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魚是真實存在的嗎?《山海經》中的人魚,原型是什麼

2020-08-10 板慄和酥餅是只鳥

又東北二百裡,曰龍侯之山。……東流注於河。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疾。」——《山海經·北山經》

《山海經》是一部富有神話傳說的古代地理名著,它就像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光怪陸離的畫卷,裡面記載的生物引起了無數人的遐想。

隨著我們對自然界的不斷發現,我們開始想像,《山海經》中存在的生物是不是都是真實存在的呢?作為一本先秦著作,與現在時隔幾千年,會不會當時的生物就是這個樣子的,只是在後來久遠的歲月中形態發生了改變或者是已經滅絕了?

但是這都只是猜測,除非能有人穿越到那個年代親自去看看,不然誰都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

許多現在存在的動物,都被看作是《山海經》中描述的動物的原型。比如滇金絲猴很可能就是裡面的狌狌,平胸龜很可能就是裡面的旋龜等等。

最讓我們好奇的無非是一直存在於傳說中但從未露過面的生物,一個是龍,一個是鳳,一個就是人魚。

傳說中的人魚,人面魚身,長著像人一樣的手,晚上會發出像嬰兒一樣的哭聲,引誘人們去它們身邊。後來又發展成善織鮫綃,泣淚成珠的鮫人,聲音動聽,同樣是人首魚尾的形象。

我們來看看,在《山海經》中提到的人魚,在現實中究竟能不能找到原型?


《山海經》中對人魚的記載

有關「人面魚身」形象的人魚的記載,在《山海經》中有很多,但是注意,它們的地點皆不相同。

  • 赤鱬(rú)

《山海經·南山經》: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這個叫赤鱬的生物,有人魚的形象,在南山經中出現。而且特地提到了它的聲音如同鴛鴦的聲音,吃了就能不生疥瘡。

  • 陵魚

《山海經 海內北經》: 陵魚人面, 手足, 魚身, 在海中。

這裡提到它們生活在海中,形象上多了「手足」,也就是說長著人手人腳。

  • 氐(dī )人

《山海經·海內南經》: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面而魚身,無足。

這裡的氐人同樣是出現在海中,而這裡特地提到氐人國,說明這片海域生活著一群人面魚身的「人魚」

  • 魚婦

有關魚婦的記載,山海經中比較長,在《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提到,大意是魚婦的形成並不是自然物種,而是一種會冬眠的魚,它們冬眠時懷著魚子,所以叫魚婦。顓頊死後,趁魚婦甦醒生子之時將自己的靈魂融入之中,最後就變成了人面魚身的魚婦;

另一種說法是海面翻湧,蛇將要化成魚,顓頊趁此時魚還沒有成型將自己融入進去,以求死而復生,人們將這種結合稱為魚婦。

  • 人魚

最後是我們文章開頭就提到的人魚,「其狀如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這裡的人魚是在《山海經·北山經》中出現。後來郭璞為《山海經》做註解時特別提到,「或曰,人魚即也『』。

也就是說,郭璞認為,這裡提到的人魚,就是大鯢長著人手人腳,叫聲像嬰兒啼哭。

《山海經》中對人魚的記載大概就是這些,我們可以發現這種人首魚身的生物,在山海經的世界中不止一個地區出現。它們的特點大同小異,但是整體形象是一致的。

最後郭璞註解的「人魚即鯢也」,《北山經》人魚出現的地方竹山,放現在來說正好是太行山脈的一部分。而大鯢,恰好也生活在太行山脈。


有關大鯢的傳說

大鯢是自3億多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現的生物,歷經幾次物種大滅絕,有長達1.7億年的時間沒有大的進化,一直生存到現在。

大鯢又被稱作「娃娃魚」,如果你聽到娃娃魚這麼可愛的名字,肯定聯想不到大鯢黑乎乎的皮膚。

大鯢被稱作娃娃魚,原因就是它們的叫聲像嬰兒,而且還長著像嬰兒一樣的手腳。關於娃娃魚,還有這樣的傳說:

