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節氣必讀的一首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2020-12-20 草夕寸品文史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時節,天高雲淡,氣爽風涼,早晚的溫差較大,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白露,是個富有詩意的節氣,植物上的露水晶瑩剔透,這是夜間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的水滴,陽光照上潔白無瑕。古人一直都有悲秋的習慣,似乎秋天的寒冷和落葉的飄零,都會帶來人生的感慨,在白露這樣的節氣,唯美與悲傷交織,更是令人無比傷感,特別是時運不濟,生活動蕩的詩人們,想起遠方的親人,複雜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就寫下了千古傳唱的經典之作。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乾元二年九月,叛軍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這首詩就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其中一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更是傳唱了千年。安史之亂爆發,杜甫的人生也發生了巨變,他想到了遠方的兄弟,分散多年,音信不通,於是在強烈的憂慮和思念下,杜甫寫了這首詩。

月亮代表了思念,唯美又傷感,這首詩選取了塞外的景色,既有塞外的空曠之美,又有月亮的柔情之美,還有白露時節的晶瑩之美,可謂描繪了一首最美好的思念之詩。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開篇就透著陣陣的悽涼,令人傷感。孤雁的哀鳴、戍樓上響起的鼓聲,都讓邊塞的荒涼之感加強了。聲響本該打破沉悶,帶來一些希望和生氣,但是相反,這裡的聲音描寫只是為了這死氣沉沉的邊塞增加了荒涼之感,讓人感到更加悽涼沉悶。這也是詩人心中的感受,這戰亂不斷的年月,人活著都是幸運,還能有什麼奢望呢?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全詩最出名的一句,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在遊子的眼中,即使是同樣的月亮,卻還是覺得故鄉的月最明亮,故鄉的人最溫暖。「每逢佳節倍思」「月是故鄉明」古人的思鄉之情從未改變過,無論何時,無論何地,身在異鄉的人總會想起家鄉的好,同一輪月亮,還是最愛家鄉的月。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這一句最令人動容,弟兄離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難料,這幾句讀來令人肝腸寸斷,悲從中來。原本幸福的家庭,因為戰亂而離散,原本的手足兄弟,如今生死不明。這樣的悲傷不僅是杜甫的悲傷,也是安史之亂中普通百姓的悲傷,正是對生活的真切感受,才有了杜甫創作的「三吏三別」,藝術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倘若杜甫仍舊過著富足的生活,瀟灑自在的活著,又怎麼會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呢?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沒有戰亂的時候寄信尚且不順暢,更何況如今時局動蕩,戰亂頻頻,書信更不能送到了。古代人的通訊不便,書信送達全靠人與馬,和平年代尚且要擔心天氣和匪徒,戰亂年代無論是誰都隨時有生命危險,更何況人人都在東躲西藏,躲避戰亂,信件更是難以送達。詩人的懷鄉思親之情更加悽楚哀感。

思念本就是傷感的,杜甫的月夜思念更是充斥著思鄉和傷感之情。秋天的悲涼再加上人生的悲傷,恐怕再難有詩人能超越杜甫了,正是這樣的悲涼才鑄造了唯美感傷的意境,「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又到白露,又到了秋天,在這樣空靈唯美的夜月,此刻的你是否也在思念遠方家人呢?

