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書寫到吐血,卻沒錢去領「茅盾文學獎」,路遙的平凡世界不平凡

2020-12-04 小一歷史筆記

那一天父親領著路遙,從清澗的老家走到清澗的縣城,父親花1毛錢,給他買了一碗油茶。

路遙一邊喝著油茶,一邊望著父親說:「你也喝一碗吧」。

父親說:「我不渴!」

後來,父親領著他去了大伯父家,告訴他過幾天來接他。

他知道父親是要把他扔在這裡,他站在大伯父門前的大槐樹下,看著父親遠去的背影,眼淚吧嗒吧嗒的往下流,但他始終沒有叫住自己的父親。

這是路遙一生中最深刻的記憶,他在臨死前告訴朋友:他知道那時父親身上只有1毛錢,他知道他不能喊父親的名字,不然他就沒有書讀了。

從這個片段中,我們看出路遙對知識的渴望,對改變命運的渴望,就是這種強烈的願望,讓他跨過了求學道路上的一切艱辛。也正是這種生命的底色,讓他給我們呈上了精神領域的巨作——《平凡的世界》。

路遙第一本書是《人生》,寫完之後就名聲大噪了,他完全可以高枕名利了,但他沒有!

因為他心裡有一個夢,他要寫一份大作,一份反映「底層勞動人民生活」的大作。

他花3年時間研究了100多部小說,研究他們的結構,同時翻遍了1975年到1985年之間的《人民日報》《參考消息》《光明日報》《陝西日報》。

他翻的手指頭上的指紋都磨沒了,手太疼了,就用手掌來翻報紙。

搜索完素材他開始動筆,每日的寫作堪稱「嘔心瀝血」。

寫到第二部時,路遙就吐血了。面對自己每況愈下的身體,他想要放棄,想要回到家鄉裹一個白床單一死了之,但最後他選擇堅持,他不想給自己留下遺憾。

寫到第三部時,路遙的手指就痙攣了。他只好把暖瓶裡的水倒在臉盆裡,把手燙開再寫。

這本書全部寫完時,他的兩鬢已經斑白,他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他看著鏡子裡陌生的自己哭了。

三年的時間,三卷600萬字小說,他獲得了「矛盾文學獎」!

獲獎的那天,他給自己的弟弟打電話說:「我獲獎了,但我身上沒有去領獎的費用!」

弟弟想辦法給他湊到了路費,並送他去火車站。臨走時,弟弟調侃他:「以後你要獲諾貝爾文學獎,去國外領獎,我可借不到美元、外匯!」

直到他去世後,弟弟依然為他打抱不平:「真不明白,為什麼要做文學!」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小說,在當時沒有接受它的市場和出版社。

路遙寫完第一本時,在北京的公交車上,偶遇中央廣播電臺的資深編輯葉詠梅。

葉詠梅說,能不能把《平凡的世界》給她看看?路遙給她看手抄本,她看過之後很感動,很喜歡,也覺得很真實。

葉詠梅就把這本書,推薦給領導,結果書沒寫完,就提前收錄了。

這本書播出以後,一下子受到了關注,反響特別的熱烈。那個時候的聽眾,不吃飯都要聽《平凡的世界》,還有上萬的聽眾來信,出版社一再加印!

時至今日,它都是各大院校借閱量最大的圖書。

為什麼它那麼受歡迎?

聽聽讀者怎麼說:

像路遙老師學習平凡的世界,帶給我們不平凡的人生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他教會了我平凡中也有偉大平凡世界平凡境界路遙永遠是中國青年的學習榜樣在他身上我學會了要堅守平凡

聽聽成功人士怎麼說:

潘石屹:「一本《平凡的世界》我讀了7遍,每晚看到淚流滿面,每次遇到過不去的坎,看看這本書我又重新獲得了力量!」馬雲:「18歲我蹬三輪子打工,因為《平凡的世界》,我看到了希望,從此改變了我的一生!」

路遙出生在陝北很窮的農村,他是一個弱勢群體慢慢成長起來的,他渴望走向大世界,讓自己的生命價值得到最大的體現,他用青春和生命去書寫《平凡的世界》。

主持人董卿說:「很多人通過這本書,看到時代,看到自己,看到一切。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出路,找到了自我,這是這本書永遠無法被忽略的價值!」

