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義發 淺議書畫同源(書法練習總論之二)

2020-11-30 永州新聞網

本網7月15日訊 書畫同源的依據,早見於先秦諸子的所謂「河圖洛書」。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此為最早的書畫同源說。作為書論的書畫同源,是由元代全能藝術家趙孟頫提出的。他的繪畫兼有詩、書、印之美,且相得益彰。作為書畫同源書論,主要是說中國書法與中國繪畫彼此的產生與發展聯繫甚密,幾乎是同根同生,相輔相成。中國書畫在起源、用筆技法、美學特點和審美意境追求等方面特別類似。從書法練習的單一角度出發,筆者重點只從書畫用筆用墨的的關聯性方面作些探討。

書法是典型的線條藝術,由點到線,從線到面,上升到藝術層面,首先應技須賦質。即筆法、筆力、筆勢到位,從點畫到整個字的結構完成,必有質感,骨感,美感,方可奠定作品章法神韻的基礎。與此緊密相連的是書法藝術涵養的累積,即與文字學、文學乃至心靈、哲理、詩性、意境相聯繫的深厚學養。藝術涵養愈是深厚,學養根系愈是發達,書法藝術之樹的枝幹就愈粗壯,枝葉就更婆娑多姿。國畫常常以書法用筆入畫並賦予其美學品格,以書法入畫,會使繪畫的文人氣質更為濃烈。

書畫都十分注重和強調神採和氣韻的錘鍊。歷代書畫大師,有的以書聖或書法家著稱於世,有的以畫聖或畫家留芳千古,可是他們的詩文無不文採飛揚,書畫乃至篆刻藝術也堪稱極品乃至神品,給人以熔多元藝術於一爐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和產生賞心悅目的共振共鳴。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即席成篇,句句珠璣,吟哦誦讀,朗朗上口。雖真跡失傳,然而僅次於真跡的虞世南等摹本流傳於世,亦莫不令歷代書法人傾倒。北宋以書法藝術著稱的米芾,除了其書法作品能八面出鋒外,還創造出了中國畫的米點皴。一代文豪蘇東坡,文學成就斐然,《寒食帖》書法作品定尊為第三行書,而且他的竹石國畫功夫也真可謂了得!

明代唐寅的《秋風紈扇圖》,可謂是其詩書畫印集大成者之作。他的山水、人物、花鳥畫,打破門戶之見,對南北畫派融匯貫通,加上其將親歷山水的感受用筆墨於寫實,才有其非同凡響的藝術成就。其許多畫作,皆因其題詩、署款、治印的書法功底深厚而為其畫作錦上添花!

由此觀之,書法用筆用墨是書畫藝術升華的共同基礎,深厚學養是書畫藝術之樹常青的沃土。

回頭再看個別當代書法學人,為逃避「板凳要坐十年冷」臨池的艱辛與寂寞,急功近利,把標新立異作為出人頭地的「創新」而誤入歧途。少數自稱「貓王」、「蝦王」、「虎王」、「牡丹王」的人,雖然從作品能看出其應物象形的畫技有一定基礎,而從經營位置、骨法用筆、隨類賦彩到氣韻生動都乏善可陳。特別署款的筆墨徹底暴露出其學養與書法功底的淺薄。這應是書畫人難登藝術大雅之堂的軟肋。

(下期預告:《書法審美及其層次——淺議書法練習總論之三》)

