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公子攜妓出遊,杜甫攜妓相陪,他機智寫下一首詩,才沒毀掉清譽

2020-12-17 解憂文史

游離在大唐詩壇最巔峰的靈魂,唯有李杜二人。如果說李白揮毫落筆如雲煙,縹緲地化入了仙境,那麼杜甫的文字便是沉鬱頓挫入人間,深刻地俯向了大地。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特殊時期,因此他的詩歌就是那段動蕩歷史的真實反映,因此他留在我們印象裡的樣子,就是一位述筆社會黑暗、關心人民疾苦的聖者。

杜甫的這個形象並不是後人憑空想像出來的,這在他的作品中多有體現:他憂國憂民,「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他犧牲自我,「介立實吾弟,濟時肯殺身」;他立志崇高,「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哪裡是詩人,這明明是一位殫精竭慮的政治家。然而,你是否知道,杜甫也曾學人風流倜儻,也曾驕傲地年輕過。

杜甫有不食嗟來之食的骨氣,可他也曾攀龍附鳳,與長安城的公子哥們夜夜笙簫;杜甫是不重女色的正人君子,可他也曾跌宕風流,趁著年輕與美豔歌妓多多快樂幾場。杜甫早年的家境還是不錯的,他遊歷名山大川,結交文人雅士,小資生活很是愜意。可惜家道中落,外加科舉落榜,讓杜甫一下子掉到了地上。

居於長安時期,杜甫正處於優越到落魄的轉折時期,那時的他還沒有徹底從衣食無憂的生活中脫離出來,因此生活上還是瀟灑大方。這一年夏天,杜甫與長安城的貴公子們相聚,一齊攜妓出遊納涼,杜甫的身邊也有一位佳人相伴。應公子之邀,杜甫為此次出遊作詩,寫下了這一首不可多得的雲雨之作。

《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

其一

落日放船好,輕風生浪遲。

竹深留客處,荷淨納涼時。

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

片雲頭上黑,應是雨催詩。

其二

雨來沾席上,風急打船頭。

越女紅裙溼,燕姬翠黛愁。

纜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

歸路翻蕭颯,陂塘五月秋。

或許杜甫是早有準備,就害怕日後被人翻舊帳說是寫豔詩,所以他在題目裡就交代得特別清楚:雖然是「攜妓納涼」,但我是「陪」!意思好像說,我只是逼不得已的從犯而已。事實還真就是這樣,杜甫主要描寫了這次出遊的過程,但他的著重點不在于美人歌舞抑或風流少年,而主要寫的是「遇雨」,可見杜甫是有意遮掩其中的「豔」意。

這其實可視為一首詩,畢竟寫的都是同一內容同一主題,但杜甫將其一分為二,分為前後兩節,分別是遇雨前,遇雨後。第一首側重於納涼,落日映紅了天邊,柔風輕輕吹起波浪,貴公子們在竹林深處設下宴席,與歌妓在此乘涼。「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古代有冰窖,冬天儲冰,夏天取用,是有錢人才玩得起的東西。

而這時候,歌妓們則細心裝扮著,如藕絲般細緻。寫到這裡,後面的情節大可不必繼續,我們自然可猜得到,那便是一場紙醉金迷,爾後一場雲雨相歡,不對,是一場場。這是納涼的目的之一。杜甫話至此處也不再往下追了,而是筆鋒一轉,寫到天氣的變化,從而將這一不可描述的情節掩飾了過去。

第二首主要描寫遇雨後眾人狼狽離去的情景。大雨傾盆,風快要把船兒掀翻了。「越女」與「燕姬」兩個稱呼,說明他們這次帶去的歌妓不僅個個貌美,還分別有不同異域的風味,這在側面上表現了這次出遊之豔。眾人選擇離去,解開纜繩,迎著浪花和雨水行去。然而,這可讓杜甫開心了。

一來,大雨降溫,舒緩了身心,二來杜甫可能不願參與這種豔麗的場合,早早歸去是件好事。兩首詩主要講了兩件事,第一是納涼,第二是遇雨,而且遇雨佔了主要。借雨來掩蓋雲雨,這是杜甫的高明之處,假如杜甫按照貴公子的要求,中規中矩地將納涼之情事一一描繪,那他所積攢的人間清譽或許要大打折扣了。

