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打造中原自然博物館 開建20萬畝黃河中央溼地公園

2020-12-15 大河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2月11日下午,春節後上班第一天,鄭州市生態建設動員大會召開,為廣大民眾提供了一份「新春大禮包」。今年,鄭州將統籌推進「森林、溼地、城市、流域、農田」五大生態系統,著力打造鄭州大都市生態區。

鄭州黃河中央溼地公園規劃建設將作為重點之一。通過實施鄭州全段黃河溼地生態修復,構建沿黃生態屏障,著力打造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高地。規劃區東西長100公裡,南北最寬處3.5公裡,建設面積約為20萬畝。

根據規劃,鄭州將重點實施滎陽黃河溼地生態體驗區(滎陽市)、鄭東新區黃河溼地恢復工程(鄭東新區)、中牟縣鳥類棲息地保護工程(中牟縣)建設。這其中,滎陽黃河溼地生態體驗區,擬建生態保育區、科普宣教區、生態旅遊區、生態體驗區、生態農業區五個版塊。鄭東新區黃河溼地恢復工程,將對鄭州黃河溼地鄭東新區退化、弱化溼地進行恢復保育。中牟鳥類棲息地保護區,將建設大門、棧道、水系、隔離溝等。

此外,到2022年,鄭州市將建成新鄭十七裡河溼地公園、新密溱水河溼地公園、中牟雁鳴湖萬畝溼地公園、登封潁河-白沙水庫溼地公園等省級溼地公園建設。

今年,鄭州將持續推進森林公園體系建設,繼續推進鄭州侯寨森林公園、鄭州鳳湖生態休閒區、滎陽塔山森林公園、河南省中牟森林公園建設,實施鄭州樹木園改造提升工程。同時,新開工建設中原自然博物館、鄭州水磨森林公園、邙嶺森林公園建設,完成鄭州森林公園、鄭州市摩旗山森林公園、新鄭市始祖山(具茨山)森林公園、登封市香山森林公園等建設任務。