周義發 2020年7月3日於北京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周義發 淺議書畫同源(書法練習總論之二)
    書畫同源的依據,早見於先秦諸子的所謂「河圖洛書」。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此為最早的書畫同源說。作為書論的書畫同源,是由元代全能藝術家趙孟頫提出的。他的繪畫兼有詩、書、印之美,且相得益彰。作為書畫同源書論,主要是說中國書法與中國繪畫彼此的產生與發展聯繫甚密,幾乎是同根同生,相輔相成。
  • 周義發 書法審美及其層次——淺議書法練習總論之三
    線條的力度感,不僅是物理之力,更是審美之力。特別是漢碑、魏碑的線質,帶給人們一種筆力雄強、雍容渾穆的正大氣象,應是書家錘鍊線質的不二法門;從現存書學文獻看,中國書學的理論自覺是從對「勢」開始的。關於書法「勢」的討論,佔據漢末魏晉乃至南北朝時期的書學思想的核心。這些書勢論,大多藉助比喻,把難以言傳的書法之美表達盡致。可以這麼說,書法的勢,是氣的運動的形式化。
  • 「波挑掠筆隸八分」周義發教授淺議書法練習分論之五出爐
    【編者注】「練習隸書,建議從練習《張遷碑》、《石門頌》、《禮器碑》、《乙瑛碑》入手……」書法科普?書法簡史?書法研究?兼收並蓄!兼而有之!淺議書法練習分論之五:波挑掠筆隸八分(周義發教授)隸書由篆書演化而成。早期的隸書叫古隸,古隸產生於篆書的草率化書寫。隸書以「刪難省繁,損復為單」的特點,適應「刑峻網密,官書煩冗」的秦末漢初時代。
  • 關於臨摹,周義發教授科普文「書法練習分論之一」來了
    【編輯薦語】「沒有之一,從忘年、神交兩大角度而言,論書畫藝術、思想的心有靈犀,書畫大家周義發教授是我的忘年老友;若論有視野、有格局,特別是有情懷之悲天憫人,我和地緣政治學家天石先生乃神交,不受太平洋之阻隔……」,對於周教授矢志不渝研究、傳播傳統書畫藝術,看中本紀錄平臺,榮幸併力推之……
  • 「波挑掠筆隸八分」周義發教授淺議書法練習分論之五戳這兒
    【編輯薦語】「練習隸書,建議從練習《張遷碑》、《石門頌》、《禮器碑》、《乙瑛碑》入手……」書法科普?書法簡史?書法研究?兼收並蓄!兼而有之!淺議書法練習分論之五:波挑掠筆隸八分(周義發教授漢隸向背分明,波磔飛動,蠶頭燕尾,體勢開張,用筆結體極富變化,形成了縱橫飛揚,自然渾成之妙趣和獨具風姿的一種書體。東漢中葉,石刻漸漸成熟,點畫波尾明顯,已將篆意脫盡,變成純粹的漢隸。漢代在順帝之前,秦隸絕跡,到靈帝時,書法日趨精巧,為漢隸的極盛時期。漢隸亦被稱為「八分」或「分書」。
  • 「婉曲平直話小篆」周義發教授淺議書法練習分論之六源文在這兒
    【編輯薦語】「對於練習篆書的書法愛好者,除臨摹後人翻刻的《繹山刻石》以外,閱讀、記憶《說文解字》十分重要。不僅查閱方便,更重要的是對於練習大量小篆字體的中鋒用筆大有禆益……」書法科普?書法簡史?書法研究?
  • 「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旭驚電」周義發教授淺議草書練習來啦
    【編輯薦語】「由於草書筆法變化十分豐富,沒有堅實的楷、行書基礎,筆者建議書法愛好者把練習草書放在其它書體之後為宜……」書法科普?書法簡史?書法研究?兼收並蓄!兼而有之!周先生近照筆走龍蛇話草書——書法練習分論之四
  • 當代著名書畫藝術家—    周義發
    20世紀70年代初期,在部隊就有書法作品被遴選參加中日建交文化交流。恢復高考制度後,考入湖北工程學院文學院學習,畢業後南下珠海,書畫作品曾在全國參展並多次獲獎,先後成為珠海市書法家協會和中書協廣東分會會員。稍後離開職場北上,進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畫專業學習,承蒙學貫中西的著名文化學者餘潤德等教授的教誨與指引,圓滿完成研究生學業。
  • 周義發教授「書法練習分論之二」源文件在這兒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楷書晉唐譽天下——書法練習分論之二(周義發教授)楷書,肇始於漢末,到三國時已見雛形,至西晉,有的楷書僅略存表意,直到東晉時期臻於成熟。柳公權是唐代繼顏真卿之後最後的一位大書法家,是顏真卿的一位天然繼承者,故書法史學上歷來以「顏柳」合稱。柳體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之勢,點畫爽利挺骨力剛勁,結體嚴緊。
  • 行雲流水走龍蛇話行書,周義發教授「書法練習分論之三」源文來了
    點畫應接,筆斷氣連,主筆沉著,連筆輕細,以草書用筆的放縱性衝破楷書用筆的嚴謹性,從而書寫流暢順利,形成了楷書與草書融為一體的書體」周義發教授關於書法的科普力作……——周義發教授書法練習分論之三張懷瓘在其《書斷》裡說:「行書者乃後漢穎州劉德昇所造,即在真書的基礎上快寫與簡化,即真書之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
  • 行雲流水走龍蛇話行書,周義發教授「書法練習分論之三」
