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丨一聲梧桐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2020-09-13 詩詞散文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元代: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梧桐葉落,總被視為秋聲始發,從此大地蕭瑟悽涼,愁腸滿結。芭蕉葉子寬大,雨劈裡啪啦地打在上面,撩人心弦。有人說,雨珠是芭蕉的淚。所以,雨打芭蕉,動聽,卻揪人心。梧桐也是如此,雨打梧桐,全都是愁。

一聲梧桐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今天讓我們一起體悟詩詞中梧桐葉和芭蕉樹藏著的哀愁。


梧桐:葉葉聲聲是別離

聲聲慢 · 尋尋覓覓

宋代:李清照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悽悽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要說梧桐的悽清,最著名的當屬李清照的這一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正是秋天,秋意蕭瑟,本就心裡悽悽慘慘戚戚,再聽得黃昏時分滴滴答答雨敲打在梧桐葉上的聲音,怎一個愁字了得!


鷓鴣天 · 一點殘紅欲盡時

宋代:周紫芝

一點殘紅欲盡時。

乍涼秋氣滿屏幃。

梧桐葉上三更雨,

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寶瑟,撥金猊。

那時同唱鷓鴣詞。

如今風雨西樓夜,

不聽清歌也淚垂。

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房間裡,空對著一盞孤燈發呆。突然聽見窗外梧桐葉上的雨聲。這一聲又一聲,似乎敲打在了自己的心上,每一聲都在對自己訴說著別離的怨恨和無盡的思念。在風聲雨聲中,不聽悲歌,也讓人禁不住流淚。


清平樂 · 候蛩悽斷

宋代:張炎

候蛩悽斷,

人語西風岸。

月落沙平江似練,

望盡蘆花無雁。

暗教愁損蘭成,

可憐夜夜關情。

只有一枝梧葉,

不知多少秋聲!

蟋蟀哀鳴,聲聲斷魂,引起了一腔愁緒的共鳴;秋風蕭瑟月光明岸;望盡千裡蘆花,仍不見一隻雁歸的蹤影。夜夜思念,夜夜煎熬,只一片梧桐葉,就不知其中蘊含了多少秋涼的悲聲!愁不知從何起,全寄予了這一片梧桐葉當中。


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拋

一剪梅 · 舟過吳江

宋代: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

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秋娘渡與泰娘橋,

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

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流光容易把人拋,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春風又綠江南岸。坐在明媚的春光當中,江上舟搖,樓上簾搖,我也像是這飄搖的小舟一葉,顛沛流離,不知歸期。只好借酒消愁,春光易逝,怎麼追都追不上,轉眼間櫻桃紅了,芭蕉綠了,春去夏來,可是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心心念念的家鄉,在家裡調試銀字鑲嵌的笙,點燃心字的薰香呢?一想到這裡,不由得悲從中來。


添字醜奴兒 · 窗前誰種芭蕉樹

宋代: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

陰滿中庭。

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

點滴霖霪。

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不知道是誰在我的窗前種下了一片芭蕉樹。到了夏天,芭蕉寬大的葉子相連,遮擋住了整個院落。晚上輾轉反側,思念故國故人無法入眠。到了三更天,外面滴滴答答地下起了雨。雨打芭蕉的淅瀝聲,直入心扉,只好披衣起床。真是愁煞人也!


夜雨

唐代:白居易

早蛩啼復歇,殘燈滅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庭院草叢裡的蟋蟀鳴叫之後又停下歇息,昏暗的燭火明明滅滅,頭枕書卷躺在床上,就知道外面下起了夜雨。何故?因為窗外芭蕉葉上的雨聲噼啪。

一聲梧桐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不知在這夏日的夜晚,有多少人聽著雨打芭蕉的聲音,因為思念難以入眠?也不知有多少人對著落下的梧桐葉暗自垂淚?