相關焦點

  • 今日白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今天是2020年的9月7日,星期一。庚子年(鼠年)七月二十,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白露。白露是一個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指令。進入白露節氣以後,天高雲淡,氣爽風涼,早晚溫差較大。這期間,基本結束了夏天的悶熱,是秋季由熱到涼的轉折點。
  • 白露丨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生死。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邊防駐軍的鼓聲隔斷來往的行人,邊塞的秋色裡只有一聲飛雁的孤鳴。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的節氣,還是故鄉的月最明亮。雖然有兄弟卻也天各一方,沒有地方可以打聽生死。寄去的家書常常收不到,何況戰亂頻繁還沒有休止。
  • 最經典的白露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白露節氣必讀之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然而杜甫這首詩,雖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為經典對照的美句,但並不是這首詩的最核心。所以這首詩要慢慢解讀,讓我們慢慢品嘗這顆橄欖。「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48歲的杜甫,到了人生的多事之秋。家運和國運簡直是老天選中的安排在一起。杜甫生前並不知道,自己死後在後世的詩壇上享有無上崇高的地位,被尊為「詩聖」。
  • 詩中的白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唐朝杜甫《月夜憶舍弟》初衣解詩:早上起來,秋氣清涼。居所臨浩渺長江,岸邊時有白頭蘆花。秋天是真的來了。過幾日是中秋,這個耳熟能詳,畢竟民俗裡除春節另有三大節氣,有著綿延團圓的盛意,比如清明端午與中秋。而對於其它的節日,則淡然了。古人卻不一樣。他們的案頭牆上若有日曆,每隔半月,即會標註新的節氣。典雅的名字,召示天氣與季節的變化。我是後知後覺,因散步回家,想看看古代中秋詩裡,有哪些麗句,驀然看到一行提示,今日白露。
  • 今日白露,宜讀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文|丁十二圖|網絡今日白露,宜讀詩。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秋季第三個節氣。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宋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白露「漸知秋實美」
    中國傳統文化的曆法,非常科學的把一年分割成二十四段,合在一起,構成了二十四個節氣。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是,「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說明此後氣溫逐漸下降,天高雲淡,草木凝露,天氣轉涼。
  • 詩詞話節氣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秋季第三個節氣——白露。衰荷滾玉閃晶光,一夜西風一夜涼,此時,夜間溫度降低,露水凝結呈現「白露」而得名。「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白露時節溫度適宜,天高雲淡、氣爽風涼,既沒有剛入秋時的秋老虎般悶熱,也沒有凍手凍腳的寒冷,可謂最舒適的時節。
  • 24節氣:白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國人相信命運,更相信時運。白露綜述2020年9月7日12:07:54,將迎來24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白露節氣。白露,是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起點,也是申猴月的終結和酉雞月的開始。傳說這是一個「轉運」的節點。俗話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 24節氣:白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白露綜述2020年9月7日12:07:54,將迎來24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白露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65°,對應處女座,北鬥七星指向天幹「庚」位。
  • 白露詩節丨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今日宜思念……
    白露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也是進入秋季以來的第三個節氣。進入「白露」,天氣漸轉涼,清晨時分地面和葉子上會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白露。秋天是一個適合思念的季節,關於白露的詩也有不少。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這句詩是我見過最美的「白露」詩
    杜甫畫像說起「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句詩,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才對!其實,它出自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原詩如下: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白露成霜的時節更思鄉
    不知不覺中,就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五個節氣——白露。《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說「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一提到天涼加衣,就會想到家,想到爸媽的關懷和前幾日的催促。這世上若有人真心對你好,只有家人。
  • 白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白露也是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白露的「露」是一種自然現象。鄉愁網 羅光乾攝進入白露節氣後,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此時,天高雲淡,氣爽風涼,孟秋結束,仲秋開始,進入一年中最舒適的時節。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羞。」意思是說在這個節氣裡,鴻雁自北南飛,燕子南往避寒,其他鳥類開始儲存越冬食物。
  •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杜甫有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人世間幾多變換,而這月,這露,這清秋,這鄉愁,卻千古如此。白露節氣,民間流傳著一些傳統民俗。民間在白露節氣有「百花上露,令人好顏色」。收清露成為白露特別的「儀式」。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 從白露開始,氣溫快速下降,晝夜溫差顯著增大,空氣中的水分遇冷凝結為露,空氣開始乾燥,秋高而氣爽。孟秋不算秋,正秋看白露。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 五首白露時節詩詞,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說起白露自然會想到這首愛情經典之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你有沒有一個這樣求而不得的人呢?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悽美的愛情,浪漫的時節。這就是屬於白露時節,屬於秋天的浪漫愛情詩了。求而不得的憂傷早已被人淡忘,留下的是對美好的事物的追尋。
  • 淺雨讀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今天12時8分,進入「白露」節氣,「衰荷滾玉閃晶光,一夜西風一夜涼」(出自現代詩人左河水的《白露》詩)。白露是夏秋的分水嶺,天氣自此一路轉涼。杜甫的名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出自《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十五首絕美的霜降詩詞,必讀必背
    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霜降是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
  • 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今天是24節氣的白露。現代人對於自然的感知如此遲鈍。也許是暑氣還滯留在川流不息的路面,高樓擋住了四面八方的天空,我們看不到鴻雁的遷徙,感受不到仲秋的到來,更無心去找尋清晨和夜間草木上的露珠。此時,我想起的是杜甫的一句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和一千多年後的這個夜晚如此不同,那是一個清冷的秋夜。清冷的不止是白露時節的絲絲涼意,更是戰亂流離中的悲涼心境。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個最煽情的節氣
    朋友圈中處處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首詩,才知道原來今日是白露。二十四節氣中最喜歡白露這個稱呼了,既有詩意又純潔,這個節氣的到來使天地褪去暑熱,迎來清涼,很喜歡清晨草地上的露珠,雖短暫卻美好,把人間渲染得如仙境一般,讓人忍不住了解關於白露時節的美好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