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著大師的足跡,感受林風眠的非凡人生

2020-11-23 梅州日報

「雲石佇立的概念,與林風眠的家國觀、人生觀、藝術觀高度契合,形象地概括了林風眠生命磨難和心靈追求的傳奇人生……」21日至22日,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在梅州舉行。在昨日上午舉行的林風眠美術館選址暨規劃設計匯報會上,與會領導嘉賓來到梅州城區劍英湖畔,聆聽設計師介紹林風眠美術館的設計藍圖。

林風眠紀念館內端坐在石頭上的林風眠單人雕塑。(林翔 攝)

循著大師的足跡,嘉賓還前往林風眠的家鄉——梅江區西陽鎮閣公嶺村,拜謁林風眠故居、見證林風眠紀念館落成揭幕;隨後前往世界客商中心,參加紀念大會、參觀「世紀風眠——林風眠畫傳展暨中國美術學院『林風眠獎學金』獲獎作品展」等,共同緬懷畫壇巨匠非凡傳奇的藝術人生。

風眠故裡展生平 藝術精神永流傳

「這裡就是林風眠少年時期讀書和起居的房間,裡面至今還保留著他少年時期用過的小書桌……」在現場講解員的指引下,領導嘉賓走進林風眠故居「敦裕居」,在具有200多年歷史的客家民居裡,大家透過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尋找藝術大師在少年時期留下的生活足跡。循著鄉間小道徑直行走,設計精美的林風眠紀念館映入眼帘,嘉賓不禁發出「設計巧妙」「小而美」等稱讚。走進館內,林風眠的客家少年、巴黎勵志、初掌藝壇、孤山十年、為藝術戰等人生軌跡,帶領嘉賓走進了大師顛沛流離又星光璀璨的藝術歲月。

「林風眠先生是美術教育的大家,這次來到先生的故鄉,對他有了更全面和立體的了解,期待梅州繼續收集林風眠先生的史料,豐富和活化名人故居資源,打好『名人牌』,進一步增強文化軟實力。」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汪一洋表示,梅州修繕林風眠故居、打造林風眠紀念館,可以更好地發揮藝術力量,並將藝術力量轉變成文化資源,進而帶動更多人參與鄉村振興,帶旺鄉村旅遊,推動梅州經濟社會發展。

「梅州重新把林風眠先生的藝術之路、教育之路、美育之路,以及藝術追求展示給世人,這次紀念活動具有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無論對老藝術家還是年輕學者而言,都具有啟迪作用。」湖北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許奮說,梅州擁有很好的美育條件,充分利用好林風眠紀念館這一集生平展示、學術研究、藝術精神傳播的重要基地,同時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藝術展覽,可以進一步推廣美育。許奮補充說:「作品是一個藝術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期待紀念館收集更多林先生的原作,讓慕名前來的參觀者對先生的藝術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

林風眠美術館選址位於嘉應新區江南新城核心區,與劍英湖、濱湖公園相倚。項目總建築面積約5.8萬平方米,擬投資5.8億元,包括美術展覽館、研創中心和大型活動場所三大部分。林風眠美術館以「雲石佇立,引鶴回鄉」為核心設計理念,建成後將成為集策展、研究、創作、培訓、文化旅遊、藝術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梅州文化新地標。「今天選址落地的林風眠美術館設計很宏大,落成揭幕的林風眠紀念館,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座全方位展示他生平事跡、藝術成就與貢獻的專題紀念館,梅州做到了這點,非常了不起。」一路參觀走來,來自杭州的風眠民間工作室研究學者徐宗帥感慨萬千,他說:「梅州的人文歷史底蘊深厚,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少年時期對一個人的影響很深遠,梅州可以多在挖掘林風眠史料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

悠悠歲月難忘懷 文化之鄉再啟航

「新建的林風眠紀念館,既運用了現代建築理念,又與林風眠當年進行藝術創作的藝術思想結合起來。展館雖然面積不大、位於山村,但看起來很有品位、文獻資料也很詳實,值得細細觀看。」廣州畫院書記、研究館員陳偉安說,他的祖籍在梅州蕉嶺,在廣州為林風眠、關良、丁衍庸「廣東三傑」籌辦展覽活動是他近年來心心念念的事情,林風眠是家鄉梅州難能可貴的名人品牌,通過藝術形式弘揚和傳承大師藝術精神,具有深遠意義。

