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為什麼要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戰國又是怎麼劃分的呢?

2020-12-10 騰訊網

眾所周知,先秦時代有:夏商周,而周朝又分為東西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其實「春秋」和「戰國」並不是兩個朝代,而是同屬於「東周」的前後兩個階段。

西周和東周的劃分

西周和東周的劃分很好理解,周武王姫發於公元前1046年推翻商王朝統治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三個大一統王朝,定都城鎬京,在今天西安附近。此後,周王朝漸漸衰弱,至第十二代周王姬宮湦,史稱周幽王,因其不務朝政沉溺美色導致亡國,周幽王死於驪山,西周滅亡(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0年共275年。後來,他的太子重新復國。周平王時,周的都城東遷到洛邑,周變為東周。這個時間是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

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周被秦所滅,時間共計515年,是為東周。秦滅東周的時候,秦朝還沒建立,等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秦朝還有35年時間。因此戰國有35年時間不屬於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只是個大體分法,現在一般把前770年至前476年,這295年時間稱為春秋。從前476年至前221年秦滅六國這255年時間稱為戰國。

東周為何要分為春秋和戰國?

周朝已經分為東西周了,為何東周還要分春秋和戰國?最主要的原因是周朝的時間太長了。後代王朝大都在三百年左右,比如唐289年,宋319年,明276年,清268年。最長的漢代,兩漢相加也才407年,而周朝一個朝代就近八百年(790年)。為了研究歷史的方便,自然要分成幾個部分。

歷史上將東周建立的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共295年時期劃為春秋時期。「春秋」的叫法,來自孔子整理的史書《春秋》,因為這是一部魯國史書,它的開始從魯隱公元年寫起。這一年是公元前722年,比周平王元年晚48年,它結束於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比現在劃分的春秋戰國分界早了五年。有讀者肯定會問那麼為什麼不叫夏冬,或者春夏秋冬呢?其實是這樣的,在古代的曆法當中先有的春秋,之後才又分出夏冬兩個季節,所以說只會命名為春秋而不可能是夏冬。

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

春秋時期有個不可一世的大國叫做「晉」,春秋五霸中有兩位都是晉國的國君。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卻沒能挺到戰國,在春秋時期就分崩離析了,這也是當時一件非常轟動的大事。晉國最後分裂成「韓趙魏」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同為戰國七雄,合稱「三晉」。

晉國國君因為大肆屠殺公族,使得六卿勢力崛起,韓趙魏三國的開創家族就是這六家之三,後來逐漸吞併,使得晉朝公族被架空,大權旁落,最終難逃被瓜分的下場。而這件事情最為關鍵的就在於,公元前403年,周威王以周天子的身份任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這就給他們瓜分晉國提供了大義上的支持。

實際上,這件事情的真正因果是韓趙魏三族在實質上先瓜分了晉國,但名不正言不順,所以脅迫利誘周王室進行冊封,以此獲得合理的地位。這也就意味著,周天子分封諸侯的特權被打破了,只要勢力足夠強大就可以自立為一方諸侯。

無獨有偶,和晉國同等命運的是東方的大國齊國,只不過沒有分裂為不同的國家,過渡較為平穩。齊國是姜子牙的封邑,姜為國姓,但戰國時期的國姓就成為了田陳,這是因為發生了一起「田氏代齊」的事件。陳國的公族是田氏,所以陳姓和田姓在當時是同一個姓氏,掌握著齊國的大權。

公元前386年,田和將齊康公放逐於海上,並且自立為君,等到公元前379年,齊康公去世,這一支姜氏族人再也沒有了對抗田和的理由,田和接受了周天子的冊封,成為齊國正式的主人。

「田氏代齊」與「三家分晉」實際上是同一性質的事件,都是臣子弒君自立,然後接受周天子冊封成為合法諸侯。這也就意味著,諸侯的身份實際上不再由周天子決定,他的冊封只不過是一道可有可無的遮羞布而已。所以,「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這兩個具體的事件,就成為了東周由春秋階段進入戰國時期的標誌。

所以,公元前475年前後這一段時間裡,東周發展軌跡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就成為了「春秋」和「戰國」的分野。

春秋之後,就是戰國。戰國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強國相互交戰的時間。而且「戰國」這個詞彙,也不是在戰國時代產生的。而是漢朝有一本書叫《戰國策》。所以後人為了研究的方便。就把三家分晉之後的這段周朝歷史,歸結為戰國史。

