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首白露時節詩詞,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2020-12-19 草夕寸品文史

鬥轉星移,時光荏苒,明天就是白露時節。白露到來表示著秋天真的到了。秋天是文人們憂慮發愁的季節,傷春悲秋,在秋天總有一種悲傷之感。關於白露,詩人們總有特殊的情感,因為它的名字淨透瑩白的露水,總是有種自然的唯美和浪漫,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一起閱讀關於白露時節的詩詞,一起追溯遠古的記憶。一起了解詩人們在白露時有什麼感慨呢?

《蒹葭·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說起白露自然會想到這首愛情經典之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你有沒有一個這樣求而不得的人呢?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悽美的愛情,浪漫的時節。這就是屬於白露時節,屬於秋天的浪漫愛情詩了。求而不得的憂傷早已被人淡忘,留下的是對美好的事物的追尋。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几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杜甫總是難得舒展眉頭一次,在白露時節老杜卻變得清新快樂。杜甫的筆下白露被馬蹄踩散了,多麼有畫面感動描述,一下子四處濺射的露水,讓秋天都變得明快和美麗了。花兒沒有凋謝,反而盛開,觀賞水中的魚兒,揮著鞭子驚到了棲息的鳥兒,原來秋天是如此的美麗。

《南湖晚秋》

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

慘澹老容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萬裡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秋天最容易陷入憂思,最容易思念故人,因為秋天的蕭索和荒涼,因為秋天的落葉和衰敗。白居易思念起遠在他鄉的兄弟,白露時節,早晚變涼了,荷枝衰敗,倒在池中。手攀著青楓樹,腳底下踩著黃蘆草。蒼老容顏的詩人,冷落在這秋天的懷抱中。遙遠的親人,什麼時候能再見面呢?我望著浩蕩的煙波出神。此時的你有沒有思念的人呢?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終究杜甫還是傷感了,因為他也想起了兄弟,想起了親人。塞外的秋天更加冷清,更加悲涼,戍樓上響起禁止通行的鼓聲,秋季的邊境傳來孤雁的哀鳴。白露時節從今夜開始,遊子的心中還是家鄉的月亮更明亮。只是書信無處寄,下落仍不明。一切景語皆情語,老杜這句詩,可以說是以最常見的景道盡了千百年來遊子們的思鄉之情。「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白露夜,你是否也是離鄉之人呢?

《玉階怨》

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詩仙李白的永遠都喜歡月亮,他的白露時節仍和月亮有關。此詩寫一位婦女寂寞和惆悵的心情。主人公無言獨上玉砌,臺階在夜裡已凝結了白露,深夜出來望月亮,站得久了被露水浸溼了羅襪。沒有辦法,還是回到屋裡吧,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凝望秋月。月亮的玲瓏正好襯託了人的幽怨。

白露時節,真正的秋天來了,秋天令人憂傷,秋天令人思念遠方親人,白露將至,中秋不遠,無論是身處繁華都市,還是清幽小鎮,團圓的日子最應該與親人相伴,只有歸屬感才能撫平心靈的創傷,成為靈魂的慰藉。故鄉不遠,只要一張火車票或是一張飛機票就可以到達,不要把遺憾留下,不要讓思念成為實現不了的奢望。路不遙遠,不要讓家人等的太久。

