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從文學經典中「偷」了哪些梗

2021-01-16 搜狐網

  電影《2001:太空漫遊》直譯過來是《2001:太空奧德賽》,荷馬史詩中奧德修斯歷險的譬喻,賦予了這部科幻作品厚重的史詩色彩。(資料圖片)

  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 《2001:太空漫遊》 原著名稱直譯是 《2001:太空奧德賽》,其中的奧德賽正是源自荷馬史詩 《奧德賽》;丹·西蒙斯的科幻小說 《空心人》 標題借用英國詩人艾略特的同名長詩,主題上模仿但丁 《神曲》;華裔科幻作家特德·姜小說 《巴比倫塔》 中的不少典故來自西方神話故事……不難發現,很多科幻小說從文學經典中「挪用」了一些梗。

  日前舉行的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工作坊上,多名學者談到,科幻小說與文學經典的「聯姻」並不少見,一些知名科幻作品在書名、主題、意象上,借用了詩歌、神話、文學名著中的經典符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隨著科幻創作的發展,它與主流文學一脈相承乃至可以擁有一定獨特優勢。但是,借用也會面臨弄巧成拙的風險,除了偷師經典,科幻小說還需擁有獨特的世界觀與恰當的美學表達。

  從書名到結構,科幻小說問神話和名著要靈感

  根據阿瑟·克拉克同名原著改編的 《2001:太空漫遊》,1968年上映後斬獲一系列大獎,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裡程碑。這部作品原名直譯《2001:太空奧德賽》,而荷馬史詩《奧德賽》 講的正是歷險10年終返家園的故事。「回家」也是科幻作品《2001:太空漫遊》 的母題:主角鮑曼最終回歸群星之間———人類智能是群星之間神秘的存在所賦予的,那麼來自太空的人類回歸太空,自然是一趟回家的旅程。可以說,兩部經典都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宇宙的情感,也探討了人類從何而來、將往何處去等命題。在評論界看來,從神話到科幻,這種書名與內涵的借用耐人尋味。

  另一位科幻大家丹·西蒙斯 《海伯利安》 四部曲,自1989年首次出版後,橫掃雨果獎等重量級科幻獎項,暢銷多年。《海伯利安》 書名取自希臘神話中的泰坦巨神之一,海伯利安是諸神中第一個仔細觀察日月星辰運行規律的神,因此也被稱為「慎察、智慧和光之神」。更具匠心的是,《海伯利安》 也向英國傑出詩人濟慈的同名長詩致敬,不光引用詩句,濟慈也作為書中人物之一推動故事發展。「這不僅僅是簡單用典或表面照搬,而是巧妙互文,有著深層次的縝密思考。」復旦大學教授戴從容說,西蒙斯用科幻神器「時光冢」把時間變成整部 《海伯利安》 的核心,從而把濟慈的浪漫主義史詩變成了與未來學有著更緊密聯繫的科幻故事。更具穿越感的是,西蒙斯還在書中放入另一組來自文豪莎士比亞 《暴風雨》 的人物。

  借用不是萬能藥,小說還需有科幻美學表達

  不過,並非所有的「借梗」都能搭上順風車。在很多書評人看來,與 《海伯利安》 前兩部的備受稱道相比,四部曲後兩部 《安迪密恩》 《安迪密恩的覺醒》 存在一些不足。後兩部小說同樣沿用濟慈長詩 《安迪密恩》 的靈感,但原詩敘述上的鬆散薄弱,未能提供足夠的文學敘述密度,反而令西蒙斯有所束縛。

  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教授王德威,引用魯迅的「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來形容科幻暗藏的思想魅力——提供重新看世界的方法。除了借鑑,科幻獨有的美學表達,還離不開哲學思辨,以及對可能性的想像。

  學者陳思和對劉慈欣 《三體》 中的一個情節念念不忘——小說中女科學家葉文潔看似「背叛」了全人類,卻在緊要關頭告訴了羅輯宇宙社會學的實質,讓人類在接下來的危機中尚存還手之力。「我看到了人類的軟弱與無力,但我恰恰以為這種弱是最寶貴的。一片黑漆漆的深空中,總有一息光芒在閃爍。」陳思和表示,好的科幻小說不僅僅是看看熱鬧,而且充溢著對過往經典敘事的再度思辨,將故事重新放置於宇宙廣袤維度下考量。

