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逢之山不尋常 龍馬古堆說炎黃

2021-01-08 洛陽網

今日村名:龍馬古堆

  地方狀況:龍馬古堆是孟津縣橫水鎮的一個自然村,屬張莊行政村,有400餘口人,離橫水鎮約4公裡,以農業種植為主。

  村名由來:村北有龍馬古堆山,山名因遠古時期有龍馬給黃帝獻圖而得,村也以此為名。

  炎黃二帝生平逢   

  龍馬古堆是一個名叫平逢的山的主峰,說龍馬古堆之前,我們先說平逢山。

  平逢山不平常,它大有來歷,這裡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黃二帝的誕生地,也就是我們老祖先的故裡。

  《國語·晉語》有文曰:「昔少典氏娶於有蟜氏,生炎帝、黃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從中不難看出,有蟜氏是炎黃二帝的母族,姥姥家,少典氏是炎黃二帝的父族,爺爺家。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是由有蟜氏、少典氏兩大部族裂變而來的。

  所謂少典氏娶於有蟜氏,就是少典氏被有蟜氏所娶,男方入贅到了女家,做了上門女婿。這也不奇怪,那時候是母系氏族社會,當家的是女人。少典氏既然當上門女婿,那黃帝和炎帝自然是生在姥姥家了,即有蟜氏家。

  那有蟜氏住在哪兒呢?《山海經·中次六經》有詳述:「縞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東望谷城之山,無草木,無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狀如人而二首,名曰蟜蟲,是為螫蟲,實為蜜蜂之廬。」

  看了上文您也就明白了,有蟜氏是以蜜蜂為圖騰的部族,居住在平逢山,那平逢山又在哪兒呢?它「南望伊洛,東望谷城之山」。經過專家考證,伊洛,即伊洛門,指的是孟津縣橫水鎮東北部的宜蘇山。谷城山位於橫水鎮古縣村北。一門一山既明,平逢山的位置迎刃而解,它就是以龍馬古堆為中心,西鄰畛河,北鄰黃河這個區域的統稱。

  想不到吧,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我們祖先的誕生地,竟然就在與我們近在咫尺的孟津!作為洛陽人,難道不應該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嗎?

  龍馬古堆有來歷

  龍馬古堆是平逢山的主峰,海拔451米,在橫水鎮西北。它東望谷城,南望伊洛門,西臨畛河,北隔黃河與王屋山相望,真乃鍾靈毓秀一方寶地。

  11月12日,一個天氣陰沉的上午,我們來到龍馬古堆,循小道盤旋而上至山頂,一路上看不盡山道彎彎,山峰波湧,溝壑深杳,田地縱橫。高高低低,遠遠近近,隱隱現現,其情其狀其勢,真有一番喑嗚叱吒、虎踞龍盤的浩然王氣。

  70多歲的王振武老先生是平逢山炎黃文化的熱心研究者,他曾兩次在天氣晴好的日子到新安縣蒼頭(小浪底蓄水後,現已經淹沒在黃河裡)的畛河邊抬頭東望,龍馬古堆真若一匹駿馬,揚蹄飛奔,神採奕奕。

  龍馬古堆頂有一座小廟,供奉著炎黃二帝,附近村莊幾個熱心村民主持著廟裡的事務,見我們上來,他們熱情地迎了過來。一個村民告訴記者,廟所在的位置是龍馬的馬身。他走到廟後,指著西邊不遠一座山峰說:「看,那是馬頭。」霧靄迷離中,舉頭西望,真有點馬頭的味道。王振武老先生講了一個故事,「馬頭」最早叫老陳疙瘩,又叫神樹峰。傳說此峰上有棵棠梨樹,此樹神奇,遠看像一匹馬,近看是一棵樹。黃河北岸王屋山下有個關陽村,村裡一戶人家,水缸裡能映出棠梨樹和山頭的倒影,像一個紅人騎著一匹紅馬在水缸裡亂跑。幾年內,這家發得很快,人旺財旺,很快成為當地的大戶。