相關焦點

  • 鄭州黃河灘地公園芳容初現,未來將成為市民休閒遊樂的大花園
    ,為這靜美的初冬增添了一絲靈動……這裡就是位於鄭州市惠濟區的鄭州黃河灘地公園,目前,園內基礎設施建設已初具雛形。灘地公園西起江山路,東至花園口黃河大橋,南達S312,北抵黃河,規劃面積44平方公裡,相當於147個鄭州市人民公園,共分為黃河溼地生態修復區、溼地片區等14個功能區。這裡主要的建設內容為南裹頭、海事廣場、惠武浮橋三個節點和九縱三橫22條61公裡彩色慢行道路;重點打造了體現黃河自然風光的溼地片區。
  • 【黃河頌歌—中原迴響】第八站:「五河」奔騰「鄭」發力
    已經在工地上忙活了幾個月的惠濟區林業和園林局副主任科員馮俊志告訴記者,示範段項目整體景觀將打造成以綠色為底蘊,以花徑為紐帶,以休閒慢生活為主題的生態廊道。「相信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成為遊人體驗黃河文化、享受慢生活的好去處。」鄭州黃河灘區面積34.33萬畝。如何做好灘區的生態保護?我市的思路是因地制宜實行「三灘分治」:低灘自然恢復、中灘生態重構、高灘修複利用。
  • 鄭州開封之間要建萬畝森林公園?有山、有水、有森林
    溼地公園內,蘆葦搖白、禽鳥飛輕;森林公園裡,花木蔥鬱,路經通幽。我省計劃到2027年,在黃河流域新修復溼地公園55個,全省溼地保護率提高至61.75%。  在包括溼地公園在內的中牟萬畝森林公園,如今建設也接近尾聲。屆時,廣大鄭州市民可以免費到此遊玩,看山看水,對樹對湖,體味近郊遊的樂趣。
  • 「黃河頌歌—中原迴響」第八站:「五河」奔騰「鄭」發力
    已經在工地上忙活了幾個月的惠濟區林業和園林局副主任科員馮俊志告訴記者,示範段項目整體景觀將打造成以綠色為底蘊,以花徑為紐帶,以休閒慢生活為主題的生態廊道。「相信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成為遊人體驗黃河文化、享受慢生活的好去處。」鄭州黃河灘區面積34.33萬畝。如何做好灘區的生態保護?
  • 鄭州今年要幹這些大事:地鐵5號線5月通車、完成安置房網籤9萬套…
    【生態】中心城區拆遷面積10畝以下的地全建成公園綠地山區森林化、平原林網化、城市園林化、鄉村林果化、庭院花園化、廊道林蔭化。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鄭州將被打造成天藍地綠水淨、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中國示範城市。國土綠化提速行動持續推進,完成營造林16萬畝。
  • 佔地2400畝!河南將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再現5千年前的生產生活風貌
    河南商報記者 陳朋衝 實習生 李佳蘭/文 記者 鄧萬裡/圖作為博物大省,我省兩個國家級的博物館(遺址公園)即將開建。其中一個是黃河國家博物館,另一個是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未來建成後預計啥模樣?河南商報記者進行了打探。
  • 「黃河頌歌—中原迴響」鄭州站金水篇:滔滔黃河泛金光
    前不久,金水區誠邀來自北京、杭州的規劃專家,圍繞黃河金水段量身定製出發展「路線圖」——以黃河為魂,鄉村為基地,緊扣「北靜」功能定位,努力打造涵蓋全域旅遊、運動度假、郊野溼地、現代農業、美麗鄉村五位融合的北部休閒旅遊度假區,讓黃河沿岸有鄭州,鄭州北部有金水,金水未來有發展。黃河留給金水的河段是名副其實的安全河、生態河、景觀河、文化河、幸福河。
  • 鄭州將推進五個森林(溼地)公園建設
    鄭州將推進五個森林(溼地)公園建設 2020-12-05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黃河頌歌—中原迴響】第五站:豐沃「牧野」織錦繡
    長垣根據地形特點,邀請北京林業大學編制了公園規劃,並於2019年啟動建設。新鄉黃河溼地多達3.4萬公頃,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其中鳥類就達206種,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大鴇、鳥類「大熊貓」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等,生態優勢明顯。長垣除了王家潭溼地森林公園,還有已經建成的九龍溼地公園,正在建設的天然文巖渠生態畫廊等。
  • 馬踏湖:打造一流溼地公園
    □ 本報記者 程芃芃 馬景陽   本報通訊員 耿 昊北國江南 古韻濃厚  近日,記者來到馬踏湖溼地公園採訪。目前的溼地公園正在閉園升級中,生態旅遊度假區項目工程建設如火如荼。在萬安金橋、一葦渡江橋、溼地博物館等施工現場,幾臺大型機械正在緊張有序地作業,施工人員正在加緊施工,搶趕工期,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 聆聽黃河岸邊的河南故事 「打卡」鄭州「大花園」
    「我們全力推進灘區綜合治理,以建設黃河灘地公園為抓手,加快流域生態修復重構,示範引領沿黃生態保護,努力為黃河下遊做好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探索新路子、打造新樣板。」據惠濟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焦健介紹,近年來,惠濟區積極踐行黃河流域國家發展戰略,圍繞「北靜」發展定位,堅持項目化推進,謀劃實施了「兩區(大運河文化片區、滎澤古城片區)、兩路(S312、大河文化綠道)、三館(黃河國家博物館、黃河天下文化綜合體項目主場館、大運河博物館)、四園(黃河文化公園、大運河文化公園、黃河灘地公園、中原花卉科技博覽園)」等重大標誌性項目。