  與此同時,可視化的表達也是讓幻想具有現實感的重要手段。「他們就像落在水面上的一滴滴彩色墨水,瞬間在平面擴展開來,展現出形態各異的二維人體……人群墜向平原,就像在無形瀑布中的蟻群一樣,磅礴的『人雨』灑落在平面上。」小說 《三體》 對降維武器的描摹既壯觀又令人不寒而慄。在學者看來,這樣的描寫恰如羅伯特·格蘭特在 《科幻電影寫作》 書中所提煉的忠告———科幻題材經常心馳神往的就是關於某些異於常規的事物。如果要令人信服,最好是好好學習了解與表達科幻美學。

  眼下,新一代80後中國科幻作家陸續推出了 《荒潮》 《中國科幻大片》 《時間之墟》 《2044年春節舊事》 等科幻小說,正在從不同維度展現出未來的各種可能性。那麼,什麼樣的作品才能脫穎而出?「科幻的核心不止於想像出新裝備,更意味著思維的試驗,對社會發展的探討。」作家韓松認為,《海底兩萬裡》 這樣的科幻經典,不只是預言了技術,其經典價值在於從文學層面展現了新技術帶來的波詭雲譎的想像,為未來預留了寫作空間。(記者 許暘)

http://cul.sohu.com/20160713/n459115609.shtml cul.sohu.com false 人民網 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6/0713/c172318-28549742.html report 2296 電影《2001:太空漫遊》直譯過來是《2001:太空奧德賽》,荷馬史詩中奧德修斯歷險的譬喻,賦予了這部科幻作品厚重的史詩色彩。(資料圖片)科幻大師阿瑟&midd

