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 傳承弘揚風眠精神

2020-12-12 中國僑網

  鳳翔千仞中西合 鳴響東方譽世界 梅州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依託林風眠故居打造風眠藝術小鎮,發展文旅產業

  每逢節假日,梅州梅江區西陽鎮白宮河畔熱鬧非凡,遊客紛至沓來。片片浮雲、清澈的小溪,和遠處的松林、翠竹相輝映,令人心曠神怡。

  這裡是梅州的風眠灣,也是著名畫家林風眠印在腦海中關於故鄉的畫面。自從19歲那年踏上出國遊學之路,他就再也沒見過這片風景,記憶中的碎片釀成了名畫《秋景》。

  林風眠是我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是享譽世界的現代藝術大師。他一生致力於繪畫研究,倡導中西融合、兼容並包,是我國現代美術教育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先輩遠行,土木安在。在林風眠誕辰120周年之際,日前林風眠故居——敦裕居修葺結束,待廣東省文化保護專家驗收後將對遊客開放。這裡將成為梅州慶祝林風眠誕辰120周年活動的主場館,也是世人紀念林風眠的重要載體。

  以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為契機,梅州按「一居、一館、一園、一路、一河、一村」規劃,全面修繕林風眠故居,建設林風眠紀念館,打造風眠藝術小鎮,發揮名人效應,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

  天賦異稟 120分的典故流傳至今

  林風眠故居位於梅江區西陽鎮閣公嶺村。從西陽鎮向閣公嶺村出發,穿過村口的牌坊,便能看到一座青瓦白牆、典雅別致,頗具特色的客家古民居,這便是林風眠故居——敦裕居。

  敦裕居坐北朝南,門前有一口半月形的池塘,是典型的三槓屋組合式客家傳統民居。從空中俯瞰,左、中、右三槓屋與枕屋相互交錯,形成了左右兩個封閉的內院院落。

  沿著石梯進入故居,大門上「敦裕居」三字雖因風雨侵蝕褪色,但並未掩蓋住字體的遒勁。梅江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故居修繕負責人劉雅琳告訴記者,「敦裕居為林風眠之父林雨農所書,意為敦崇禮儀,裕蔭裔孫。林風眠的家境並不好,祖父和父親都以打石為生。」

  家境清貧,林風眠是如何對繪畫產生興趣的?這要歸功於其祖父林維仁。

  林風眠出生於1900年。在林風眠的記憶中,童年的部分光陰是在與祖父上山打石中度過的。「林維仁非常疼愛林風眠,當他學會走路時便帶他上山打石,經常捕捉一些小動物供他玩耍。」劉雅琳說,「7歲時林風眠跟在祖父身邊,幫助祖父磨鑿子、遞榔頭,看祖父在石碑上刻圖案、花紋。」

  雕刻,不僅要靠精湛的手藝,還需要花大量的時間。林風眠一看便是一個下午,耐心和定力逐漸培養起來,為他後期長時間作畫打下鋪墊。「我的這雙手和手中的一支筆,恰也像祖父的手和他手中的鑿子一樣,成天是閒不住的……這些習慣的養成,我不能不感謝祖父對我的教訓。」林風眠在《自傳》中寫道。

  若說林維仁對林風眠的習慣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母親闕阿帶則讓林風眠學會享受孤獨,甚至成為林風眠後期創作靈感的來源。

  「林風眠的山水畫從不標註具體的地名,畫中也會出現具有丹鳳眼的女子,這是他記憶中的故鄉和母親。林風眠的著名畫作《仕女》,便是以其母親為原型。」作家鄭重在其作品《畫未了:林風眠傳》中寫道。

  1914年,15歲的林風眠考取梅州中學,在這裡他遇到了與自己志趣相投的知己——林文錚。「他與林文錚等人組織了探驪詩社,還創辦畫社,他們與李金髮被稱為中國美術學院院史上的梅州三劍客。」梅江區副區長林勇軍說。

