私人飛機……如此多的經歷讓我們很難給張又旭定義一個身份,而他的名片更為乾淨利索,除了名字、聯絡方式外,其他一概全無。確實,對於這樣一個極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來說,名字就是最好的介紹。
涉及如此多的領域,並且每個領域都玩得有聲有色。張又旭並不承認自己更有悟性,而強調只因自己「好奇心重」。他說自己從小就喜歡這些玩意,現在還是這些,只不過時代不同了。
收藏品只進不出
張又旭的收藏只進不出,沒有盈利的念頭在,也就不在意東西會不會升值。即便如此,他還是非常有信心地強調,自己看東西沒走過眼。而他的秘訣聽來簡單:「投名師,訪益友」,「取法手上,得乎其中」。「只進不出」帶來的另一個結果是,他的家完全是個寶藏,但需要懂行的人去發現。埋在桌子上一堆雜物中的紫砂壺價值不菲,元代青花瓷的筆洗、名貴菸斗隨意扔在一邊。不管這些東西喊出來是多高的天價,能派上用場的,他絕不會供著不用。
眾多藏品中,張又旭將珠寶與其他收藏區別開,「珠寶是我的專業,其他只是愛好。」但愛好往往比專業還用心,受訪時,他剛剛收到從今年秋拍上拿到的表,「沒辦法,太喜歡了,買得太多,總忍不住」。
「怪力亂神」奇妙聚會
這樣巨大的寶庫中有很多東西也難見天日,搬家後,他親手封上的十幾個箱子,有的已記不清裡面放了什麼。「可能有些是硯臺,也有16-17世紀的油畫。」張又旭輕描淡寫地說,「乘興而至,興盡而返,人的生命形態就是這樣。」
若說每個聚會都是一個局,張又旭家的局一定最奇妙。他將自己的局形容為「怪力亂神」,各路朋友多,新鮮事多。局前局後,他偶爾一個人坐著「納會兒悶」。客廳裡,被叫做「老白」的鸚鵡踱著四方步,被叫做「乖貓」的白貓一步步跟在後面。門外,面相兇猛的藏獒收養了幾隻流浪貓,正殷勤地去給流浪貓開車庫門。
★權力與夢想★
新京報:你怎麼理解權力這個詞?
張又旭:任何權力都是話語權。
新京報:你認為時尚真正的權力是什麼?
張又旭:反對土豪。
新京報:在時尚領域,你願意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張又旭:每個人都願意時尚一點,很多時候我都在引領時尚。
新京報:你的夢想是什麼?
張又旭:大家都能同情一切比人更弱小的生命。
新京報:你認為權力和夢想之間是怎樣一種關係?
張又旭:有人做夢會夢到權力。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許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