真武帝成仙后,為感謝五條神龍相救之恩,就在賽武當為他們每位安置了一個龍潭,然後請送子娘娘給神龍送幾個娃娃解悶。送子娘娘懷將懷裡的娃丟往龍潭,那些娃娃立即鑽進魚腹重生,變成了有手有腳,會夜間唱歌的娃娃魚。

所以到現在,當地還有娃娃魚就是送子魚的傳說,見到了娃娃魚則意味著能夠多子多福。

其它傳說故事中,大鯢也都是以一個娃娃入水後變成人面魚身的形象出現的。


大鯢究竟是不是古人筆下的人魚

人魚也好,鮫人也好,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人面魚身,有手無足,足化為魚尾。能發出嬰兒一般的哭泣聲,歌聲十分動聽。

在《山海經》中,對人魚的描述總是吃了就沒什麼什麼病了。然而在後世的傳說中,它們總是在夜間唱歌,蠱惑人們去到海邊然後把人吃掉。

區別就是前邊是被吃的,後邊是吃人的。

縱觀如今發現的生物中,大鯢確實是最符合這一特點的動物了。

  • 長相

大鯢的頭比較扁平,跟人的頭並不相像。但是它長了四隻特別像人手的爪子,體長也與人類身高相似。

  • 生活習性

大鯢是兩棲動物,常常將頭部伸出水面呼吸。它們晝伏夜出,白天常常臥在洞穴裡,到晚上就守在灘口亂石間。它們不是到晚上主動去覓食,而是守候在那裡張著嘴,等待有獵物經過就突然攻擊,吞進嘴裡。

所以如果在古代,大晚上有人看見長著人手的動物在亂石間吃不知道什麼東西,也是很有可能傳出來吃人的傳說的。

  • 聲音

大鯢的聲音像嬰兒啼哭的聲音。

  • 分布區域

大鯢喜歡在低溫、水質好的水域生活,所以我國多個地區分布的大鯢,其實它們的生活區域只局限於那一塊,並不會將自己領域向外擴展。

一開始認為大只有一個品種,但是現在發現因為棲息地相互之間隔絕,不同分布地區的大鯢實際上並不屬於一個種。

  • 價值

大鯢的營養價值極高,從古至今均有記載。它能強壯體質,治療貧血等身體問題。肉質鮮嫩,膽汁能解熱明目,皮可以做皮革,可謂渾身都是寶。

也正因大鯢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極高,過去一直得到人們的捕殺,到現在已經是極危品種,數量可能比大熊貓還少。