  對於繪畫,林風眠愈發如痴如醉。原有的《芥子園畫譜》已經無法滿足他對繪畫的追求,華僑從國外寄回來的有圖畫的卡通書,也成了他學習的範本。形象逼真、色彩豐富的卡通書,讓林風眠打開了嶄新的繪畫世界。

  除了在梅州中學結識林文錚、李樹化等人,林風眠也在學校遇到自己的伯樂——美術教師梁伯聰。梁伯聰發現林風眠非凡的藝術才華後引以為豪,常常在林風眠的作業打上120分。梁伯聰說:「誰的畫能畫得和我一樣好,就該打100分。他的畫比我還好,你說應不應該給他120分呢?」

  「梁伯聰與林風眠的故事,至今仍然被梅城許多喜愛繪畫的人津津樂道,他是幫助林風眠成長的重要人物。」劉雅琳說。

  春風化雨 林派素描對學生影響至深

  從敦裕居的後門往裡走,一座具有現代感的兩層房屋出現在記者眼前。房屋層與層間打破了循規蹈矩的平行疊放,採用斜架的方式呈現,遠遠望去猶如天外來物降臨在房屋上。

  「這是林風眠紀念館,是在立本小學拆除後的原址上修建起來的。」劉雅琳說。走進館內,濃濃的江南水韻撲面而來:粉牆黛瓦,屋內設有水池,水池四周鋪設了石子道,一旁的木製廊亭格外別致。

  而展廳與樓梯的牆體設計,運用了前衛的線條,又具有西方極簡風格。中西融合的設計風格,讓人不禁聯想起遠在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紀念館從設計、建造到裝修,都是由中國美術學院派出的專業團隊主導完成,所以具有中國美院的色彩。」林勇軍說。

  看著即將完成裝修的紀念館,讓人有時空交錯之感,讓人仿佛回到1928年的春天,與林風眠共同見證中國美術學院的開辦。

  1928年2月,林風眠、林文錚、王代之齊到杭州,為國立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選址。4月8日,國立藝術學院迎來了首批報到的學生。他深刻地意識到,若要培養專門的藝術人才,促進社會美育,必須培養一支生氣勃勃、意識領先的教師隊伍,所以他把在法國留學時認識的藝術家都聘請到了學校。

  「林文錚任教務長,吳大羽為西畫系主任教授,李金髮為雕塑系主任教授,克羅多為研究部導師兼教授,劉既飄為圖案系主任教授,王代之為藝術學院駐法國代表,負責採購相關資料。」林勇軍說,這些人在現代藝術界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教授學生繪畫時,林風眠非常注重對基本功的訓練。在預科期間,學生們每周有24節素描課。一些學生沉迷繪畫,在畫室一畫就是一整天。漸漸地,學校的學習氛圍變得濃厚,畫室的夜經常燈火通明,學生們相互切磋技藝。不少學生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忍不住感嘆:「真是令人神往。」

  教育要著眼於未來,林風眠不僅對學生的繪畫提出要求,也提出了做人的要求。「林風眠要求學生忌急功近利,要沉得下心去磨練技藝,學會觀察生活。」林勇軍說。

  在當時,林風眠開創了一種獨有的素描法,在全國引起轟動,人們稱之為林派素描。簡而言之,便是在不違背客觀事物的前提下將主觀認知融入到繪畫中。我國著名美術家蔡若虹曾這樣評價:「除了魯迅領導的木刻運動之外,林風眠的素描教學改革也值得美術教育永遠紀念。」

  1938年,因客觀原因,林風眠辭去國立藝術學院校長的身份,開啟了輾轉多地的生活。「1938年至1939年,林風眠曾在杭州、上海等地短暫居住,最後在嘉陵江畔開始了隱居生活。」鄭重在書中寫道。