林風眠紀念館落成揭幕。(連志城 攝)

「林風眠先生是一位非常偉大的藝術大師,我們應該通過各種形式將他的故事傳遞出去。此次活動八大美院的老師們幾乎都來到了現場,這是藝術界的盛事,也體現了先生的學術地位。」葉劍英元帥孫女葉靜子說,林風眠紀念館將是中國當代藝術史最重要的紀念館之一,雖說目前館藏的展品並不多,但在眾多美術學院支持和努力挖掘下,紀念館的內涵定會越來越豐富。

83歲高齡的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廖慧蘭,是從梅州走出的著名雕塑家,梅州城區歸讀公園、嘉應學院等地的林風眠雕塑均由她創作。活動當天,老人堅持坐著輪椅,來到林風眠的家鄉參觀。廖慧蘭眼含熱淚激動地說:「每次創作先生的雕塑時,我都會想起他曾遭遇的苦難,邊創作邊流淚……林風眠是中國美術教育第一人,現在家鄉為他舉辦120周年誕辰紀念活動,我想先生也會很滿足、很欣慰的!」

林風眠早年在梅州中學就讀時,美術老師黎茂仙是對他影響較大的老師之一,學習期間林風眠曾寄寓黎屋巷斜對面的林氏宗祠,也常到附近的黎茂仙家中學詩和篆刻。「少年時期的林風眠和我爺爺、叔公年齡相仿,熱愛文學藝術的少年時常聚在一起作詩、畫畫,學習氛圍濃厚。」黎茂仙后人代表黎建文說,林風眠先生代表著一種藝術精神,在文化名人效應的帶動下,梅州文化之鄉的氛圍將越來越濃厚。

中西融合代表人 美育教育薪火傳

在紀念大會上,深圳世聯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陳勁松,將其收藏的林風眠畫作《無題》捐贈給梅州市林風眠藝術基金會。接受記者採訪時,陳勁松說:「我在15年前開始收藏林風眠先生的畫作,他的作品體現了中西融合,開創了中國畫的新時代。林風眠的畫作透露著憂鬱感,傳遞著非凡的人生經歷,這是畫作的最高境界。」

現場展出的林風眠畫作吸引眾多嘉賓爭相觀看。(林翔 攝)

嘉賓拜謁修繕一新的林風眠故居。(連志城 攝)

大會結束後,領導嘉賓參觀了「世紀風眠——林風眠畫傳展暨中國美術學院『林風眠獎學金』獲獎作品展」。現場集中展示了林風眠真跡、畫傳、雕塑等藝術作品,引領著參觀者走進先生卓越非凡的藝術人生。在《秋景圖》等5幅林風眠真跡前,梅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梁遠祖駐足流連,和友人輕聲交談。「林風眠先生在19歲便離開家鄉到法國留學,再也沒有回到魂牽夢繞的家鄉,百年後能在梅州集中看到真跡非常難得,使我心靈上有更深刻的感悟。林風眠先生的藝術精神對我們本土藝術創作者而言,也有很大的鼓舞和激勵作用。」梁遠祖說。

欣賞畫傳展後,嘉應學院林風眠美術學院副院長楊帥說:「梅州走出這麼一位在中國現代藝術教育史上非常有影響力的大師,是梅州的榮幸。林風眠先生引進了西方的藝術教育理念,融合了中式的傳統技法,他的藝術教育精神非常值得發揚,我們作為梅州本地的美術教育從業者,更要發揚他的精神、傳承他的藝術理念。」