  後來有一天,有人不在意,將山上的棠梨樹砍了,關陽那戶人家的水缸裡看不到人影馬影了,家道逐漸敗落下來,接連發生不如意的事兒。其家人悟到樹倒財去,便越過河來,委託當地村民在山上栽了5棵柏樹,1棵大的居中,4棵小的圍在四周。柏樹蔥蔥,這戶人家又逐漸興旺起來。這5棵柏樹一直存活到1969年,被當地人砍掉當柴燒了。現在的「馬頭」改名青松嶺,上面埋葬著1948年解放橫水時犧牲的7名烈士。

  龍馬古堆的來歷,跟黃帝有關。

  傳說炎黃二帝聯合打敗蚩尤後,黃帝被擁為萬國共主。是年秋季,恰逢平逢山谷子豐收,穀場上谷堆如山,好不喜人。老天爺知道了,要湊熱鬧,派龍馬下凡前去祝賀。一天,黃帝正在穀場視察,忽然看見一龍頭馬身的怪物,不知從哪裡鑽了出來,徑直來到穀場,一邊獻圖給黃帝,一邊望著谷堆出神。「敢情這東西餓了」,黃帝示意它吃穀子,誰知它對穀子看也不看,卻專撿谷稈大嚼起來。當人們聞訊趕來看稀奇時,龍馬卻突然不見了。為了紀念龍馬現身,曬穀之山被起名龍馬古堆。

  另一種傳說,在徵戰蚩尤的過程中,黃帝騎的一匹龍馬陣亡了,被埋在平逢山頂。時間不長,龍馬所葬之處,土地有凸有凹,成了一匹馬的形狀,龍馬古堆由此而來。

  炎帝窩裡說炎帝

  從龍馬古堆山頂下來,我們又來到它的陰坡半山腰,這兒有個去處,當地老百姓稱作炎門地,又叫炎帝窩,據傳是炎黃二帝誕生的地方。

  王振武老先生講起炎門地來神採飛揚,他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天然凹窩,依山面水,外闊內狹,藏風聚氣,遠看很像一個羅圈椅,從風水學上說是一方寶地。走近一看,還真像得很。這羅圈椅讓記者想起了以前拜訪過的伊川平等邵雍墓,周圍群山圍拱,遠遠望去,墓地恰似在一個羅圈椅中。炎黃生在「羅圈椅」,邵雍葬在「羅圈椅」,聖人鍾情「羅圈椅」,有意乎?無意乎?後人牽強乎?一下子還真不好說清楚。

  在風水寶地炎帝窩,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有兩棵樹,一棵是石榴樹,一棵是合歡樹,當地人叫絨花樹。這兩棵樹不大,長在「羅圈椅」椅邊的土崖上,相距不遠。傳說石榴樹下是黃帝的出生地,絨花樹下是炎帝的出生地。因為長在崖頭,挨近地邊,妨礙農人種地,幾千年來,石榴樹和絨花樹年年遭人砍伐,卻年年生長不息,枝繁葉茂,正合了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關於炎帝的降生,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炎帝誕生的那天早晨,不知哪裡突然發出一聲巨響,伴隨響聲,大地劇烈搖晃起來,山坡上燃起了熊熊大火。現在想來,估計當時發生了地震,可遠古的老祖先哪懂得這個呀。

  有蟜氏部落的人從居住的窯洞跑出來,驚慌失措:「火神爺發怒了,快逃命吧!」部落中懂天文識地理的老祭師不慌,他爬上樹四下一看,而後大喊:「別怕,火一會兒就滅了。」果然,時間不長,傾盆大雨從天而降,瞬間澆滅了山火。雨滅山火時,炎帝呱呱墜地。

