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石佇立的概念,與林風眠的家國觀、人生觀、藝術觀高度契合,形象地概括了林風眠生命磨難和心靈追求的傳奇人生……」21日至22日,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在梅州舉行。在昨日上午舉行的林風眠美術館選址暨規劃設計匯報會上,與會領導嘉賓來到梅州城區劍英湖畔,聆聽設計師介紹林風眠美術館的設計藍圖。
林風眠紀念館內端坐在石頭上的林風眠單人雕塑。(林翔 攝)
循著大師的足跡,嘉賓還前往林風眠的家鄉——梅江區西陽鎮閣公嶺村,拜謁林風眠故居、見證林風眠紀念館落成揭幕;隨後前往世界客商中心,參加紀念大會、參觀「世紀風眠——林風眠畫傳展暨中國美術學院『林風眠獎學金』獲獎作品展」等,共同緬懷畫壇巨匠非凡傳奇的藝術人生。
風眠故裡展生平 藝術精神永流傳
「這裡就是林風眠少年時期讀書和起居的房間,裡面至今還保留著他少年時期用過的小書桌……」在現場講解員的指引下,領導嘉賓走進林風眠故居「敦裕居」,在具有200多年歷史的客家民居裡,大家透過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尋找藝術大師在少年時期留下的生活足跡。循著鄉間小道徑直行走,設計精美的林風眠紀念館映入眼帘,嘉賓不禁發出「設計巧妙」「小而美」等稱讚。走進館內,林風眠的客家少年、巴黎勵志、初掌藝壇、孤山十年、為藝術戰等人生軌跡,帶領嘉賓走進了大師顛沛流離又星光璀璨的藝術歲月。
「林風眠先生是美術教育的大家,這次來到先生的故鄉,對他有了更全面和立體的了解,期待梅州繼續收集林風眠先生的史料,豐富和活化名人故居資源,打好『名人牌』,進一步增強文化軟實力。」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汪一洋表示,梅州修繕林風眠故居、打造林風眠紀念館,可以更好地發揮藝術力量,並將藝術力量轉變成文化資源,進而帶動更多人參與鄉村振興,帶旺鄉村旅遊,推動梅州經濟社會發展。
「梅州重新把林風眠先生的藝術之路、教育之路、美育之路,以及藝術追求展示給世人,這次紀念活動具有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無論對老藝術家還是年輕學者而言,都具有啟迪作用。」湖北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許奮說,梅州擁有很好的美育條件,充分利用好林風眠紀念館這一集生平展示、學術研究、藝術精神傳播的重要基地,同時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藝術展覽,可以進一步推廣美育。許奮補充說:「作品是一個藝術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期待紀念館收集更多林先生的原作,讓慕名前來的參觀者對先生的藝術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
林風眠美術館選址位於嘉應新區江南新城核心區,與劍英湖、濱湖公園相倚。項目總建築面積約5.8萬平方米,擬投資5.8億元,包括美術展覽館、研創中心和大型活動場所三大部分。林風眠美術館以「雲石佇立,引鶴回鄉」為核心設計理念,建成後將成為集策展、研究、創作、培訓、文化旅遊、藝術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梅州文化新地標。「今天選址落地的林風眠美術館設計很宏大,落成揭幕的林風眠紀念館,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座全方位展示他生平事跡、藝術成就與貢獻的專題紀念館,梅州做到了這點,非常了不起。」一路參觀走來,來自杭州的風眠民間工作室研究學者徐宗帥感慨萬千,他說:「梅州的人文歷史底蘊深厚,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少年時期對一個人的影響很深遠,梅州可以多在挖掘林風眠史料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