");}

相關焦點

  • 借用不是萬能藥 科幻小說從文學經典中「偷」了哪些梗?
    原標題:科幻小說從文學經典中「偷」了哪些梗 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 《2001:太空漫遊》 原著名稱直譯是 《2001:太空奧德賽》,其中的奧德賽正是源自荷馬史詩 《奧德賽》;丹·西蒙斯的科幻小說 《空心人》 標題借用英國詩人艾略特的同名長詩,主題上模仿但丁 《神曲》;華裔科幻作家特德
  • 科幻文學迎大發展 出版社扎堆引進科幻經典
    2012年第三期《人民文學》推出科幻小說專輯,刊發了劉慈欣的四篇科幻小說,這是《人民文學》時隔30年對科幻小說的再次關注,使得中國科幻文學迎來了一個很好的發展契機。  出版社扎堆引進科幻經典  不僅如此,從去年開始,各大出版機構也先後公布了自己的科幻出版計劃。
  • 想寫科幻小說,這些科幻經典一定要讀
    在崇尚閱讀的中學時期,優秀國產科幻文學《三體》成了眾多青少年必讀的小說,再後來,影視作品《流浪地球》的熱映,神奇的太空,無限的宇宙,小說中的高科技,更是以無限的魅力吸引著無數青少年對於科幻的暢想,科幻的種子正在當代青少年心中悄然長大。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是件很酷的事兒,於是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對科幻創作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
  • 外祖母悖論什麼意思什麼梗? 科幻作品中萬年不變的常用梗了解一下
    外祖母悖論什麼意思什麼梗? 科幻作品中萬年不變的常用梗了解一下時間:2019-08-30 15:33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外祖母悖論什麼意思什麼梗? 科幻作品中萬年不變的常用梗了解一下 即祖父悖論。
  • 韓松:在今天,科幻小說其實是「現實主義」文學
    曾經科學技術離我們還有點遠,但現在就到了我們身邊,發生在今天中國的科幻熱預示著科幻小說已經成為今天的「現實主義」文學。在反覆確定幾次採訪時間之後,一月初的一個下午,韓松坐在新華社一間小閱覽室的桌子旁,就著黃昏時分的光線,神情安靜而略帶疲憊,聲音低沉地向本報記者說起他的科幻寫作、科幻觀以及科幻往事……說起當年還是中學生的自己就開始科幻寫作,韓松表示,即使那時沒寫出《熊貓宇宇》,之後也還是會繼續寫科幻小說的,「就是喜歡寫,看了那些科幻經典作品,更是覺得自己遲早會寫」。
  • 從「文學之都」到「科幻之城」,科幻文學如何「出圈」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何平表示,「文學之都」的當選,反映出一個城市之中普通市民和文學之間的密切關係。但在他眼裡,南京不是科幻文學重鎮,「科幻之城」的發展顯得任重而道遠,「江蘇科幻文學的文脈傳統薄弱,優質作品還稍顯匱乏,部分科幻小說文學審美性差,只能在小圈內自娛自樂,『破圈』的經典之作寥寥無幾。」
  • 這四本小說都曾獲科幻小說最高獎項「銀河獎」,本本經典,收藏了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沒有人比我更懂小說的懂王·小s!不知道大家是否關注科幻小說?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科幻世界?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科幻圈有一個叫做「銀河獎」的中國幻想小說界(主要對象為科幻小說)最高榮譽獎項?
  • 鄭文光科幻作品集結出版:「古早味」科幻中的現實與想像
    鄭文光科幻經典系列1月9日,長江文藝出版社舉辦了以「飛出地球去——鄭文光作品中的想像與現實」為主題的鄭文光科幻經典系列分享會。發布會上,長江文藝出版社的總編輯黃嗣稱,近年來由於科幻作品的蓬勃發展,特別是電影《流浪地球》等科幻電影的熱播,科幻文學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由此,長江文藝出版社決定重新將《飛向人馬座》《神翼》《大洋深處》《戰神的後裔》四部鄭文光的科幻作品集結出版。
  • 10冊科幻文學經典巨作,值得精讀和收藏
    沙丘偉大的《沙丘》系列是偉大的科幻作家弗蘭克·赫伯特的傳奇代表作。每個「不可不讀」的書單上都有《沙丘》,同時獲得雨果獎與星雲獎的作品,科幻小說史上的至高經典。海伯利安四部曲《海伯利安四部曲》包括《海伯利安》《海伯利安的隕落》《安迪密恩》《安迪密恩的覺醒》,與《銀河帝國》並稱為科幻文學史上不可逾越的兩座豐碑。作者將將科幻小說中的所有關鍵元素:太空歌劇、時間旅行、賽博朋克、軍事科幻、生物病毒、奇點、人工智慧……都完美地結合在這本書裡,令人嘆為觀止。
  • 科幻小說作家陳楸帆:科幻創新離不開文學哺育
    科幻文學的深遠意義在於對人類未來的想像與闡釋。科幻小說《三體》在全球範圍內的巨大影響力,讓我們看到在美食、戲曲、熊貓等傳統方式之外,中華文化傳播的更多可能。科幻讓中國故事呈現更豐富多元的面貌,也讓世界上更多的年輕人了解當代中國,了解當代中國人對於科技與未來的想像。
  • 科幻文學火了之後
    不少人關注科幻文學是從劉慈欣開始的,《三體》在國內外的成功被視為中國科幻崛起的標誌之一,劉慈欣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科幻第一人」。鮮為人知的是,科幻文學在中國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歷史。1902年,梁啓超在自己主辦的《新小說》雜誌上開設「哲理科學小說」專欄,科幻小說是晚清小說重要門類之一。百餘年文學史上,科幻作品代不乏人。