    點畫應接,筆斷氣連,主筆沉著,連筆輕細,以草書用筆的放縱性衝破楷書用筆的嚴謹性,從而書寫流暢順利,形成了楷書與草書融為一體的書體」周義發教授關於書法的科普力作……——周義發教授書法練習分論之三張懷瓘在其《書斷》裡說:「行書者乃後漢穎州劉德昇所造,即在真書的基礎上快寫與簡化
  • 書畫同源:書法對中國繪畫的影響
    那麼書法藝術到底對於中國繪畫產生了如何的影響呢?文章將從「書畫同源」「以書入畫」「筆墨勢韻」三方面對「書法對中國畫的影響」論題進行論述,其中以「書畫同源」一說為主要論點,從書法、中國畫二者的發展淵源、聯繫中去研究探索我國書法對中國繪畫的影響。書畫同源,追溯書法與中國繪畫的發展清代著名學者陳澧認為「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書之為文字。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
  • 書畫同源:書法對中國繪畫的影響
    文章將從「書畫同源」「以書入畫」「筆墨勢韻」三方面對「書法對中國畫的影響」論題進行論述,其中以「書畫同源」一說為主要論點,從書法、中國畫二者的發展淵源、聯繫中去研究探索我國書法對中國繪畫的影響。趙孟頫以書法的「飛白」畫石,以寫篆之法繪枯樹,以「永字八法」用筆寫竹,其題字中更是直接表明「書畫同源」的觀點。
  • 淺議書法與繪畫
    淺議書法與繪畫"書畫同源「在中國是被廣泛認可的。甚至有書法好了,轉向繪畫就一定會好,幾乎己成定律,筆者以為是個偽命題。以下文字,就此話題,略述一二。從藝術的起源來說,先民的塗鴉,刻符,以至大量巖畫的出現,皆為生活、交流、記錄的原始需求而產生的,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先後順序。頗有幾分一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無聊求證。
  • 周義發教授談「楷書」——書法練習分論之一
    特別是唐代的立碑之風盛行和刻字技術的進步,促進了唐代楷書水平的提高與傳播,使楷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形成了唐代最為著名的歐陽詢(歐體)、顏真卿(顏體)、柳公權(柳體)等大家。歐體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創作的一種楷書字體,其特點是筆畫以方為主,且方圓兼施,點畫遒勁,筆力凝聚。結字內斂外拓,欹側險峻中保持穩健,嚴謹工整中又不失疏朗。被稱為唐楷第一,世無所匹。
  • 周義發教授書法常識之四來了
    ——書法常識之四(周義發)在書法作品中,鈐上一枚或幾枚印章,這種印書合璧、互為增色的表現形式,是中國所獨有的藝術特色。據考證,印章進入書法作品當是宋朝以後。姓名印、別號印,在書法作品中使用最早的例子是來自趙孟頫,他自己書寫印稿,交給工匠刻制。到明代中期,以何震、文彭為代表的文人篆刻興起,他們自己動手刊刻,印章的刻制與在書畫作品中的使用得到很大的發展。到清朝,印章才成為書畫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而且逐漸成為常規。
  • 關於「人品與藝品」之關係,周義發教授這篇論述太贊了!
    ,史料對秦檜、蔡京和康生的書法雖沒否定,甚至評價甚高,因其靈魂齷齪,卻皆為業界與世人所不齒;書界對卓有成效的藝術家趙孟頫、董其昌、鄭板橋等的書畫藝術成就總體是肯定的,但對他們的人品瘕疵也都頗有微詞,就足以說明,社會與歷史都是把人品置於藝品之上的」,義發說…… 概述人品與藝品——淺議書法練習總論之五
  • 書法是什麼?從書畫同源說說書法的無形之相和無聲之音。
    ——鄧以哲▲書法五體之隸書——漢·《曹全碑》局部書畫同源的依據來自河圖洛書最早記錄書畫同源的是唐代張彥遠,他在《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說,「頡有四目,仰觀垂象。因儷鳥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
  • 書畫同源 書法為上
    本報訊 (記者李少鳳)日前,周國城受嘉應學院邀請作題為《中國書法與中國畫的關係》的講座。講座由校黨委委員、美術學院院長張志祥教授主持,師生近300人認真聆聽了此次講座(如圖,何旻謙、廖明熹攝)。 周國城1950年生於浙江杭州,曾任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書畫研究院院長。
  • 周義發;淺談印書合璧兩相宜——書法常識之四
    據考證,印章進入書法作品當是宋朝以後。姓名印、別號印,在書法作品中使用最早的例子是來自趙孟頫,他自己書寫印稿,交給工匠刻制。到明代中期,以何震、文彭為代表的文人篆刻興起,他們自己動手刊刻,印章的刻制與在書畫作品中的使用得到很大的發展。到清朝,印章才成為書畫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而且逐漸成為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