相關焦點

  • 秋雨梧桐: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在我國古代,傳說鳳凰喜歡棲息在梧桐樹上,所以人們喜愛在庭院裡栽種梧桐。古語中,有「一葉落而知秋」的說法,在很多人的理解當中,這「落葉報秋」的樹,應該就是梧桐。梧桐出現在古詩詞裡,往往伴隨著離愁別緒。
  • 老文說詩——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曲子一開頭,連續兩個「一~~~一~~」體句式,在交代大時間,小環境的同時,又再次詮釋了題目,雨打梧桐,梧桐葉落,雨打芭蕉,芭蕉葉子寬大肥厚,打不落,聲音卻很響,很嘈雜,對於這種身處苦旅之中,夜不能寐的人來說,這雨聲就像打在人心裡一般,更惹人心煩。
  • 每天一首古詩詞|徐再思: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開頭「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既點明了時間、環境,又照應了題目。梧桐葉落,颯颯聲響,表明了是深秋時節;雨打芭蕉,寫出了氣候。
  •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裡
    一聲梧桐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疏雨滴梧桐,驟雨打芭蕉,聽雨醉,霪雨霏霏。 一世繁華一世憂,一寸流年一寸愁,愁絲繞繁華,情絲惹流年,聽曲殤,曲意冥冥。芭蕉,這生於南國的植物,在詩人心裡佔著與梧桐同等的位置。離愁別緒、孤獨苦悶、幽怨傷懷,匆匆歲月中,雨打芭蕉綠,秋風蕩出詩意。
  • 一片葉,一句詩,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然而,葉子在詩詞界卻也佔了一席之地,詩人們對葉子的偏愛不亞於花。100句關於葉子的詩詞,每一句都表達著不同的情緒!徐再思: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馬戴: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周紫芝: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陳文述: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晏殊: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周邦彥: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 古典詩詞裡的絕美意象|芭蕉: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芭蕉作為中國古詩詞中的經典意象,身影隨處可覓。芭蕉是一種極具觀賞價值的植物,葉子半捲曲,就像人不開心時萎靡的樣子,所以芭蕉往往是愁苦心情的象徵。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中「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感嘆時光匆匆,不知不覺間春天已過去了。李商隱的《代贈二首》「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芭蕉的葉子微卷,仿佛人般愁眉不展,向春風訴說自己的憂愁。
  • 今日立秋,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最美的15首秋天元曲
    秋天真美,等有閒的時候我要去四季分明的地方尋找這些詩詞裡醉美的秋天!天淨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淨沙.秋——白樸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 七首秋雨詩詞: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秋雨,是思念▼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身邊有人陪伴,整夜秋雨也不覺寂寥,但若是孤身在外,那就是「秋風秋雨愁煞人」了。 秋雨,是想家▼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雨打芭蕉,葉落梧桐,孤身在外,是夜難眠。一個人躺在床上,聽著窗外的滴答雨聲,感受著絲絲秋意,多年往事湧上心頭。這樣的氛圍,最容易勾起人的思鄉之情。詩中一場雨,淋溼了誰的心緒?不管是秋風擾亂了思緒,還是那秋雨打溼了心緒,雨夜總是特別容易思念。
  • 八首詩詞說清秋: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羈旅之愁自古有之,這一天,徐再思在外,聽著外面的夜雨,水滴敲著芭蕉,給徐再思帶來無盡的愁緒。
  •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這30句元曲,太適合做籤名了
