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變,對鄭州的發展是一次大機遇!
因為這是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
自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正式提出,鄭州作為八大古都,且還是沿黃流域核心城市,黃河這條母親河,對於鄭州來說,有著太重要的意義。
在這個宏偉的戰略規劃中,鄭州明確提出了要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的使命擔當,要先行先試,開展示範區建設。
從規劃來看,核心示範區的大小約為1200平方公裡,未來,這塊區域要實現協同發展,形成經濟帶。對於沿黃區域,要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總體發展規劃
〔北以鄭州市域為邊,南以連霍高速為界〕
一路北遷,落地黃河南岸
今天就重點來說說文化,以黃河為專題的博物館在鄭州其實已有多年,相信老鄭州都記得紫荊山公園西側的黃河博物館吧,這座建立於一九五五年的黃河博物館,佔地僅為10畝,總建築面積2900米(其中陳設面積1200平),作為中國唯一以黃河為專題的自然科技類博物館,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江河博物館之一。
©鄭州黃河博物館-來源網絡
由於紫荊山路的修建,2004年黃河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這次新館佔地40畝,總建築面積7045平方米,八年後也就是2012年正式投入使用;如今正值八年之際,黃河博物館新新館又將開工建設,只不過這次規格更好,規模更大,意義更深,設計之初對標的是嶽陽樓、黃鶴樓,這次博物館命名為:黃河國家博物館,定位鄭州地標性文化建築。面積也從最初規劃的6.5萬平方米到新確立的10萬平方米,佔地面積也比原博物館擴大了10倍約400畝。
勘察招標,有望年底開工
這項工程年初啟動後,就列入年度重點工程計劃,從2月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強在鄭州市調研沿黃生態廊道建設工作,並就黃河國家博物館建設提出要求到5月初召開黃河國家博物館專家諮詢會並不初步選址確定,又從7月黃河國家博物館在線備案立項批覆到8月黃河國家博物館項目勘察招標公告發布,如今黃河國家博物館項目勘察中標候選人公示,工作時間20天,預示著如果順利一個月後即可開工建設。
無論從備案信息來看,還是鄭州2020年度重點攻堅專項績效考核方案來看,有望年底前開工。
©鄭州2020年度重點攻堅專項績效考核方案
根據公示來看,黃河國家物館項目位於鄭州市惠濟區新城街道辦事處常莊村,文化路以東、花園口村以西、規劃S312以北、黃河大堤以南區域,總佔地面積的400畝,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投資約19.3億元,風格主要以現代元素為主,主要包括設建設內容:主要為基礎建設工程和公共工程,其中基礎工程包括:建築工程、道路及硬質輔裝工程、綠化工程、附屬設施。公共工程包括:給排水工程、電氣工程、弱電工程等。
©鄭州黃河核心示範區-起步區文化地標項目初步方案
隨著此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的啟動,未來將會分別從山水資源、人文資源、生態景觀等多方面呈現,無論是已經開工或擬定開工的黃河演藝綜合體項目、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黃河國家博物館建設工程,還有正在謀劃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一期、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黃河中下遊分界標誌工程、黃河國家地質公園提升提檔工程等,一批批與黃河、與文化有關的重點工程相繼啟動,未來將從生態、文化、產業等方面統籌規劃,迅速形成鄭州西美、北靜新的城市布局,同時還要以鄭州為核心,串聯起開封、洛陽,形成三百裡、三座城、三千年的鄭汴洛黃河大合唱文化帶,託起大家的詩和遠方,加快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