梅州日報記者:江嬋 賴運香

編輯:朱綺輝

相關焦點

  • 林風眠誕辰120周年:首家紀念館落成,呈現「世紀風眠」
    上世紀以來,幾度風雨變遷在他的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他的人生映襯著一個民族百年文化的尋覓和磨難。昨天是林風眠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日。澎湃新聞獲悉,當天,由中國美術學院、梅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主辦的紀念林風眠先生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在林風眠故裡廣東梅州舉行。
  • 世紀風眠 世界風眠|林風眠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在故鄉梅州舉辦
    林風眠是享譽世界的現代藝術大師,是東西方藝術融合貫通的偉大創新者;他在西子湖畔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國立高等藝術學府,堅持兼容並包、思想自由的辦學精神,是我國現代美術教育的重要奠基者。幾度風雨變遷在他的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他的人生映襯著一個民族百年文化的尋覓和磨難,但他的藝術仿佛孤行於這一切之外,他吸取民族文化的養料,傳承東方藝術的理想,創造出一個清新雋遠的詩性世界。
  • 循著心靈的足跡,追尋愛的旅程
    沒有愛,不去愛是人生最大的孤獨,孤獨是人生最大的失意。孤獨會蠶食一個人的靈魂,如生活在黑夜裡。一個人,像沙漠中獨行的孤旅,似飛在空中沒有線的風箏,是漂浮在水面上無根的浮萍。你若不來,我一直等待;循著心靈的足跡,追尋愛的旅程,等待你,我們一路向前。
  • 淺析一九五七年人民美術出版社《林風眠》畫冊作品
    一九五七年人民美術出版社《林風眠》畫冊封面一九五七年人民美術出版社《林風眠》畫冊封底 《野泊》 《寶蓮燈》西方之構成 東方之韻味 ——淺析一九五七年人民美術出版社《林風眠三從林先生的畫作裡,你可以看到東西方繪畫藝術的高度融合,沒有一點「違和感」。為什麼他能形成如此獨特畫風?這種獨特畫風的成熟期是在什麼時候?依據是什麼?要尋找上述答案,我們不妨從林風眠的人生伯樂、五四新文化運動領軍人物蔡元培先生的觀點切入。
  • 溫情與敬意——循著國學大師的足跡探古尋幽
    2020年10月5日下午,循著國學大師的足跡,我來到了離家只有一公裡的如今,循著前輩先賢的深淺腳印,穿行在山林迂迴的古剎中,不由得讓人心生無盡感慨。在那些幽暗動蕩的歲月,先生耳無雜聲、心無掛礙,專注著書立說,方成煌煌國史。放眼當下,喧囂浮躁、專注力缺失已經成為社會的通病,這種守住寂寞潛心向學的精神,已經成為彌足珍貴的社會財富。
  • 沿著六世班禪的足跡 感受大師愛國情懷
    雖然人生中經歷了無數的磨難,卻能在坎坷中不斷超越自我。十數年來,我投入了大量資金做公益和佛教文化事業,從未想過要放棄。直到拍攝電影《一代聖師》的想法出現,我才明白,過去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拍攝這部電影而準備的。」
  • 世紀風眠 世界風眠|林風眠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在故鄉梅州舉辦
    林風眠是享譽世界的現代藝術大師,是東西方藝術融合貫通的偉大創新者;他在西子湖畔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國立高等藝術學府,堅持兼容並包、思想自由的辦學精神,是我國現代美術教育的重要奠基者。幾度風雨變遷在他的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他的人生映襯著一個民族百年文化的尋覓和磨難,但他的藝術仿佛孤行於這一切之外,他吸取民族文化的養料,傳承東方藝術的理想,創造出一個清新雋遠的詩性世界。
  • 兩世歡小說風眠晚原清離是同一人嗎 風眠晚原清離什麼關係
    《兩世歡》講述的是將軍之女風眠晚和趙王養子景辭兩人聯手調查案件,尋找陰謀背後真相的故事,是一部比較偏向於懸疑探案類型的古裝劇。這部劇能未播先火,兩位主演的人氣是很大的一個因素。  兩世歡小說風眠晚原清離是同一人嗎  根據《兩世歡》原著小說,風眠晚和原清離並不是同一人,她們之間的真實關係是一對孿生姐妹。
  • 弘揚風眠藝術精神 打造梅州文化品牌