  • 黃河落天 文鼎中原
    9月1日,王潮歌在鄭州吐露心聲:「我要蘸著黃河水,書寫華夏文明的脈息,創作一個令世界驚嘆又獨屬河南的作品,只為讓世人看後發出一句感嘆:只有河南!」奮進黃河天朗氣清,大河安瀾。綠色廊道如詩如畫,溼地公園生機煥發……9月11日,走在一步一景、美不勝收的沿黃生態廊道上,全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觀摩組面前,是一派生態和諧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秀美風光。
  • 鄭州又一座重磅級文化新地標,黃河國家博物館擬開工建設
    對於沿黃區域,要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一路北遷,落地黃河南岸今天就重點來說說文化,以黃河為專題的博物館在鄭州其實已有多年,相信老鄭州都記得紫荊山公園西側的黃河博物館面積也從最初規劃的6.5萬平方米到新確立的10萬平方米,佔地面積也比原博物館擴大了10倍約400畝。
  • 官宣:鄭州首次進入亞洲城市50強,世界城市100強!地鐵五號線5月份...
    經三路和黃河路交叉口(省人民醫院站)黃河路與未來路交叉口(姚寨站)商務外環路與眾意西路交叉口(眾意西路站)商務外環路與商務東一街交叉口(溼地公園站)平安大道與農業東路交叉路口北側國土綠化提速行動持續推進,完成營造林16萬畝。加快推進鄭州樹木園改造提升、侯寨森林公園、邙嶺森林公園等重大項目建設,發展特色經濟林、花卉苗木、森林旅遊等特色林業產業,著力打造「森林鄭州」。
  • 鄭州海昌海洋公園奠基打造中原標誌性海洋主題公園
    2017年7月8日,鄭州海昌海洋公園在鄭州市中牟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舉行隆重的奠基儀式,標誌著中原地區最大的海洋公園項目進入開發建設階段。海昌海洋公園落子鄭州,不僅是一次戰略版圖的擴張,也進一步完善了海昌海洋公園在全國的布局。
  • 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有望兩年後建成
    鄭州日報記者 成燕7月24日,作為「鄭州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重大文旅項目開工儀式」活動主會場,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暨中國仰韶文化博物館項目在鄭東新區正式開建。該公園2022年7月建成後將成為中國仰韶文化的集中展示平臺,形成「北看紅山、中看仰韶、南看良渚」的5000年中華文明展示格局。據了解, 為弘揚黃河文化,打造黃河文化主地標城市,2019年10月底,鄭州市決定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
  • 妝梳靜美煥新彩 筆鋒雄健寫黃河——鄭州惠濟區「十三五」巡禮
    目前,核心起步區「兩城三園四地標」建設正穩步推進,兩城即滎澤古城、運河新城;三園即黃河文化公園、汴河遺址公園和黃河灘地公園;四地標即黃河樓、《天下黃河》演藝綜合體、黃河國家博物館和大河村遺址博物館。除黃河樓和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外其他項目全部在惠濟轄區。
  • 弘揚黃河文化,鄭州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即將開建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通訊員 王羿  為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鄭州市黃河文化主地標城市建設強化文化支撐,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1月15日,鄭州市召開《鄭州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概念性規劃
  • 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有望兩年後建成
    7月24日,作為「鄭州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重大文旅項目開工儀式」活動主會場,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暨中國仰韶文化博物館項目在鄭東新區正式開建。該公園2022年7月建成後將成為中國仰韶文化的集中展示平臺,形成「北看紅山、中看仰韶、南看良渚」的5000年中華文明展示格局。據了解, 為弘揚黃河文化,打造黃河文化主地標城市,2019年10月底,我市決定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
  • 「黃河頌歌—中原迴響」第三站:濟濟勝景源源來
    在沿黃區域完成造林15.37萬畝,使境內沿黃區域林地面積達到約91萬畝、林地覆蓋率達到67.9%,構築了沿黃綠色生態屏障。因地制宜,推動高質量發展。圍繞「國家產城融合示範區」戰略,濟源把「工業強區、旅遊富民、產城融合、城鄉一體」作為發展路徑,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堅持走濟源特色的高質量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