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7月1日報導,臺灣老戲骨劉引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前立遺囑,透露希望自己百年歸老之後,骨灰能灑在茶花上,對於一個從小家境貧寒的人來說,這是難得的詩意,同時,這還意味著牽掛、思念、鄉愁,想要落葉歸根的情感。
其實選擇花葬的人不在少數,瓊瑤老公逝世的時候,瓊瑤也是選擇了花葬的方式,以此來告別老伴的一生,她帶了一籃子的牡丹和玫瑰花瓣以及一小束老伴生前最愛的黃色蝴蝶蘭,灑在老公的墳墓前,並稱:「在花瓣翩飛中,終於讓你詩意的長眠了。」此景此景,讓人備受感動。
劉引商想用花葬這種形式來作為告別,想必也是希望自己可以像瓊瑤老公一樣,得到詩意的長眠。
很多內地觀眾對劉引商這個名字感到很陌生,而她在臺灣卻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她是50年前臺灣首部電視劇《晶晶》女主角,當年可謂是影視圈的扛把子。她飾演的角色深入人心,大多都是良善婦女角色,十分圈粉。為此她也得到過第19屆臺北電影節最佳女配角獎以及第46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劉引商出生於1937年,在那個年代,世道混亂,想要三餐溫飽都是一件奢侈的事,劉引商還透露:「老家生活不好,3、4歲在老家被土匪搶光糧食、爺爺被抓走,伯父只能賣田賣地把爺爺贖回來。」那個時候,食物只剩樹皮攤在餅上,即便餓個半死也難以下咽,劉引商的媽媽十分擔心她會營養不良,但劉引商十分有骨氣,媽媽從別處討來的食物她從來不會正面瞧一眼。
幸運的是,儘管在那個年代女孩子的地位十分低下,但劉引商的父親卻沒有因此忽視她,反倒成為她人生路上的第一位導師,激勵著她前進。雖然當年正屬抗戰時期,父親只回家3次,但父親給予她的愛從來不會少。在自己因為能力有限無法報考師範學校時,她想要選擇選擇藝術專科學校(現臺灣藝術大學),遭到母親的反對,母親認為「戲子」這個職業不正經、不光彩,但父親在這個時候毅然站在她這邊。
或許得到父親的啟發,劉引商在演戲這條路上越走越順暢,而她也認為演戲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從18歲到81歲一路演媽媽、奶奶,劉引商把每個角色都參透得很明白,她還表示,活到老演到老,只要還能走、還有人找她,她就不會放棄演戲。
最近,劉引商憑藉短片《帶媽媽出去玩》入圍臺灣電影節女主角獎,本來這是件值得驕傲的事,劉引商卻謙虛表示,自己對獎項沒有特別追求,只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多演戲,她曾說過當一個好演員是一生中最幸福的事:「當演員很苦的啊!我常常說,你們坐在電影院90分鐘又哭又笑,不知道我們多辛苦。可是辛苦有辛苦的代價,一個演員碰到一個好導演、好劇本,這是一生當中最開心的事!」
現年82歲的劉引商對拍戲還有很大的熱情,也有精力和信心塑造好每一個角色,這與他們家強大的基因有一定關係,她的父親現年104歲了,去年不幸因為吃了一小塊水果噎到,導致現在生活難以自理,儘管如此,父親的精神狀態還是很好。
其實,在娛樂圈裡高齡仍堅持演戲的明星並不罕見,到了這個年齡段,他們往往追求的並不是名和利,而是一種精神境界。
王奎榮就是其一,他憑藉《愛你沒商量》這部電視劇走紅,後來又在電視劇《打狗棍》中飾演反派「那麻子」,在《大秧歌》中飾演角色吳乾坤,隨後,在古裝武俠劇《射鵰英雄傳》飾演柯鎮惡一角,飾演的角色雖然大多都很惡狠,可現實中的他卻十分和藹可親。
如今他已經有73歲的高齡了,當大家都以為他已經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的時候,殊不知他還在拼命拍戲,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好角色。雖然現在身體機能大不如前,但他拍戲時堅持不用替身,如此敬業程度讓人佩服不已。
還有83歲高齡的張少華,她可以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了,在開拍《娘道》後,她曾生過兩次大病,還經歷過一次大手術,明明需要靜養,她卻纏著腹帶咬牙完成了拍攝,可以說每一場戲她都在透支自己的身體,導致到後期宣傳的時候,她只能坐著輪椅到場。
這些老戲骨身上體現出來的敬業精神不得不讓人敬佩,反觀現在娛樂圈裡的流量明星,因為一丁點兒事就要耽誤拍戲,又或者全場摳圖用替身,給劇組出大難題以顯示自己的高貴身份,不僅對不起高額的片酬,更對不起觀眾對他們的信賴和喜愛,他們對待演戲的態度遠遠比不上老一輩。
其實,不論是劉引商、王奎榮、張少華,還是其他老演員,到了他們的這個年紀,說是只為了賺錢而演戲難以讓人信服,對於他們來說,更多的是為了情懷,圓自己的夢想,為了推進中國影視業的發展。(本文由文藝圈作者「初蝶」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