  • 中國科幻文學:現實比科幻更「科幻」
    儘管科幻小說在晚清曾怒放一時,但它在二十世紀的中國幾乎為人們視而不見——美國衛斯理學院教授、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宋明煒說,之後僅在冷戰時期的香港、1970到80年代的臺灣,以及改革開放早期的中國大陸,科幻小說才有過短暫的繁榮期。2010年起,中國科幻小說新浪潮開始吸引文學批評界的注意。
  • 陳情令兔子是什麼梗含義介紹 陳情令原著小說中都有哪些梗
    電視劇陳情令熱播,想要在線追劇一定要懂梗才行呢,例如今天的七夕特輯劇照,兔子梗你懂了嗎?陳情令原著中還有哪些很經典的梗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陳情令兔子是什麼梗含義介紹  《陳情令》發布七夕特輯海報,是魏無羨和藍二一起玩兔子的畫面,看著很正常,但網友們可是很懂梗那,要知道原著中兔子其實也不單純呢。
  • 脆皮鴨文學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耽美小說了解一下
    脆皮鴨文學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耽美小說了解一下時間:2019-07-18 10:10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脆皮鴨文學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耽美小說了解一下 脆皮鴨文學是什麼意思 脆皮鴨小說可以理解為耽美小說,再通俗點講就是攻和受的小說。
  • 「冰心文學盛典·專家進校園」第一場丨謝晨:青少年科幻小說寫作的...
    ·專家進校園」第1場活動在福田區華強職業技術學校順利舉行,活動邀請到了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學研究員、深圳市學生文聯秘書長謝晨為學校師生代表帶來了精彩的講座,他以《青少年科幻小說寫作的五個價值維度》為主題,通過群星燦爛的深圳青春校園文學的範例,揭秘校園文學社團及文學特長生成長密碼,生動地講述了青少年科幻小說創作的美好前景。
  • 中國科幻小說在德國
    作者:顧牧  國際科幻小說大獎「雨果獎」頒獎典禮於8月下旬落下帷幕,N.K.傑米辛的作品《巨石蒼穹》摘得桂冠,令科幻小說這一文學類別再次引起全球讀者關注。將視線轉向中國,中國科幻文學近年來在國際上表現搶眼。
  • 言情小說中有哪些被寫爛了的梗?
    點擊關注朱門大叔,關注公眾號回復「晚安」,送你一張特別推送言情小說中有哪些被寫爛了的梗 ——@病名は愛だった所有小說和電視劇的爛梗!失憶!——@Rachinnn跳崖、車禍、失憶、替身、禁慾霸道男總裁、無知漂亮灰姑娘。——@李思瑤失憶,男主愛上女主卻不知道她是女主,英雄救美後公主抱在天上轉半天。——@鬼刀失憶、墮胎、出車禍、三角戀、備胎、惡婆婆?
  • 科幻原本應該這麼輕鬆有趣
    類型文學從來不是分門別類的中學課本,往往互有交叉,甚至不同類型文學之間的碰撞,更能激發出絢爛的火花。從發展歷史看,科幻小說也從來不是與其他類型文學水火不容的。但我仍然很欣賞這部作品,因為作者模仿的只是形式,相似的背景設定更是激發故事中人物困境的必要條件,更能產生荒誕的喜劇效果,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其實是一種獨特的創作技巧,也是隱藏在整部書中的「梗(哏)」。這種背景和形式上的「擬態」顯然是成功的,能夠給科幻讀者帶來全新的感覺,特別是西進運動、淘金時代、華人勞工、種族歧視等等熟悉又陌生的元素,在疏離感和好奇感之間取得了恰到好處的張力平衡。
  • ​科幻文學的無窮可能性:國內首套中小學生原創科幻小說書系在深...
    作為青少年最喜歡的文學形式之一,科幻文學能夠培育青少年探索科學的興趣。這些年輕的作者不僅自身從科幻文學中獲得成長,還投身科幻文學創作,點燃更多青少年對科幻的熱情,令人驚喜。」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劉國輝從北京發來賀詞,對本次發布會給予支持的各單位表示感謝,他說道:「這些作者以多元化的風格、開闊的視野、突破年齡來進行關於科幻文學的厚重的寫作嘗試,為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 《三體》紅到歐美:從科幻小說進入流行文學領域
    [摘要]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科幻作家吳巖認為,《三體》已經跳出了科幻小說領域,進入到流行小說範疇,變成流行文學。「不是所有的科幻小說都會進入流行領域。」星雲獎是由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所設立的獎項,與「雨果獎」並稱為國際幻想小說領域的「雙獎」。其中星雲獎更是因其專業人士投票,而堪稱科幻界「奧斯卡」。《三體》的入圍也被業內人士稱為「劉慈欣再次創造歷史」。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科幻作家吳巖告訴記者,一部翻譯的外國作品能夠在英語文學的世界裡產生一定的影響,可以說《三體》確實超乎了大家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