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罐驛鎮梅子橋水庫
陶家鎮鑼鼓洞村水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讓村民獲得感長久
初冬,行走在九龍坡的鄉村,青山綠水、煙雨朦朧、田園蔬果,一派美麗風光映入眼帘……這裡古樸靜謐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特色產業與田園風光相互交融,一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新畫卷讓人流連忘返。
近年來,九龍坡區以九龍鄉村大振興為總目標,以「精品、精緻、精準」為總要求,統籌抓好人居環境整治、提速提質農業品牌建設、著力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全面助力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1-9月,九龍坡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2486萬元,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3.8%,中心城區排名第一位;農產品加工業全口徑生產總值為82.45億元,同比增長16.3%,增速在主城都市區排名第一位。
靚顏值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建設宜居美麗鄉村
「以前,村裡的垃圾隨便堆,如今鎮裡有專用垃圾清運車來收垃圾,還要和城裡人一樣學習垃圾分類呢。」陶家鎮友愛村村民王麗說,自從實行了垃圾分類後,村民們正在逐漸習慣把有害垃圾分揀出來,投遞到村裡相應的垃圾桶裡。
友愛村的變化是九龍坡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縮影。九龍坡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區,九龍坡以「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為目標,以村容村貌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整治、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主攻方向,逐村逐戶拉網摸排,層層建立問題清單、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並結合以春、夏、秋、冬四季村莊清潔行動為帶動,大力發動村民整治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確保「點有重點示範、面有基礎提升」。
同時,九龍坡區全覆蓋啟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評估工作,通過建立區、鎮、村三級聯動機制,推進髒亂差陋全域系統治理。建立了「河長+警長+檢察長」的協作模式,形成以河長水務執法為主體、警長警力支援為保障、檢察長檢察監督為後盾的管河護河機制。
如今,自2018年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來,九龍坡區村容村貌進一步得到改善、村民衛生意識得到提高,農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建立起「戶集、村收、鎮運、區處理」的垃圾收運機制和環境保潔長效機制,累計建成垃圾分類示範村15個,完成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技術改造3座,規範畜禽養殖1000餘戶,清理溝渠1200餘公裡,改造農村廁所16728戶,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為92.1%,累計建設「四好農村路」333公裡、入戶道路120公裡,安裝公共照明路燈3700盞。
提質效
創建特色農業品牌
賦能產業提質增效
「橙裡城外」莊園是九龍坡區新品種最多的四季柑橘園,同時也是九龍坡區鄉村旅遊發展的一個知名品牌。如今,在這一品牌的影響下,「橙裡城外」不僅成為當地的一個鄉村網紅打卡地,更是實現了柑橘產業的增效、農民增收的雙贏。
經過多年努力,九龍坡類似「橙裡城外」優質農產品有一大波,僅真武宮村就形成了葡萄、草莓、苗木、垂釣四大支柱產業。如何提高農產品的美譽度、知名度,進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九龍坡區農業農村委將目標瞄向了農業品牌的打造上,通過品牌賦能產業提質增效。
為此,九龍坡區以品牌強農為目標,大力實施品牌打造工程。按照標準化、特色化、品牌化要求,創建區域公用品牌 ,全面提升地域產品品質。同時積極組織區內市場主體申報「重慶名牌農產品」認證及區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授權,成功推薦向葡萄、團渡水產等11個產品入選全市品牌農產品目錄。
同時,九龍坡區還出臺了《九龍坡區效益農業扶持辦法》《重慶市九龍坡區都市農業發展扶持辦法》,對開展相關品牌建設的經營主體兌現一次性獎勵46.2萬元。並建立了以「兩品一標」認定為常年基礎工作,爭取市級以上「農業品牌」認定為提升工作的模式,大力推動農業生鮮品牌、加工品牌、鄉村旅遊品牌的打造。
如今,在九龍坡,像「橙裡城外」這樣的知名農業品牌還有很多。截至目前,九龍坡區共培育打造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3個;有效期內的「三品一標」農產品87個,包含中華老字號、國家馳名商標等市級以上認定、評選的農業品牌73個,培育和壯大了「橙裡城外」、「向葡萄」、「鄉悅葡萄」、「長青花椒」、周君記火鍋、奇爽休閒食品等一大批農業品牌。
促活力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共享鄉村發展紅利
在西彭鎮新民村,提起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村民贊口不絕。僅一年時間就見到明顯成效:由合作社統一經營的600畝土地,去年實現產值230萬元,是2017年的11倍。
農業效益的大幅提升是藉助「三變」改革,採用「村集體+合作社+基地+村民」模式,通過土地入股、項目合作、合股聯營、技術支持等方式實現的。
不僅是新民村享受到農村改革帶來的發展紅利,中梁山街道共和村通過「三化」(集體資產清單化、股權設置份額化、權益分配預算化)運作模式,村民按股分紅累計達到了1983萬元,村原始資產總額已由最初的1483萬元發展壯大到3.8億元。
新民村推進的「三變」改革只是九龍坡深化農村改革眾多工作成效中的一個方面。近年來,九龍坡按照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要求,全力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逐戶逐塊調查農戶承包地塊信息,進一步保護村民的合法利益。
截至目前,完成承包地調查信息二輪公示並籤訂合同42581戶村民,已換發證書28855份,38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完成登記賦碼並獲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44個村完成產改目標,確定股東17萬餘人,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張亞飛 劉欽 盧磊 圖片由九龍坡區農業農村委員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