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這首《洞仙歌》的女主角,是著名美女兼才女——花蕊夫人

2020-12-02 鳳梨影娛秀

本文由作者蘭花叢裡說文化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北宋·蘇軾《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這首《洞仙歌》的女主角是後蜀皇帝孟昶的妃子,著名美女兼才女—花蕊夫人。蘇軾似乎對花蕊夫人很有好感,不僅作了這麼一首詞來形容她的綽約風姿,更用「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來誇讚她的美麗。

花蕊夫人天人之姿,才華橫溢,但歷史上對她的評價卻並不高,原因不外乎她的丈夫孟是亡國之君。其實,孟昶繼位前期還算是個明君,他勤奮治國,注重農業,百姓生活日漸富庶,蜀國的實力也漸漸雄厚。到了後期,估計對現狀太過滿意了,孟昶不再像以前一樣關心國事,他每日沉醉聲樂,與寵妃花蕊夫人一起在後宮享樂,聲色犬馬,花樣百出。

《洞仙歌》中所寫,乃是夏日的晚上,孟昶與花蕊夫人在摩訶池上納涼的情景。蘇軾雖未親眼見過花蕊夫人如花的容貌,但是民間所流傳下來的那些歌頌花蕊夫人美貌的故事,再加上曾在蜀宮當過宮女的老嫗的口述,成就了蘇軾筆下「冰肌玉骨」的美女。

這位與蘇軾口述舊時的老嫗是一位尼姑,她自稱曾是蜀宮中的宮女,曾親眼目睹孟昶與花蕊夫人在摩訶池上納涼的情形,她依稀記得當時孟昶為花蕊夫人寫過的詞中有「冰肌玉骨」一句,蘇軾有感而發,遂成此詞。

有一天晚上,孟擁著花蕊夫人在水晶宮享樂。因為心情好,他多喝了幾杯,在酒精的作用下,暈乎乎躺在寵妃花蕊夫人的肩膀上小憩。佳人身上的香味絲絲縷縷傳來,孟一下子睡意全無,面對良辰美景,他突然詩興大發,馬上吩咐宮人準備筆墨,填了一首詞。只可惜時隔多年,老嫗已經記不清孟所作的原詞了。不過從孟和花蕊夫人在水晶宮避暑的排場來看,蘇軾用「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來形容花蕊夫人,確實一點都不過分。

《洞仙歌》的上闕所展現的儘是花蕊夫人的美麗姿態。明代詩人張潮說:「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吾無間然矣。」在這些條件中,花蕊夫人幾乎全佔了,以冰雪為肌膚,以玉為骨,自是不必說,她天生麗質,容貌姣好,不正是以花為貌麼?

她風姿綽約,能歌善舞,可不就是以柳為態,以鳥為聲麼?她是五代十國出了名的才女,心有七竅,完全符合「以詩詞為心」這一點。蘇軾借明月的「窺探」來表達花蕊夫人的美好,她「釵橫鬢亂」,於簾中小憩,雖是殘妝,風韻卻更甚。

詞的下闋,寫的是夜深人靜之時,孟攜花蕊夫人的手,一同步於庭院中,抬頭仰望星空。花前月下,繁星漫天,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若無亡國之事,想必孟昶與花蕊夫人會如約到白頭,這樣一個美麗且富有才情的女子,誰會不喜歡呢。

除了花蕊夫人,歷史上還有另一個「冰肌玉骨」的美人,便是蜀漢劉備的皇后甘夫人,也是阿鬥劉禪的生母。

甘夫人是三國著名美人,她最為出名的不是她的容貌,而是白玉一般無瑕的肌膚。史書記載,甘夫人「玉質柔肌,態媚容冶,先主召入銷帳中,於戶外望者,如月下聚雪」,莫說在古代,就算是科技如此發達的現在,也很難保養得這麼好啊。劉備對甘夫人十分寵愛,當時他得到一個三尺高的玉人,晚上在月光下,他把玉人和不著一縷的甘夫人放在一起,想看看哪個更白,結果發現甘夫人和玉人一樣潔白,毫無二致。古代美女中,論肌膚最美,怕是當屬甘夫人無疑了。