因為路遙就是那個,給一切卑微的人帶來希望,勇氣和光亮的人!#路遙#

現在只需活動價79.9元,就能購買到全三冊的《平凡的世界》。

這是一套永不貶值的精神食糧,可以激勵自己從困難中前行,可以當做一筆精神財富流傳給孩子,還能隨時攜帶警醒自己不忘初心。

相關焦點

  • 《平凡的世界》得茅盾文學獎後,路遙說了段話,如今讀仍令人淚目
    多年後,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用「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默默無聞,喧譁不止的永遠是自視高貴的一群」一句話,定義了生活的勇士。在筆者看來,兩人說的精神內核是一樣的,平凡的人,平凡的人生,不凡的勇氣,這是就是平凡世界裡的強者。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公布了獲獎名單,終於路遙憑《平凡的世界》得到了這個對他來說意義很大的獎。為了這部百萬字的小說,他從1975年開始創作,前前後後花了13年的時間。
  • 後來知道,不是平凡的世界成就了路遙,而是路遙成就了平凡的世界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憑此作品,將路遙推向他文學之路的最頂峰。因此,很多人都說路遙能有今天的名聲,都是因為《平凡的世界》成就了他,這無疑是一棒槌打死了路遙的所有努力。在真正了解了路遙背後的創作故事之後,我才發現,不是《平凡的世界》成就了路遙,而是路遙成就了《平凡的世界》。
  • 《平凡世界》:路遙吐血數次都要完成的創作,到底有什麼魅力?
    《平凡世界》:路遙吐血數次都要完成的創作,到底有什麼魅力?顧城有句詩「人可以生如蟻而美如神」也許平凡永遠是生命的主流,但在這平凡的世界當中,永遠不會缺乏苦難和抗爭。幹擾與壓力為了寫好《平凡的世界》路遙是謝絕了一切的訪問,但是還是有些不識趣的記者闖進來,逼他接受採訪,這讓路遙很是懊惱發起了脾氣,將人全都攆了出去。
  • 寫完《平凡的世界》離世,稿費上萬的路遙為何窮的沒路費去領獎?
    我們可能會有很多詞來形容路遙的一生,但一定會有兩個字,苦難。哪怕是得了茅盾文學獎,路遙依舊貧困,他的一生都是在困窘中度過的。有意思的是,這個一生困苦的作家,在如今卻時常被富豪名人們追捧。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
  • 為何說不朽經典《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用生命書寫的?太不容易了
    說起茅盾文學獎這個中國最高的文學獎項,很多人都會提起一部曠世巨作《平凡的世界》,這是陝西作家路遙以生命為代價,撰寫的一部經典小說,即便是對於這部小說,仍然有不少人持有不同的見解,但是更多的人,卻為這部作品所痴迷,因為它是一部能帶給人力量的文學巨著。
  • 《平凡的世界》為何獲不了諾貝爾文學獎?路遙胞弟說出了答案
    1986年,一本百萬著作一經問世,便受到讀者的狂熱追捧,它就是五年後,即1991年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他們認為:《平凡的世界》的主題沒有足夠的深度,只不過是農村青年的奮鬥史,達不到諾貝爾文學獎的級別。筆者倒認為,其胞弟說出了得不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原因,路遙去世後,胞弟王天樂寫了一篇紀念性的文章,其中有這樣一段話: 「通過交流,才覺得《平凡的世界》實際上是給陝北人民和柳青導師交的一份習作。大哥在今後要寫出更大的作品,真正向諾貝爾文學獎進軍。」
  • 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突然離世?一邊吐血一邊寫完的!
    有人說,如果路遙還在,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73年,路遙通過選拔,成為延安大學中文系的學生。在大學期間,路遙撲到圖書館裡,瘋狂的閱讀文學著作和各種文學刊物。在這同時,路遙發表了不少詩歌、散文和小說。大學畢業後,路遙成為《陝西文藝》的一名文學編輯,27歲的路遙,終於實現了自己走出農村的夢想。
  • 為何說不朽經典《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用生命書寫的?看完你就懂了
    說起茅盾文學獎這個中國最高的文學獎項,很多人都會提起一部曠世巨作《平凡的世界》,這是陝西作家路遙以生命為代價,撰寫的一部經典小說,即便是對於這部小說,仍然有不少人持有不同的見解,但是更多的人眾所周知,讓路遙第一次出門的作品並不是《平凡的世界》,而是中篇小說《人生》,這部小說雖沒有獲得茅盾文學獎,但是也獲得了國家級的獎項,可以說讓路遙在中國文壇有了一席之地,也正是因為這部小說的成功
  • 在中國,路遙最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讓平凡的世界不平凡起來
    但就在這個問題上,我有自己的看法——路遙的作品是「紀實」了一些,據說,他寫作《平凡的世界》時,看的是被完整積攢起來的那些年的報紙,他看著這些報紙,再根據自己的真實的經歷,一字字、一段段、一頁頁地往下寫。在我看來,這種寫法是有別的作家不可相比的優點的。
  • 路遙的平凡世界
    1980年代初,路遙以中篇小說《人生》馳名文壇,十年後,其《平凡的世界》又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在路遙去世後的這20多年裡,儘管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卻仍然痴迷於他的文字,並在這些文字指引下,進入他鮮為人知而又跌宕起伏的精神世界,去感悟他那平凡卻又悲壯的人生旅程。
  • 秦腔現代戲《路遙的世界》22日19:30雲端公演 平凡世界書寫不平凡人生