  炎帝成年後,帶領部族離開平逢山開闢新的生息之地。東行至現在孟津縣橫水鎮古縣村一帶,喜其山清水秀,地肥田沃,便住了下來。這年早春的一天,炎帝帶著他馴化的小狗下河捕魚,路上看見兩隻小鳥,嘴裡各叼一個草穗子,蹦蹦跳跳到了一處窪地裡。人來鳥飛,草穗落了下來,小狗跑過去叼起來,送到炎帝面前。炎帝搓下幾粒草籽,放到嘴裡細細嚼嘗,好香啊!「這玩意兒是好東西,能吃。」炎帝有了大面積播種繁殖的想法。

  炎帝撿起幾粒草籽,在地上挖出一個小坑,將草籽種下。到了秋天,草籽長成的植物成熟了,炎帝又收穫了許多金黃飽滿的種子。這種植物叫什麼名字呢?當初小鳥啄食時發出「谷—谷—」的聲音,就叫它「谷」吧,因其味香,又稱其「嘉穀」。

  炎帝發明了嘉穀等糧食的種植技術後,又「斫木為耜,揉木為耒」,教會了百姓耕播之法。自此,人類告別了茹毛飲血,邁進了農耕文明時代。(記者 陳旭照)

相關焦點

  • 河圖之地龍馬負圖寺
    在洛陽市北30公裡左右,黃河之畔有一座經歷千年的古建築,名字叫做龍馬負圖寺,建於公元348年西晉永和四年,在圖河古道上面建立的第一個祭祀「人文之祖」伏羲的寺廟,距今1600年之餘,歷經戰亂多次重建。傳說上古時期,孟津東部有一條圖河與黃河相接,有一個龍頭馬神狗尾的神獸禍害人間,所到之處噴水而出,淹沒了莊稼和民舍,搞得大家無法生活,後來派伏羲氏前來降服,伏羲收服的神獸後來就是我們說的龍馬,伏羲氏依龍馬之圖畫出了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為內容的卦圖,後人稱為伏羲八卦圖。伏羲氏仰觀象於天,俯察法於地,用陰陽八卦來解釋天地萬物的演化規律和人倫秩序。
  • 河南洛陽 祭拜「人文之祖」伏羲遺址龍馬負圖寺
    伏羲大殿是寺中的主殿,內塑伏羲聖像;殿右側塑有高3米的龍馬像。寺內存有宋、明、清歷代著名學者程頤、朱熹、邵雍、王鐸等人撰述的碑銘詩賦。《周易》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相傳六七千年前,有龍馬身負「河圖」躍出黃河、神龜背負「洛書」浮出洛水,伏羲氏依「河圖洛書」演繹出陰陽八卦。據研究,河圖即指中原的山川地理圖,洛書則是龜甲卜文。
  • 博山區尖古堆驚現石屋部落:八秀山莊傳孝道 水石屋洞有傳奇
    前清秀才範守純《南北尖谷堆山記》中描寫此山:「秀若筆尖,圓若粟堆。昔人名之曰尖谷堆,莊亦因之而稱焉」。晚清時,尖古堆小有名氣。當時全村不過百餘戶人家,數十年間考取了八名秀才。他們是道光年間的範東興,鹹豐年間的範東山、範東階,光緒年間的範守純、範樂亭、範守長、範慎宗、範春元,時稱八秀山莊。
  • 長篇報告文學《高高的元古堆》研討會在元古堆村舉行
    12月9日下午,天水籍天津作家秦嶺的長篇報告文學《高高的元古堆》在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舉行。研討會由渭源縣委宣傳部等單位主辦、元古堆村委會等單位承辦。村民代表、書中的部分農民主人公與渭源縣文化界人士、有關部門機關幹部20人參加了研討。
  • 在高知市閒逛,與坂本龍馬來一場邂逅,眺望龍馬眼中所見的太平洋
    龍馬於19歲前往江戶修行,透過習得劍術以及荷蘭所傳入的西洋學問擴展人脈。龍馬當時由於江戶所謂的「尊王攘夷」思想滲透,雖暫時回到了土佐,但過沒多久便與同樣有著崇高理想的志士一起脫藩。在那之後龍馬受到"勝海舟"先生「透過積極貿易保衛國家」的志向所感動,成為了他的弟子,且發揮了他不被常識限制的行動力,創立了可以說是日本第一間商社的「龜山社中海援隊」。
