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冰肌玉骨》蘇軾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五代後蜀後主孟曾與其愛妃花蕊夫人於夏夜在摩訶池納涼,蘇軾的《洞仙歌》即以此事入詞。歷來研究者對此作爭議頗多,然而其中也不乏讚譽者。宋代胡仔《茗溪漁隱叢話》中評價本詞曰:「如『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夏夜詞,絕去筆墨窪徑間,直造古人不到處,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嘆。」
宋代張炎《詞源》也評價本詞「清空中有意趣,無筆力者未易到」。《十國春秋》記載:「慧妃徐氏,青城人,幼有才色,父國璋納於後主(孟),後主璧之,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又後主與避暑摩訶池上,為作小詞以美之,辭曰:『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云云。」
上闋寫花蕊夫人的姿容情態和所處的優美環境。「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寫美人肌膚勝雪,細膩潔白。按序言可知此是孟原詞之句。「水殿風來暗香滿」交代美人所處的環境。水殿即摩訶池上的宮殿。暗香,既寫花草之香,又寫美人之香,微風吹拂,滿殿暗香流動。詞人把人之美與景致美渲染得令人陶醉,清代沈祥龍《論詞隨筆》評價道:「詞韻麗處,不在塗脂抹粉也,誦東坡『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句,自覺口吻俱香。」
隨後「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款枕釵橫鬢亂」寫月下美人之綽約風姿。微風吹開繡簾,月光趁勢而入,照在美人身上,只見她獻枕未歇,僅橫鬢亂,顯得不勝嬌羞。「一點明月」,作者將明月擬人化,明月欣羨美人麗姿所以偷偷灑下餘輝,仿有偷窺之態,以明月的羞澀表現美人的羞怯,新穎生動。
下闋寫美人的行動及其內心景況。「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寫美人與伴侶攜手漫步於寂靜無聲的宮殿之中,觀看星空變幻。此三句營造出空寂聊賴的環境氛圍,為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鋪墊。「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
此處比照《詩經·小雅·庭燎》的句式:「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玉繩」,《春秋·元命包》:「玉衡北兩星為玉繩。」而玉衡即北鬥第五星。美人與愛侶觀看星辰變化,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三更時分,月光已然變淡,玉繩星也已偏西。此四句寫時光之流逝匆匆,暗含美人的嘆息。結尾直寫美人內心活動,為全詞點明主旨。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寫美人既希望西風送爽快些到來,又害怕時光匆匆,在毫無知覺中不斷流逝。「但屈指」、「又不道」二詞極為傳神地刻畫出了美人矛盾的心態。雖寫孟昶與花蕊夫人濃情豔事,卻寄託著作者對於時光飛逝、人生蹉跎的深深感慨,全詞意境優美,空靈清透,序言與詞相得益彰,更為詞增添幾分妙趣,令人讚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