  隱居的日子對於林風眠來說是痛苦的,隱姓埋名、無妻子和孩子的陪伴,心中的願景無人傾訴,還承受著從天上到地下的失落感。也正因這段經歷,開啟了獨一無二的林風眠繪畫風格。「這一時期,林風眠的代表作有《靜物》《構圖》《雞冠花》。色調由灰黑轉向明朗,長方形構圖變為方形,從寫實變成寫意,從象徵變為表現。」鄭重寫道。

  傳承發揚 辦好誕辰紀念弘揚風眠精神

  登上林風眠紀念館二樓眺望,閣公嶺村的景象煥然一新。

  近處的民房經過改造,已換成與紀念館相同的黛瓦,屋頂的造型也與紀念館相似。遠處的稻田七彩斑斕,林風眠的《仕女》在田中若隱若現。時間臨近黃昏,柔和的陽光灑在田野和民房上,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呈現在眼前。

  當下,梅州正按照「六個一」的思路,全力做好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即修繕林風眠故居,建設林風眠紀念館,建設林風眠藝術公園,提升西陽高速路口至閣公嶺村道路兩邊的綠化帶,將白宮河與四村(新聯村、龍崗村、太平村、直坑村)連片打造成原生態寫生基地,推動閣公嶺村美麗鄉村建設。

  目前,林風眠故居修繕保護工程、林風眠紀念館主體工程、西陽堤下路風眠綠道已完成建設,林風眠藝術公園建設、閣公嶺村和白宮河等沿線環境整治等工程正有序推進。

  「林風眠紀念館的規劃面積近4畝,分上下兩層。一層展廳屆時會擺放一座林風眠先生的雕像,通過陳列畫作、圖片、傳記等方式,全方位展現他在各個時期的生平事跡、藝術成就,系統呈現林風眠先生傳奇的一生。二層則是可以開展學術研討、眺望村景的場所。」林風眠紀念館建設項目工程負責人龔志芳表示,林風眠紀念館將於近日完成布展,屆時將有中國美術學院的專家教授親臨指導。

  在中國美術史上,林風眠功勳卓著,桃李滿園,卓有成就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在他90周歲時,曾有僑商姚美良先生提出為其捐資建設展館,舉辦畫展,但被他婉言謝絕了。他認為支持青年人深造,讓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能,這遠比給他建設展館意義大得多。「請你轉告姚美良先生,我十分感謝他的厚意,這筆捐贈可否用作基金,以利於對青年美術家的支持。」當時林風眠這樣對浙江美術學院院長蕭峰說。

  「他當時考慮到國家有困難,百廢待興,與其捐資建設紀念館,不如繼續推動美術教育的發展,這是他畢生的事業。」林勇軍說,「如今國家強大,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若林風眠還在世,看到故鄉的變化會感到欣慰。」

  1991年8月12日,林風眠在香港與世長辭。「他在彌留之際仍想要回家,回到西陽鎮閣公嶺村,但最後還是沒能回來。」林風眠侄女林素玲說。如今這位年事已高的老人依然生活在閣公嶺村,為到訪敦裕居的遊客講述林風眠的故事。

  在故鄉的土地上,人們也從未忘記林風眠。日前,按照學校機構設置調整,嘉應學院美術學院更名為嘉應學院林風眠美術學院,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以林風眠先生名字命名的高等美術學院。

  在梅城劍英公園旁,林風眠美術館正在施工。而在不遠處的梅江區風眠小學的鳳鳴樓內,學生們的書聲正傳來……「我們將與中國美術學院共同辦好紀念活動,保護風眠資源、傳承風眠精神。」前不久,梅州市委書記陳敏在與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座談時表示。

  對話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

  深化對林風眠藝術研究打造廣東美術文化名片

  今年是林風眠誕辰120周年,梅州正在全力籌備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作為林風眠的故鄉,同時也是文化之鄉的梅州,應該如何傳承發揚林風眠的藝術精神?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

  南方日報記者:您覺得林風眠精神指的是什麼?

