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
一說古村,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明清時期的各類古村。其實,按照中國傳統村落的認定標準,民國以前的都可以叫做古村。
在山西平順縣北社鄉就有這麼一座帶有民國風情的古村,村內除了可以領略到明清時期晉商風情外,最具特色的是可以看到大片的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築。
這個土洋結合、中西合璧的古村,就是西社村。它有著眾多的古蹟,廟堂閣樓俱全,還有少見的地窨院,南富北窮的民居分布格局。
而最特殊的是,西社村裡有一座入選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的寺廟——李衛公廟。今天我們就去看看這座國保寺廟有什麼奧秘。
山西平順縣北社鄉西社村是一座環境優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山村,在清末民初時期,它曾經享譽上黨潞安府八縣,因為這個村太富裕了,有財主村的美名。
村莊以曹姓為主,出了好多個大財主,為後人留下了數量豐富的特色豪宅,中西結合,美輪美奐,獨具太行山山地民居特色。
就在村東200多米的田野裡,孤零零地矗立著一座一進院落,幾個大殿和院牆有很明顯的修繕痕跡。這就是2016年公布的第八批國保之一的西社衛公廟。
李衛公廟現存一進院落,坐東北朝西南,山門帶倒座戲樓,大門無甚裝飾,倒是門額上的門匾比較大,上面四個磚雕大字「**生民」,曾經被毀過,依稀能辨認出來只有兩字。
山門兩側不對稱,西邊是二樓,東邊只有圍牆。院落很寬大,正殿、獻殿、戲臺等沿中軸線排開,兩側東西廂房,因為是二層,帶內凹的看樓,殊為別致。
獻殿緊挨著正殿,是個卷棚頂的過廳,奇特的是獻殿的前簷往兩側支起一對翹角飛簷,冷一看還以為是歇山頂的飛簷。其實後簷仍然是硬山頂。
正殿是元代建築遺存,但具體建造年代無考。就連清代道光年代重修時的碑記都說「舊有衛公廟,創始何年渺無可考」。
胡哥大前年曾經來看過,當時屋頂已坍塌,苫著藍色彩鋼瓦,這兩年經過撥款維修,終於恢復了原貌。
大殿、獻殿的梁柱、鬥拱等各處還保留著古代的彩繪,斑斑駁駁,盡顯滄桑。那鬥拱的樣式、梁柱的組合,都帶有時代特徵。
殿內空蕩蕩的,沒有塑像,依稀尚存的是山牆上殘存的清代壁畫,影影綽綽,沒有個完整的故事。
站在乾淨寬敞的院落內四望,空蕩蕩的感覺襲來。土黃色的建築外表顏色,灰黃的屋瓦,原有的三雕裝飾大都殘缺,有肅穆感,卻少了廟宇本身的威嚴感。
很難想像,這座廟宇曾經供奉著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並非什麼宗教神仙。
衛公廟顧名思義,供奉的就是衛公。衛公又是誰呢?說出來大家都知道,衛公就是大名鼎鼎的唐朝開國名將李靖。
李靖(571-649),字藥師,是今陝西三原縣東北漢人,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不僅戰功卓著,而且有兵書傳世。
李靖為大唐王朝立下赫赫戰功,尤其是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建功無數,曾被封為衛國公,死後陪葬昭陵,配享武成王廟。
按說,李靖本是陝西人,可為什麼在山西平順縣這個偏僻的山村裡,卻有他的廟宇呢?
原來,在當地百姓眼中,李靖可不是什麼陝西人,而是半個當地人。這是為什麼呢?
歷史上,李靖領兵北上滅東突厥時,曾出兵潞州,屯兵於長治市潞城區神頭嶺一帶,據說還落籍於此。因為他的豐功偉績受到當地人民敬仰,所以建廟祭祀。
而當時還沒有平順縣,平順縣最早建縣是在明朝。那時的西社村歸屬於潞城管轄,所以,李靖算是半個當地人了。清代的《潞城縣誌》還為李靖作過傳。
這個李靖,不僅是在唐朝大名鼎鼎,在後來的歷史進程中,由人而神,身跨三教,不僅被國家祀典明文祭祀,而且被儒釋道三教尊奉,名號眾多。最為廣大吃瓜群眾熟知的就是託塔李天王。
李靖,這名生前的軍神、戰神,又是怎麼變成了婦孺皆知的天神託塔天王呢?還帶領一家子都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西遊記》裡神威大顯呢?
由於李靖戰功卓著,在唐朝,關於他的各種神異傳說就開始流行。而同時期,佛教中的印度戰神毗沙門天王(託塔天王)信仰開始在國內流傳。
到了元朝末年,雙方開始合體。再經過明朝各種話本小說,尤其是暢銷書《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演繹和傳播,李衛公和託塔天王徹底合體,中西合璧,成就大神地位。
所以,李衛公廟本來敬奉的是大牛人,最後徹底成了神,享受眾人奉祀,也在信仰的加持下,庇佑一方百姓,雙方互相成就了一段佳話。
孤零零的古廟與曾經繁華的古村一起,徹底走進歷史深處,落後於時代的步伐。直到西社村上榜中國傳統村落名單,世人才恍然驚覺——
原來,這偏遠的山村內,不僅有成片的明清、民國豪宅,還有這麼一座特殊的國保李衛公廟。
山西介休一座千年古堡內,藏著國內唯一的琉璃碑,彌足珍貴
山西晉城市400年的明代古堡,驚豔了世人的眼,號稱中國北方第一
一破為二的荊木樑,珍貴的宋代賜額碑,探秘藏在郊區的國保寺廟
山西臨汾古村發現門匾上的姓氏密碼,牽出與漢高祖劉邦的隱秘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