相關焦點

  • 《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 晚際遇雨二首》唐 杜甫
    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 晚際遇雨二首唐 杜甫其一落日放船好,輕風生浪遲。竹深留客處,荷淨納涼時。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片雲頭上黑,應是雨催詩。其二雨來沾席上,風急打船頭。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其中著名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深刻的揭露了當時社會殘酷的現狀,也標誌著杜甫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而杜甫寫的這組組首詩,據說就是杜甫早年困居長安時陪一些貴公子攜妓納涼時的即興之作。有人評價杜甫為求得官職「諂媚、討好」。但明末清初的學者仇兆鰲卻說:「此詩年月難考,大抵在天寶間未亂時作。
  • 唐代杜甫《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古詩欣賞及...
    創作背景:這是杜甫早年困居長安時陪一些貴公子攜妓納涼時的即興之作。仇兆鰲云:此詩年月難考,大抵在天寶間未亂時作。杜甫攜妓,是為了在長安混一碗飯吃才不得不如此的。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066杜甫五律《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讀記
    (小河西)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其一落日放船好,輕風生浪遲。竹深留客處,荷淨納涼時。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片雲頭上黑,應是雨催詩。其二雨來沾席上,風急打船頭。越女紅裙溼,燕姬翠黛愁。這是杜甫困居長安時陪一些貴公子攜妓納涼時的即興之作。具體寫作年月難考。詩原註:「下杜城西有第五橋、丈八溝」。據查,現在西安的雁塔區有一個丈八溝街道。丈八溝原為一條人工渠,建於唐代天寶年間。在唐代,這一帶是消閒遊覽勝地。這次杜甫是陪幾個「貴公子」來丈八溝「納涼」。公子們「攜妓」「納涼」,還要帶上一個大詩人,這層次也真夠高的。
  • 李白憑弔古人,卻攜妓到古人墳頭「蹦迪」,寫下一首千古狂作
    李白看不慣的東西太多,吃香喝辣的權貴他看不慣,貌合神離的美女他看不慣,守舊迂腐的儒生他也看不慣,總之一切不遂詩仙心意之人皆可懟,所有不具畫意詩情的事情都能寫進詩裡針砭。讀到這裡,相信不少人早已大惑不解:李白最敬佩的古賢不正是謝安嗎,那他還為何如此「糟踐」偶像?事實上,李白此舉並非褻瀆偶像,而是向偶像致敬!而且,李白不單單在這首詩中如此為之,實際上李白每次去東山憑弔都要攜帶一位妓前往,仿佛成了他不成文的慣例。比如在《書情題蔡舍人雄》一詩中,李白頭一句就寫下了「嘗聞謝安石,攜妓東山門」。
  • 蘇軾攜妓登佛門,差點引起群毆,他急中生智寫下一首詞,眾僧釋然
    韓愈在文學史上一直以公允、正派的形象示人,其實他的妓妾之樂開展得尤為火熱,但可惜他是古文運動的領袖,文章巨公也,百代文宗也;再加上他又是當朝重臣,昌黎先生也,文道合一也。職業素養要求他必須通過人品與文品的雙重考驗,所以韓愈玩火這事兒始終為人詬病。然而作為風流才子的蘇軾卻恰恰相反,別人蓄妓是玩火,他蓄妓則成了文採風流的必要象徵。
  • 蘇軾攜妓進寺惹僧人慍怒,他急中生智寫下一首詞,這才沒被群毆!
    在錢塘定居的那一段日子,蘇東坡就是這般,有西湖美景,自然不可以少了杭州西湖處子,蘇東坡每天地攜妓壓馬路,踏遍美景良辰,遊弋山色湖光。大街上買把摺扇都能遇到熟人,小販:「蘇公子,您嘞上次帶的並不是這位姑娘!」蘇東坡:「就你話多的人!」這天,蘇東坡心血來潮,想玩點刺激的新創意,便攜帶著一位貌美如花的歌妓走上了杭州淨慈寺,拜會大通禪師。
  • 蘇軾攜妓拜訪高僧,高僧大怒,急中生智寫下一首詞,對方啞口無言
    坦率真誠是蘇軾的標籤,坦坦蕩蕩作為,明明白白做事,非常討厭虛偽之人,關於他的趣事有很多。據《冷齋夜話》中記載:東坡鎮錢塘,無日不在西湖。嘗攜妓遏大通禪師,師慍形於色。東坡作長短句,令妓歌之曰……這段記載,講述了蘇東坡曾經做過的一件事,他在鎮守錢塘的時候,天天都在西湖遊玩。有一天,他帶著一名歌妓去拜訪大通禪師,大通禪師非常生氣,於是,蘇東坡就急中生智寫下一首詞,令這個歌妓唱給大通禪師聽。
  • 李白攜妓到他人墳前比美,寫下一首荒唐詩,讀懂後卻讓人淚流滿面
    就像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東山吟》,本來是悼念心中偶像的詩作,卻充滿譏諷意味,讀懂後讓人淚流滿面。世間有多少人真正讀懂了?東山呤 (樂府詩)攜妓東土山,悵然悲謝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墳荒草寒。
  • 王和尚解詩:好可憐,杜甫是怎樣巴結奉承人的?
    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其一落日放船好,輕風生浪遲。竹深留客處,荷淨納涼時。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片雲頭上黑,應是雨催詩。這是杜甫陪貴介公子遊玩宴飲的作品。這首詩最好在尾聯,幽默含蓄,暗含揶揄。這首詩主要是記錄遊玩勝事。首聯寫泛舟入溝,二聯寫納涼之景,三聯寫公子攜妓,尾聯寫傍晚遇雨。輕遲深淨,工致自然,是詩眼鍊字處。值得稱道的是尾聯。盛景遊玩,不可無詩,無奈公子作詩慢,正好雲屯欲雨,作者調侃說是雨助詩興,也是在催促公子快寫。