  • 古詩《江南逢李龜年》,詩詞中的尋常詞句,卻顯得非比尋常
    角落裡的主角也參與戰鬥,客棧內的一名年輕俠客也想出手相助,旁邊一老者便會拉著他的衣袖輕聲道:「此人武功非比尋常,莫要輕易動手。」但凡一部影視劇中出現「非比尋常」一詞,那麼對方都是不可小看的狠角色。關於影視劇中「非比尋常」的臺詞,想不大家也都是說出一二。
  • 具茨山巖畫神秘莫測?也許是炎黃會盟萬國來朝的見證
    具茨巖畫具茨山是傳說中的黃帝故裡所在處,有大量炎黃傳說。很多人就因此認為這是炎黃部落所創文化,作為炎黃子孫應該可以解讀,但又讓人想的頭髮掉。我不否認這裡是黃帝故裡,但是它有點特殊,它是炎黃聯盟會盟的地方。這個巖畫的時間是可以上溯到距今4800年前,也就是黃帝時代。據具茨山傳說,炎黃都出於這一帶的有熊氏,後來炎黃失合,炎帝帶一部分人南遷。
  • 龍馬負圖寺,始建於晉穆帝永和四年,距今已有1600餘年歷史
    龍馬負圖寺,始建於晉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因有龍馬「負圖出於孟河之中」而得名,距今已有1600餘年歷史。是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績,在圖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禮場所,是河洛文化中「河圖」出現地。也是中華易學的發源地。 龍馬負圖寺過去規模宏偉,大殿巍峨。
  • 朱元璋與息烽龍馬文化
    明洪武四年(1371),大軍進軍西南,明玉珍之子明昇自認無力抗衡,自縛雙手歸降。朱元璋念其「年幼弱小,凡事聽由臣下,免其伏地上奏待罪之儀」,並準其入朝納降。明昇派人來到當時的養龍坑長官司,搜羅「納降」的貢禮,選得十匹寶馬,包括傳說中牡馬與坑中蛟龍交配而生的「龍馬」。
  • 《坂本龍馬》淺記
    在推動明治維新的過程中,龍馬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探索日本統一和發展的路徑,已不隨身佩劍,他說:「劍術是可以學而不必用的。統一日本 《萬國公法》我想把日本改造成一個不靠刀劍,而是靠法律與常識治國的國家。」2. 姐姐乙女       龍馬是姐姐帶大的,對姐姐有著深厚的感情。「雖說龍馬尿床、流鼻涕,學問不好,但是孩子是自有秉性的。
  • 從親筆書信看真實的坂本龍馬
    另外,他還在信中寫道:「運氣不佳之人會僅僅因為出浴時擦傷了睪丸而死。」他居然堂而皇之地提到了「睪丸」這個詞,真不愧是龍馬!他輕而易舉地將人們認為不可能的常識拋到九霄雲外,這就是龍馬之所以成為龍馬的緣由所在。他接下來寫道:「而我這樣的人呢,是運氣上佳之人,往往能夠死裡逃生。」也就是說,他認為自己運氣很好,即使想死也死不掉。這裡就體現出龍馬最大的長處,但這同時也是他的短處。
  • 山經 . 北山經 (77 -- 錞於毋逢之山)
    又北五百裡,曰錞[ chún ]於毋[wú]逢之山,北望雞號之山,其風如䬅[lì](【注釋】① 錞[ chún ]於毋[wú]逢之山: 即於毋逢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在今山西境內;一說在今內蒙古境內。
  • 《如龍:維新》角色情報 坂本龍馬等人物介紹
    《如龍:維新》角色情報 坂本龍馬等人物介紹 時間:2013-10-11 15:29:47 來源:3DM新聞組-小昔夕
  • 亨一詩集《亂古堆》印象