從公元前476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前)稱為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開始,戰國時代正式揭開了歷史的大幕,以「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為代表,小諸侯紛紛被大諸侯吞併,形成了較大的幾個諸侯國,史稱「戰國七雄」。分別為秦、齊、楚、魏、趙、韓、燕。同時期雖然還存在越、巴、蜀、宋、衛及中山國等幾個小諸侯,但其實力遠遠不及七雄,並最終被七國所滅。

從西周,到春秋,再到戰國八百年的時間,三個歷史稱號顯示出社會歷史發展的軌跡。這個軌跡就是周王朝的影響力從強盛到衰弱,再到滅亡的過程。如果您有想了解某些方面的歷史知識,可以私信小編,小編會為您答疑解惑,更新文章!(更多資訊可關注:煮酒論古今中外史)

相關焦點

  • 東周為什麼要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代?是誰進行劃分的?
    東周這段歷史,之所以要分成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主要是因為周朝實在太長了。
  • 春秋和戰國有什麼區別呢?同樣是東周的歷史為什麼要分成兩段?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這是一段璀璨宛若星河的歷史。但是如果我們單純從春秋和戰國的史實來看,會覺得這是東周統治崩盤後,群雄並起的一個動蕩年代,兩者之間似乎並無本質的區別。但是,為什麼要把兩者分開,以「春秋」和「戰國」加以區別呢?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
  • 春秋和戰國是如何劃分的?三家分晉禮崩樂壞,周朝天子被債主堵門
    周朝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其又分為西周與東周,而東周又被史學家劃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那麼春秋和戰國時如何劃分的呢?01春秋和戰國如何劃分春秋時期是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稱為春秋,共計294年。
  • 周王朝的興衰,周平王東遷後東周開始,東周為何分為春秋和戰國?
    東周的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是史學家對一個朝代不同時期的一個劃分,春秋和戰國時期長達550餘年之久,在這段較長的時間中,當時的社會發展出現了明顯的變化與不同,春秋和戰國形成了兩個不同的時代,春秋到戰國時期的社會制度、結構、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變化,加上春秋戰國也並非是朝代的名稱,最終史學家為了方便區別,用《春秋》和《戰國策》兩部史書對這兩個時期命名,後史稱為「春秋」、「戰國」。
  • 西周東周、春秋戰國、戰國七雄傻傻分不清楚
    周朝和春秋戰國的關係,在《中國歷史朝代歌》中就描述的很好,「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朝代,分成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其中東周又細分為春秋和戰國兩段。至於七國,是指戰國時期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秦,即楚齊趙魏韓燕,史稱戰國七雄。
  • 你真的知道「春秋戰國」名稱的來歷和劃分嗎?
    周平王東遷以後,西周滅亡,東周開始,後來史學家又把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戰國是一段激蕩人心的歷史時期: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為後人所熟知;百家爭鳴,人才輩出,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那麼問題來了,東周為什麼被分為春秋和戰國,他們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兩者之間如何劃分呢(廣泛的說法有五種之多)?要解決這些疑問,首先要知道這兩部史書的名字:1、《春秋》,本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經孔子修訂編輯後命名,其記載得時間跨度為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
  • 常說春秋戰國,那麼春秋、戰國的分界點在哪裡呢?
    歷史上把東周分為兩半,一為春秋,一為戰國,跨時超過五百年,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開始,至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結束。那問題是,春秋的結束時間,為什麼是公元前476年,而不是《春秋》紀事終結的公元前481年,也不是《左傳》結束的公元前468年呢?這是因為後世儒家歷史學者,從尊王的角度出發,要突顯周天子的地位,故而選擇周敬王去世這一年,即公元前476年,作為春秋的結束;以周元王元年,即公元前475年,作戰國時代的開始。
  • 西周、東周、春秋、戰國,它們的分界線是什麼?
    周王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而東周又細分為春秋和戰國。當然,這都收後世的叫法,在當時的人們心中,周王朝從未滅亡過。那麼,後世為什麼會將一個完整的周王朝細分為那麼多階段呢?下面我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西周末年,只是周幽王死了,周王室的血脈和威望還在,這從周幽王身死以後的兩王並立(周平王和周攜王)中就能看出。那麼,後世又為什麼要將周幽王身死作為西周和東周的分界線呢?
  •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和「戰國」是怎麼劃分的!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東周在戰國後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