從這些表現來看,大鯢很可能就是古人筆下的人魚。也正如郭璞註解的:「人魚即鯢也」。

雖然它們醜了點,但是在古時候,看見這種生活在水裡,長著手會像孩子一樣哭,最重要的是每天晚上才出來的生物,自然就把它們想像成人魚了。

相關焦點

  • 人魚是真實存在的嗎?山海經給了我們答案,人面魚身現存於世
    隨著我們對自然界的不斷發現,我們開始想像,《山海經》中存在的生物是不是都是真實存在的呢?作為一本先秦著作,與現在時隔幾千年,會不會當時的生物就是這個樣子的,只是在後來久遠的歲月中形態發生了改變或者是已經滅絕了?但是這都只是猜測,除非能有人穿越到那個年達親自去看看,不然誰都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
  • 《山海經》裡的「人魚」原型難道是流鬼族人?
    《山海經》是確實是一部奇書,奇就奇在書中記載的各種現在看來非常匪夷所思的動物。之所以稱之為「匪夷所思」,是因為在現實中竟然找不到原型。但有一種動物除外,那就是「人魚」。《山海經》中的人魚形象《山海經·北次三經》記載:「又東北二百裡,曰龍侯之山東
  • 《山海經》中記載的鮫人:有四足,其聲如嬰兒,人魚真的存在嗎?
    《山海經》的迷人之處正是其中記載的「鬼神異獸」,其中還有不少奇異國度。雖然我們無法證明它們是否真實存在,但仍有不少人願意相信它們至少曾經存在過,畢竟古人不會完完全全地編造怪獸來嚇自己。同樣,在《山海經》中,人魚也是出現頻率較多的一中傳說「異獸」,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古老海域中的神秘人魚「東方鮫人」鮫人圖
  • 人魚是真實存在的嗎,看看中國古籍記載.
    《山海經‧海內北經》載:「陵魚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郝懿行注曰:「查通奉使高麗,見海沙中一婦人,肘後有紅鬣,號曰人魚,蓋即陵魚也。」上古奇書的山海經,奇異的山川及動植物令人嘆為觀止,其中的人魚,也成了濃墨重彩的對象。
  • 《山海經》裡的「人魚」在流鬼族中找到了
    《山海經》是確實是一部奇書,奇就奇在書中記載的各種現在看來非常匪夷所思的動物。之所以稱之為「匪夷所思」,是因為在現實中竟然找不到原型。但有一種動物除外,那就是「人魚」。《山海經》中的人魚形象《山海經·北次三經》記載:
  • 人魚真的存在?秦始皇陵墓中,究竟藏著人魚的什麼秘密?
    很多墓室裡會有一種長明燈,傳說中這種燈,是用人魚的油脂煉製而成,生生世世不會滅,在《異物志》裡有對人魚的記載,說他們長數尺,長得跟人很像,但是不能吃東西,在頭上有孔,通過這個來呼吸。在秦始皇陵墓中,就有一盞這樣的長明燈。
  • 人魚or魚人?中西人魚的差異,《山海經》告訴你啥是中國美人魚
    可是你是否知道,關於「人魚」的記載,最早是出現在中國古籍《山海經》之中的。如果你讀過《山海經》,那麼你心目中美人魚的形象肯定會徹底被顛覆。《山海經》中的美人魚《山海經》中有許多關於人魚的記載,《山海經▪北次三經》中是這樣寫的:「又東北二百裡,曰龍侯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人魚,其狀如䱱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疾。」
  • 秦始皇陵的燭火千年不滅,傳說燃料是人魚膏,人魚膏是什麼?
    有些說法不知是的確可信還是憑空杜撰,說這人魚燭至少能燒個上千年,甚至是數千年。「人魚」是什麼物種按照現代的邏輯,未被發現過的東西就等於是不存在。人魚普遍存在於各個文明的傳說中,在古代的故事中經常出現,因為從未有過它們確切存在過的證據,現在人魚被認為是一種虛構出來的生物,它的原型普遍被認為是一種生活在海中的食草性哺乳動物儒艮。
  • 人魚是什麼生物,秦皇陵內長明燈所用的人魚膏,到底是什麼物質?
    談秦說漢(294)人魚是什麼生物,秦皇陵內長明燈所用的人魚膏,到底是什麼物質?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皇陵的地宮內,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也就是說秦始皇的地宮內,有用人魚煉製而成的油膏做成的長明燈。而深海中能大量提煉出燃料的,可能是抹香鯨的腦油。因此,人魚可能就是抹香鯨。人魚也可能真實存在,是古人對人魚的象形認識,因為外形長得有點像人形,或者能發出像人類的聲音,但畢竟不是人類。人魚可能是一種普通的水中生物,只是被人們經過藝術加工後變得神秘。
  • 人魚源自《山海經》,上古異獸變成「美人」,形象轉變分3個階段