  王紹強:林風眠是公認的中國近代畫壇的藝術大師,在美術史上更是20世紀中國畫近現代美術變革的節點性人物。在藝術創作上,林風眠是第一個倡導調和中西藝術的人,在他的藝術創作上,一方面繼承中國古代藝術傳統,對戰國漆器、漢代石刻、六朝壁畫、宋代瓷器以及民間工藝美術等都有所擷取。另一方面兼容西方現代藝術中的審美儀式與表現手法,這種尊重個性、注重創新的精神,便是林風眠精神。

  林風眠內在的藝術精神,其實是廣東文化的精神,同時也是以嶺南畫派為代表的廣東美術家的精神。廣東土壤所孕育的文化,是先鋒的、包容的、多元的。從美術史的向度來看,面對西方文化的衝擊,包括林風眠在內的廣東美術家走出了一條中西融合的自我革新發展道路。在這個過程中,近現代的廣東畫壇還生成了國粹派、融合派、西化派等,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多元文化格局。而面對民族的苦難,林風眠以及古元、黃新波、李樺、賴少其、關山月、黎雄才、廖冰兄……一大批廣東美術家曾迅速地把視野投向當下,他們創作出的作品為災難中的人們帶去熱血和希望,為奮起抗爭的家國發出強有力的吶喊。

  南方日報記者:作為林風眠的家鄉,梅州也是文化之鄉,應該如何打好林風眠這張名人牌?

  王紹強:首先,在當前文化灣區的戰略格局下,推動廣東文化和美術繁榮發展是共同的責任。因此,不管是梅州還是區域內的各個機構,都應該把握機遇,藉助這個共同目標的發展推力,在區域內通過合作共贏的方式,引進研究人才和資源。通過深化對林風眠的研究,更好地塑造廣東文化和美術的經典人物,進一步構建文化灣區。

  今天,廣東這片土地已發生巨變,然而廣東美術的精神力量卻翻越時間的藩籬,延綿不斷地延續著當代美術的內在生命力。林風眠誕辰120周年,更應該傳承這種多元、包容和先鋒的內在精神,深化研究、梳理、展示和傳播林風眠的藝術成果,讓他的藝術更多地走出去,打造廣東美術的文化名片,為廣東文化和美術在新時代的發展作出貢獻。

  梅州作為林風眠的故鄉,擁有得天獨厚的歷史資源,這些一手材料對於林風眠藝術的史學研究來說不可多得。因而可以依託這些本土優勢,不斷發掘嶄新的思路和角度,進一步深化對林風眠藝術的研究。以單點為切入,從縱向挖掘藝術家個案深度。也可以從另一個方面推進,從面到點,也就是從時代、地域、文化等宏觀的層面切入,去探索林風眠的藝術在大文化背景下的理路。

