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河南水博物館、河南省黃河實驗室…關於黃河,未來我省還有這些大動作

2020-09-16 河南商報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孫科 實習生 陳晟 文/圖

黃河寧,天下平。關於黃河,一直都有許多人牽掛。9月16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層科技論壇在鄭州召開。

研究實施桃花峪水庫工程、謀劃建設河南水博物館、推進黃河文化和大運河文化融合發展……論壇上,專家學者紛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保障】

我省將構建「一軸兩翼三水」的水安全保障格局,研究實施桃花峪水庫工程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9個省區,全長5464公裡,是我國第二大河,而黃河流域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談到黃河流域水安全的話題時,河南省水利廳廳長孫運鋒表示,我省將打造與現有河渠大連通的興利除害現代水網體系,形成系統完善、豐枯調蓄、循環暢通、多源互補、安全高效、清水綠岸的水安全保障格局,構建「一軸兩翼三水」的水安全保障格局。

其實,早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孫運鋒就向河南商報記者介紹過此事。其中,一軸是以黃河為主軸,兩翼是連通沿黃南、北供水區,實現本地水、黃河水、外來水三水匯流。

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我省將加快水土保持步伐,重點對尚未治理的1.4萬平方公裡水土流失區域,以小流域為單元,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整治。

此外,為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我省將研究實施桃花峪水庫工程。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桃花峪水庫是納入《黃河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的重大水利項目,是黃河幹流規劃建設的一座大型水庫。桃花峪水庫在保障黃河下遊防洪安全、灘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水資源供給方面的作用巨大,有效防控黃河下遊中常洪水,進一步減輕下遊防洪壓力,為黃河下遊灘區居民長遠發展創造條件,為黃河下遊提供水資源保障。

孫運鋒還表示,為提高我省的引黃能力,我省將實施一批重大引黃工程。通過建設小浪底南、北岸、趙口二期、西霞院輸水灌區4大灌區,發展引黃灌溉面積303萬畝,屆時我省年新增引黃能力9.2億立方米,可以優化配置水資源。


我省要謀劃建設河南水博物館,近期還要重點建設七大工程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講好黃河故事,意義重大。

孫運鋒說,我省水利部門將支持鄭州建設中國黃河博物館,洛陽建設隋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支持鄭州、開封等建設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

另外,下一步,我省將謀劃建設河南水博物館,展示和弘揚中原水文化。孫運鋒表示,我省將推進黃河文化和大運河文化融合發展。大運河河南段包括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洛河、索須河、賈魯河)、永濟渠(衛河)、京杭大運河會通河段等,共計686公裡。

據孫運鋒介紹,近期,河南省水利部門還謀劃了7類重大水利工程,總投資1449億元,緊盯黃河防洪、灘區居民安全發展、生態保護修復、供水保障等突出問題,重點建設七大工程,分別為:黃河下遊封丘倒灌區安全建設(貫孟堤擴建)工程;灘區綜合治理工程;桃花峪水庫工程;小浪底水庫庫周(河南省)地質災害影響處理;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城鄉供水一體化水源工程。


【院士觀點】

A、增加「美麗黃河」平臺,適時地恢復「黃河國際論壇」

據介紹,這次論壇旨在探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路徑,形成政策性和專業性相結合的政策建議報告,共同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水利事業跨越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多位院士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水安全研究院院長夏軍表示,黃河水少沙多,上世紀90年代末,黃河水生態退化嚴重。「何為高質量發展?簡單來說,就是告別過去注重數量、規模、速度和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增長的粗放式發展模式,轉而追求質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

夏軍建議,要積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思維、系統治理、系統管控的戰略規劃。加強黃河綜合治理基礎的「水—土—氣—生—經濟—社會」系統的過程規則、機理認識與科技創新。

在平臺方面,可考慮增加「美麗黃河」,包括監控、評估與人工智慧型的決策支持,進一步擴展到黃河流域的社會經濟及流域管理。建議適時地恢復「黃河國際論壇」,學習國際上與流域科學相關的一些經驗。


B、建設河南省黃河實驗室,給黃河裝上一個「智慧大腦」

今年8月底,河南省黃河實驗室籌建方案專家論證會曾在鄭州召開,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黃河實驗室將作為河南省實驗室建設的突破口和科技創新支撐國家戰略的結合點、著力點,立足河南,面向全流域、多學科進行謀劃,努力打造全國領先、全球一流的科技聚集協同科研創新平臺,為衝刺國家實驗室儲備力量。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大學教授、河南省時空大數據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家耀也建議,要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河南省黃河實驗室。匯聚一批相關領域全球領先的科研團隊,建設整合一批先進的具有流域特色的科學研究基礎設施,採用人工智慧技術構建一個功能強大的「中樞」作用的黃河「智慧大腦」。

