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蘭花叢裡說文化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北宋·蘇軾《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這首《洞仙歌》的女主角是後蜀皇帝孟昶的妃子,著名美女兼才女—花蕊夫人。蘇軾似乎對花蕊夫人很有好感,不僅作了這麼一首詞來形容她的綽約風姿,更用「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來誇讚她的美麗。
花蕊夫人天人之姿,才華橫溢,但歷史上對她的評價卻並不高,原因不外乎她的丈夫孟是亡國之君。其實,孟昶繼位前期還算是個明君,他勤奮治國,注重農業,百姓生活日漸富庶,蜀國的實力也漸漸雄厚。到了後期,估計對現狀太過滿意了,孟昶不再像以前一樣關心國事,他每日沉醉聲樂,與寵妃花蕊夫人一起在後宮享樂,聲色犬馬,花樣百出。
《洞仙歌》中所寫,乃是夏日的晚上,孟昶與花蕊夫人在摩訶池上納涼的情景。蘇軾雖未親眼見過花蕊夫人如花的容貌,但是民間所流傳下來的那些歌頌花蕊夫人美貌的故事,再加上曾在蜀宮當過宮女的老嫗的口述,成就了蘇軾筆下「冰肌玉骨」的美女。
這位與蘇軾口述舊時的老嫗是一位尼姑,她自稱曾是蜀宮中的宮女,曾親眼目睹孟昶與花蕊夫人在摩訶池上納涼的情形,她依稀記得當時孟昶為花蕊夫人寫過的詞中有「冰肌玉骨」一句,蘇軾有感而發,遂成此詞。
有一天晚上,孟擁著花蕊夫人在水晶宮享樂。因為心情好,他多喝了幾杯,在酒精的作用下,暈乎乎躺在寵妃花蕊夫人的肩膀上小憩。佳人身上的香味絲絲縷縷傳來,孟一下子睡意全無,面對良辰美景,他突然詩興大發,馬上吩咐宮人準備筆墨,填了一首詞。只可惜時隔多年,老嫗已經記不清孟所作的原詞了。不過從孟和花蕊夫人在水晶宮避暑的排場來看,蘇軾用「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來形容花蕊夫人,確實一點都不過分。
《洞仙歌》的上闕所展現的儘是花蕊夫人的美麗姿態。明代詩人張潮說:「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吾無間然矣。」在這些條件中,花蕊夫人幾乎全佔了,以冰雪為肌膚,以玉為骨,自是不必說,她天生麗質,容貌姣好,不正是以花為貌麼?
她風姿綽約,能歌善舞,可不就是以柳為態,以鳥為聲麼?她是五代十國出了名的才女,心有七竅,完全符合「以詩詞為心」這一點。蘇軾借明月的「窺探」來表達花蕊夫人的美好,她「釵橫鬢亂」,於簾中小憩,雖是殘妝,風韻卻更甚。
詞的下闋,寫的是夜深人靜之時,孟攜花蕊夫人的手,一同步於庭院中,抬頭仰望星空。花前月下,繁星漫天,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若無亡國之事,想必孟昶與花蕊夫人會如約到白頭,這樣一個美麗且富有才情的女子,誰會不喜歡呢。
除了花蕊夫人,歷史上還有另一個「冰肌玉骨」的美人,便是蜀漢劉備的皇后甘夫人,也是阿鬥劉禪的生母。
甘夫人是三國著名美人,她最為出名的不是她的容貌,而是白玉一般無瑕的肌膚。史書記載,甘夫人「玉質柔肌,態媚容冶,先主召入銷帳中,於戶外望者,如月下聚雪」,莫說在古代,就算是科技如此發達的現在,也很難保養得這麼好啊。劉備對甘夫人十分寵愛,當時他得到一個三尺高的玉人,晚上在月光下,他把玉人和不著一縷的甘夫人放在一起,想看看哪個更白,結果發現甘夫人和玉人一樣潔白,毫無二致。古代美女中,論肌膚最美,怕是當屬甘夫人無疑了。
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美人之極致,莫過於冰肌玉骨加花容月貌。
參考資料:古詩詞
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是作者蘭花叢裡說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