    ——秦腔現代戲《路遙的世界》,將在該院「秦腔學府」雲劇院平臺,通過線上付費觀看方式,與全國觀眾「雲」端相見,敬請關注。他堅韌不拔,挑戰極限,抗爭病魔,意志超然,終攀登上中國當代文學最高峰,代表作《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全劇通過主人公可歌可泣、催人淚下的創作歷程,表現了路遙不向命運低頭、敢於挑戰苦難、勇於奮鬥、樂於奉獻的輝煌而不平凡的人生,熱情地歌頌了這位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紮根黃土地,堅持為人民創作,以作品傳遞人間真善美的大愛精神和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的獻身精神。
  • 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這是路遙的經典語錄。對於路遙,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一部《平凡的世界》造就了他的文學地位,也影響了無數的人。他說過:「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 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的歷史性進程的主流 ,才能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
  • 平凡的世界,真實的路遙
    路遙是一位有著遠大夢想的偉大作家,幾十年來,他用殉道式的寫作方式,「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的創作精神,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創作出一部部精品力作。  無論是《驚心動魄的一幕》《在困難的日子裡》《人生》,還是後來獲茅盾文學獎的《平凡的世界》,以及他最後的生命絕唱《早晨從中午開始》,這些作品傳遞了正能量,激勵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
  • 作家路遙:寫《平凡的世界》痛哭流涕,為何自罵是混蛋
    有一天路遙三弟王天樂正在洛川採訪,忽然接到報社轉來的電話,說是路遙心急火燎打電話到報社,讓王天樂趕快去榆林。路遙為了寫《平凡的世界》黑夜白天顛倒的作息,不規律的飲食我咋寫著寫著把她寫死了啊!弟弟給路遙出招說,那你把田曉霞寫活了不就行了。路遙抽著煙,沉默了很長時間才喃喃的說,我無能為力了。因此弟弟嫌他陷入的太深了。
  • 路遙:一個平凡的人,在《平凡的世界》裡有著不平凡的一生!
    路遙,本名王衛國,地地道道的陝西漢子,一個貧窮家庭中走出的「明珠」。路遙的作品《平凡的世界》正是講的一群平凡的人,經歷著不平凡的人生,卻最終回歸於平凡的世界。看過這本書的人,都不得不為之震撼,在路遙筆下苦難不是唯一,也有希望和小美好。
  • 路遙嘔心瀝血的絕唱,用文字拯救苦難,《平凡的世界》從此不平凡
    正如他在《平凡的世界》裡說的那樣:「真正的愛,不是利己的,而是利他的。」他用飽含深情的大愛來書寫溫暖的文字,他的文字震撼人心,拯救靈魂。路遙的成名作中篇小說《人生》,從初稿出來之後,經過了路遙反覆修改了三年才完成。當時,路遙為了寫稿和修改稿件,他常常不分晝夜,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渾身像著火,口舌生瘡,大小便不暢。
  • 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閉目前,像孩子一般,叫喚,「媽!媽!」
    他那天半路犯病,本也沒錢進病院,還想再拖,是驚動到了當他生前,央視曾提出改編《平凡的世界》,包下的「著作權報酬」,總共不過680元——可已經算拿到最高稿酬的「巨款」了。1991年底,他的那部《平凡的世界》摘取「茅盾文學獎」,入選「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每月才多出了100元津貼,意外之財讓他喜從天降。可那時距他忽然長逝,也就剩一年光景了。
  • 路遙用生命創作的《平凡的世界》!細讀後就像完成人生的救贖
    路遙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之後,他給弟弟打了個電話,說:"仍然沒有錢獲得該獎項。通行費是借來的,但是我得去北京請客,買一百套。《平凡的世界》作為禮物幫助我再考慮一下。"弟弟王天樂不得不找了當時的延安區委副書記馮文德借500元現金。
  • 《平凡的世界》獲茅盾獎的背後,路遙病逝前還在為女兒上學借錢
    在茅盾文學獎高光的背後,路遙留下的是一疊厚厚的欠條。他臨終前寫的最後一張條據是一張借條:今借到創作之家壹仟元整。他在病床上,仍然為女兒上學費用而憂心。好友說,路遙的書寫習慣,向來認真、工整,如果不是身體實在撐不住,萬不會寫的如此歪斜潦草。寫完這張借條後的一個多月,路遙就帶著對女兒的不舍、對文學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 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到底哪好?改變了馬雲,感動了潘石屹
    改變了馬雲,感動了潘石屹,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到底哪好「習慣了被王者震撼,為英雄掩淚,卻忘了我們每個人都歸於平凡,歸於平凡的世界。」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會是冰冷的!我們可以平凡,但絕對不可以平庸。路遙《平凡的世界》教會我們要擁有獨立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