(編輯:劉夢鴿 吳冰 施尚景)

相關焦點

  • 建設河南水博物館、河南省黃河實驗室……關於黃河,未來我省還有...
    關於黃河,一直都有許多人牽掛。9月16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層科技論壇在鄭州召開。研究實施桃花峪水庫工程、謀劃建設河南水博物館、推進黃河文化和大運河文化融合發展……論壇上,專家學者紛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 我校參加河南省黃河實驗室籌建方案論證會
    會議由河南省科學技術廳、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辦,省市及相關部門負責人與會。我校王家耀院士、李小建院士、宋純鵬校長受邀作為專家組成員參加會議。黃委會國科局代表編制單位就實驗室籌建方案做專題匯報。論證會上,院士、專家對實驗室籌建方案給予高度肯定,並重點圍繞實驗室目標定位、五大研究方向、五大建設任務、管理和運行體制機制等方面提出了真知灼見。
  • 黃河流域大數據或「空域」一體化 「黃河實驗室」被賦予厚望
    九月「時空大數據、地質環境與生態保護、黃河流域農村土地整治與生態保護、黃河流域城市重點區域大氣汙染治理、核心示範區建設、黃河故道生態保護、流域水資源戰略、水生態保護、產業高質量發展。」等論壇將集中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 河南:我省新建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
    河南:我省新建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發布日期:2020-11-19 11:53瀏覽次數:15次近日,我省新建省級重點實驗室35家,其中學科類重點實驗室23家,企業類重點實驗室12家,省級重點實驗室總數達到240家。
  • 河南省黃河生態文明外譯與傳播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黃河生態文明...
    以科研項目凝練強化華水特色優勢,主動與水利部、黃委會、科技廳對接,共同申報黃河實驗室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及重大專項,加快科研平臺建設,圍繞幸福河評價、水資源空間均衡測度、水資源集約利用、高質量發展評價等方面產生了一批標誌性研究成果。以智庫建設服務支撐黃河國家戰略實施,學校專家學者積極參與黃河國家戰略的調研、立項、研究等,成效顯著。
  • 河南將建兩大國家級博物館,展示黃河文明與六千年仰韶文化
    據悉,黃河國家博物館將成為展示黃河地理、人文、歷史、治理的綜合博物場館,而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不僅將系統展示仰韶文化時期的珍貴遺存,更將全景式再現6000多年前的生活面貌。7月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重點項目建設辦公室發布《關於補充納入2020年省重點項目的通知》,黃河國家博物館建設項目名列其中。黃河國家博物館位於鄭州市文化路與黃河大堤交叉口東南角。
  • 建一座黃河文明博物院 ,以展示黃河文明全貌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邵可強 蔡君彥 攝影 許俊文 張琮 黃河水,黃河事,大保護,大治理,共推進,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如何在河南擲地有聲,又如何在中原大地開花結果?建設黃河文化資源資料庫、建設黃河農耕文化博物館、建設黃河國家級博物館等等,「兩會」期間,河南省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熱度不減,圍繞黃河這一熱詞出謀劃策。【建議】建立「黃河農耕文化博物館」 留住工具和文化
  • 兩會上的「鄭大聲音」:一流大學建設,黃河實驗室,民法典草案……
    牛書成代表就籌建「黃河實驗室」,為保護母親河、打造幸福河貢獻鄭大力量,以及加快一流大學建設,服務河南高質量發展等內容建言獻策。  依託中原歷史文化學科群,鄭大與洛陽市政府共建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陽)、博物館研究院(洛陽)、龍門石窟文化遺產研究院,服務文化強省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成立黃河生態保護與區域協調發展研究院、大別山精神研究院、鄉村振興研究院,為河南經濟社會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 【特別報導】「黃河浩蕩」之二:黃河奔流 大鵬一日同風起
    將黃河流域河南段富集的文化和旅遊資源,轉化為遊客可親近、可感知、可體驗的文旅產品,讓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得到彰顯;2019年12月23日,在河南博物院的倡議下,青海省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等黃河流域九家博物館發起成立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九省區45家各級、各類博物館將攜手共講黃河故事,合力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去年以來,省文旅廳加緊布局謀劃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 怎樣唱好「黃河大合唱」河南「樂章」
    鄭新黃河大橋河南商報記者王訪賢/攝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科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黃河」再次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著力點在哪?河南水利系統做了哪些動作?日前,河南商報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水利廳廳長孫運鋒。
  • 黃河大合唱的河南交響
    今年3月1日,《2020年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要點》印發,提出要抓實抓細抓落地,把握沿黃地區生態特點和資源稟賦,從過去的立足「要」向立足「幹」轉變、向先行先試轉變,引領沿黃生態文明建設,在全流域率先樹立河南標杆。  5月11日,河南召開文化旅遊大會,印發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文化旅遊強省的意見(討論稿)》,提出將打造文化自然融合、沿線全景貫通的沿黃生態廊道列為重點。