  • 蘇軾攜妓進寺惹僧人慍怒,幸好急中生智寫下一首詞,這才沒被群毆
    蘇軾一看,這玩笑果然開大了,於是急中生智寫下一首詞作,然後交給隨同而來的歌妓吟唱,頓時禪院裡飄起了悠揚的墨香。這首詞作就是《南歌子》: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
  • 李白備受譴責的一首詩,被人評「心態不正」,直到近代才擺脫惡名
    意思是說,李白經常乘駿馬攜美妓出遊,而且帶的都是昭陽金陵一代的名妓,與南北朝詩人謝靈運很像,因攜妓憑弔東山謝安墓而被世人稱為「李東山」。而這首《東山吟》就是李白攜妓在謝安墓前所作。攜妓倒也罷了,但詩中所寫內容實在有些不敬。
  • 李白最「汙」的兩首詩,一首婉約含蓄,另一個卻奔放得嚇掉你的牙
    相比於形象木訥的杜甫,李白浪漫奔放的性格,更討喜,更讓人回味。 就像是他們的詩一樣,一提起杜甫,我們就想起石壕吏,就想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可是一說到李白呢?「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的形象立即躍然紙上!
  • 杜牧最後悔的一首詩:晚了三年,錯過姻緣
    據傳李白常常「攜妓出遊」,甚至曾攜妓憑弔謝安墓,寫下「攜妓東土山,悵然悲謝安」的詩句,以致為後世所詬病。唐代諸多風流才子中,風流之名最盛者莫過於晚唐詩人杜牧了。「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正是其一生風流的寫照。
  • 令人大跌眼鏡的李白,帶著妓女去憑弔古人,還寫了一首詩「比美」
    意思是說,李白經常乘駿馬攜美妓出遊,而且帶的都是昭陽金陵一代的名妓,與南北朝詩人謝靈運很像,因攜妓憑弔東山謝安墓而被世人稱為「李東山」。而這首《東山吟》就是李白攜妓在謝安墓前所作。攜妓倒也罷了,但詩中所寫內容實在有些不敬。
  • 沉鬱頓挫的杜甫,麗人行外還有佳句,點亮你的眼睛
    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 片雲頭上黑,應是雨催詩。 唐朝杜甫.《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其一 說起杜甫,人們在概念裡就是一副憂國憂民的標籤,仿佛他從來沒有年輕過。李白是胖胖飄逸的詩仙,而杜甫則是滿臉滄桑且嶙峋的中年人。兩字詩聖,奠定了他在文學.上神聖的地位。
  • 李白戲謔侄子的一首詩,堪比「一樹梨花壓海棠」
    在《全唐詩》裡,收錄了一首李白寫的《送侄良攜二妓赴會稽戲有此贈》,全詩如下:攜妓東山去,春光半道催。攜妓同遊是唐代文人的風習,是值得引以為榮的。看到這一幕,李白心裡是複雜的,有點豔羨,有點失落。李白的失落,來自於東山,因為他想起了謝安。東山是東晉謝安隱居的地方,遙想謝公當年,高臥於東山之上,任情放達,攜美同遊,好不瀟灑。這種非凡自由的生活讓李白無比嚮往,不然,他也不會寫下「安石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這樣的豔羨詩句。
  • 杜甫附庸風雅,攜兩位歌妓納涼,寫下這首不汙的雲雨詩,香豔無比
    而然在他們之中,又有兩座令其他詩人只能望其項背的高峰,這兩位就是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詩仙李白作為浪漫主義詩人,其詩以豪放飄逸的特點為主,瀟灑自由、不拘一格;詩聖杜甫則是一位現實主義詩人,其詩以沉鬱頓挫的特點為主,憂國憂民、恪守格律,其詩《登高》被稱為「千古第一格律詩」。
  • 詩人生活中的三個「w」和杜甫生活中的三個「w」有什麼不同?
    文|黃薇洪業評價杜甫,有句切實的俏皮話:「據說詩人的生活通常由三個『W』組成:酒(Wine)、女人(Women)和文字(Words)。其他詩人可能如此,但杜甫不是。杜甫的三個『W』是:憂慮(Worry)、酒(Wine)和文字(Words)。」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中說:「唐世士大夫之不可一日無妾媵之侍」,在當時擁有三妻四妾很正常,倚紅偎翠也被視為風流美談。
  • 杜甫對楊氏的痴情與摯愛,從史書及他的詩詞中均可發現
    可杜甫不是,杜甫一生只娶了一個妻子楊氏,一生只愛著自己的楊氏妻子,他對楊氏的痴情與摯愛,從史書及他的詩詞中均可發現。大約是在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杜甫與司農少卿楊怡之女楊氏喜結伉儷。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一度被困長安,而妻子楊氏卻在鄜州。
  • 在別人墳頭蹦迪的事,李白千年之前就幹過,寫下的這首詩狂之又狂
    謝安退則隱逸山水,進能東山再起,更在淝水之戰中以八萬兵力力挫前秦百萬雄師,創下軍事奇蹟,李白便將他樹為了政治標杆:「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三謝的思想內涵貫徹指導著李白的一生,不過相較於詩歌和品牌的魅力,在仕途上大展宏圖對李白的吸引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