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美人之極致,莫過於冰肌玉骨加花容月貌。

參考資料:古詩詞

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是作者蘭花叢裡說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蘇軾這首名篇《洞仙歌》到底是他抄襲了別人,還是別人抄襲了他
    當時孟昶與他的寵妃花蕊夫人夜晚在摩訶池納涼,孟昶為花蕊夫人當場創作了一首詞。這位老尼記性很好,全都記在心裡,數十年後一字不漏地說給了當時只有7歲的蘇軾聽。40年後蘇軾想起這件事,可惜只記得前2句,於是據此2句續寫出一首《洞仙歌》。
  • 蘇軾描寫花蕊夫人的一首絕佳詞作,知名度極高,讀完令人神往
    五代時期的後蜀國君孟昶和花蕊夫人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十分熟悉。花蕊夫人以美貌有才而著稱,有些野史甚至將趙匡胤滅後蜀的最大緣由歸結為仰慕花蕊夫人,欲得之而後快,是為了女人而發動的戰爭。這當然是無稽之談,但是花蕊夫人確實太美了,既然是美人便不能沒有一些傳奇的故事。
  • 蜀中四大才女之——花蕊夫人
    宋朝大文豪蘇軾曾讚美她說「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後蜀主孟昶少年風流,為尋找不到美女悶悶不樂,後來,有一位心腹太監在青城明察暗訪終於物色到一位美女。這位美女體態輕盈,淺著粉黛,容顏絕世,給人一種空谷幽蘭自然淡雅之感,孟昶如獲至寶,立即留在宮中,封為慧妃。孟昶眼中,再也看不見別的美女。他為她梳頭,他為她畫眉,為她於摩河池上,建築水晶宮殿。
  • 蘇軾《洞仙歌》背後的故事
    話說蘇東坡有一首著名的描寫夏夜消暑的詞《洞仙歌》,一起來回味下:洞仙歌蘇軾僕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雲。
  • 洞仙歌·冰肌玉骨——宋·蘇軾
    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人無知此詞者,獨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耳。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
  • 蘇軾歌詠花蕊夫人的一首詞,境界幽眇,跌宕起伏,耐人尋味!
    《洞仙歌》,又名《羽仙歌》《洞仙詞》等。這首詞作於元豐五年,當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居黃州,同期作品還有《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通過追憶五代後蜀國君孟昶極其寵妃花蕊夫人夜起納涼之事,寄寓自己對時光流逝,人生蹉跎的感慨。
  • 蘇軾一生寫詞無數,四十七歲填了《洞仙歌》一詞,靈感七歲時便有
    在詩詞繁榮的宋朝,宋朝誕生了許許多多著名的詞人,因此宋朝有才華的詞人並不在少數。但是有這麼一位詞人,他能夠成為宋朝文壇的領袖,自然他的才華就不用多說了。但是最難得的並不是他寫詩作詞寫文章的才華,而是在於他是一個書法、畫畫、音樂等等全都精通的才子。
  • 花蕊夫人: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關於這首詞的版權問題向來有所爭議。有人說是後蜀末代皇帝孟昶寫給花蕊夫人的,還有人說這首詞脫胎於蘇詞,原作不是孟昶,根本就是蘇軾所寫。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蘇軾的這首《洞仙歌》相較孟昶的《玉樓春》內容上大致無二,但因句式上參差不齊,則更顯玲瓏飄逸,錯落有致。有時候,不禁暗想,何必去在意蘇軾的詞到底是一首還是兩首呢?孟昶也好,蘇軾也罷,他們終究都是在感嘆那個花前月下的美好夜晚被流年偷偷帶走罷了。然而,對於孟昶來說,故事的結局並不是霧裡看花的浪漫,不是戲臺上的請客吃飯,而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
  • 出走半生 蘇軾懷念的仍是那眉山少年郎
    那應該是她一生難得的回憶,所謂『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這位老尼大約閒暇時,也喜歡和人回憶在孟昶宮中的過去,而她曾經提過一件事情,給年僅七歲的蘇軾,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那就是一個夏天炎熱的晚上,孟昶和花蕊夫人在摩訶池上納涼,孟昶寫了一首詞送給花蕊夫人。四十年過去了,他還能牢牢地記住這首詞的頭兩句:『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他閒暇時回憶這件事,覺得這首詞應該是《洞仙歌》,於是,決定自行補寫。」
  • 蘇軾詞《洞仙歌》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圖片來源於網絡這首詞描述了五代時後蜀國君孟昶與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納涼的情景。詞的上片寫了花蕊夫人簾內欹枕,寫她的風姿綽約,刻畫了花蕊夫人姿質與心靈的美好、高潔。詞的下片寫花蕊夫人本身,她與愛侶夏夜漫步,展示她美好、高潔的內心世界。結尾三句是整首詞的點睛之筆,流年暗中偷換,時光流逝,令人惋惜。這首詞有序:僕七歲時,見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餘。自言嘗隨其師入蜀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
