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有很多問題想問,媽媽會讓我們去讀《十萬個為什麼》,再大一些,讀到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八十天環遊世界》和《魯賓遜漂流記》,會被裡面敘述的豐富的幻想和神奇的世界深深吸引,科幻的種子就這樣在新一代少年心中扎了根。在崇尚閱讀的中學時期,優秀國產科幻文學《三體》成了眾多青少年必讀的小說,再後來,影視作品《流浪地球》的熱映,神奇的太空,無限的宇宙,小說中的高科技,更是以無限的魅力吸引著無數青少年對於科幻的暢想,科幻的種子正在當代青少年心中悄然長大。
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是件很酷的事兒,於是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對科幻創作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當然,很多同學會經常遇到這樣的窘境,寫之前天馬行空,思潮雲湧,可一動筆平時才華橫溢的你卻又無從下手,要想創作出優秀的科幻作品並非易事,怎麼辦?
讓我們先來解讀一下科幻的定義,「科幻」由科學和幻想組成,科幻的定義眾說紛紜,比較接近的是:「用幻想藝術的形式,表現科學技術遠景或者社會發展對人類影響。」《辭海》上對「科幻小說」的定義是:「依據科學技術上的新發現、新成就以及在這些基礎上可能達到的預見,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類利用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蹟的新型小說。」
所以,科幻創作和我們平時的作文寫起來是不同的,他需要有豐富、廣泛的閱讀量以及前沿科技知識來激發靈感。老師經常對我們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言外之意,創作的前提要有豐富閱讀量的積累。接下來,給大家推薦一個書單,這個科幻書單,從入門級到骨灰級,都是大劉親自推薦,來跟隨這位科幻大牛一起進入科幻文學的世界吧。
入門級
一般來說,早期的科幻小說比較適合這一級別,因為那時的科幻所涉及的科技內容現在已經是人們的常識,在知識方面閱讀門檻較低。同時,與受現代和後現代文風影響的現代科幻文學相比,早期的科幻更注重於講述好的故事,文筆更為清晰流暢。
01 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包括《海底兩萬裡》、《從地球到月球》、《機器島》等。凡爾納的科幻作品尚未完全從歐洲的探險小說中脫胎出來,但科幻文學最具魅力的因素已經顯現,科學技術作為重要的角色首次在小說中出現,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代替人與人的關係,成為主要的描寫對象。雖然小說中的大部分內容已經不是科幻而成為現實,但絲毫沒有降低作品的魅力。需要指出的是:凡爾納的作品風格十分獨特,在以後的科幻文學中幾乎沒有再現。
02 威爾斯的科幻小說,包括《時間機器》、《世界之戰》、《隱形人》等。威爾斯的作品在社會學方面比凡爾納要複雜許多,同時也顛覆了凡爾納的技術樂觀主義,展現了對未來的憂慮。與凡爾納相比,威爾斯對世界科幻文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他對外星人和時間旅行等的描寫,對生物科學的描寫等,都為以後的科幻小說提供了最初的範式。
職業級
這一級別意味著對科幻文學的整體輪廓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科幻文學匯集風格各異的作品,不同風格的科幻小說之間差別很大,職業級的讀者對自己喜歡的作品類型應該有一個大概的定位,下面列出三種不同風格科幻小說的代表作。
01《天堂的噴泉》(阿瑟·克拉克),技術型科幻的典型代表,以技術構思為核心展開想像和故事。這種類型被稱為坎貝爾式的科幻小說,迄今仍代表著最為大眾認同的對科幻文學的定位。
02 《火星編年史》(雷·布萊德伯裡),文學型科幻,但卻不像後來的新浪潮科幻那樣晦澀和前衛,這本書讓你體會到科幻可以擁有怎樣的詩意和美。
03 《一九八四》(奧威爾),社會學內核的科幻小說,對一種可能的未來社會形態進行全景式的描述。
明星級
這一級別對科幻文學已經有了較深的認同感,已經成為科幻迷中的一員,有眾多可以推薦的經典之作。
