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和基礎保障。「十三五」期間,朝陽區按照「安全、潔淨、生態、優美、為民」的水務發展目標,因地制宜,持續開展河湖治理,不斷深化推進河湖岸線空間開放共享,水生態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
如今,一個個水系連結成網,形成暢通的「水動脈」;一條條河流恢復生機,重拾往昔容顏;全民共享水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人水和諧的美麗畫卷,正在朝陽徐徐展開。
治水:政企合作再現水清岸綠
東三環燕莎橋下,一灣碧水就是亮馬河。踩著木棧道沿河向東漫步,藍天白雲之下,水面碧波蕩漾,沿途鬱鬱蔥蔥,兩岸現代商廈鱗次櫛比,一幅時尚國際範兒的生態畫面在眼前呈現。到了夜晚,步道、綠植、橋梁、親水平臺上的彩色燈帶一齊點亮,璀璨燈光映照河面,附近的居民愜意地遛彎兒休閒,商圈的消費者舉起手機合影留念……
這樣的美景,得益於治水理念的大膽創新。朝陽區改變一家治河的老思路,試點「共商、共治、共建、共管、共享、共贏」的「政企共建」新模式,探索出了新時期河道治理的「朝陽範本」。
在亮馬河治理過程中,按照「誰受益、誰出資」的模式,朝陽區鼓勵沿河企業參與岸上景觀的統一建設和統一維護,構建多元化的項目投資渠道和管理主體。
以藍色港灣為例,河邊空地原本是一片停車場,環境顯得有些雜亂。在協調停車需求後,這片空間被改建成親水平臺和兒童樂園。如今,遊客能從藍港一路步行到河邊。而光明酒店門前的垃圾站,則改建成了乾淨整潔的地埋式垃圾桶站,還開闢出一處籠式足球場,市民可免費使用。企業打開岸線空間,整體設計整體建設,讓沿線的商業環境與生態環境融為一體,形成了景色優美的區域綜合體。
用生態辦法解決生態問題。朝陽區還主動嘗試「工程治水」向「生態治水」的跨越式轉變。此次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建設,河道總體設計採取宜彎則彎、寬窄結合的原則,避免線形單一化,同時有助於改善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同時為了營造豐富多彩、層次感分明的景觀效果,建設方科學配置、混合種植,不僅讓人處處見綠、處處見景,更是重構了水生植物、魚類、鳥類、兩棲類、昆蟲類動物的良好棲息場所。
除了這些細節,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整體上都在努力契合自然,整個區域種樹、養花,都力爭做到與原有自然環境匹配,為居民打造了「親水、近水、樂水」開放水岸,成為群眾門前觸手可及的「綠水青岸」。
用水:標本兼治打造親水平臺
治水的同時,還得用好水系。近年來,朝陽區提出「親水朝陽」建設目標,在大幅提升區域主幹河道行洪能力的同時,生態優先、標本兼治,兼顧景觀生態品質,加快推進實施了蕭太后河濱河綠廊生態帶、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四環以上段、壩河濱水空間一期(使館區示範段)等一批重點工程,全力打造了多個開放共享的河湖岸線空間。
橫跨朝陽、通州的蕭太后河,是連接朝陽區和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河道。前些年,因為大量生產生活汙水直排,蕭太后河遭受嚴重汙染。「十三五」伊始,朝陽區委、區政府就打響了蕭太后河治理攻堅戰。
為了讓蕭太后河恢復水清岸綠,朝陽區啟動了蕭太后河沿岸發展前景差的產業和棚戶區的清退工作,多部門聯動治理大小排汙口230個,對汙水進行收集處理,蕭太后河兩岸的排汙現象沒了,也為河道綜合治理、景觀提升騰出了空間。
汙水沒了,朝陽區又對蕭太后河整體進行綜合、系統和科學設計,規劃了「1廊4區22景點」,朝陽水務建設者高標準施工,搶先完成了源頭廣場和馬家灣溼地公園兩個重要節點建設,打造了「磨坊話夕」及「臥牛問溪」景點,形成一個美輪美奐的濱河文化水岸。2019年,朝陽區又啟動了蕭太后河二期治理工程,全線按照國家5A級旅遊景區標準全面提升配套設施,打造國際一流的濱水綠色文化休閒廊道。
古運河展新顏,成為市民親水休閒好去處。十八裡店鄉周莊嘉園小區居民梁田是位健身達人,每天,她都要沿著蕭太后河岸邊的健身步道慢跑幾公裡。梁田說,慢跑在綠樹成蔭的河邊,陣陣清風吹過,空氣裡的含氧量極高。累了,就在親水平臺上歇一歇,一天的工作壓力都被舒緩了。「家門口就有個親水公園,幸福感油然而生。」
蕭太后河沿岸的景觀建設,是朝陽區用好水系的範本之一。「十三五」期間,隨著朝陽區國際化綠色生態廊道工程的不斷推進,有更多水景交融的公園、溼地為朝陽添美,為朝陽百姓創造出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
管水:常態治理換來碧水長流
撿拾河邊垃圾、查看排汙口、記錄巡河發現的問題……冬日清晨,河長許秀強來到北小河東湖段,開始了自己的巡河工作。他沿河巡查了河流水質、沿岸環境、休閒設施等方面問題,並對沿途亂停亂放的共享單車進行歸整。3.8公裡的河岸,許秀強從頭走到尾,一天一次,從不放鬆。
北小河變得水清、河暢、堤固、岸綠、景美,除了要得益於近幾年市、區、街多層面的治理,還離不開近兩年推行的「河長制」。
從2015年開始,朝陽區逐步升級河長制工作體系,形成「區——街鄉——村(社區)」三級河長組織體系和黨政一把手共同負責制,全區600多名河長承擔起水資源保護、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改善和水生態修復等職責。同時將區域內的河道劃分為清河——溫榆河、壩河、通惠河、蕭太后河4個河系進行統籌管理,建立朝陽區河道分級分段河長名錄,河長制工作實現區域全覆蓋。
隨著河長制工作不斷完善,朝陽區又將高碑店湖、朝陽公園、奧林匹克公園等10個湖泊納入北京市河長制湖長制統一管理,增設直接管護責任湖長10名;將區河長制辦公室成員單位擴大到25家,逐漸完善河湖管護部門聯動機制,探索建立「河長+警長+檢長」工作模式,形成執法聯動格局。大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多方聯動、同向發力,有力推進「河長制」向「河長治」的轉變。
同時,朝陽區還發動「小河長」、企業員工、居民志願者等更多力量,積極參與治水、護水工作,當好守護河流的巡查員、宣傳員,讓朝陽區的河流長治久清。
傍水而棲、親水近水,一直是朝陽群眾的期望,蜿蜒流淌的河流也讓朝陽的景色更加靈動。如今,朝陽區的河道變身成了一個個國際風情水岸、親水廣場、溼地公園,水清了、岸綠了、魚蝦多了,白鷺也飛回來了,「親水朝陽」就這樣實現。
來源:朝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