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父親領著路遙,從清澗的老家走到清澗的縣城,父親花1毛錢,給他買了一碗油茶。
路遙一邊喝著油茶,一邊望著父親說:「你也喝一碗吧」。
父親說:「我不渴!」
後來,父親領著他去了大伯父家,告訴他過幾天來接他。
他知道父親是要把他扔在這裡,他站在大伯父門前的大槐樹下,看著父親遠去的背影,眼淚吧嗒吧嗒的往下流,但他始終沒有叫住自己的父親。
這是路遙一生中最深刻的記憶,他在臨死前告訴朋友:他知道那時父親身上只有1毛錢,他知道他不能喊父親的名字,不然他就沒有書讀了。
從這個片段中,我們看出路遙對知識的渴望,對改變命運的渴望,就是這種強烈的願望,讓他跨過了求學道路上的一切艱辛。也正是這種生命的底色,讓他給我們呈上了精神領域的巨作——《平凡的世界》。
路遙第一本書是《人生》,寫完之後就名聲大噪了,他完全可以高枕名利了,但他沒有!
因為他心裡有一個夢,他要寫一份大作,一份反映「底層勞動人民生活」的大作。
他花3年時間研究了100多部小說,研究他們的結構,同時翻遍了1975年到1985年之間的《人民日報》《參考消息》《光明日報》《陝西日報》。
他翻的手指頭上的指紋都磨沒了,手太疼了,就用手掌來翻報紙。
搜索完素材他開始動筆,每日的寫作堪稱「嘔心瀝血」。
寫到第二部時,路遙就吐血了。面對自己每況愈下的身體,他想要放棄,想要回到家鄉裹一個白床單一死了之,但最後他選擇堅持,他不想給自己留下遺憾。
寫到第三部時,路遙的手指就痙攣了。他只好把暖瓶裡的水倒在臉盆裡,把手燙開再寫。
這本書全部寫完時,他的兩鬢已經斑白,他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他看著鏡子裡陌生的自己哭了。
三年的時間,三卷600萬字小說,他獲得了「矛盾文學獎」!
獲獎的那天,他給自己的弟弟打電話說:「我獲獎了,但我身上沒有去領獎的費用!」
弟弟想辦法給他湊到了路費,並送他去火車站。臨走時,弟弟調侃他:「以後你要獲諾貝爾文學獎,去國外領獎,我可借不到美元、外匯!」
直到他去世後,弟弟依然為他打抱不平:「真不明白,為什麼要做文學!」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小說,在當時沒有接受它的市場和出版社。
路遙寫完第一本時,在北京的公交車上,偶遇中央廣播電臺的資深編輯葉詠梅。
葉詠梅說,能不能把《平凡的世界》給她看看?路遙給她看手抄本,她看過之後很感動,很喜歡,也覺得很真實。
葉詠梅就把這本書,推薦給領導,結果書沒寫完,就提前收錄了。
這本書播出以後,一下子受到了關注,反響特別的熱烈。那個時候的聽眾,不吃飯都要聽《平凡的世界》,還有上萬的聽眾來信,出版社一再加印!
時至今日,它都是各大院校借閱量最大的圖書。
為什麼它那麼受歡迎?
聽聽讀者怎麼說:
像路遙老師學習平凡的世界,帶給我們不平凡的人生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他教會了我平凡中也有偉大平凡世界平凡境界路遙永遠是中國青年的學習榜樣在他身上我學會了要堅守平凡
聽聽成功人士怎麼說:
潘石屹:「一本《平凡的世界》我讀了7遍,每晚看到淚流滿面,每次遇到過不去的坎,看看這本書我又重新獲得了力量!」馬雲:「18歲我蹬三輪子打工,因為《平凡的世界》,我看到了希望,從此改變了我的一生!」
路遙出生在陝北很窮的農村,他是一個弱勢群體慢慢成長起來的,他渴望走向大世界,讓自己的生命價值得到最大的體現,他用青春和生命去書寫《平凡的世界》。
主持人董卿說:「很多人通過這本書,看到時代,看到自己,看到一切。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出路,找到了自我,這是這本書永遠無法被忽略的價值!」
因為路遙就是那個,給一切卑微的人帶來希望,勇氣和光亮的人!#路遙#
現在只需活動價79.9元,就能購買到全三冊的《平凡的世界》。
這是一套永不貶值的精神食糧,可以激勵自己從困難中前行,可以當做一筆精神財富流傳給孩子,還能隨時攜帶警醒自己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