    上古異獸大多是各種鳥獸魚蟲的集合體,《山海經》對於人魚這種上古異獸的塑造,也是同樣的套路。《大荒北經》、《北山經》和《海外南經》均記載,在上古時期的華夏北部沿海和南方沼澤叢林中,生活著數量眾多的人魚族。例如,《山海經》記載的「赤鱬魚」、「橫公魚」、「 陵魚」、「氐人」和「魚婦」,都帶有人魚的顯著特徵。
  • 《山海經》裡的人魚,是腦洞大開,還是確有其物?
    #最近《懸崖上的金魚姬》再一次經典上映,相信喜歡宮崎駿漫畫的朋友一定對這個故事不陌生,電影中的「波妞」是一個金魚公主,因為舔舐了身為人類的「宗介」的血液,而變成了半人半魚的人魚。關於人魚的傳說各個國家都有,也根據人魚拍攝了許多精彩的影視作品。在我國,人魚的傳說可以追溯到先秦以前。在華夏上古三大奇書之一的《山海經》中,對於人魚就有著詳細的描述和畫像,而且《山海經》描述的人魚物種不止一種,氐人、赤鱬、陵魚、鮫人等異獸都有人魚的特徵。今天給大家講講,《山海經》裡的人魚傳說。
  • 嚮往自由 人魚圖騰自古有之
    死後復活的「魚婦」中國《山海經·海內南經》最早記載了人和魚的故事:「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朐國,皆鬱水南……畫體為鱗採,即 鮫人也。」其中的鮫人外表是人頭魚身,長著四隻腳的魚,後來傳到了日本,成為人魚最原始的形象。
  • 美人魚真的存在嗎?1975年北海灣捕獲「儒艮」,能否揭開人魚之謎
    生活總是豐富多彩,我們被各種偶像故事、童話故事包圍,並且還有很多美好的傳說,美人魚的故事已經不新鮮了,從很早以前就有關于美人魚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但是在近代這個美好的傳說變成了一種歷史謎題,不斷有人爆出發現真實的美人魚。
  • 人魚的傳說
    人魚,顧名思義,是半人半魚的水生怪物。中國的人魚傳說,淵源古老而蔚為大觀,僅《山海經》一書記載的人魚至少就有五種之多,其中固然包括因為叫聲像人而被稱為人魚的大鯢:「龍侯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鯢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疾。」更多的則是長著人面魚身的真正人魚。
  • 關於「人魚」,《山海經》和《史記》中都有記載,為何至今沒發現
    《史記》上說秦始皇陵「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息者時間一長」,用人魚膏做的燈燭,持久不息,這就是傳說中的「長明燈」了,有些人覺得這裡的人魚膏歸屬於「小說作家言」,3D渲染秦始皇陵的神異罷了,不夠獲得信任,但這兒說的人魚,並不是神話傳說中半人半魚的妖怪,只是大自然登記的小動物鯢魚,別名娃娃魚,一種大中型的爬行動物,類似蛇蜥,較大 的身長能夠做到2米之上。
  • 人魚之森,曾經的童年陰影,早期黑暗真實人性的人魚恐怖動漫
    人魚的肉吃了可能會讓人長生不老,也可能會讓人變成半人魚的怪物,更可能讓人當場死去,可是,當一塊可能會讓人不死不傷的人魚肉放在你面前時,你會做出什麼選擇呢?圖片源自網絡人魚之所以能保持人類的形態,是因為她們每隔幾十年,要吃掉一個吃了人魚肉長生不死的人類,所以,女主的存在就是被人魚養著當作飼料,十幾年被腳銬拷著,等到她吃下人魚肉的時候,
  • 插畫師的人魚宇宙已開啟,你的故事準備好了麼?
    小時候,就經常幻想美人魚到底長什麼樣子?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化身為美人魚,體驗遨遊大海的快感。整套作品構成了宏大的人魚宇宙,讓人們不禁已準備為這個人魚宇宙編寫故事了。印象中的美人魚以腰部為界,上半身是美麗的女人,下半身是披著鱗片的魚尾,整個軀體既富有誘惑力,又便於迅速逃遁。中西方神話故事中都有美人魚的存在,那真正的美人魚到底長什麼樣呢?
  • 歷史上的人魚膏,長明燈的燃料,是用什麼做的?
    歷史上的人魚膏,長明燈的燃料,是用什麼做的?美人魚在周星馳中的電影中出現過,不過據說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美人魚呢!秦國時期曾有記載有作為秦國的陪葬品中有一份人魚膏,那麼這個人魚膏是什麼做的?是表面上說的用人魚做的藥嗎?
  • 小說|人魚文:德薩羅人魚
    為什麼人魚會對一個小學者感興趣呢?上位者很快發現了人魚對於受的佔有欲,而他們決定利用受,讓他和人魚獨處,並取得人魚的各項數據。人魚的力量是人不可比擬的,受在和人魚獨處期間被監視,他反抗不了人魚,也被錄下了不雅視頻,受感覺自己的尊嚴沒有了,差點自殺。
  • 西方神話中的美人魚專門害人,東方神話中的人魚被拿來點長明燈
    人魚這一個詞在不僅僅在西方海洋神話之中出現過,中華神話之中其實也有很多關於人魚的說法。只是東西方的神話之中人魚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