白露時節免不了思念,免不了傷感,哪一首最能觸動你的心靈呢?歡迎留言,一起分享。

相關焦點

  • 今日白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今天是2020年的9月7日,星期一。庚子年(鼠年)七月二十,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白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其中的那兩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釋義為:「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 白露丨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生死。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邊防駐軍的鼓聲隔斷來往的行人,邊塞的秋色裡只有一聲飛雁的孤鳴。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的節氣,還是故鄉的月最明亮。雖然有兄弟卻也天各一方,沒有地方可以打聽生死。寄去的家書常常收不到,何況戰亂頻繁還沒有休止。
  • 白露節氣必讀的一首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時節,天高雲淡,氣爽風涼,早晚的溫差較大,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白露,是個富有詩意的節氣,植物上的露水晶瑩剔透,這是夜間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的水滴,陽光照上潔白無瑕。
  • 最經典的白露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一句「露從今夜白」,仿佛看見珍珠一樣的露水,妝點秋夜,它們仿佛會越來越多,直到如霜似雪。然而杜甫這首詩,雖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為經典對照的美句,但並不是這首詩的最核心。所以這首詩要慢慢解讀,讓我們慢慢品嘗這顆橄欖。「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48歲的杜甫,到了人生的多事之秋。家運和國運簡直是老天選中的安排在一起。杜甫生前並不知道,自己死後在後世的詩壇上享有無上崇高的地位,被尊為「詩聖」。
  • 白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白露也是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白露的「露」是一種自然現象。「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一場秋雨一場涼,一場白露一場霜」等民諺也說明了這一時節的天氣特點。白露民俗我國民間在白露節氣有「收清露」的習俗,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飢。」「百草頭上秋露,未唏時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飢,肌肉悅澤。」
  • 詩中的白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唐朝杜甫《月夜憶舍弟》初衣解詩:早上起來,秋氣清涼。居所臨浩渺長江,岸邊時有白頭蘆花。秋天是真的來了。但歲時深遠之後,白露卻是和另首詩緊密相連,那就是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公元759年,杜甫47 歲。4年前突然安史之亂打斷了許多人的生活的軌跡,杜甫的一家也不例外,杜甫本人冒險投軍,表達愛國之心,卻未被唐肅宗重用,在戰亂的漩渦和奔波的官職中,最後落腳在四川。要知道,他已經是個中年人。
  • 今日白露,宜讀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秋季第三個節氣。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宋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白露成霜的時節更思鄉
    不知不覺中,就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五個節氣——白露。《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說「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個時候,不能再穿短褲短袖了,就是微風拂過,也會泛起一層小小的雞皮疙瘩。走在街頭,不復夏日風情,美女們也穿上長衫長褲了。「芳草歇柔豔,白露催寒衣」,李白《秋夕懷旅》,講的就是這事,白露了,天是真的涼了,要穿保暖一點的衣服了。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這句詩是我見過最美的「白露」詩
    杜甫畫像說起「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句詩,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才對!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那麼,可能就有小夥伴疑惑了:這首詩我知道,明明是杜甫寫了思念弟弟的詩,怎麼又扯上了題目的「最美白露詩」呢?其實這都是有跡可循的。我們先來說說白露,何為白露?
  • 今日白露丨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白露露,潤澤也。——《說文》白露為霜。白露養生白露時節,秋風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白露的氣候特點就是乾燥,值此時節,要當心「秋燥」傷人。「白露身勿露,露了凍瀉肚。」專家提醒說,白露時節,起居上要注意保暖,夜間睡覺時最好用薄被蓋住腹部,以免著涼感冒。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十五首絕美的霜降詩詞,必讀必背
    下面十五首關於霜降的詩詞,可謂皆是經典名作,有的有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有的是別致的景物描寫,有的借景表達了獨特的心情。十五首霜降詩詞,送給大家。1.月夜憶舍弟唐 杜甫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這首詩,觸動了很多人的心弦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釋,「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也就是說白露之後,天氣才開始真正轉涼。尤其是夜裡,常言道「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白露微涼的夜裡,常常勾起詩人的無限愁思,很多詩人都曾在白露時節寫下或灑脫或愁苦的詩詞,其中最為經典的當屬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觸動了遊子的心弦。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 白露將至,贈你十首關於白露的詩詞!
    白露將至,贈你十首關於白露的詩詞8月首先描寫白露時節到了剛剛入秋,暑氣未過,湖水還是帶著綠意花朵也未謝,可詩人卻已經覺得「水」變「老」了大片的荷花荷葉都開始枯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 唐詩閒讀:「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中國詩詞大會》嘉賓康震)《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第四場涉及的第一首詩是杜甫的一首詩《月夜憶舍弟》,全詩如下: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這首詩最有名的句子就是「月是故鄉明」,詩詞大會考的知識點也是這一句,康震先生說,杜甫棄官而去的原因是為官俸祿太少,全部的收入加起來不能養活自己的一家老小,這是真實的。
  • 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今天是24節氣的白露。現代人對於自然的感知如此遲鈍。也許是暑氣還滯留在川流不息的路面,高樓擋住了四面八方的天空,我們看不到鴻雁的遷徙,感受不到仲秋的到來,更無心去找尋清晨和夜間草木上的露珠。此時,我想起的是杜甫的一句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和一千多年後的這個夜晚如此不同,那是一個清冷的秋夜。清冷的不止是白露時節的絲絲涼意,更是戰亂流離中的悲涼心境。
  • 24節氣:白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國人相信命運,更相信時運。白露綜述2020年9月7日12:07:54,將迎來24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白露節氣。白露,是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起點,也是申猴月的終結和酉雞月的開始。傳說這是一個「轉運」的節點。俗話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 詩詞話節氣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秋季第三個節氣——白露。衰荷滾玉閃晶光,一夜西風一夜涼,此時,夜間溫度降低,露水凝結呈現「白露」而得名。「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白露時節溫度適宜,天高雲淡、氣爽風涼,既沒有剛入秋時的秋老虎般悶熱,也沒有凍手凍腳的寒冷,可謂最舒適的時節。
  •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杜甫有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人世間幾多變換,而這月,這露,這清秋,這鄉愁,卻千古如此。「百花上露,令人好顏色」。收清露成為白露特別的「儀式」。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民間會舉行祭禹王的香會,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規模為最大,歷時一周,盛況空前。
  • 24節氣:白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白露綜述2020年9月7日12:07:54,將迎來24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白露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65°,對應處女座,北鬥七星指向天幹「庚」位。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五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時間點在每年公曆的9月7日——9日,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白露,八月節。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