  • 自古紅顏多薄命,李煜和孟昶被俘虜後,花蕊夫人和小周后命運如何
    這兩個美女兼才女的命運,不知是該用喜還是用悲來表示。反正他們最終被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兩人霸佔了。在她們被霸佔後,他們的老公也就順理成章的被殺了。先說第一個大才女,她在歷史上被稱為花蕊夫人的。其實這個才女是蜀國孟昶的妃子。
  • 詩詞賞析《洞仙歌》
    《洞仙歌》作者:蘇軾朗讀者:張其勝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雲。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
  • 不大像蘇軾的一首詞,原來來自於她
    女兒特別喜愛蘇軾的詞,每次陪她讀到(洞仙歌)的時候,我總有點不解,這首詞一點也讀不出蘇東坡的影子,沒有灑脫,也沒有哲思。 這比歐陽修的「呵手試梅妝」還曖昧,簡直是浪蕩在妓院裡的柳永。 查了原文,原來此時的蘇軾剛剛成為蘇東坡不久,是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之後。朝廷文書裡給蘇軾的官職是團練副使,不許離開黃州,不許籤署公文,其實是無所事事的虛職。「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黃州四年多,蘇軾寫了大量讓後世文人心力絕望的作品。
  •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花蕊夫人是如何豔驚兩朝的
    孟昶雖然有一些政績,但他同時也貪圖享樂,在蜀地廣徵美女充填後宮。花蕊夫人就是孟昶的貴妃。花蕊夫人本性徐,出身為一名歌伎。 一、只恐流年暗中換,不料蜀國已變遷 孟昶當政後在宮中日夜歡歌,裝點出一派國運亨通、昇平和樂的景象。他把嬪妃分為十二個等級,花蕊夫人是其中最受寵幸的一個。一個夏日的夜晚,兩人在摩珂池上的水晶宮內納涼。
  • 讀蘇軾的《洞仙歌》有感,寄託著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蹉跎的感慨
    《洞仙歌·冰肌玉骨》蘇軾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五代後蜀後主孟曾與其愛妃花蕊夫人於夏夜在摩訶池納涼,蘇軾的《洞仙歌》即以此事入詞。歷來研究者對此作爭議頗多,然而其中也不乏讚譽者。宋代胡仔《茗溪漁隱叢話》中評價本詞曰:「如『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夏夜詞,絕去筆墨窪徑間,直造古人不到處,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嘆。」
  • 花蕊夫人:一句詩歌秒殺十四萬男兒顏面
    於是,深受鼓舞的宋軍人人奮勇,竟使十四萬後蜀的守軍不戰而潰,孟昶自縛出城請降,與花蕊夫人等三十三人被押赴汴梁。到汴梁後,接受秦國公,封檢校太師、兼中書令的封賜。也許你會有點疑惑,趙匡胤為什麼要如此優待一個亡國之君?原因就在花蕊夫人身上。因為趙匡胤聽聞了太多關於花蕊夫人如何如何國色天香,如何如何豔絕塵寰的美貌傳說,早就想親眼目睹她那罕見的美色。
  • 蘇軾這首宋詞,被質疑「剽竊洗稿」?真相其實是這樣…
    但他所作的一首宋詞,卻被後人質疑「剽竊洗稿」,這又是為何?且先來看這首宋詞:洞仙歌序:僕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
  • 想起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也正是因為這一首詩,讓我深深記住了她。我到過錦官城,正巧是芙蓉花開的九月,離開杜甫草堂,離開名相祠堂,在綿綿霏霏的細雨中,渴望去尋找花蕊夫人的蹤跡。 孟昶作為一個君王,對花蕊夫人可謂關照有度,寵愛有加了。但是花蕊夫人呢?
  • 南唐李後主皇后周娥皇和花蕊夫人是什麼關係 關於周娥皇的故事
    花蕊夫人,後蜀主孟昶的費貴妃,是五代十國的女詩人,自幼便能做文章,尤其擅長寫宮詞,花蕊夫人不僅才學出眾,更是歷史上女詩人中少有的佳人,美麗而不妖嬈,花不足以描繪她的美,猶如花蕊般瑟瑟動人。後來花蕊夫人被孟昶看中,封為貴妃,孟昶是一個很懂得享樂的人,後宮之中,美女雲集,他最寵愛的還是花蕊夫人,這點她和周娥皇驚人的相似。
  • 花蕊夫人: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
    《五代詩話.卷八》的說法略有不同,他說王建在搜求美女的時候,並不知道徐家有這兩個「美而奇豔」的女兒,而是「徐以獻太祖,遂納之」,有點兩朵鮮花主動插到王建頭上的意思了。明代著名學者、詩人、藏書家曹學佺編纂的《石倉歴代詩選》收錄有蜀順聖太后徐氏(徐耕女)《謁丈人觀先帝御容》、《題漢州三學山至夜看聖燈》、《禱青城山回》三首,收蜀翊聖太妃徐氏(太后妺,即花蕊夫人)《謁丈人觀先帝御容》、《題金華館》、《題彭州陽平地》、《題漢州三學山至夜看聖燈》、《禱青城山回》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