    ——元好問《人月圓》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片閒雲任卷舒,掛盡朝雲暮雨。——陳草庵《山坡羊》人靜也,一聲吹落江樓月。——白樸《駐馬聽》千裡關山,一段相思。——張可久《四塊玉·樂閒》人憔悴,愁堆八字眉。——貫雲石《金字經》攜一壺兒酒,戴一枝兒花。
  • 一聲梧葉一聲秋——詠梧桐古詩詞賞析
    王傳學 閱讀古典詩詞,我們會發現,在古人行走的路上總不斷地有梧桐悄然出現。梧桐落葉早,古人有「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廣群芳譜•木譜六桐》)的說法。古人素有悲秋的情結,見葉落覺秋至,不免睹物傷懷。於是梧桐這一意象就成了人們傳達主觀情意的一種符號,而這種符號因其「知秋」而常蘊含一種愁苦:鄉愁、客愁或離愁。
  • 「散文詩」一聲秋,一點愁,恰是秋意濃
    一聲秋,一點愁,恰是秋意濃秋,望著滿地的金黃聽著秋雨輕嘶一路伴著秋風畫出一副醉墨丹青;一聲秋,一點愁,恰是秋意濃秋,迎著豐收的喜悅聞著瓜果飄香一路鳴著小曲輕輕柔拂過清淺碧波;一聲秋,一點愁,恰是秋意濃秋,奔著遊子的鄉愁種下滿腹想念
  • 詩詞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場秋雨一場涼!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窗外的秋雨勾起了心裡的煩愁,徐再思在這個秋雨的晚上,夜不能眠。《水仙子·夜雨》元·徐再思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山居秋暝》唐·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本文首發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500萬人的詩意生活倡導者,每早六點,與你相約,轉載請標明來源。
  • 詩詞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場秋雨一場涼
    又是一年秋時節,一層秋雨一層涼。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窗外的秋雨勾起了心裡的煩愁,徐再思在這個秋雨的晚上,夜不能眠。元·徐再思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張愛玲說:雨,像銀灰色黏濡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
  • 一聲知了一聲休,一行大雁一行秋……別來夢尤在,故裡上危樓,望斷...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在心頭。一剎那,我恍若窺見作者夜半披衣獨立窗前,窗外依稀可辨的梧桐樹靜默不語,而芭蕉葉上之雨滴偶或滴落,於夜半石階上,清晰可聞。作者一襲長袖,眉頭緊鎖,怎一個愁字了得!
  • 詩詞意象之芭蕉:孤獨悽涼,悲春傷夏!
    芭蕉是詩詞中的常見意象,它常常和孤獨悽涼特別是離情別緒聯繫在一起。芭蕉春天時葉子是捲起來的,就好像人愁眉不展;夏天雨打芭蕉的聲音讓人哀傷悲涼,所以也常作悲春傷夏之意。
  • 詩詞:一聲梧葉一聲秋,一場秋雨一場涼!
    這首詩作於公元832年秋,當時白居易任河南尹。此時的白居易已六十多歲,體衰多病,官務清閒,加上親密的詩友元稹已經謝世,心情特別寂寞冷淡。於是在一個秋雨飄零的夜裡,寫下了這首詩。又是一年秋時節,一層秋雨一層涼。歲月長,衣裳薄,唯有思念掛心頭。秋雨,也是一種心情。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 一聲梧葉一聲秋,這首詞第一句就用了6個數字,字字句句皆是情
    但是品讀了太多的古詩詞之後發現其實這個道理似乎古代的文人們已經在使用了,有些文人會在詩詞作品中用上數字讓人一目了然,產生非常強烈的讀下去的欲望。包含數字最多的應該屬於那首《山村詠懷》了吧「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一聲梧葉一聲秋,此情此恨何時休
    作者:醉紅塵人們總是會傷春悲秋,因為「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因為「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不覺之間已經到了白露時節,秋意漸濃了,再也找不回夏天炎熱的影子,今晚獨自一個人走在這樣的夜色下,靜靜地品味著秋,心中有種說不出來的沉重感覺。在抖音上看到一句讓我特別有感觸的話:一轉身,夏天成了故事,再回眸,秋天就成了風景……是啊!時光總是飛逝,歲月這般無情。高牆大院裡梧桐樹上的葉子,雖然整體看上去依舊蒼翠,但是偶爾已有幾片隨風飄零,帶給人別離的傷感。
  •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場秋雨一場涼!
    《水仙子·夜雨》元·徐再思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秋雨,只為有心的人飄灑,只為用心的人釋然,只為唯心的人傷懷。一簾秋雨,滿地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