悠悠歲月難忘懷 文化之鄉再啟航
「新建的林風眠紀念館,既運用了現代建築理念,又與林風眠當年進行藝術創作的藝術思想結合起來。展館雖然面積不大、位於山村,但看起來很有品位、文獻資料也很詳實,值得細細觀看。」廣州畫院書記、研究館員陳偉安說,他的祖籍在梅州蕉嶺,在廣州為林風眠、關良、丁衍庸「廣東三傑」籌辦展覽活動是他近年來心心念念的事情,林風眠是家鄉梅州難能可貴的名人品牌,通過藝術形式弘揚和傳承大師藝術精神,具有深遠意義。
林風眠紀念館落成揭幕。(連志城 攝)
「林風眠先生是一位非常偉大的藝術大師,我們應該通過各種形式將他的故事傳遞出去。此次活動八大美院的老師們幾乎都來到了現場,這是藝術界的盛事,也體現了先生的學術地位。」葉劍英元帥孫女葉靜子說,林風眠紀念館將是中國當代藝術史最重要的紀念館之一,雖說目前館藏的展品並不多,但在眾多美術學院支持和努力挖掘下,紀念館的內涵定會越來越豐富。
83歲高齡的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廖慧蘭,是從梅州走出的著名雕塑家,梅州城區歸讀公園、嘉應學院等地的林風眠雕塑均由她創作。活動當天,老人堅持坐著輪椅,來到林風眠的家鄉參觀。廖慧蘭眼含熱淚激動地說:「每次創作先生的雕塑時,我都會想起他曾遭遇的苦難,邊創作邊流淚……林風眠是中國美術教育第一人,現在家鄉為他舉辦120周年誕辰紀念活動,我想先生也會很滿足、很欣慰的!」
林風眠早年在梅州中學就讀時,美術老師黎茂仙是對他影響較大的老師之一,學習期間林風眠曾寄寓黎屋巷斜對面的林氏宗祠,也常到附近的黎茂仙家中學詩和篆刻。「少年時期的林風眠和我爺爺、叔公年齡相仿,熱愛文學藝術的少年時常聚在一起作詩、畫畫,學習氛圍濃厚。」黎茂仙后人代表黎建文說,林風眠先生代表著一種藝術精神,在文化名人效應的帶動下,梅州文化之鄉的氛圍將越來越濃厚。
中西融合代表人 美育教育薪火傳
在紀念大會上,深圳世聯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陳勁松,將其收藏的林風眠畫作《無題》捐贈給梅州市林風眠藝術基金會。接受記者採訪時,陳勁松說:「我在15年前開始收藏林風眠先生的畫作,他的作品體現了中西融合,開創了中國畫的新時代。林風眠的畫作透露著憂鬱感,傳遞著非凡的人生經歷,這是畫作的最高境界。」
現場展出的林風眠畫作吸引眾多嘉賓爭相觀看。(林翔 攝)
嘉賓拜謁修繕一新的林風眠故居。(連志城 攝)
大會結束後,領導嘉賓參觀了「世紀風眠——林風眠畫傳展暨中國美術學院『林風眠獎學金』獲獎作品展」。現場集中展示了林風眠真跡、畫傳、雕塑等藝術作品,引領著參觀者走進先生卓越非凡的藝術人生。在《秋景圖》等5幅林風眠真跡前,梅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梁遠祖駐足流連,和友人輕聲交談。「林風眠先生在19歲便離開家鄉到法國留學,再也沒有回到魂牽夢繞的家鄉,百年後能在梅州集中看到真跡非常難得,使我心靈上有更深刻的感悟。林風眠先生的藝術精神對我們本土藝術創作者而言,也有很大的鼓舞和激勵作用。」梁遠祖說。
欣賞畫傳展後,嘉應學院林風眠美術學院副院長楊帥說:「梅州走出這麼一位在中國現代藝術教育史上非常有影響力的大師,是梅州的榮幸。林風眠先生引進了西方的藝術教育理念,融合了中式的傳統技法,他的藝術教育精神非常值得發揚,我們作為梅州本地的美術教育從業者,更要發揚他的精神、傳承他的藝術理念。」
梅州日報記者:江嬋 賴運香
編輯:朱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