1、《2001——太空奧德賽》(阿瑟·克拉克),電影和小說都是科幻文學中最經典的作品,展現了科幻想像和科幻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2、《與拉瑪相會》(阿瑟·克拉克),用科幻想像構建的一個宏偉而精巧的世界。
3、《基地》系列(艾薩克·阿西莫夫),用科幻構建的銀河系人類史,很長,但為科幻迷之必讀。
4、《沙丘》系列(弗蘭克.郝伯特),同是科幻中的人類史,在文學上比《基地》更色彩豐富一些。
5、《機器人》系列(艾薩克·阿西莫夫),以嚴謹的科幻設定為基礎構建故事的曲範。
6、《深淵上的火》、《天淵》(弗諾·文奇),最新視角下的太空史詩。
7、《安德的遊戲》(奧森·斯科特·卡德),人類面對太空異族的成長曆程,只推薦系列的第一本,後面的良莠不齊,可選擇閱讀。
8、《黑暗的左手》(厄休拉·勒古恩),一個內涵豐富的人類鏡像世界。
9、《日本沉沒》(小松左京),近未來科幻的經典,宏大而嚴謹,對大災難的描寫無與倫比。
10、《三體》系列(劉慈欣),一個中國人對人類和宇宙未來的想像,從文革到時間盡頭。
骨灰級
說實話我也不清楚這一級別的含義,只好把一些比較另類、前衛和難讀的作品列進來,科幻是大眾文學,沒有太多這類鑽牛角尖的東西,作品的隔閡感很大部分與文化差異有關。
1、《紅火星》、《藍火星》、《綠火星》(斯坦利·羅賓遜),最硬的科幻之一,像親歷一個超級工程的工程師寫的回憶錄,描述人類開拓一個新世界的偉大曆程。
2、《城堡中的男人》(菲利普·迪克),架空歷史的經典,故事隱晦細緻而不動聲色,背景在故事的進程中不為人察覺地展開。
3、《末日之書》(康妮·威利斯),時間旅行的經典之作,獲星雲雨果雙獎,故事的在極其瑣碎的敘述中緩慢推進,卻充滿了扣人心弦的張力,書中描寫的黑死病肆虐的1348年的歐洲,是人類歷史上最接近末日的場景。
4、《異鄉異客》(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曾讓無數年輕人為之瘋狂的科幻小說,但只是西方的年輕人。感受本書的魅力需跨越文化的障礙,還需忍受那無休無止的說教。
5、《萬有引力之虹》(託馬斯·品欽),主流文學界有一個強盜的習慣:看到有在文學上很出色科幻小說,就把它們從科幻文學中拎出來,宣布它們屬於主流文學,久而久之,科幻小說在文學上也就安於二流三流了。現在我們也效仿此伎倆,從主流文學的經典中拎出科幻小說來。這本書被奉為現代文學的頂峰之作,其實其內容很科幻,夢幻般的複雜情節中充滿了物理學、火箭工程學、高等數學、心理學等科技元素,不過其後現代文學那凌亂晦澀的夢囈,以及八百多頁的長度,是對閱讀的一個考驗。主流文學經典中能夠搶到科幻這邊來的還有《蠅王》、《發條橙》等。
6、《紅色海洋》(韓松),壯麗而詭異的史詩,從一個前所未有的維度俯瞰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閱讀體驗超乎想像。
讀是積累,創作是樂趣,相信讀了這些經典,才華橫溢的你已經醞釀自己的佳作了。好作品就要分享出來,借用清華一位學霸的話,千萬別讓「你的科幻變成抽屜裡的秘密」。
參加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你的作品就有機會收錄到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科普科幻優秀作品集《等你,在未來》中。同時,國家級期刊《科學故事會》雜誌、《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科普時報》也有機會發表大賽的優秀文章。
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主辦,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教育部公示認可的全國性競賽活動,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以科普科幻為題材的大賽,大賽突破了以往偏向文科生的作文競賽,為理科生也提供了展現想像力與寫作能力。大賽還與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達成戰略合作,每年都有優秀獲獎選手憑藉參賽作品,有機會再次獲得星雲獎青少年優秀作品獎。
機會多多,等你來戰~
劉慈欣、陳楸帆、江波、姬少亭、陳柳岐、關潔寧與第十屆星雲獎獲獎學子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