  南方日報記者 梁時禹

  通訊員 黃蓉

相關焦點

  • 世紀風眠 世界風眠|林風眠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在故鄉梅州舉辦
    >為弘揚中國美術學院代代傳承的學術脈絡,堅定文化自信,表達對林風眠的紀念,中國美術學院、梅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於11月22日在梅州聯合主辦紀念林風眠先生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紀念活動包括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林風眠紀念館落成揭幕儀式、「世紀風眠——林風眠畫傳展暨中國美術學院「林風眠獎學金」獲獎作品展」等。
  • 弘揚風眠藝術精神!梅州市舉行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
    央視網消息(記者 邢明):客都鳳鳴,世界風眠。11月21日至22日,梅州市舉行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追懷畫壇巨匠林風眠的世紀業績,傳承弘揚林風眠的藝術精神,打響世界客都梅州文化品牌,助力廣東文化強省建設。
  • 世紀風眠 世界風眠|林風眠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在故鄉梅州舉辦
    為弘揚中國美術學院代代傳承的學術脈絡,堅定文化自信,表達對林風眠的紀念,中國美術學院、梅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於11月22日在梅州聯合主辦紀念林風眠先生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紀念活動包括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林風眠紀念館落成揭幕儀式、「世紀風眠——林風眠畫傳展暨中國美術學院「林風眠獎學金」獲獎作品展」等。
  • 廣東梅州舉行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 林風眠紀念館建成開放
    光明網訊(記者 熊憲斌)客都鳳鳴,世界風眠。11月21日至22日,梅州市舉行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追懷畫壇巨匠林風眠的世紀業績,傳承弘揚林風眠的藝術精神,打響世界客都梅州文化品牌,助力廣東文化強省建設。
  • 廣東梅州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
    新華社廣州11月22日電(記者陸浩)客都鳳鳴,世界風眠。22日,文化藝術界的專家學者和部分高等美術院校師生聚集廣東梅州,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林風眠,原名林鳳鳴,廣東梅州人。林風眠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畫家、藝術教育家,培養出趙無極、艾青、吳冠中等一批藝術名家,代表作有《春晴》《江畔》《仕女》等。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上,林風眠是舉足輕重的一代宗師,這不僅是因為他別開生面的個人創作,更是因為他在東西方文化碰撞激蕩的大變局中,開闢出了一條中西融合、藝理貫通的藝術道路。
  • 弘揚風眠藝術精神 打造梅州文化品牌
    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客都鳳鳴,世界風眠。11月21日至22日,梅州市舉行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追懷畫壇巨匠林風眠的世紀業績,傳承弘揚林風眠的藝術精神,打響世界客都梅州文化品牌,助力廣東文化強省建設。
  • 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系列報導
    ,梅州市舉行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22日上午,梅州市舉行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與會人員認為,梅州舉行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讓大家更好地認識林風眠這位一代宗師,對傳承和弘揚林風眠先生對藝術思想和藝術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
  • 林風眠誕辰120周年:首家紀念館落成,呈現「世紀風眠」
    林風眠是我國現代美術教育的重要奠基者,也是東西方藝術融合貫通的創新者。上世紀以來,幾度風雨變遷在他的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他的人生映襯著一個民族百年文化的尋覓和磨難。昨天是林風眠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 文藝界人士集聚梅州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
    林風眠紀念館落成開館儀式現場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危健峰、通訊員梅宣攝影報導:客都鳳鳴,世界風眠。22日,文化藝術界的專家學者和部分高等美術院校師生聚集廣東梅州,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林風眠,原名林鳳鳴,廣東梅州人。他從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畢業後,出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
  • 梅州市委書記陳敏:傳承弘揚林風眠藝術精神,把梅州打造成廣東文化...
    22日上午,梅州市舉行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梅州市委書記陳敏在會上致辭。市委書記陳敏說,梅州是著名的文化之鄉,是千年客家文化的集大成之地,被譽為世界客都、全球客家人的心靈家園。其中,林風眠先生就是大學校長中的傑出代表,他是高高聳立在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座豐碑。「今天,我們與中國美院、廣東省文化旅遊廳共同在這裡舉辦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就是要把先生的藝術思想與藝術精神,以他的家鄉為起點,衍播四海、發揚光大,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落實好省委『1+1+9』工作部署,在建設文化強省中把梅州打造成廣東文化高地。」