    亨一詩集《亂古堆》印象 原創授權作者:道川 家鄉詩友亨一便是因為網絡而熟知的青年詩人,那天收到他的詩集《亂古堆》便一口氣讀了個通透。 我突然融進了一種意境,也許我和亨一都做著當經的樸實的「牛」,在教育這條戰線上默默奉獻的何嘗不都是「牛」呢?我在沉默中找到了思想的共鳴!
  • 歌唱家賀筠筠唱《龍馬升騰》獻藝《健康中國行公益春晚》
    2019年11月23日,由中國老齡事業發展中心、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中國炎黃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健康中國行公益春晚》活動,在中央電視臺梅地亞新聞中心隆重舉辦。著名蒙古族女高音歌唱家賀筠筠受邀出席並現場演唱《龍馬升騰》。
  • 與坂本龍馬相遇在江戶末期的京都
    先鬥町不長,卻風情萬種,路上的町家食肆,到了夏季便在內裡鴨川畔開起納涼床,是京都最常被讚頌的夏日風物詩之一。當先鬥町通走到了底,你便面臨一道有些糾結的選擇題:右轉是人人都愛的鴨川,左轉過木屋町、高瀨川,來到運河西側,小走幾步路,便可見到龍馬在京都的藏身之所——酢屋。屋角立著「坂本龍馬寓居址」的石碑,每年龍馬忌日前夕,屋前都會擺出小小的供桌,供行人憑弔。
  • 小慄旬將在NHK大河劇《西鄉殿》中飾演坂本龍馬
    NHK大河劇《西鄉殿》(官網截圖) 人民網東京4月10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小慄旬將在NHK大河劇《西鄉殿》中飾演坂本龍馬。 該劇講述的是出身薩摩貧窮武士之家的西鄉隆盛與勝海舟、坂本龍馬相遇之後,革命意識覺醒,最終成就了明治維新。 日本以坂本龍馬為題材的作品很多,此前石原裕次郎等多個明星都曾飾演過。關於《西鄉殿》中,由誰來飾演坂本龍馬在網上曾引起極大關注。 製作方表示:「希望能將坂本龍馬塑造成一個爽快、深受人們愛戴的形象。
  • 出土漢簡和敦煌寫卷證實:炎黃之戰的阪泉是一個錯誤地名
    《史記·五帝本紀》開篇即言炎黃之戰,說: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東伐□帝,至於襄平,戰於平□,……北伐黑帝,至於武遂,戰於□□……西伐白帝,至於武剛,戰於【□□】,……已勝四帝,大有天下。反山之原,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註:
  • 山岸逢花,春來山岸逢花開,願君尋香遇良人
    第一次聽到【山岸逢花】這個名字時,第一印象就是這名字真美,一個名字就讓思緒勾勒出一種意境,輕煙薄霧,看花聽雨,山岸逢花,巧遇良人,所以趁著這個初春時節,我們也來談談這位宛若陽春白雪般的大姐姐吧。不過這些都是我的猜測,【山岸逢花】並沒有說過她為何出道,只有「維基百科」說她「無法忘記華麗的世界」。
  • 易經源起之龍馬負圖
    《易經》的起源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上古時期黃河中躍出一匹身上印著奇怪的圖像的龍馬,被稱為河圖。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河圖與《易經》有著怎樣的關係呢?龍馬負圖之河圖《易經》裡面的很多觀念都是從河圖中演變出來的。河圖的洛書的真假很難考證到底是真的假的,可是有趣的是它裡面就幾個非常簡單的圖像居然能夠把《易經》的到理從裡面抽離出來。因此,我們就要花點心思來看看什麼是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