    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客都鳳鳴,世界風眠。11月21日至22日,梅州市舉行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追懷畫壇巨匠林風眠的世紀業績,傳承弘揚林風眠的藝術精神,打響世界客都梅州文化品牌,助力廣東文化強省建設。
  • 梅州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 傳承弘揚風眠精神
    林風眠是我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是享譽世界的現代藝術大師。他一生致力於繪畫研究,倡導中西融合、兼容並包,是我國現代美術教育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先輩遠行,土木安在。在林風眠誕辰120周年之際,日前林風眠故居——敦裕居修葺結束,待廣東省文化保護專家驗收後將對遊客開放。這裡將成為梅州慶祝林風眠誕辰120周年活動的主場館,也是世人紀念林風眠的重要載體。
  • 人物丨鳳鳴再吟 且聽風眠——林風眠
    林風眠 林風眠(1900年-1991年),家名紹瓊,字鳳鳴,後改風眠,出生於廣東梅州,中國近現代著名畫家,中國美術學院第一任校長。赴法留學後,他改名為「風眠」,意為「憑風而眠」。晚年時有人問起此事,林風眠打趣道:「不叫了,在風裡睡覺了。」 他是我國現代美術教育的重要奠基人,是一位開風氣之先的藝術巨匠,一生都為中西藝術的融合探索奮鬥。
  • 專訪王熠曦:感受藝術薰陶 留下成長足跡
    專訪王熠曦:感受藝術薰陶 留下成長足跡雖然不到六周歲,可是王熠曦已經展現出非凡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專訪王熠曦:感受藝術薰陶 留下成長足跡說起興趣愛好,唱歌跳舞可是這個小女孩的酷愛。專訪王熠曦:感受藝術薰陶 留下成長足跡在談到籤約經紀公司初衷的問題時,王熠曦的爸爸表示:現階段孩子對音樂舞蹈興趣濃厚,他也想讓孩子開闊視野
  • 講座預告丨羅宏:循著一個家族的足跡讀湖湘歷史
    講座訊息講座主題:循著一個家族的足跡讀湖湘歷史主講嘉賓:羅宏時間:9月13日(本周日)15:00—16:30地址:湖南圖書館閱覽樓一樓多媒體報告廳
  • 走進鴻篇巨著,感受大師別樣人生(三)
    作品中描寫的大師眾多,走進他們,能感受到他們的別樣人生,感受頗多,千言萬語難述盡,只能偶拈一點,略談皮毛,以達拋磚引玉。這是我第三次寫《南渡北歸》讀後感了,前兩次各談四位大師的別樣人生,這次也不例外,且談四位——梅貽琦、金嶽霖、徐志摩、陳寅恪。
  • 梅江區:風眠故裡綻新顏 畫裡西陽等客來
    位於梅江區西陽鎮的閣公嶺村,便是中國現代藝術大師林風眠的家鄉,他口中的「山區村」。今年11月21日至22日,梅州將舉辦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共同追憶林風眠先生傳奇的一生。當前,梅江區圍繞「一居、一館、一園、一村、一路、一河」的「六個一」項目,有序開展紀念活動籌備工作,「風眠故裡」的顏值再提升,「畫裡西陽」正以嶄新的面貌,等待八方賓客的到來。
  • 關注丨旅遊作家帶您循著徐霞客足跡遊學永州
    2016年以來,筆者多次組織專家學者、邀請新老朋友循著徐霞客的足跡遊學永州。380多年後的今天,徐霞客筆下的山水人文,仍然原汁原味,引人入勝,同時也增加了一些時代的元素。每次出遊歸來,我都對永州有一些新的認識和感悟。 一、 山水生態遊。
  • 近代國畫大師齊白石的非凡藝術人生
    對於近代國畫大師齊白石的大名,相信大家都是如雷貫耳。但是,對於他的繪畫風格以及藝術成就的了解,我想,並不是所有人都十分清楚。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共同來了解一下齊白石的偉大藝術人生。齊白石在繪畫上的非凡成就,絕非偶然。他的一生快滿一個世紀,可謂對藝術鞠躬盡瘁。他既是中國文人畫傳統的傳人,又是近代享有國際聲譽的一代國畫大師。(後面附有齊白石的其它國畫作品,大家可以欣賞。)
  • 沿著大師的足跡
    紀念梅蘭芳誕辰120周年沿著大師的足跡演出70場本報訊(記者羅穎)啟動儀式後,將由梅派掌門人梅葆玖先生帶領當今優秀的梅派弟子,沿著梅蘭芳大師當年的足跡,重走梅蘭芳之路,延續梅蘭芳的精神與榮耀,並實現梅蘭芳生前未完成的心願與夢想。啟動儀式別出心裁地用《追憶梅蘭芳》專題演講會作為主要內容,由研究梅蘭芳的學者、梅派弟子代表以及其他與梅蘭芳有關的社會知名人士組成的演講嘉賓講述梅蘭芳大師的故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兩位比較特殊的演講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