  • 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特別報導丨風動五洲寫丹青 眠夢故裡話...
    ●本報記者 江嬋 賴運香  「雲石佇立的概念,與林風眠的家國觀、人生觀、藝術觀高度契合,形象地概括了林風眠生命磨難和心靈追求的傳奇人生……」21日至22日,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在梅州舉行。
  • 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文學專版
    編者按:今天,梅州舉辦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共同追憶林風眠先生傳奇的一生。在紀念活動到來之際,梅州文友紛紛執筆,寫下紀念林風眠先生的詩文,現闢專版推出。新落成的林風眠紀念館(張文祥 攝)【文訊】風眠故裡採風行● 葉惠娟11月18日,在林風眠誕辰120
  • 世紀風眠!林風眠畫傳展暨中國美術學院「林風眠獎學金」獲獎作品展...
    為紀念林風眠先生誕辰120周年,中國美術學院、梅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將於11月22日上午在梅州聯合主辦紀念活動。 作為紀念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世紀風眠——林風眠畫傳展暨中國美術學院「林風眠獎學金」獲獎作品展將於11月22日在梅州世界客商中心一樓展廳正式開展,展期至2021年1月3日結束,歡迎廣大參觀者前往觀賞。
  • 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丨鳳鳴九天外 江山傳勝跡
    編者按:22日,梅州舉辦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共同追憶林風眠先生傳奇的一生。在紀念活動到來之際,梅州文友紛紛執筆,寫下紀念林風眠先生的詩文,《梅州日報》特闢專版推出。11月18日,在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即將到來之際,由梅州市文聯、市作協、中共梅江區委宣傳部、西陽鎮、區文聯、區文廣旅體局、區作協及區攝協聯合主辦的「詩畫梅江 奔向小康——相約風眠故裡」文學採風活動在梅江區西陽鎮舉行,三十多名文友、攝友沐浴著初冬的陽光,先後走進閣公嶺村參觀林風眠故居
  • 「客都梅州風眠故裡」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在世界客商中心開幕
    (林風眠畫院)、廣東貴加投資有限公司協辦的紀念林風眠先生誕辰120周年 ——「客都梅州·風眠故裡」全國中國畫(山水·花鳥)作品展開幕式在世界客商中心隆重開幕。其中林風眠是「中西融合」這一藝術理想的倡導者、開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義以後的現代繪畫的營養,與中國傳統水墨和境界相結合,並融入了個人的人生經歷,是已經接近了「東西方和諧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畫家,是我國第一所高等藝術學府國立藝術院(今中國美術學院前身)首任院長。他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主張兼容並包學術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廣納人才。
  • 風眠故裡•國展來襲 | 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在客都梅州盛大開幕
    風眠故裡•國展來襲 | 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在客都梅州盛大開幕梅州市美協  作者:  2019-12-28 本次展覽作品面貌豐富,而且富有新意
  • 【文化】風眠故裡•國展來襲 | 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在客都梅州開幕
    【文化】風眠故裡•國展來襲 | 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在客都梅州開幕 2019-12-28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梅州這場活動
    11月21日至22日,梅州與中國美院、廣東省文化旅遊廳共同舉辦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意在將林風眠的藝術思想與藝術精神,以他的家鄉為起點,衍播四海、發揚光大,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落實好省委「1+1+9」工作部署,在建設文化強省中把梅州打造成廣東文化高地。
  • 林風眠美術館選址梅州江南劍英湖畔
    客都鳳鳴,世界風眠。11月21日至22日,梅州市舉行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追懷畫壇巨匠林風眠的世紀業績,傳承弘揚林風眠的藝術精神,打響世界客都梅州文化品牌,助力廣東文化強省建設。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羅娟,梅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浙江省美協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汪一洋,梅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軍,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謝昌晶,梅州市政協主席陳建青,西安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繪畫藝委會/副主任朱盡暉,湖北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
  • 循著大師的足跡,感受林風眠的非凡人生
    「雲石佇立的概念,與林風眠的家國觀、人生觀、藝術觀高度契合,形象地概括了林風眠生命磨難和心靈追求的傳奇人生……」21日至22日,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在梅州舉行。(林翔 攝)循著大師的足跡,嘉賓還前往林風眠的家鄉——梅江區西陽鎮閣公嶺村,拜謁林風眠故居、見證林風眠紀念館落成揭幕;隨後前往世界客商中心,參加紀念大會、參觀「世紀風眠——林風眠畫傳展暨中國美術學院『林風眠獎學金』獲獎作品展」等,共同緬懷畫壇巨匠非凡傳奇的藝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