  • 東周和春秋戰國是什麼關係?春秋戰國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這篇我們就講解東周的建立春秋的開始?公元770年在秦、鄭、晉、齊等諸侯的護衛下頂住洛邑(今河南洛陽洛邑),就這樣東周建立了,他東遷了以後因為秦襄公他作戰勇敢,並且派兵護送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東遷,所以被周平王封為諸侯。而虢公翰也在攜地(中山一帶)擁立幽王的弟弟姬餘為王,稱攜王。
  • 春秋戰國是什麼朝代 春秋戰國是哪個朝代
    要想了解中國歷史,必先了解春秋戰國。因為這個時期形成了中國文化、政治、軍事、宗教、外交等等形成的重要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人類社會大變革的時期。那你知道春秋戰國是什麼朝代嗎?下面就來看看春秋戰國是哪個朝代吧!
  • 春秋戰國時期的「春秋」為什麼叫「春秋」而不叫「冬夏」呢?
    朝代歌我們中學時期學習朝代歌中就知道「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各個朝代的名字都和國君有著密切的關係,或來自于姓氏,比如夏朝的國君是「夏后氏」;或來自於封地,比如周朝的先祖居於岐山下的周原;當然了還有一些是封號等等。
  • 春秋和戰國有什麼區別?春秋和戰國是如何劃定的?
    歡迎來到佳佳新談歷史,夏商和西周,東周分為兩段,春秋和戰國時期,一統秦兩漢。春秋和戰國合起來在歷史上叫東周,為了西周區分開。東周是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是我國歷史上西周后的朝代,很多諸侯擁護原來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也就是歷史上說的周平王,建立了東周,定都洛邑,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洛陽。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紛紛稱霸,史稱春秋時期,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雖然還在,但是沒了權力,諸侯國之間互相徵伐,史稱戰國時期。春秋和戰國的區別就是,春秋在前,戰國在後。
  • 春秋和戰國同為周王朝,為什麼還要區分開呢?有什麼不同呢?
    春秋和戰國同為周王朝,為什麼還要區分開呢?有什麼不同呢?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春秋和戰國合稱為東周,但是為何要把東周拆開成春秋戰國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探究竟吧!春秋時期是東周的前半段。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一說公元前453年,另一說公元前403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始於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周敬王四十四年。魯國史官將歷年發生的大事件按照春夏秋冬編撰了一本史書春秋,故將這一時期稱為春秋。戰國時期始東周的後半段。
  • 春秋和戰國的區別到底是什麼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室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與此相對應的是,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東周后期至秦始皇建立秦朝前的一個時期。歷史上,很多人都將春秋與戰國合二為一,稱之為春秋戰國時期,也即很多人經常將春秋和戰國理解為一個時期。由此,對於二者的區別,並沒有多少人能搞清楚。那麼,問題來了,春秋和戰國的區別到底是什麼呢?對此,你是怎麼理解的呢?
  • 西周、東周、春秋、戰國是什麼關係?一處小細節,不少人都忽略了
    但周朝在現在被提及的並不多,相反作為周朝的組成部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這四個名詞倒更為被人們熟知,但是這四個名詞又有什麼關係?不少人認為這個問題很簡單,覺得不就是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而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嘛,其實並不是如此,原因在哪呢?
  • 西周與東周,春秋與戰國,相互的歷史關係你清楚嗎?
    在我國的遠古時期,經歷了三個漫長的奴隸社會,分別是夏、商、周,而周又分為西周和東周,在東周時期,又分為春秋和戰國時期,這歷史關係有點繞,不熟悉這段歷史的讀者,對這段紛亂的歷史故事及人物很茫然,今天,本文來簡要介紹一下有關西周和東周,春秋和戰國的相互關係。
  • 春秋戰國時期的書法
    從此東周拉開序幕,這個時期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也是一個政治上有著巨大變革的時代,各方諸侯的戰亂所帶來思想上的活躍與自由引導了人們的 自覺與思想的解放。這一時期也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極為繁榮昌盛的時代。在書法上也打破了西周之前的金文大一統的格局,也就是說在此之前文字書法以範鑄金文為主,形式風格純一,以縱向的時間線發展為主。
  • 為什麼我們都叫「春秋戰國」而不叫「冬夏戰國」?一本書很重要
    有一個笑話是這樣的:有兩個人在聊天,甲說:「話說在春秋戰國時期……」,乙問:「究竟是春天還是秋天啊?」甲沒理他,接著說:「有這麼幾個諸侯……」乙又問:「那究竟是豬還是猴啊?」這是一個小笑話,博君一笑。但是我想很多朋友也都有一文,為什麼大家將這段時期的歷史叫做春秋而不是叫冬夏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解答。
  • 為何同為亂世,春秋和戰國卻要分為兩個時期?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建立。同時中國歷史進入了「春秋時期」。直到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家分晉,春秋結束,戰國開始。那麼,同樣是諸侯割據,同樣是戰爭不斷,卻要前後分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呢?現在我們一起來聊聊吧。