  • 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成立!45家博物館合力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實習生 周瑞娟 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在鄭州正式揭牌成立!未來,黃河流域九省區的45家各級、各類博物館將合力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河南博物院被推舉為聯盟首屆召集單位。◆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揭牌,河南博物院被推舉為聯盟首屆召集單位活動現場,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關強和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姜繼鼎共同為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揭牌。會議一致推選河南博物院為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首屆召集單位。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河南將推進標誌性工程建設!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段偉朵 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省發改委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計劃?4月14日,河南省人大常委會組織召開全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情況匯報會。記者從會場了解到,省發改委會同省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2020年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要點》,一手抓規劃編制、一手抓項目謀劃。
  • 為黃河文化如何發揚光大建言獻策 黃河文化傳承成省「兩會」期間的...
    更好的生態,更美的環境,更優的發展,更豐富的黃河,新時代的黃河,要講述不一般的故事。恰值歲末年初,一場瑞雪之後,河南省「兩會」召開,大河報推出專題策劃——「兩會·大河唱」,聚焦黃河,講述黃河,解讀黃河,會談黃河,參與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戰略之中。
  • 黃河文化傳承成省「兩會」期間的熱詞,大家為黃河文化如何發揚光大...
    黃河成為熱詞,黃河成為熱點。更好的生態,更美的環境,更優的發展,更豐富的黃河,新時代的黃河,要講述不一般的故事。恰值歲末年初,一場瑞雪之後,河南省「兩會」召開,大河報推出專題策劃——「兩會·大河唱」,聚焦黃河,講述黃河,解讀黃河,會談黃河,參與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戰略之中。
  • 傳承黃河文化 講好黃河故事——河南洛陽著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昨日,《光明日報》頭條刊發《傳承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河南洛陽著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一文。今年年初出臺的《洛陽市新時代大保護大治理大提升治水興水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抓好黃河幹流保護治理,圍繞確保大堤不決口、河道不斷流、水質不超標、河床不抬高「四個確保」和大力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一個傳承」總體要求,結合小浪底水庫、西霞院水庫及灘區河道具體實際,推動黃河洛陽段大保護、大治理。  黃河之於洛陽,意義重大。
  • 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成立 45家博物館共講「黃河故事」
    據介紹,未來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將順應中國文化繁榮發展的時代潮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研究與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推動黃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帶動黃河流域博物館深入參與到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事業中,服務當代社會高質量發展,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精神力量。
  • 今年河南規劃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加快推進二里頭遺址申遺前期工作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溫小娟)2月28日,記者從剛剛召開的2020年全省文物工作視頻會議上獲悉:今年,我省將規劃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做好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同時,加快殷墟考古遺址公園和殷墟遺址博物館建設,推進紅旗渠、明清城牆、關聖史跡、萬裡茶道、新鄉潞簡王陵等項目申遺工作和二里頭遺址申遺的前期工作
  • 專門揣摩黃河的脾性 這個實驗室年前揭牌成立了
    作為依託黃科院成立的第一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它將以河南省黃河流域為研究區域,研究黃河流域典型幹支流、湖庫的生態系統組成、結構和演變過程,提出河南省黃河流域河湖生態環境修復措施。【概況】中青年學者為主要骨幹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是一個怎樣的機構呢?
  • 讓黃河故事走向世界 河南省黃河生態文明外譯與傳播研究中心落戶華水
    河南是黃河文化和黃河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蘊藏著豐富的黃河故事。「要通過講好故事,綜述大黃河『水』與『人』的千年故事。」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李庚香認為,在這些故事中,有歷史、有哲理、有文化、有味道,它們是「世界語言」,也是河南走向世界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